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WAIC 2025商汤徐立谈AI商业化:AI要成为生产力本身 不要落入“工具陷阱”

财经涂鸦 2025/07/28 11:01
财经涂鸦 2025/07/28 11:01

邦小白快读

AI发展不应停留在工具层面,需成为生产力本身

1. 当前AI工具虽提升效率但容易陷入“工具陷阱”,例如办公软件的普及反而导致文件处理工作量增加

2. 行业正从过程付费转向结果付费导向,商业成功将取决于效用提升而非工具先进性

3. WebCoding和数据分析领域已实现数字生产力转化,形成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典型应用案例

消费趋势向数字生产力需求演变

1. 用户对AI的期待已从功能实现转向结果交付,品牌需重新定义产品价值主张

2. 300页招股书案例显示市场对成果完整度要求持续提升,倒逼产品研发匹配新标准

3. 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突破正重塑用户行为,品牌可开发结果导向型智能服务解决方案

SaaS模式进展过缓揭示市场痛点

1. 效用以结果导向的商业模式更适合AI领域,可探索完成度付费的合作方式

2. WebCoding领域存在垂直赛道机会,需重点布局端到端交付能力

3. 政策层面建议关注数字化生产力转化规范,规避同质化工具竞争风险

生产标准随工具迭代水涨船高

1. AI应用将推动行业基础能力上限提升,例如数据分析工具升级要求配套设计能力

2. WebCoding案例显示工厂需建立“工具-产出”的完整数字化解决方案

3. 招股书编制案例反映数字内容生产标准化趋势,带来文件服务产能升级机会

客户痛点转向完整解决方案

1. 行业需求从单点工具转向结果交付,需开发包含数据采集-处理-输出的全链路服务

2.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成熟推动文档服务市场变革,可布局智能报告生成系统

3. 规避工具陷阱的突破点在建立效果量化标准,建议开发效能评估辅助工具

平台运营需规避同质化工具竞争

1. 招商策略应侧重结果交付型AI企业,重点引入WebCoding等垂直领域解决方案商

2. 运营管理需建立效用评估体系,通过结果认证机制筛选优质服务商

3. 风险规避重点在于防止工具内卷,建立服务效果分级标准规范市场

产业显现工具效用悖论现象

1. 工具升级导致工作量增加的新效率陷阱值得关注,需建立生产效能评估新范式

2. SaaS模式在AI领域进展缓慢的深层原因涉及市场付费逻辑转变

3. 建议政策制定者关注工具标准化进程中的效率内卷问题,引导行业向效果导向转型

4. 商业模式研究可聚焦数字生产力转化路径,分析WebCoding案例的普适价值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很多人会问,AI作为工具到底能不能赚钱?这也是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作为商业化落地,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获悉,7月27日,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在“大爱无疆·模塑未来”WAIC 2025大模型论坛上,针对AI商业化背后的核心逻辑,从新的维度做出诠释。

让AI成为生产力本身

1950年,最早的人工智能图灵对人工智能的判别式定义是,“如果我不能区分对面的是人还是机器,那它就是有智能的”。彼时,人工智能的本质定义的是人的能力。而当大部分的任务都不能区分是人还是机器时,人工智能就变成了通用人工智能。

“最初,大家觉得10年内便能解决模仿人的智能问题。但实际上, 真正在做的都是工具。于是预期被渐渐降到谷底。今天,当大家觉得不管是代码编程还自然语言处理和文稿生成方面,已经渐渐可以触达AGI时,新的高期待又产生了。”徐立介绍道。

这种期待又带来一个问题,目前的人工智能工具是否已经足够好用,或者足够触达普遍定义的“人”的标准?AI发展一定带来工具的演进,但工具的演进是否必然能带来效用的增加?

我们在说商业化的时候,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即‘工具的陷阱’。很多时候,生产力工具能够带来结果变好,但也有可能会带来工作量变大”。

徐立坦言,比如,如果过往没有那么好的数据、编辑工具、图片编辑工具,大家可能工作也不用那么辛苦;如果如果没有电,可能也不用加班。“我们团队经常说,如果没有Word和Excel,原来的一些表格、处理文件可能只要几页就能完成,“但是现在就非常卷,比如招股书必须完成300页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报告”。

原因在于,生产力工具推动的是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这使得行业对于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参与者掉进工具陷阱,工作量逐渐变大。

“所以,很多商业化场景中,如果以工具来做付费诉求,其实会面临挑战,因为很多人不会为过程买单。这导致行业的共识正在逐渐从过程、成本导向,向效用导向转化。”

徐立在分享其思考时表示,人工智能带来的究竟是生产力工具还是生产力,是当下的一个新命题。“如果是生产力工具,现在很多To B的商业模式将会继续面临进程缓慢的问题,如同此前的SaaS一样”。

“但是我们仍旧能看到,在一些垂直领域上,特别如今被熟知的WebCoding、数据分析等层面,生产力工具已经在向软性的生产力,甚至是数字生产力转化,形成端到端结果的呈现”。

注:文/财经涂鸦,文章来源:财经涂鸦(公众号ID:caijingtuy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财经涂鸦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