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不是粮食,但能让Z世代消费者“上头”。
“谷子”源于英文“goods”的音译,指二次元IP衍生的周边商品,包括徽章、海报、卡片、挂件、立牌、手办、娃娃等。
2025年最火的投资品不是黄金也不是比特币,而是那些承载着情感价值的二次元周边。
2024年,我国泛二次元用户达5.03亿,带动周边产业规模5977亿元;
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1689亿元,预计2029年将超3000亿元;
国产IP衍生品交易额首超日本IP,二手市场交易额达到后者的1.2倍……
这届年轻人,买“谷子”比买菜还积极。这一现象背后,是以动漫、游戏等主题IP运营能力的持续提升,更是年轻消费群体对情感价值、社交认同的追求。当泡泡玛特年入百亿,当闲鱼上的“谷子”交易堪比年轻人的证券交易所,我们不得不承认:“谷子经济”,正在重新定义消费主义。
01
“谷子经济”:
Z世代的“情绪消费”新风口
2024年被称为“谷子经济”的爆发元年,网络文学、动漫、游戏等IP积累发挥着重要的支柱作用。徽章、卡牌、盲盒等“谷子”的开发不断迭代升级,2024年,泡泡玛特营收突破130亿元,同比增长106.9%,海外收入占比飙升至38.9%;淘宝全年售出超1700万件谷子商品,同比增长近400%。
国内“谷子”消费群体年轻化、中产化。天风证券报告指出,该群体的主力年龄段集中在12-22 岁之间,中学生占据了50%-60%。同时,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在“谷子”的核心消费群体中,61.39%为女性,75.06%有“全系列收集”偏好,84.02%愿为限定款支付溢价。超50%消费者分布在北上广深杭等一线与新一线城市,消费能力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一)“谷子经济”为什么火了?
“谷子经济”爆火,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情绪价值。消费升级下,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与情感寄托。“谷子”作为文化情绪输出的一种形式,能满足其精神需求,成为自我表达符号,IP周边产品因其情感价值而非性价比广受追捧。
二是社交驱动。“谷子”成为同好交流的“社交货币”,通过分享、交换等增强群体认同感,拓展社交圈。
三是中国原创IP崛起。国产动漫、游戏、小说等领域涌现出大量优质原创IP,这些IP凭借精良制作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年轻人更愿意为本土IP买单,进一步推动了相关“谷子”的火爆。2025年一季度闲鱼平台“谷子”交易数据显示,国产IP衍生品交易规模首次超越日本IP,达到后者的1.2倍。
(二)“谷子经济”持续出新,IP是基础
IP是“谷子经济”最核心的竞争力与溢价基础。优质IP不仅能显著提升周边商品的附加值——如正版授权徽章的售价可达非授权产品的3-5倍,更能通过粉丝情感联结形成持续消费。
目前市场上的强势IP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日本动漫IP,如《排球少年》《咒术回战》《蓝色监狱》《间谍过家家》等。这些作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极高人气,如《咒术回战》在B站的追番人数达到1448.9万,《间谍过家家》的追番人数也高达1364.8万,播放量和讨论热度均居高不下。
第二类是热门国产动漫IP,包括《凡人修仙传》《时光代理人》等。这些作品在国内拥有庞大粉丝群体,且在长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和口碑表现优异。
第三类是热门国产游戏IP,如《原神》《黑神话:悟空》以及乙女游戏《光与夜之恋》《恋与深空》等。这些游戏通过画面、剧情和多元化的运营策略,吸引了大量玩家,其中,《原神》作为多国游戏畅销榜头部,B站粉丝数超过1990万。
企业运营模式也围绕IP深度分化。头部厂商通过千万级授权费获取国际IP代理权,中小商户则采用“轻IP”策略,联合“小而美”的国漫作品开发区域性限定商品。未来的“谷子经济”竞争,本质将是IP生产与运营能力的较量。
02
好的衍生品是IP“放大器”
国内IP生产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随着市场的扩大,卡牌、盲盒、手办、玩偶等衍生品带动了IP影响力的增长,使得原创内容的创作和商品化机会增多。
(一)代表性品类
1.卡牌。卡牌作为二次元衍生品的重要品类,凭借低单价(普遍2元/包)和高收藏性,广受学生群体青睐。以卡游为代表的厂商通过正版IP授权(如奥特曼、小马宝莉)和稀有度分级(R至SC等20余种等级)刺激消费,其中稀有卡牌在二手市场溢价显著。同时,拆卡直播间的“叠叠乐”“数小马”等玩法进一步推高销量,单场直播销售额可达百万级。
2.盲盒。盲盒以“未知惊喜”为核心卖点,消费者无法预知盒内款式,这种机制巧妙利用收集欲与拼手气心理,形成复购循环。以泡泡玛特《哪吒之魔童闹海》系列为例,69元/个的盲盒隐藏款二手价格一度飙升至656元(涨幅850%),端盒(整套购买)预售排期达半年。QuestMobile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84%的消费者愿为限定款支付溢价,75%追求全系列收藏。盲盒的社交属性同样显著,小红书“盲盒”话题浏览量超76亿,用户通过分享抽盒结果强化圈层认同。
3.手办。手办以精细工艺和高还原度成为二次元消费的高端品类,价格从百元至万元不等。消费者看重IP角色与自身情感的契合度,愿意为手办的文化内涵与品质买单。泡泡玛特《哪吒》系列手办采用PVC注塑工艺,风火轮等细节均按电影原型打造,预售即售罄;《黑神话:悟空》天命人手办因限量发行,二手市场溢价超200%。此外,手办逐渐从收藏品转向社交货币,用户可通过线下打卡、同人创作延伸IP体验。未来,手办作为“谷子经济”核心品类,将持续受益于国漫IP崛起。
(二)销售渠道
线下谷店扩张,线上交易额激增。北京王府井等商场打造二次元主题街区,部分门店营业额翻倍;义乌小商品城旗下的爱喜猫已开设20家“谷子”店,拓展潮玩产业链。线上渠道增长更为迅猛,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通过“种草”营销有效促进转化,闲鱼、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交易额大幅攀升。《2025闲鱼谷子趋势报告》指出,2024年“谷子”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交易额同比增长达105%。
优秀的衍生品本质上扮演着IP价值传递的角色,将抽象的情感内核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实体形态,让粉丝能够通过多维感官与IP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衍生品自身则能够通过持续的产品迭代和用户体验升级,不断激活IP的潜在势能,从而有效延长IP的商业生命周期,形成正向循环。
03
义乌“谷子经济”的三重突破
近年来,义乌的二次元产业逐步向“谷子经济”转型。目前,国际商贸城内各类“谷子”经销商已达百余家,涵盖徽章、立牌、文具、生活用品等多个品类。
(一)渠道下沉,覆盖三四线市场网络
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二次元产业的销售网络覆盖广泛,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义乌商户通过本地批发市场及线上B2B平台向全国便利店、文具店供货,形成高效的二级分销体系。
(二)多品类拓展,“万物皆可谷子化”
义乌市场的“谷子经济”突破传统手办、徽章的局限,实现了从收藏品到生活日用品的转变。消费者可以用《咒术回战》保温杯喝水,戴着宝可梦鸭舌帽出门,背着初音未来痛包逛街,就连钥匙扣都可能是《海贼王》限定款。此外,义乌商家巧妙地将国潮基因注入文创用品,生产笔袋、手账本、中性笔,推动二次元商品向生活化、实用化发展。
(三)从代工到原创的IP孵化
义乌市IP产业协会积极推动本土IP孵化,鼓励企业联合中小IP进行培育。部分企业转向原创开发,如李祖村创客陈洵夫妇设计的乡村IP“阿梨”,结合本土文化打造差异化形象。部分企业则通过正规授权合作提升竞争力,与京华激光等企业深度合作,引入激光全息防伪技术,支持正版IP产品。
未来,义乌企业将进一步整合设计、生产、销售链条,结合国漫崛起趋势,进一步探索原创IP与国际化合作路径。
04
“谷子经济”2.0时代
(一)海内外市场规模齐头并进
近年来,“谷子”市场规模在国内外均呈现显著扩张态势。在国内,二次元文化日益普及,年轻群体对动漫、游戏等衍生“谷子”的消费热情高涨,以Labubu盲盒为代表的潮玩品类更是一度引发抢购热潮,推动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海外市场上,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对“谷子”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中国IP“谷子”凭借独特文化魅力与高性价比,在海外收获大量粉丝,带动海外市场销售额逐年递增。未来,随着IP影响力扩大与消费群体拓展,国内外“谷子”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二)虚实融合,技术赋能
AR/VR、NFC、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融入“谷子”市场,重塑产品形态与消费体验。在AR/VR技术加持下,“谷子”不再局限于静态展示。消费者扫描特定“谷子”产品,即可在移动设备或VR眼镜中看到角色突破次元壁“现身”,与用户进行语音互动、动作表演,甚至参与定制化剧情,增强了消费的沉浸感与趣味性;NFC芯片的嵌入则让“谷子”具备智能交互能力,轻触手机即可获取角色资料、动画片段或专属福利。
(三)IP授权与多品类融合
IP是“谷子经济”的核心,在与玩具、帽子、衣服、T恤、杯子和文具等不同品类融合的过程中,其价值正向全生活场景渗透。头部IP通过联名合作将虚拟形象植入家居日用、数码配件、快消食品等赛道,主题餐具、充电宝、零食包装等衍生品迎来爆发式增长。这种“IP+实业”的跨界融合,推“谷子经济”从吧唧、立牌等小众收藏品,向覆盖衣食住行的全产业链延伸。
“谷子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是Z世代的消费革命,更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契机,展现了IP衍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创新,这一领域将持续拓展边界,从单纯的周边收藏向生活方式渗透。未来,优质IP孵化、跨品类融合及全球化布局将成为行业竞争关键。
注:文/义乌指数,文章来源:义乌指数,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义乌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