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财报解析|拼多多Q1营收957亿元 将继续降佣 向中小商家倾斜流量

亿邦动力 2025/05/28 13:03
亿邦动力 2025/05/28 13:03

邦小白快读

拼多多Q1营收957亿元,同比增长10%,但净利润同比下滑47%。

1. 平台加大营销费用投入,营销费用334亿,同比增43%,费用率升至34.9%。

2. 推出千亿商家支持计划,降佣、流量倾斜中小商家,助力其开拓市场单量。

3. 百亿补贴新增日用百货类目,对标国补价格,618大促延续低价策略,提供降价补差服务。

品牌营销及渠道建设机会:

1. 拼多多流量引擎向中小商家倾斜,品牌需调整渠道策略以获取流量支持。

2. 平台补贴范围扩大至日用百货,品牌可参与补贴活动提升价格竞争力。

用户行为观察:

1. 消费者偏好低价实惠,618大促以简单机制和真实优惠吸引用户。

2. 平台通过数据资源优化供需匹配,助力品牌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政策与机会提示:

1. 千亿扶持计划提供降佣、流量支持,中小商家可申请黑标店铺及数据资源。

2. 国补专题页覆盖20余省份,日用百货类目商家可对标国补价格获取补贴。

风险与应对:

1. 电商竞争加剧导致获客成本上升,需优化运营效率。

2. 平台启动订单本地发货策略,卖家需加强库存管理以应对政策变化。

生产与电商化启示:

1. 拼多多推动产业带整体升级,工厂可承接平台订单提升产能。

2. 平台数据技术支持助力优化生产设计,差异化商品更易获流量倾斜。

商业机会:

1. 日用百货类目补贴扩大,相关供应链企业可拓展合作。

2. Temu全球化业务增长,工厂可通过本地化运营进入海外市场。

行业趋势与解决方案:

1. 商家面临获客成本攀升痛点,需数字化营销工具提升转化率。

2. 平台加强本地化运营,服务商可提供物流、库存管理系统支持。

新技术应用:

1. 拼多多数据资源开放,服务商可开发AI选品、价格预测等工具。

2. 黑标店铺需精细化运营,代运营服务需求增长。

招商与运营策略:

1. 降佣政策吸引中小商家入驻,平台可借鉴优化佣金结构。

2. 流量分配向差异化商品倾斜,需加强商品审核机制。

风向提示:

1. 国补政策下需探索直补模式,平衡商家与消费者权益。

2. 全球化业务受关税政策影响,需建立弹性供应链体系。

商业模式分析:

1. 拼多多利润下滑反映长期投资逻辑,商家支持计划滞后影响财报表现。

2. 平台直补模式弥补政策劣势,形成差异化竞争壁垒。

政策建议:

1. 需建立中小商家抗风险基金应对成本压力。

2. 跨境电商本地化运营可参考Temu库存策略,降低政策波动风险。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亿邦原创】5月27日晚间,拼多多发布截至3月31日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其中,一季度拼多多总营收为956.722亿元,同比增长10%,预估1016亿元。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 147.418亿元,同比下滑47%;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69.160亿元,同比下滑45%。

本季度总费用386.4亿,总费用率40%,同比增加8%;市场营销费用334亿,费用率34.9%,同比增加7.9%;研发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变动不大。

01

为保市场份额,加大平台及营销费用投入

总体来看,该季度拼多多无论是总收入,还是营销或交易服务收入增速都在放缓。其中,总收入同比增长10.2%,远低于上一季度24.4%的同比增速。

根据财报,2025年一季度,拼多多代表国内主站增速的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服务营收为487.222亿元,同比增长14.8%,也低于上一季度17.1%的同比增速。

但这样的增速和同行相比并不算差。可以对比的是,截至3月31日止的季度内,淘天集团收入为1013.69亿元,同比增长9%,创六个季度新高;京东集团收入为3011亿元,同比增长15.8%,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同比增速。

另一方面,拼多多一季度来自交易服务的营收为469.500亿元,与2024年同期的443.558亿元相比仅增长5.8%,远低于上一季度33.3%的同比增速,交易量增长放缓。此前长期高速增长的拼多多全球化业务多多跨境(Temu)的收入也包含在交易服务收入中,但拼多多并未单独给出其营收数据。

在成本支出方面,在非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基础上,拼多多本季度的总运营费用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56亿元增至365亿元,运营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8%,而去年同期为29%。在GAAP基础上,本季度拼多多总运营费用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281亿元增长了37%,达到386亿元。

拼多多管理层将上述费用增加归结为“扩大商家支持计划进一步增加了对平台生态系统的投资,以帮助商家增加销售额并降低成本。”比如,通过加大促销,“并增加对高质量商家的营销支持,以帮助他们发展业务。”

在非GAAP基础上,拼多多在本季度的营销费用为334.03亿,相比去年同期的234.11亿元激增43%,拖累整体盈利,占收入的比例为34.9%(费用率),而去年同期为26%。

电商整体竞争环境的加剧以及获客成本的大幅上升,为了保住市场份额,拼多多不得不加大平台和市场营销费用投入。

02

利润大幅下滑超4成:商家承压,平台加大补贴力度

在财报电话会中,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CEO陈磊对于该季度利润大幅下滑作出了解释:“我们将对商家的核心支持计划视为长期投资。虽然它们在财务上被计为费用支出,但其回报在时间上存在滞后。这种费用确认与长期收益实现之间的时差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持续对我们的盈利能力造成压力。”

首先,中国电商行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拼多多在第三方平台业务中面临政策激励有限的挑战(国补政策),这使商家相较于拥有自营业务的竞争对手处于明显劣势。“尽管我们去年已讨论过该问题,这一挑战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团队在相关能力上的不足。”

其次,在拼多多的海外业务中,外部政策环境(如关税)的剧烈变化对部分地区造成了显著压力,而这些地区往往缺乏快速、有效调整的能力。

不过,他也表示,在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中,平台的全球化业务正在和不同地区的商家一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带去价格稳定、供给充足的商品。“无论政策如何变化,我们都会持续加强我们的本地化业务运营,帮助更多的当地商家在我们的平台上成长,实现更多的订单本地发货。目前,我们已经看到这些商家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库存也跟上来了,也通过差异化的商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第三,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拼多多在百亿减免计划下大幅扩大了对商家的费用减免支持。今年以来,随着市场对商家压力的进一步预期逐渐明确,为增强对商家支持计划的长期信心,拼多多管理层做出了启动“千亿商家支持计划”的战略决策。

在这一升级后的计划下,拼多多投入了大量资源,以支持平台生态系统应对不确定性。“唯有商家实现增长,消费者才能获得优质的商品与服务,平台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拼多多管理层还特别提及,相比于短期的季度财务结果,更关注5年、10年,乃至更长期的内在价值。“我们相信长期投资者也会与我们持有同样的观点。”

03

对标国补价格力度,将补贴范围扩大到日用百货等类目

关于此前平台提出的千亿扶持计划,拼多多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中强调,针对新质供给的资源投入,将进一步加码。新质商家单独范畴也将从头部、腰部逐步拓展到中小商家。

一方面,拼多多将继续探索更多的降佣举措,持续为商家降本减负,创造更多的成本空间、经营空间和创新空间。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流量引擎、黑标店铺、数据资源、技术支持等也将向中小商家全方位倾斜,最大化地释放中小商家的潜力,推动产业带实现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整体升级。

在消费者层面,拼多多的千亿扶持也落地了多项补贴政策。比如,拼多多百亿补贴频道新增了100亿商家补贴计划,先后投入超百亿消费券、百亿加倍补等专项活动,对全品类商品进行超额补贴,满足消费者的功能性、个性化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同时提升供需匹配的效率,助力新质商家、新质品牌拓展新单量。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应对国补政策红利的先天不足,拼多多还尝试平台直补模式,“在充分保障商家权益的基础上,多类目对标国补价格标准,激发消费需求活力,以弥补平台商家在服务政策下的竞争劣势,帮助平台商家建立足够的资产竞争力。”

据了解,今年一月起拼多多上线了国补专题页,并在千亿扶持专项内对商家做了扶持和反哺,消费端也继续扩大对商品的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目前国补频道已经覆盖20多个省份。平台还将对标国补的价格力度,将补贴范围扩大到日用百货等类目,全面帮助商家开拓市场单量。

针对早已开始的618大促,拼多多管理层表示,消费者追求简单机制和真实的实惠,此次618延续这一价值主张,结合百亿补贴和优惠措施,让消费者能够享受最直接的好价格,以及帮商家增收。

同时,拼多多还在服务上发力:本次618商品引入降价补差服务,进一步优化消费者购物体验,希望增强消费者信任、保障消费者购物体验,从而帮助商家赢得销量可持续增长。

亿邦持续追踪报道该情报,如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信息,请扫码关注作者微信。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