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从 OpenAI 出走的前员工 已经造就了 7 个独角兽公司 !

吴梅梅 2025/08/11 08:30
吴梅梅 2025/08/11 08:30

邦小白快读

总1:文章重点介绍了由OpenAI前员工创立的7家AI独角兽公司及其关键信息。

1. Thinking Machines Lab:由前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创立,估值120亿美元,专注于开发人类-AI协作模型,2025年获20亿美元融资。

2. Anthropic:估值高达615亿至1700亿美元,前OpenAI研究副总裁Dario Amodei领导,推出Claude大模型,专攻AI安全和服务。

3. SSI:估值320亿美元,无产品且仅20名员工,因创始人苏茨科夫的声誉风头正盛,但也面临透明度和高估值争议。

4. xAI:由马斯克创办,采用开源策略对标OpenAI,产品Grok整合X平台实时数据。

5. Perplexity:估值140亿美元,AI搜索引擎公司,2025年获5亿美元融资,开发金融、旅行等精准搜索功能。

6. Adept AI Labs:开发AI助手ACT-1自动执行软件任务,2023年获3.5亿美元融资后团队动荡。

7. Cresta:AI客服中心专家,累计融资2.7亿美元,2022年估值10亿美元,但面临隐私争议诉讼。

总2:资本推动这些独角兽快速崛起。

1. 7家公司累计融资额巨大,如Anthropic达182亿美元。

2. AI领域泡沫问题显现,SSI无产品却高估值引发质疑。

总1:AI技术在品牌营销和产品研发中的应用示例。

1. Perplexity的精准搜索功能(如金融和旅行搜索)可用于品牌渠道建设和用户行为分析。

2. Cresta的AI客服中心解决方案提升零售、电信等行业客户支持效率,启示产品研发方向。

3. Adept AI Labs的ACT-1助手自动处理数据整理和表单,适用于品牌定价优化和流程自动化。

总2:AI驱动消费趋势和竞争策略。

1. Anthropic强调AI安全与人类价值观契合,反映消费趋势对可解释AI的需求。

2. xAI的开源策略与OpenAI闭源对比,启示品牌定价和竞争方式差异。

总3:品牌机会提示。

1. Perplexity正与手机制造商预装Comet AI浏览器,提供品牌合作新渠道。

2. Thinking Machines Lab的开发团队有众多OpenAI资深背景,可借鉴其研发模式。

总1:AI市场的增长机会和风险点。

1. 政策解读:Anthropic作为公共利益公司注册,强调伦理合规,启示如何应对监管变化。

2. 机会提示:7家独角兽涵盖AI搜索、安全、客服等快速增长领域,Perplexity的融资体现搜索市场潜力。

3. 可学习点:xAI开源策略促进全球开发者合作,可应用在商业模式创新中。

总2:事件应对措施和风险提示。

1. 正面影响:如SSI估值飙升显示资本青睐AI安全技术,卖家可把握融资热点。

2. 负面影响:Adept核心团队离职至亚马逊,提示合作风险,Cresta隐私争议案例教训企业合规。

总3:扶持政策启示。

1. OpenAI员工创业成功率高,卖家可学习其技术转化路径如Anthropic对API服务的应用。

2. 资本泡沫问题警示卖家在投资高估值初创时需谨慎评估产品实际进展。

总1:AI在生产和设计中的启示。

1. 产品生产需求:Adept AI Labs的ACT-1助手能自动执行软件任务如数据整理,启示工厂流程优化。

2. 商业机会:与Perplexity或Cresta等公司合作可整合AI搜索或客服技术推进电商数字化。

总2:设计和电商推进点。

1. Thinking Machines Lab开发人类-AI协作模型,工厂可借鉴用于设计需求如产品原型迭代。

2. Anthropic的API服务适用于开发定制化制造解决方案,回应客户痛点。

总3:机会和风险。

1. 如xAI开源AGI提供免费工具,降低工厂应用AI成本。

2. Adept团队调整战略聚焦代理AI方案,启示数字化过程中需控制研发投入风险。

总1:行业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应用。

1. AI安全成为趋势,Anthropic和SSI推动可靠AI系统开发。

2. 新技术如Perplexity结合LLM实时检索生成精准答案。

总2:客户痛点和解决方案。

1. Cresta的客服中心解决企业效率痛点,通过大模型规模化应用。

2. Adept的ACT-1助手优化用户工作流程,回应任务自动化需求。

总3:发展趋势启示。

1. SSI虽无产品但关注超级智能安全,预示服务商需探索伦理AI方案。

2. xAI开源模式促进技术共享,服务商可开发兼容接口以吸引更多客户。

总1:平台需求和最新做法。

1. 平台招商:Perplexity计划在智能手机预装AI浏览器,启示合作方式如OEM整合。

2. 运营管理:Anthropic通过云平台如AWS提供API服务,优化运营效率。

总2:需求问题和风向规避。

1. 商业需求:OpenAI开发浏览器自动工具,平台商需关注自动执行功能如Adept案例。

2. 风险提示:Cresta隐私争议事件提醒平台商强化数据管理以规避合规风险。

总3:机会点。

1. xAI开源AGI吸引开发者生态,平台商可提供API支持以建设社区。

2. Thinking Machines Lab研发协作模型,启示平台开发用户友好工具。

总1:产业新动向和问题。

1. AI安全伦理趋势:Anthropic注重AI与人类价值对齐,SSI专攻安全超级智能。

2. 新问题:资本泡沫现象如SSI无产品高估值,反映行业过热和监管缺失。

总2:商业模式和政策启示。

1. 商业模式多样性:xAI开源策略与OpenAI闭源形成对比,提示AGI发展路径争议。

2. 政策建议:Cresta隐私诉讼案例启示需加强AI应用法规以保护用户数据。

总3:研究案例。

1. 7家独角兽代表企业如Perplexity和Adept展示AI搜索和代理应用创新。

2. OpenAI人才外溢效应揭示政策支持技术转化的机会。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AI创业者圈又有新的大厂派系诞生了,这次是美国知名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风靡全球的ChatGPT的开发者。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底,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成立之初定位是为非营利组织;直到2019年3月1日成立OpenAI LP子公司,公司开始转型为营利组织,后得到微软及众多顶级风投的支持,成长为超级独角兽。

与他们的王牌产品ChatGPT同样引人瞩目的还有OpenAI本身高层团队的动荡与技术团队的重组。

这段故事,问一问ChatGPT,它能给你讲的很精彩。我们就不再赘述。

IT桔子观察到——目前OpenAI离职的核心成员(高管人员为主)已经创立了多个AI公司,其中竟然已经有 至少7 家,都成为了独角兽企业。

如Anthropic、Perplexity、SSI等企业,它们频频斩获数十亿美元级别融资,估值疯狂飙升。

这些公司聚焦AI安全、教育、搜索等领域,部分成为OpenAI直接竞争对手,部分推动技术多元化应用,展现OpenAI人才外溢的行业影响力。

IT桔子将重点介绍其中7家独角兽的情况:

1.今年刚成立就成为独角兽的Thinking Machines Lab

Thinking Machines Lab的创始人是前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米拉·穆拉蒂。

她1988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16岁移居加拿大,2012年毕业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她曾在高盛担任实习分析师,在法国航空航天公司卓达航天担任高级概念工程师,还曾做过特斯拉Model X的高级产品经理,领导开发了Autopilot辅助驾驶软件。

2018年加入OpenAI后,她一路晋升,主导了ChatGPT、DALL-E、Codex、GPT-4等招牌产品的研发,被称作 “ChatGPT之母”。2022年,她升任OpenAI首席技术官,并于2025年2月离职创业。

目前她的团队约30人,三分之二来自OpenAI,包括联合创始人John Schulman和前研究负责人Barret Zoph。

Thinking Machines Lab致力于构建支持“人类-AI协作”的人工智能模型和产品。2025年6月,该公司完成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由a16z领投,英伟达、AMD、Accel等参投,估值约120亿美元。

2.估值最高,与OpenAI直接竞争的Anthropic

Anthropic由一群前OpenAI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于2021年创立,核心团队因对OpenAI在AI安全与伦理方向上的分歧而离开。

其中,Dario Amodei为首席执行官,曾在OpenAI担任研究副总裁,参与GPT-2和GPT-3的开发。Dario的妹妹Daniela Amodei担任总裁,她曾在OpenAI担任安全与政策副总裁,现在专注于将Anthropic的商业目标与社会使命对齐。

Anthropic以“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PBC)的形式注册,致力于构建可靠、可解释和可操纵的人工智能系统,特别是强调AI安全性与人类价值观的契合。

Anthropic旗舰产品是Claude系列大语言模型(LLM),旨在与OpenAI的ChatGPT竞争。公司通过API和云平台(如AWS Bedrock和Google Cloud的Vertex AI)向企业提供Claude服务,应用于客户支持、编码工具、搜索和研究等领域。

2025年3月,Anthropic完成E轮35亿美元融资后,使其累计的融资金额达182亿美元,估值在615亿美元;主要投资方是谷歌、亚马逊,融资用于推进下一代AI系统开发、扩大计算能力和国际化扩张。

今年7月,有报道称,Anthropic正接近完成一轮金额在30亿至50亿美元的新融资,由Iconiq Capital领投,这轮融资后,其估值可能高达1700亿美元。

3.还没有产品、风头正盛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

前OpenAI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科夫Ilya Sutskever于2024年6月创办SSI。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还有前苹果AI负责人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s和前OpenAI研究员丹尼尔·利维Daniel Levy。

刚成立的SSI就拿到了10亿美元融资,估值达50亿美元,投资方是硅谷顶级风投a16z、红杉资本等。

2025年4月SSI完成20亿美元融资,估值320亿美元,由Greenoaks领投,Alphabet(谷歌母公司)、NVIDIA、光速风投、DST全球等参投。

随着AI技术快速发展,公众和监管机构对AI潜在风险(如失控或与人类利益冲突)的担忧日益加剧。SSI以“安全超级智能”为唯一目标,迎合了市场对安全、伦理AI的迫切需求,加上创始团队的背景,吸引了顶级风投的支持,使其风头正盛,成立一年,估值就已“登峰造极”。

目前围绕SSI的主要争议有两点:

一是高估值争议,尽管SSI拥有约20名员工且无收入或产品,其估值却高达320亿美元,引发了部分质疑。在Reddit和Hacker News等平台上,一些用户对这种“无产品高估值”表示困惑,认为其估值更多基于炒作和苏茨科夫的个人声誉,而非实际成果。

二是实际进展不透明,SSI至今未公开任何技术或产品细节,其网站仅包含简单的公司使命声明,缺乏具体路线图。这种神秘性导致一些人质疑其可行性和透明度。

4.勇闯政商两界的马斯克及其创办的xAI

2015年,埃隆·马斯克与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等人共同创立OpenAI,到了2018年,因为理念不合、控制权之争等原因,马斯克与OpenAI决裂。在2023年,马斯克成立xAI,目标开发“以真理为导向”的开源AGI,直接对标OpenAI。

xAI发布了对标ChatGPT的产品Grok。通过整合X平台(原Twitter)的实时社交数据流,Grok-3能即时抓取X平台的热点事件生成答案。

不过,马斯克对xAI的定位并不是OpenAI的颠覆者,而是要找回“OpenAI”的初心。xAI坚持“最大限度开源”策略,例如Grok-1模型以Apache 2.0协议开源,吸引全球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这与OpenAI近年来的闭源倾向(如GPT-4仅提供API服务)形成鲜明对比。

5.AI搜索独角兽Perplexity

Aravind Srinivas曾在OpenAI工作一年,担任研究科学家,直至2022年离开,之后与他人共同创办了AI搜索引擎Perplexity。

Perplexity利用大型语言模型(如GPT-4、Claude、Llama等)结合实时网络检索,分析并生成简洁准确的答案,并提供原链接。此外,Perplexity还开发了金融、旅行、学术三大特定领域的精准搜索功能。

Perplexity吸引了杰夫・贝索斯及英伟达等一系列高知名度的投资者,最近完成的融资是在以2025年初筹集约5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约140亿美元。

根据报道,Perplexity近期正在与移动设备制造商(OEM)洽谈,希望能够在智能手机上预装其新推出的Comet AI移动浏览器。据悉,OpenAI也正在开发自己的AI智能体浏览器,可自动执行旅行订票、财务管理等复杂任务。

6.经历创始团队出走的Agent独角兽Adept AI Labs

David Luan曾担任OpenAI的工程副总裁(VP of Engineering),于2020年离职,随后经历了在谷歌的短暂工作后,于2022年共同创办了Adept AI Labs。

Adept的核心产品理念是开发一个“AI队友”(AI Teammate),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在现有软件工具和API上执行任务,类似增强型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但更通用且用户友好。

Adept的旗舰产品是AI助手ACT-1。它通过自然语言理解用户需求,能够自动在浏览器、招聘软件、表格等多种应用中执行操作,比如自动整理数据、填写表单、导入信息等,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ACT-1以“覆盖窗口”的方式工作,直接在现有软件之上操作,无需用户切换应用。

Adept在 2023年完成了3.5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由General Catalyst和Spark Capital领投,微软、NVIDIA等战略投资者参与。

但随着Adept的核心团队(包括联合创始人David Luan、Ashish Vaswani、Niki Parmar)在2024年6月加入亚马逊的AGI部门,公司主要技术也随之流入亚马逊。

Adept剩余团队约54人,由新任CEO Zach Brock(工程负责人)和产品负责人Tim Weingarten领导,继续开发代理AI产品。

同时,Adept调整战略,因继续开发基础模型需要大量资金,决定聚焦于代理AI解决方案,放弃部分基础模型研发。

7.华人创业者联合创办的Cresta

Cresta的联合创始人Tim Shi是 OpenAI的早期成员之一。据其LinkedIn资料,他于2017年在OpenAI工作一年,专注于安全的AGI建设。他也曾在DJI和 Dropbox等公司从事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相关工作。2019年,Tim Shi加入Cresta,身份为联合创始人兼CTO。

更早之前,Tim Shi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姚班(以第一名成绩),后在斯坦福大学攻读人工智能方向博士,专注于自然语言处理和强化学习。

Cresta专注于AI客服中心(AI contact center)解决方案,也是全球最早将生成式AI大模型(如GPT)大规模应用于企业生产环境的公司之一。

与Adept类似,Cresta主要服务企业市场,其客户涵盖零售、电信、汽车等行业。

据了解,Cresta已从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Andreessen Horowitz等顶级风投机构累计融资超过2.7亿美元,最近一轮融资是在2022年的1.25亿美元D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保持独角兽的地位。

不过,2023年6月的一起加州集体诉讼指控Cresta未经同意捕获和分析客户通话数据,引发隐私争议,或影响品牌声誉。

相比英伟达、微软、苹果等美国老牌科技公司,年轻的OpenAl仅仅是一家创业公司,然其“制造”独角兽公司的能力却如此强大。

可以说,由此也创造了“一人独角兽”的奇观--个OpenAl前核心研究员的身价,就可以约等于一家初创公司甚至独角兽企业的估值。这“含金量”实在太高了,当然,在这背后,资本无疑是巨大的推手。

当大模型被认为新一次的颠覆性技术革命时,谁也不愿意错过,资本拥挤着登船时,泡沫也就起来了。

致敬探险者。也同时祝大家都好运。

注:文/吴梅梅,文章来源:IT桔子(公众号ID:itjuzi52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IT桔子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