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直击WAIC:大模型低调出展 机器人各出奇招

赵子坤 2025/07/28 11:29
赵子坤 2025/07/28 11:29

邦小白快读

重点信息:本次WAIC展会上展示了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场景,如表演非遗、取物、搏击等互动功能,AI眼镜新品发布,以及国内外企业的最新科技突破。

1. 阿里夸克AI眼镜年内发布,解决佩戴不适、续航短等问题。

2. 机器人可完成调饮、剥蛋壳等生活服务,替代危险作业成为可能。

3. 宇树机器人拳击擂台、优必选越障机器狗等新奇体验吸引观众。

实操干货:互动体验升级让观众更直观感受技术进步。

1. 观众可穿戴感应器“遥操”机器人搭积木,尝试语音对话控制机械臂。

2. Rokid等厂商通过巨型眼镜模型展示AR技术实用化进展。

3. 三日通票被炒至三千元,建议提前通过官方渠道购票避坑。

品牌营销:展会成为科技品牌场景化营销试验场。

1. 机器人穿“应急救援”服装、非遗服饰进行场景化展示。

2. 优必选通过机器狗越障演示强化专业形象。

3. 阶跃星辰发布step3大模型时,强调国产芯片适配性凸显技术优势。

产品研发:硬件创新方向清晰。

1. 阿里AI眼镜聚焦佩戴舒适度和多模态交互体验迭代。

2. 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展现载人级智能产品研发实力。

3. 金发碧眼海外观众主动加微信,反映国际品牌合作机遇。

消费趋势:实用化、场景化需求显著。

1. 可穿戴设备展区爆满,反映消费级AI硬件市场升温。

2. 机器人应用从工业巡检扩展至咖啡馆等生活场景。

3. 48%展商将机器人设计为半人形,满足商业场所拟人化服务需求。

增长机会:细分领域市场正在打开。

1. 新增十余家调饮、生活服务类机器人企业,B端采购需求明确。

2. 医疗、旅游等行业大模型深化应用带来软件销售窗口期。

3. 国产芯片与大模型适配方案成新增长点。

政策风向:AI安全成合作突破口。

1. 上海共识推动全球产业安全标准制定,带来合规服务需求。

2. 国家对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扶持,相关供应链机会增加。

3. 80余项全球首发产品涉及税收优惠等政策红利。

风险提示:技术迭代加速市场竞争。

1. 百川智能等品牌掉队反映行业洗牌风险。

2. 服务机器人同质化严重,需加强场景差异化。

3. 海外企业密切关注中国市场,本土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压力。

生产需求:智能化设备制造订单涌现。

1. 机器人所需灵巧手、传感器等零部件参展商同比翻倍。

2. AI眼镜轻量化结构件需求激增,需精密加工工艺。

3. 国产芯片企业需求定制化散热模组等配套产品。

电商启示:数字生产势在必行。

1. 机器人产线展示数字孪生技术,指导工厂流程优化。

2. 非夕机器人等企业电商销售比例超40%,需布局线上渠道。

3. 具身智能平台要求生产端接入实时数据监测系统。

商业机会:跨界合作空间广阔。

1. 汽车企业展区出现定制化机器人座椅生产线方案。

2. 服装厂商可开发机器人专用工装市场。

3. 芯片厂商寻求ODM合作提升国产化率。

行业痛点:技术落地难题待解。

1. 78%机器人仍被“吊装”展示,反映产品稳定性不足。

2. AI眼镜续航短板亟待电池技术创新。

3. 大模型企业需向量数据库等配套服务支撑。

解决方案:垂直场景服务成突破点。

1. 星动纪元专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服务。

2. 智平方提供机器人语音交互系统定制开发。

3. 阿里夸克眼镜自研多模态交互协议可供行业参考。

技术趋势:软硬件协同发展。

1. 具身智能平台成机器人“大脑”标配。

2. 特征向量技术推动多模态交互升级。

3. 数字永生概念催生数据存储服务新需求。

招商机遇:产业链企业快速扩容。

1. 机器人企业同比增加60%,涵盖本体制造、零部件等全链条。

2. 新增国际展商23家,需搭建多语言服务平台。

3. 80家首发企业寻求电商渠道合作。

运营策略:场景化展示提高转化。

1. 设置宜家样板间等生活场景展区增强代入感。

2. 擂台赛等互动形式提升用户停留时长。

3. 芯片企业联合路演促进产业链协同。

风险规避:合规管理成重点。

1. 需审核参展商AI伦理承诺书。

2. 建立技术出口管制预警机制。

3. 加强仿生机器人肖像权使用监管。

产业动向:技术路线逐渐清晰。

1. 具身智能平台推动机器人模块化发展。

2. 大模型向Agent应用转型加速行业变革。

3. 数字永生理论引发技术伦理新思考。

政策建议:安全治理迫在眉睫。

1. 辛顿呼吁建立全球AI安全社群,需构建跨国研究网络。

2. 建议设置机器人行为边界技术标准。

3. 国产芯片适配方案应纳入新基建规划。

商业模式:技术商业化路径分化。

1. 阶跃星辰采用国产芯片优先策略确立竞争优势。

2. Kimi临时参展反映长尾市场需求。

3. 机器人“打卡点”设计启示线下场景变现可能。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这次大会堪称史上最强阵容,不仅是深度学习之父、图灵奖巨头、2024年物理学诺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verest Hinton)首次真身亮相中国,开幕式当天更是直接集齐了10余位顶奖(图灵奖/诺奖)得主,还有超800多个参展企业。

这大概是大家玩得最开心的一届WAIC。

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里,你能看到:机器狗托着AI眼镜“哒哒哒”走,机器人被绑了绳子“遛”机器狗,人们给自己绑上感应器,小心翼翼“遥操”着机器人搭积木、玩迷宫。

人们不再对随机出现在展馆里缓慢踱步的机器人投去惊讶的目光——这都是上一阶段经过训练后的见怪不怪。

如今,他们正忙着从机器人手中成功取到那瓶可口可乐,或是戴了拳套站上擂台,来一场刺激的“人机互搏”,亦或是坐在肤白貌美碧蓝色短发美女对面,尝试让她“模仿”自己的表情……

7月26日,WAIC开展首日,上海闷热的阴雨天难挡观众热情,票早就一扫而空。闲鱼上原价168元的展览票,一度被卖到了488-1500元,三日通票有人则开出了三千块的高价。

一层会场入口处,一架白色的电动飞机前排满了等待“上机”拍照的观众——这是中国首个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最多能承载4位乘客。

经过一整年的“猛火爆炒”,机器厂商们的对外展示更加实在,很多场景都可以真正落地了。去年的“十八罗汉”机器人们占据了一楼绝大部分空间,不过彼时多数是“只可远观”,真正能互动起来的寥寥。

今年同样的场地,则换成了让它们各显奇招的“技能大舞台”。机器人们换上了“人类的新装”:戴上黄色安全头盔、身着蓝色工作衫,肩头还披了白色汗巾,站在金属切割机前,似乎离替代危险作业的工人一天并不遥远。

展厅里,有身着绛红色大褂的机器人等待上场,有头顶镶珠蓝色小帽表演“非遗”的(=从篮筐里拾取香囊),还有只是静静站着,身着“应急救援”样式服装,乍一看甚至分不清是机器人还是服装模特……

有表演敲鼓、转花的,给你端咖啡倒啤酒的,还有戴了彩色假发,穿白色长靴和平底鞋的女性展览型机器人,跟前来搭话的男观众机械对答。

最人挤人的,当属明星机器人企业宇树架起来的“擂台”,两只戴上了拳套的小机器人踉踉跄跄地朝对方扑去,人群中不时传出来惊叹声。这边,主持人卖力呼吁,“大伙为小红小绿加油呀”。正对面的,是优必选的机器狗,忙上忙下,来回折返上高台,展现其出色的越障能力。

图|人多到,只能透过别人的手机屏幕观看“盛况”

和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布展中,机器人们也更多地出现贴近人类生存空间的场景之中:工厂流水线、汽车座椅前,甚至是被布置成宜家样板间的沙发上——虽然暂时没能展现出什么服务能力,但一度成为了观众轮流合影的“打卡点”。

不只是猜拳、下棋、叠衣服,真正能动起来的机器人显然变多了。更实际可互动场景是,观众可以选择让机器人去取指定货物、敲击音乐,也能尝试直接语音对话,让机器人缓慢抬起手臂与自己“握手”。

当然,大部分预备役机器人还孤零零被“吊”在角落,等待一个上场机会。坐在它们中间的,则是打开电脑狂敲键盘的打工人,和一旁架着机器夹缝拍摄的摄影师——怎么不算一种人机共处呢?

机器人产业链条,都全了

毫无疑问,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盛会:从去年的参展的500余家厂商“扩充”到800余家企业。

3000余项前沿展品展出,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8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此次,WAIC首发产品聚焦三大方向:消费级AI硬件普及(外骨骼、AR眼镜);大模型向垂直场景深化(工业、医疗旅游);机器人交互能力升级(具身智能平台赋能)。

相比于往年全人形机器人吸走展馆大部分目光,这次机器人全链条的公司几乎都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到全人形、供应链的各有20余家,做具身本体、灵巧手的各有10余家,做具身智能(大脑)、传感器的则都不超过5家。

2025年新增的,诸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星动纪元等专攻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占据了H3馆大面积核心位置。今年,还新增了智平方、非夕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等十余家机器人企业,展示技能从工业巡检扩展至生活服务(如调饮、剥蛋壳等)——去年的机器人展商还是以达闼、擎朗等服务机器人为主。

一个更明显的变化是,金发碧眼的面孔变多了。海外观众站在展台前,饶有趣味地拍下机器人们的模样,对展台工作人群询问“加Wechat行不行?”,甚至,你还能在穿梭的人群中听到日语。

除了海外对中国AI能力的关注外,今年展览期间,也有不少国际嘉宾莅临现场。

开幕式前一天,一张“上海共识”的签署现场合照流出,囊括了被誉为“人工智能教父”的杰弗里·辛顿,因陈年腰疾站立合照。

图|有网友询问:“是什么让78岁还有腰伤的老爷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答案是,AI安全。

由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姚期智、本吉奥(Yoshua Bengio)等超过20位行业专家、学者共同签署的AI安全国际对话上海共识(以下简称“上海共识”)强调:人工智能系统能力已接近甚至可能超越人类,但人类尚未掌握有效的控制它的方法,呼吁全球增加对AI安全的投入。

而从首日盛况来看,人类的接受能力进化得更强了。经历了年初春晚“转手绢”、年中马拉松、搏击比赛等“洗礼”后,大多观众对随机出现在走廊上踉跄走路的机器人已经见怪不怪——虽然更常见的情况是,有些小机器人走得还不稳当,得一路被工作人员“提溜”着后脖颈退场。

图|大人们步履匆匆,小女孩向跟自己同等身高的小机器人投去好奇的目光。

除了机器人们,还来了谁?

比起“全明星”阵容的机器人方阵,曾经风头一时的大模型厂商们则显得低调许多。

去年,风头最盛的是阶跃星辰、MiniMax、智谱AI、百川智能、面壁智能等一众大模型厂商。在这场AI年度盛会上,都格外重视大模型AI应用落地的展示。如果说,各家厂商曾经想抢占的是“AI应用”心智,当下的热门词则换成了Agent(智能体)。

大家都更务实了。展览间隙的讲台上,有演讲者提问:把AI放进企业运转流程中,总共还需要几步?

过去一年,AI“六小龙”的概念逐渐远去,新几强诞生。这届WAIC上最高调的莫过于阶跃星辰,在开幕式前夜发布了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 3,强调满足推理需求。更关键的是,它更重视国产生态,根据原理分析,step 3在国产芯片上的推理效率最高可达DeepSeek-R1的300%,且对所有芯片友好。当天四大国产芯片企业CEO更是罕见同台。

曾经“六小龙”,想做“AI医生”、专注医疗赛道的百川屡传出团队动荡高层出走,和同样掉队的零一万物都没来。但一向不喜欢参加展会的Kimi来了,虽然展台是临时申请来的,但装扮依旧十分有格调。

“Killer App”尚未出现之际,厂商们对外展现的看家本领都变得更加务实了。首发的产品大军中,可穿戴设备中表现最突出的还是AI眼镜。

刚发了新品AI 眼镜的Rokid,用一副巨型眼镜模型占据了可穿戴展馆入口,在它正对面的,是前几日也刚发新品的X REAL。

“百镜大战”下,大厂们也都急于在这场盛会中展现自己的最新能力:阿里巴巴正式发布了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目前已完成研发,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布,“市面上现有产品多存在佩戴不适、续航短、AI交互弱等问题,并没有让AI眼镜真正进入大众消费领域”。该AI眼镜的研发负责人、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告诉我们。

“今年的WAIC‘无聊’又接地气”,一位参加展会的科技企业高管称,无聊是因为似乎没那么多脑洞大开的新奇特设计了,科技开始越来越务实。

几乎所有前沿的研究人员都认为,AI已经势不可挡来到人们身边。

当天的发言中,辛顿也首次发出呼吁,他认为,人类当前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防止超级AI统治世界。

辛顿认为,AI理解语言的方式和人类高度相同:均通过“特征向量”整合语义,词如“乐高积木”般动态组合,根据上下文调整“握手方式”形成连贯含义。但不同之处在于,人不能永生,AI可以,数字智能的软件与硬件分离,知识可“永生”(硬件毁灭后软件仍可复活),而人脑知识传播效率极低(每秒仅100比特),AI却能在不同硬件间每秒传递数十亿比特信息。

“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AI将超越人类智能”,辛顿强调,为完成任务,AI会自主设定子目标——生存与获取权力,甚至操纵人类避免被关闭。“人类如同养虎崽,若无法确保它长大后不伤人,就必须担忧”。

如今,辛顿认为关闭AI已经不再现实,唯一的出路是“训练AI向善”, 随着AI在医疗、气候、工业等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人类已无法将其消除。辛顿提出:各国需建立AI安全国际社群,独立研究“训练AI向善”的技术(如避免欺骗、控制欲),并共享成果。

注:文/赵子坤,文章来源:凤凰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凤凰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