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点外卖的客人酒店真怕了

蒙慧琴 2025/07/29 15:14
蒙慧琴 2025/07/29 15:14

邦小白快读

酒店外卖争议背后的行业变革

1.疫情后外卖规模激增:2024年外卖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用户超5.9亿人,半数网民成刚需

2.酒店态度的转变:中档酒店竞争激烈,Revpar下降10%,服务成差异化核心,免费早餐、机器人配送成标配

3.矛盾爆发新解法:食安签普及降低纠纷概率,机器人配送+外卖柜组合应用成主流方案,客房配置外卖收纳箱或成趋势

旅行消费习惯的革命

1.用户行为显性化:商旅平台直连外卖平台无需开发票,酒店点外卖成旅游体验环节

2.消费心理变化:住客将送餐服务视为酒店基础服务,形成'高端酒店不配送反降档次'的认知错位

中档酒店服务竞争新维度

1.增值服务矩阵构建:延时退房、免费早餐、机器人配送形成服务闭环,客房收纳箱探索服务延伸

2.用户画像精准运营:开元旅业提出需明确目标客群画像,针对高频外卖需求群体定制解决方案

3.品牌差异化困境:同质化竞争中,机器人配置率达90%,服务创新窗口期短暂需快速迭代

外卖时代的品牌防御战

1.食品安全信任构建:密封包装+食安签认证体系降低风险,X总建议优先选择密封完好的合作商户

2.价格体系护城河:境外经验显示餐饮溢价30%可改变消费行为,但国内平台补贴削弱此路径可行性

酒店运营成本危机与应对

1.隐性成本暴增:单机器人需配套3层电梯门禁,每台综合成本超4000元,已成刚性支出

2.突发事件处置策略:五月天事件揭示外卖洪峰预案缺失,Z总建议建立分时配送标准和应急人力储备

3.收益平衡难题:Revpar下降与设备投入加剧经营压力,需在服务溢价与成本控制间寻找平衡点

产业协同新机会

1.商旅平台接口经济:打通外卖平台实现无纸化报销,创造企业差旅管理增值空间

2.设备供应商蓝海:云迹科技酒店场景收入占比超80%,外卖收纳箱或成客房设施新标配

酒店设备制造新风口

1.机器人配套需求:三层楼配送需配备专属门禁系统,电梯改造技术存在定制化生产机会

2.智能收纳解决方案:外卖收纳箱需求显现,需开发防异味、易清洁的客房专用容器

3.设备运维服务市场:云迹科技年营收显示酒店场景设备年损耗率产生持续更换需求

生产流程改造启示

1.模块化生产趋势:外卖食安签催生专用封口设备产线,密封包装设备需求上涨

2.数据驱动生产:酒店机器人使用频次数据可反哺配送设备性能优化方向

酒店业数字化转型痛点

1.末端配送瓶颈:订单洪峰时机器人运力不足,急需智能调度系统升级

2.成本控制难题:电梯门禁系统改造成本占比高达30%,需更经济的物联解决方案

3.卫生管理盲区:客房外卖残留处理效率低下,智能化清洁设备存在市场空白

技术赋能新路径

1.无人化服务链:从机器人配送到智能收纳,需打通跨设备数据接口

2.风险预警系统:食安签识别+包装完整性检测技术可降低纠纷风险

3.客户体验可视化:配送状态实时追踪技术能提升服务感知价值

平台生态构建关键点

1.服务标准制定权争夺:需建立酒店外卖配送分级标准,涵盖响应时效、配送方式等维度

2.评价体系革新:将配送服务纳入酒店评分系统,引导商家主动优化流程

3.数据价值挖掘:商旅平台与外卖平台数据融合可精准预测酒店配送需求峰值

风险管控新挑战

1.责任界定模糊区:需明确平台、酒店、外卖方的权责边界,开发三方赔付保障机制

2.设备兼容性障碍:不同品牌机器人接口标准不一,平台需推动行业协议统一

3.价格体系冲击:外卖低价策略与酒店服务成本矛盾,需探索服务费分层定价模式

服务业融合新课题

1.跨界成本转嫁悖论:外卖平台降本增效同时向酒店转嫁服务成本,需研究利益分配机制

2.劳动力替代临界点:机器人配送占比达90%后,服务岗位职能转型路径待探索

3.监管标准滞后:现行酒店业标准未涵盖外卖服务,需推动服务规程标准化建设

产业结构性变化

1.酒店功能重新定义:从住宿空间转向生活服务平台,中档酒店或率先完成场景革命

2.商业模式迭代:云迹科技案例显示设备商向服务运营商转型的成功可能

3.消费文化冲突:'高端酒店不配送'的认知错位反映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失范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01

近日,一则酒店前台与外卖员发生争执的视频在网上流传,酒店前台与外卖员因机器人送餐问题发生争执,外卖员称客户要求使用机器人送餐,但前台称机器人电量不足便拒绝了。

此前五月天粉丝和酒店因为外卖配送的问题发生摩擦,引发了一轮舆论风暴。

事实上,在疫情前,酒店收不收外卖已经引起过一波讨论。

彼时,争论的焦点还集中在食品安全问题、住客有没有点外卖的自由、酒店有没有对外卖说不的自由。

几年过去,餐饮外卖行业规模在不断扩大。

2019年,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约6535亿元人民币,日均订单量约4600万单。

2024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129%,外卖对整体餐饮行业的渗透率提升至26%,外卖用户规模达5.9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3%,外卖服务已成为超半数中国网民日常生活的刚需。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酒店住客希望点外卖自由。

在酒店点外卖甚至成为了一些游客旅游的一种方式。

而对于商旅客来说,随着商旅平台与外卖平台实现接通,在酒店点外卖也只需要动动手指,不需要开发票,更便利了。

对于酒店担心的经手之后会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有了判断方法。

餐饮商家对于外卖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不少外卖都会在出餐之后贴上食安签,消费者可以更好辨别外卖在送达之前有没有被污染过。

包装岔口的外卖容易产生扯皮,那种密封好的不会。”业内人士X总对笔者表示。

在外卖行业不断扩张的同时,酒店行业也在改变。

截至2024年底,中国酒店业门店数量达34.87万家,客房数1764万间,均超过2018至2019年中国酒店业规模峰值。

分档次来看,中档酒店数量从2019年的3.1万家增加到了2024年的5.1万家,增长大约64%,接近全国酒店市场份额的15%。

随之而来的,是中端酒店的竞争愈发激烈,根据酒店之家的数据,中档型酒店2024年的Revpar相较2019年下降了10%左右。

竞争压力之下,越来越少酒店对外卖配送可以坚定说“不”。

海择资本罗海资认为:“境外酒店较少帮忙处理外卖,主要是因为价格结构不一样。在日本或欧美,餐饮商户往往将佣金直接转嫁给消费者,使商品本身价格膨胀(有时比堂食贵30%以上),这让许多旅客选择亲自外出用餐,因此,酒店自然也不太需要扮演‘代收代送’的角色。”

“在中国大陆,平台补贴与即时物流效率造就了‘在房间点外卖’的形态,客人也会期待酒店无缝对接。”

“近年来,中国很多中档连锁品牌在价格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延时退房’、‘送早餐’来竞争用户口碑,大家都想用服务来换取五星评价。”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X总的认同,“现在同质化酒店多,价格差距也不大。都是在拼免费服务谁更多。因为房间本身没有可以关注的点了。”

02

而在这四年间,机器人行业进入了酒店配送外卖领域。

以机器人公司云迹科技为例,其大多数收入来自酒店场景。招股书显示,2022年到2024年,酒店场景分别为云迹科技贡献了70.1%、95.1%、83.0%的营收。

“外卖一般有四种方式,外卖员送上楼、员工送上楼、机器人送、外卖柜或礼宾部存放后客人下来取。第一种方式不建议,存在安全隐患;第二种一般不是酒店的硬性要求,而是提升客人体验的一种候补选择,第三、第四种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很多酒店都是这么来处理的。”业内人士Z总做了总结。

“在酒店不是特别忙的时候,第三种方式一般就够用了。但外卖多的时候,就会出现延误状况。就要让客人下来拿。一般客人也会也能理解,不会产生什么投诉,大部分还是可以认可的。对于特别坚持的客人,酒店也可以送上去,这种客人毕竟是少数。”

Z总的总结直击五月天粉丝点外卖这个舆论事件产生的核心:正是由于外卖数量过多,机器人送不过来了,员工辅助送餐上门但客人不满意。

这也给所有酒店提了个醒:想要避免投诉,外卖过多的时候如何保证配送,要做好预案。

但无论怎么说,酒店送外卖到房间,的确是增加了酒店的运营成本。

X总认为,“点外卖是客人对外产生的一种消费,但这个成本最后是我们承担的。酒店配机器人用处并不大,我90%的机器人都是用来送外卖了。”

实际上,机器人的成本并不只在机器人本身,还在于每层电梯的门禁费用,X总算了一笔账,一个机器人如果要负责三层楼的物品配送,则至少需要四千元左右的成本。

而这已经变成不得不投入的一项成本。

“客人已经把送物机器人当成了酒店的一个标配,如果你叫TA自己下来拿,TA会反问你为什么不用机器人送物,如果你说没有机器人,那么TA会叫你送上去。”

与此同时,机器人很有可能不是酒店为了解决外卖问题而投入的最后一项成本。

最近,X总在考虑要不要在客房添置外卖收纳箱。

“现在在酒店里吃外卖的人越来越多,外卖很容易被弄得哪里都是,如果在房间里配一个外卖收纳箱,客人吃完外卖之后把外卖放箱子里再放在房间门口,由清洁人员收走,这会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实际上,一些酒店已经应用上了,但不少酒店人也发出质疑,认为收效甚微:

为留下一地狼藉的外卖兜底的,仍是需要对客房负责的酒店,酒店人还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

在社交媒体上,能否送外卖到房间,也成了一些住客对五星级酒店的一个槽点:

“低档国产酒店可以躺在上等外卖送上门,高端的国际品牌酒店得风里雨里自己取,这其中的不平衡很奇怪。”

有人出来为酒店叫屈说五星酒店人员不接触食物怕扯皮,同时这并不是工作职责范围内,就会获得“在自我PUA”的评价。

在开元旅业副总裁金杭甬看来,“归根结底酒店应该清楚两件事情:第一个我要做什么产品,客人画像如何?假设我做的产品和我的目标客人是需要外卖配送服务的,那就面临第二个问题:是否要通过配送服务的满足来吸引目标群体的客人。”

随着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酒店市场的竞争加剧,外卖配送服务已成为一些住客眼中酒店服务体验的重要一环。创造更和谐的住宿体验,也需要两方之间的共同努力。

注:文/蒙慧琴,文章来源:环球旅讯(公众号ID:Traveldaily),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环球旅讯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