广告
加载中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刘建华:电动工具品牌的突围之路

亿邦动力 2025/05/06 18:00

【亿邦原创】4月12日,在首届全球产业数智化跨境合作大会上,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理事长刘建华发表了《工具品牌高质量出海与任性供应链》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如何把工具的产业链做优,把供应链建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只有也必须把产业链做优,把供应链建强,才能够化解风险,才能用我们坚实的品质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实力,凭借我们的实力向世界电动工具制造强国迈进。

以下为演讲全文,经亿邦动力编辑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届全球产业数字化跨境合作大会在金华召开了,这时也是中美贸易战升级的关键时刻,在这一特殊情况下,怎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迎接挑战,需要我们的理智思考和行动。其中,机电品牌高质量出海与任性供应链的构建,是当前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1、中国电动工具行业现状

回顾2024年,中国电动工具行业的表现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外贸出口增幅大增。据我国电动工具行业2024年外贸出口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共计组织出口各类手持式电动工具整机(不含园林)产品38659.57万台。从布局来看,北美市场增长了16%,南美市场增长了65%,欧洲市场增长了33.34%,亚洲市场增长了27.38%,非洲市场增长了17.89%,大洋洲也增长了19.6%。

忧的是全球产业链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区域竞争加剧,增加了电动工具产业链结构升级压力,传统模式转型较慢,导致要素成本制约明显。大家看到,第一,我们2024年内销市场实际上竞争非常激烈,同外贸市场相比大幅度上升的同时,我们的内贸市场跌幅也很大,很多企业也下跌了百分之二三十,个别企业出现了腰斩。

第二,企业收入增长的同时,利润没有增长,这不合理。

第三,海外竞争也恶性化,从国内卷到国外去。

第四,我们产品品质也出现个别下降现象。据市场调研,过去一个电机放在仓库里面,十年之后还可以拿出来用。今天部分电机一年不到,拿出来生锈了,这说明为了降低成本,产品材料除了问题。另外部分企业的资金链也出现了风险。

从出口的数据来看,我们电钻单价下降了11.7%,电链锯单价下降了18%。这是以利润为代价的降价。这种增长也隐隐体现了我们存在的忧患。

2、我国电动工具行业九大新变化

讲到现状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电动工具行业的一些变化。

第一个变化,我们行业的巨无霸企业正在逐步形成。

大家知道,目前行业内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强者更强。我把电动工具分成了八大梯队,当中有百亿级的企业,外资企业占了大部分。在50亿到100亿当中,有泉峰、宝时得、东成等。东城以内销为主。

第二个变化,跨境电商、新媒体等新营销模式蓬勃兴起,企业在这方面的软硬件投入也在加大,业务量在逐渐增长。

第三个变化,电动工具智能化、广义化在加速拓展。一些电动工具使用了锂电池,实际上是与国家战略挂钩了。首先跟新能源挂钩,其次和芯片集成电路挂钩,还跟人工智能挂钩。比如智能割草机器人增长很快,市场替代率、占有率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在进一步提升。部分气动工具、液压工具、手动工具等由于锂电化,而变成了电动工具。

第四个变化,行业外知名品牌企业正在挺进电动工具行业。得力、公牛、小米等等很多企业都在挺进我们电动工具行业。

第五个变化,民营二代正逐步成为行业新主力。

第六个变化,新能源工具产品占比大幅度提升。电动工具用锂离子电池为各类电动工具提供了最安全、适用和绿色的能源,使电动工具使用更方便。随着全球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者对便捷高效生活方式的追求,我国电动工具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七个变化,机器换人的自动化改造已经也加快了步伐。在过去几年,行业变迁及政府支持,行业内开始重视机器换人,积极性也比较高。

第八个变化,资本加速布局,上市企业增多。像TTI、泉峰在香港上市。电动工具行业当中的上市占比越来越多。

第九个变化,海外建仓建厂的步伐加快。在越南、泰国、墨西哥等,我们电动工具企业非常多。

3、电动工具产业链(供应链)分析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电动工具有三百多个品种,五百多个规格,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存在着技术低下、产品低档、竞争低价、市场低端等现象。总体来说品质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在优质电动工具方面,也存在一些有待加强的部分。

从标准化建设角度来看,金华地区在全国电动工具标委会当中有18人,目前主导的标准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还没有参加国际标准。我们将创造机会让金华企业更多参与国际标准制修定。

从实验室角度来说,据我统计,金华有465家规上企业,但是获得CNAS认可实验室的并不多,只有几家。

从销售市场来看,金华大部分企业以出口贸易为主,国内市场占比还不算高。

从知名品牌的角度来说,总体偏弱,大部分还居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具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相对比较少一点。

在我跟金华交流过程当中,我们也谈到的现在两个短板,一个我们新能源工具有点落后的。第二个是缺少品牌。第三个是龙头企业还差欠缺一点。

那么这个品牌怎么来突破呢?

我们有几个路径:第一个自己干,这条路很漫长,你做个几十年也未必形成品牌。第二个是共同培育,这需要我们企业家有莫大的胸怀,让大家共享共建。第三个是收购品牌,是不是可以联合起来,投到一个品牌的建设收购过程当中,也许也是一个出路。

最近,宁波大叶作为上市公司,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收购了德国echo品牌。我这次专门到德国进行考察交流,非常有感触。这一收购解决了几大个痛点。第一,它解决了品牌问题,它有4到5个品牌在全球布局。第二,它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他是个上市公司,echo去年营收20亿左右,有现成的销售渠道。第三,德国、墨西哥都有建厂,降低了当前贸易战的风险。所以我觉得这些企业值得大家去关注。

另外在创新方面,我们也要加大力度。

因为我们电动工具行业现在存在什么问题呢?销售增长利润不增长,创新成本没了,创新人才和产品匹配度不高,锂电产品相对落后,产业链之间也缺乏良性协作,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还需要加大力度。

我们专门到施耐德进行了考察、学习、交流。施耐德实际上是通过四次革命以后,把制造业同服务业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我一直讲,在产品制造过程当中,制造可能利润不高,如果把服务业植入进去,可能在这一块是很好的增长点。

面对这些一系列问题,我们怎么迎难而上?实现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的这个跨越,是需要我们进行来思考的一个课题。

所以我们应该从多维度的风险防范体系来看韧性产业链构建的问题,我们觉得第一个是物流的韧性;第二个,要从产能的备份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我们大家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行业当中的一个热点就是在越南建厂的。现在头疼了,加了47%,怎么来消化这些呢?最近大家也在思考这些问题。

另外我们也要考虑品牌建设、标准建设。大家讲到我们现在缺乏品牌,品牌背后是靠标准来支撑他。所以我们怎么把产业往这个方面努力攀登,需要我们去努力。

目前来说,我们同发达国家来比,品牌数还不够多,所以我们必须要通过自身努力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简单讲一下我们看一个地方工具聚集地是不是强,主要看产业链是不是完整、市场占比如何、规模如何、附加值利润税收贡献程度,还要看它们的创新能力。这些要素都非常重要。

我过去跟很多同行业交流时讲到,我说做工具是非常自豪的,因为人类是创造了工具,工具改变了人类生活。

如何把工具的产业链做优,把供应链建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只有也必须把产业链做优,把供应链建强,才能够化解风险,才能用我们坚实的品质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实力,凭借我们的实力向世界电动工具制造强国迈进。以上,我想通过这些数据和观点,来提出我对供应链建设的思考,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