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退款”将要成为历史。
据澎湃新闻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实际上,早在去年就有消息传出,而今靴子触地,标志着这场始于2021年的售后革命正式落幕。
在大众的印象里,“仅退款”这一售后政策属于国内平台原创,而真正的祖师爷是亚马逊,于2017年推出该政策,直到2021年,拼多多也上线了“仅退款”。
“仅退款”的出现是为了减少售后流程、优化用户体验、惩戒不良商家,当消费者购买到问题商品时,顾客可发起“仅退款”,面对产品质量差、差评过多的商品,系统会给予支持。
如《人民网》评价“仅退款”的设计初衷有其积极意义,「一来可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来可有力震慑一些商家,使得他们不敢以次充好。有了“仅退款”,消费者少了后顾之忧,在平台购物更趋积极,无疑可提升平台的人气。」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关于“仅退款”的讨论并无多大声量,直到2023年底,淘宝、抖音、京东、快手等也相继加入阵营,随后“仅退款”开始进化为一场飓风,掀起滔天骇浪。
彼时,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经达9.15亿人,占网民整体的83.8%,电商已经浸入了中国的每一寸肌理,平台间的竞争也由增量转化为存量。站位消费者,成为维持关系、保住粘性的最好方式。
在这场用户争夺战中,"以消费者为中心" 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所以“仅退款”开始成为各个平台的标配,与后来各家都卷入的"低价之战" 一样,共同构成了电商内卷的时代镜像。
正是这种兵戈之战如釜底之薪加剧了水温的变化。
随着 "仅退款" 规则的普及,滋生出一批以恶意套利为生的 "羊毛党"。他们利用规则漏洞批量发起不合理退款申请,使得“仅退款”如同失控的潮水般无差别冲击着每一位商家。
甚至上演了一幕幕荒诞剧:消费者买的内裤晾晒的时候被风刮丢了,申请仅退款——质量好的话怎么会吹跑;买的旗袍以过敏为由仅退款,发来两张胳膊肿得老高的包浆图片,转头却被发现在闲鱼出售。
另外,过去“仅退款”情况主要针对于单价较低的小物件商品,价格通常不会超过百元。但后来,几块钱到几十块钱已难以满足“羊毛党”的胃口,他们甚至打起了数百上千甚至万元商品的主意。
这场本是始于平台信任构建的规则革新,最终在人性冲突与规则漏洞的碰撞中,暴露出脆弱的一面。
相似的矛盾不只存在于“仅退款”,即使“退货退款”也难免陷入囚徒困境中,“奇葩”的退货故事并不少见,退回的衣服洗过几次的,买了几个月后申请退货的……
而不愿意被裹挟的商家,更是上演了起诉“羊毛党”、追踪“羊毛党”的对抗。
后来,意识到问题的平台也在不断调整,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几大电商平台就已经在减少对“仅退款”的介入。
此前有不少商家表示,他们并不反感平台的干涉,如果自己商品真的有问题,怎么处置都不为过,但当遇到恶意滥用仅退款、退货时,平台也应该给予他们选择争辩的权利。而随着“仅退款”取消落地,商家将拿回话语权。
翻看电商的发展,不管是在萌芽初期,抑或高歌猛进,以及当下的“存量”竞争,每个阶段可能都难免会遇到相应的阵痛,或者暂时被动误入曲径,正是这些不同切面的融合才构筑了行业的全貌。
据澎湃新闻报道,电商平台已就全面取消“仅退款”的相关细节与管理部门进行了多轮商讨和修改,一旦审核完成即对社会公开宣布。
而4月22日,淘宝、拼多多、京东、抖音等平台都发布了相关公告,大概意思都差不多,为了维护商家以及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对售后规则进行完善修订。
随着后续细则的出来,“仅退款”这一书页将被翻折过去,不管是否会完全消失,它都将成为时代的注脚。
注:文/李小霞,文章来源:36氪未来消费,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36氪未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