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市场波动与关税不确定性中,Tripadvisor成为市值创下历史新低的代表性旅游企业之一。
与GDS业者Sabre的债务压力不同,Tripadvisor面临的是更根本的挑战——商业模式的疲态愈发明显。
虽然2024年全年的EBITDA达到3.39亿美元,账面上仍维持盈利,但若将股权激励、摊提与税负等非现金性项目纳入考虑,实际获利仅略高于损益两平。
根据管理层于电话会议中的说明,2025年财报表现将更加严峻,这也是市值探底之际,具有最大投票权股东Maffei重组公司架构的背景,为未来出售铺路。本文海择资本在此将探究Tripadvisor的剩余价值何在。
01
核心平台的结构性衰退
Tripadvisor最直接的问题出现在其核心,即Tripadvisor平台的衰退。2024全年,Tripadvisor平台贡献收入为9.49亿美元,年减8%;其中最重要的住宿业务收入下降11%。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定位为增长引擎的体验与餐饮OTA(即Viator与TheFork),它们自营的增速很好,但是产品放在Tripadvisor平台的收入,全年也下滑4%,Q4更高,下滑8%。
也就是说,Viator与TheFork如果不在自家集团平台上架,增速还会更高,集团平台拖累了子公司增速。
Tripadvisor平台的营运效率指标也难以幸免于衰退趋势。EBITDA的YoY降幅亦连续三季逐季扩大,分别为衰退13%、22%、23%。
根据公司预测,2025Q1的收入将呈现两位数百分比下滑,以此推算,EBITDA的减幅更可能达到36%。主营业务面临信心危机,投资人关注焦点正逐步转向子品牌与潜在资产价值。
02
Viator与 TheFork
明星资产面对的挑战
Tripadvisor将成长的希望寄托于旗下的新兴事业,尤以体验平台Viator与餐厅预订平台TheFork为主。
然而,2024年虽然双双实现全年EBITDA转正(Viator为3300万美元,TheFork为500万美元),但Viator其实早于2023Q3单季EBITDA转正,TheFork亦于2023Q4单季EBITDA转正,但经多个季度,迄今在GAAP会计准则下仍未呈现净利,意味经营层面的压力始终难减。
根据公司公告,Viator预期2025 Q1的GMV年增14%至16%,但收入增幅仅9%至11%,显示佣金率下滑压力浮现。
此外,Tripadvisor在电话会议中提到2024Q4的GAAP股权支出费用偏低,主因是2020年授予的全公司的四年股权激励计划,已提前于两年内认列完毕。
这种财报结构上的“预付营业费用”,已于2024年全数反映,使得2025年的GAAP盈利预期无法过度乐观。公司甚至特别列计告知投资人,2024年的股权激励费用仍有5.95亿美元(来自2021至2024),亦即未来这会是不小的成本。
03
Viator的极限
与产业结构映照
Viator作为全球当地玩乐体验市场中的领先者, 2024年实现超过42亿美元的总交易额,虽但需警惕Klook与GetYourGuide,但应处于全球No.1无疑。
根据财报披露,其年收入为8.4亿美元,可推算平台Take Rate约为21%,属高附加价值平台。
然而,即便具备Airbnb Experiences式的差异化与高Take Rate策略,异于以票务或批发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产品策略,仍仅实现EBITDA盈利,难以在GAAP角度盈利。
这不见得是Viator的经营问题,是否有可能整个当地体验旅游产业,即便取得规模经济,在高获客成本、低品牌忠诚度的结构性限制下,玩家难以复制电商或网约车平台的规模路径,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产业议题。
04
Tripadvisor的估值归宿
虽然Tripadvisor积极推动与AI新创(如Perplexity、OpenAI的Operator项目)合作,试图为其庞大POI资料与评论体系寻找新价值,但在AI日行万里的行业背景下,目前市场仍未清晰验证其数字资产的价值。
Viator与TheFork的表现虽亮眼,但若未能像Uber一般进一步盈利化,对Tripadvisor整体估值溢价的贡献仍有限。2025年起,Viator收入增速预期首度落入个位数,增长乏力将对其现有溢价构成挑战。
投资人真正应关注的,已不是Tripadvisor如何提振平台,而是其作为收购目标的可行性与时机。尤其在全球反垄断与跨境审查趋严的监管环境下,Tripadvisor 的命运,或许早已不再掌握在公司自身手中。
注:文/罗海资,文章来源:环球旅讯(公众号ID:Traveldaily),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环球旅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