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层层枷锁困住“网页版”
你还会在网页版商城购物吗?
前不久有网友发现,京东网页版进行了一次调整——用户进入网站后,必须登录账号才能查看商品详情或进行搜索,否则会出现“验证一下,购物无忧”的界面,随后跳转到登录页面。
换而言之,以后再也不能以“访客”的身份浏览和使用京东网页了,PC端用户的体验再一次遭到了限制。
事实上,很早之前淘宝网页版就进行了类似的调整。用户点击商品后,会直接跳转到登录页面,必须登录才能查看商品详情。
就连扎根移动互联网、去年才上线PC端网页版的拼多多,也只是上线了一个“摆设”。用户在这里不仅无法搜索,甚至无法查看商品详情。光标移动到商品图上方后无法点击,只会显示出二维码,需要微信扫码至小程序查看。
还有的电商平台,干脆彻底取消了网页版。比如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二手电商平台闲鱼,在官网只放了一张二维码,引导用户下载App。页面右上角还有一行小字通知:“网页版闲鱼已停止更新,请下载手机版闲鱼,买卖闲置更便捷”。
除了电商平台以外,我们看到大多数知名互联网平台都对网页版进行了限制。比如知乎、豆瓣、百度贴吧等,进入网站后仅展示部分内容,想查看完整内容则必须登录或下载App。
对于这一现状,网友们普遍认为是互联网公司为了更方便地获取用户数据,进行个性化推荐,实现更高的停留和转化。
这确实是一方面的原因。毕竟在用户进行注册后,系统会自动赋予UID(用户身份证明)。通过终端设备的设备号,以及用户所处地域、年龄、性别、手机号等,可以进一步追踪账户行为,获取的数据十分精准。
而如果是通过App注册登录,用户还不得不勾选同意《用户服务协议》和《用户隐私协议》等,平台获取用户数据的成本更低。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互联网平台对于网页端的限制,其实更多地还是为了防范充斥互联网的“作弊”行为,确保平台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02 移动互联网时代,PC端正在被抛弃?
PC互联网时代,基于TCP/IP协议、超文本协议建立起来的万维网,促使所有的网页都被动继承了开源精神。
这也就意味着互联网厂商们不得不共享信息,导致网络爬虫几乎可以直接获取来自整个网络的网页内容。
甚至有说法认为,当前的PC端网页中,爬虫的数量要远远多于真实用户。
所谓的“爬虫”,一般是指能够自动抓取互联网信息的程序。它们的存在对于各大网站都是一种威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网页登录时都设计了“反人类”的验证码。
但是不管再怎么阻拦,爬虫也会更新换代、智能程度不断升级,总会有漏网之鱼继续抓取各个网站的信息。
而放在今天来看,网络爬虫对于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主要威胁有两点:
一是会占用大量的服务器资源和带宽。
由于爬虫抓取信息的逻辑是伪装成“人类”,因而也会和普通用户一样使用服务器。
而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又是有限的,像是早些年的“双十一”大促,有些电商平台就因为用户过多,出现了短暂的网络崩溃现象。
即使如今各平台都已有了充足的准备,大量的网络爬虫还是会对服务器的承载能力产生压力,甚至影响到其它正常用户的体验。
由此带来的服务器建设和维护成本可想而知。
二是会大规模抓取有价值的信息。
就以电商平台为例,受到“青睐”的信息有“商品图”和“价格”等。
比如过去几年风行的“无货源电商”,就是自己开设一间无货源店铺,消费者下单后,再用消费者信息到其它店铺下单,从而赚取差价。
在这一背景下,消费者遇到的店铺可能是淘宝开店、拼多多发货,或者闲鱼开店、1688发货等。
这一模式往往需要大量的商品图和文字介绍,用以扩大店铺规模、增加曝光几率。而对于无货源商家来说,使用网络爬虫批量获取电商平台上的信息当然是最方便快捷的了。
虽然无货源电商本身并没有被明令禁止,但整个操作流程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法律风险。特别是用爬虫复制粘贴其它商家的商品信息,很可能要承担著作权、商标权侵权责任,构成不正当竞争等。
对于这样的行为,淘宝京东等平台当然会尽可能堵住网络版的“漏洞”。
另一方面,即使爬虫不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仅仅获取商品价格,这也是现在的电商平台们无法容忍的。
我们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各大头部电商平台都开始回归“价格”本质。尤其是今年“3·8”大促京东上线“百亿补贴”版块,正式打响了低价心智争夺战。
在这场新一轮电商价格战当中,“比价”是最直接的竞争手段——不仅要比过去的自己更便宜,还要比“友商”更便宜。
因此,京东在上线百亿补贴的同时,还推出了“买贵双倍赔”服务。只要发现购买的商品比特定平台同款更贵,即可申请获得双倍差价的补偿。
这里说的“特定平台”,直接点明了是拼多多百亿补贴、天猫、唯品会等。
此后不久,天猫也跟着推出了“买贵必赔服务”,前不久还上线了“买贵双倍赔服务规范”,申请赔付的有效时间比京东多一天,其它则基本一致。
而且天猫也明确表示,比价对象是“特定平台的同品牌旗舰店的商品”,即京东的品牌旗舰店、拼多多的品牌旗舰店、抖音的品牌旗舰店内同款商品的销量大于等于100件的同款商品(含品牌旗舰店的商城和直播间的货品)。
各家电商平台敢于做出“买贵双倍赔”的承诺,自然也要有底气确保自己的商品都做到了“全网最低价”。
这时候最简单高效的途径,依然是利用爬虫在网页端抓取“特定平台”的数据比价。
一边通过网页版抓取友商数据,一边增强网页版的拦截能力、防止友商爬数据比价——最高端的“商战”,往往采取最朴实无华的手段。
03 网页版用户:无法舍弃的流量
从网页端的各种弊端不难看出,如今的互联网公司们早就将重心转向了更加安全的移动端App,网页版则逐渐被边缘化。
但我们也要注意的是,大部分互联网平台依然选择了保留网页版,甚至还有一些扎根、生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仍选择在PC端进行了布局。
除了前面提到的拼多多以外,还有抖音于2021年上线网页版、今年年初在PC端测试了带货功能;同样是今年年初,小红书正式上线网页版,能够同时向用户展现十多条笔记……
在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流的今天,网页端为何仍是必争之地?
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7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10.7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9.8%。
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图源:CNNIC)
可以看到,移动端用户的渗透率早已见顶,按理说PC端用户整体能够带来的价值远低于移动端用户。
但是在一些特定的场景和时间段,PC端的流量依然充沛。
比如抖音网页版就可以方便创作者上传视频,淘宝京东网页版适合企业采购用户,小红书网页版可以满足用户在上班时间的学习和“摸鱼”需求……
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的今天,“蚊子再小也是肉”,只要有流量的地方,都有可能再次打响新一轮的流量争夺战。
注:文/李松月,文章来源:电商头条(公众号ID:ecxinwe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电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