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2024年新材料行业融资数量增长40% 规模超250亿元 热钱涌入苏州 上海

陈睿洁 2025/02/18 17:16

2024年,新材料行业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固态电池电解质到高纯度电子化学品,从生物基环保材料到超导纳米技术,技术突破与产业链重构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

在国内碳中和目标深化、半导体自主化攻坚、新能源技术迭代的背景下,资本如同敏锐的猎手,精准地向高壁垒、高附加值领域集中,新材料产业正迎来创新发展的战略新机遇。

本文将基于IT桔子数据,从融资数量、金额、轮次分布、地区分布等维度,分析2024年中国新材料行业的投融资情况,并重点关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材料公司。

一、国内新材料行业融资情况

IT桔子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材料行业一级市场融资事件数430起,融资金额约251.34亿元;较2023年同比分别增长了40.98%、下降了4.07%。

整体来看,近十年国内新材料行业的融资情况呈现“融资数量稳步增长、金额波动上升”的特点,这一变化趋势显示出资本对新材料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与政策的支持、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产业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材料行业融资数量从2015年的66次增长至2024年的430次,年均增长率达23.5%,呈现出持续扩大的趋势;融资金额则先是在2018年融资金额达到146.64亿元的高峰,主要受“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驱动,及半导体、新能源材料领域大额融资推动,较2017年的46.56亿元增长了314%。

不过,2019年新材料融资额下降至37.72亿元,资本对技术转化周期持谨慎态度。2020年融资数量暴增至156次,融资金额达到121.28亿元,疫情后新能源、生物基材料等领域获资本青睐。2022年融资金额再度达到了顶峰359.3亿元,2023-2024年金额小幅回落,但融资数量持续增长,资本更多向早期项目分散。

如图所示,2024年新材料行业的早期融资轮次活跃。A轮融资占比最高,达到43%,表明已有部分企业已完成实验室技术验证,进入产业化初期,资本集中押注技术可行性高的项目,显示出对早期技术创新的高度关注。

天使轮融资也占了较大份额,达22%,新材料领域初始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早期资本更倾向于天使轮介入以降低风险。相比之下,B轮及以后融资占比不足20%,这暴露了行业普遍面临的技术转化难、市场验证慢等问题。

战略投资相对活跃,占比16%,凸显产业链整合需求,国资与产业资本加速布局关键技术领域,如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等。

从细分领域看,新能源材料如固态电池因政策与需求双驱动,中后期融资相对活跃;前沿材料如超导、生物基材料则因商业化周期长,融资集中于早期。

总体来看,2024年新材料行业的融资主要集中在初创阶段和技术验证阶段,反映出行业仍处于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但尚未有大规模的企业进入上市前的成熟期。

2024年,国内新材料行业融资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尤其是苏州、上海和深圳,这些城市凭借强大的产业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本市场支持,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资本要素的聚集。

苏州以47次融资位居首位,得益于其在电子、光电、新能源等领域的制造业优势和创新环境。上海紧随其后,融资次数为38次,作为中国的经济和科技中心,上海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

深圳以33次融资排名第三,凭借其在电子、通信等行业的技术优势和成熟的产业链,成为新材料企业的重要聚集地。

此外,杭州、宁波和常州等城市也表现活跃,杭州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材料的应用,宁波和常州则在高端制造和新能源材料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北京和嘉兴虽融资次数较少,但凭借其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产业基础,仍吸引了不少资本关注。

合肥虽然是非发达省份的二线城市,但因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坐落的科研优势,及在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使其在新材料产业中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包括中科优材、中科科乐在2024年均有新融资。

在2024年新材料行业投资中,中科创星、毅达资本、深创投、中金资本、建信投资等投资方表现活跃。

专注“硬科技”的早期投资机构中科创星在2024年积极布局新材料领域,共出手18次,投资了新宸新材料、西安大同共聚等多家公司。

知名创业投资机构毅达资本出手12次,布局广泛,涉及新能源材料(代表企业如智仁景行)、复合材料(代表企业如冠合新材)及智能制造(代表企业如熹贾精密),注重技术与产业链协同。

深创投出手9次,2024年投资了欧得光电、合域科技等企业,显示其作为国有风险投资集团积极推动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的信心。

中金资本出手7次,聚焦中后期项目,投资领域包括半导体(代表企业如安瑞森)、新能源(代表企业如固极智能)及高端制造(代表企业如致瑞科技),显示其对商业化前景的重视。

建信投资同样出手7次,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投资固态电池(代表企业如太蓝新能源)、光伏材料(代表企业如虹阳显示)等领域,推动绿色能源技术落地。

除此之外,国资出手也较为活跃,中化资本、国家电投、合肥产投等国资背景机构深度参与。

二、2024值得关注的新材料公司

在2024年国内新材料行业中共有392家公司获得了融资,其中355家公司获得了1轮融资,36家公司获得了2轮融资,仅有“矩侨工业”获得了3轮融资,有近100家公司获得了超亿元融资。

综合考虑融资次数、融资金额、技术创新和行业趋势,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公司:

常州锂源,背靠上市公司的锂电池材料企业

常州锂源是A股上市公司龙蟠科技的子公司,其核心产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LFP)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公司在常州、四川、山东等地布局生产基地,2023年LFP产能达15万吨/年。

龙蟠科技创始人石俊峰深耕汽车产业链多年,主导公司向新能源转型的战略布局,通过收购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子公司并引入其团队,推动常州锂源快速成长为LFP材料头部企业。

常州锂源的技术与生产团队源自贝特瑞,部分核心成员曾参与贝特瑞天津磷酸铁锂项目。具备成熟的LFP材料研发经验,尤其在纳米化、碳包覆等工艺上拥有专利积累。2022年发布“铁锂1号”技术,解决低温续航痛点,产品获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认证。

自2021年5月成立之初,常州锂源便顺利获得了恒旭资本、贝特瑞、龙蟠科技的战略投资,金额高达4.45亿人民币。

2021年12月,宁德时代和龙蟠科技共同参与数亿级的战略投资。2024年1月,建信投资参与1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5月,常州锂源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额为2.85亿人民币,投资方为中石油昆仑资本和建信投资。

科润新材料:质子交换膜领域的新锐力量

科润新材料专注于质子交换膜(PEM)材料研发与生产,其核心产品包括质子交换膜、全氟磺酸树脂及膜电极(MEA),广泛应用于氢燃料电池和电解水制氢领域。

其高性能质子交换膜成功入围《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2024 年)》,该质子交换膜在氢燃料电池与液流储能电池领域意义重大,且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公司新建的国内最大幅宽质子交换膜首条生产线已投用,同时正开发新一代超薄复合质子交换膜。

科润新材料的核心团队由材料科学和电化学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成员多来自中科院、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或曾在杜邦、戈尔等国际巨头任职,管理团队则具备丰富的化工材料行业经验。

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经历了多轮融资。

2021年10月,完成了1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联想控股、卓佳汇智和鑫睿创业。

2023年1月,进行C轮融资,融资2.4亿人民币,红杉中国、北汽产投、通用创投等多家机构参与投资。

2024年4月,科润迎来了C+轮融资,此次金额为1.4亿人民币,架桥资本和建信投资等为投资方。同年8月,再次进行C+轮融资,融资额达到4亿人民币,中国石化资本、峰和资本等参与其中。

中科国生:生物基材料的绿色先锋

中科国生致力于利用生物质资源开发绿色环保的新材料,推动可持续发展,其核心产品包括生物基聚酯材料、生物基单体(如呋喃二甲酸)和生物基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包装、纺织、工程塑料及绿色化工等领域。

中科国生董事长王磊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博士,于中科院深耕近20年,专注催化领域,参与催化剂工业应用;董事兼总经理张宇,同样毕业于该所,富有创业经验。团队成员多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生物质催化转化、呋喃类材料设计与化工生产等方面,具备深厚研发与产业化经验。

中科国生自2021年7月成立以来发展迅速。

成立之初,获得中科优势的种子轮投资,随后陆续完成多轮融资。

2021年11月和2022年2月分别迎来天使轮融资,五源资本、经纬创投、雅亿资本、君盛投资、君联资本和碧桂园创投等机构参与。

2022年12月进行Pre-A轮融资,君联资本、君盛投资和钟鼎资本等为公司注入资金。

2024年3月,华映资本、君盛投资和君联资本等参与A轮融资,金融为近亿人民币。同年7月,余杭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参与A+轮融资。

2024年,中国新材料行业在政策、技术与资本的三重驱动下,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国产替代逻辑贯穿始终,固态电池、半导体材料、生物基材料等前沿领域成为资本竞逐的焦点,早期融资占比超六成,凸显市场对技术突破的期待。

然而,技术转化周期长、国际供应链波动等挑战仍如影随形。

资本将更注重“硬科技”与产业链整合的双重价值,而政策引导下的资源倾斜与市场需求的爆发,有望催生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注:文/陈睿洁,文章来源:IT桔子(公众号ID:itjuzi52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IT桔子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