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近期大厂频繁调整AI思路,方向有二:首先,模型层与产品层业务重心分离,模型层专注技术升级,产品层专注用户体验、增长与商业化,互不干扰;其次,集结AI to C产品,形成组合拳。
2月20日,腾讯AI产品线继续调整。继1月份元宝从TEG(技术工程事业群)转入CSIG(腾讯云与产业事业群)之后,QQ浏览器、搜狗输入法、ima等产品和应用也从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转入CSIG,组成全新AI产品组合。
其中,ima是2024年10月上线的一款AI工作台,由PCG团队开发,全称“ima.copilot”,是首个将搜索与文档结合起来的产品,既可用于全网搜索内容,也可检索本地知识库,同时提供文档功能,点击底部“记笔记”按键,就能随时随地记录想法。元宝上线于2024年5月,拥有和ChatGPT相似的功能:回答问题、基于搜索内容做总结回答、提供口语陪练或者生成图片。
四款产品涵盖AI助手、AI搜索、效率工具等C端应用主要方向,均接入DeepSeek,实现混元大模型与DeepSeek“双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本轮调整将C端产品从to C的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划归to B的CSIG(腾讯云与产业事业群),而阿里则将C端产品从to B的云事业群,调整至to C的智能信息事业群。
2024年12月,阿里将通义PC/APP团队从阿里云剥离,转移至智能信息事业群,包括通义To C的产品经理与工程团队。通义APP与to C智能搜索产品“夸克”一起,共同组成阿里AI to C的双品牌。
2025年1月,智能互联事业群也由智能信息事业群统管,天猫精灵与夸克团队融合,工作重点包括新一代AI产品的规划定义,以及与夸克的AI能力融合。
同在1月底,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教授(Steven Hoi)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隶属智能信息事业群,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腾讯将C端AI产品转移至云事业群,计划依托腾讯云构建的AI基础设施,为AI产品的智能化升级提供稳定的服务和可拓展的算力,而阿里则为AI To C业务组建新的AI算法研究和工程团队,吸引大量业内优秀人才加盟,也将探索包括AI眼镜在内的新硬件方向。
通用AI助手是当下大模型to C的主要产品形态,根据AI产品榜,经过2024一整年投流增长,国内DAU破千万的AI产品仅有豆包、kimi;MAU破千万的产品有豆包、kimi、文小言以及新晋网红DeepSeek。不知道调整后的夸克和元宝,谁能率先杀入千万日活俱乐部?
亿邦持续追踪报道该情报,如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信息,请扫码关注作者微信。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