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谈判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
根据联合声明,5月14日开始,美国在 90 天内将对中国对等关税下调至 10%,叠加前期芬太尼的20%,美国对中国加征 30% 关税;中国对美国加征 10%对等关税。
不过,考虑到特朗普的行事风格,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还会经历一定的博弈,因此不能排除关税反复风险。而且,该声明并未恢复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货物的“最低限度”关税豁免政策。但根据白宫网站当日发布的行政命令文件,其中提及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价值800美元或以下的小额包裹关税,关税将由120%降至54%。
虽然税率降低,但对于跨境平台和一些商家来说,曾经最大的免税红利已然终结,未来依然需要转型寻找新出路。
税率低了,
但T86免税政策并未恢复
此次会谈结果主要利好亚马逊FBA大货卖家。一位主做亚马逊的中国卖家告诉「增长工场」,关税政策主要影响大货商家,这类商家的商品体积大且重,海上运费更贵,对于自己做小商品类目而言,此前海上运费成本仅增加4元,现在关税降了,等于每个商品多了4元利润,影响不大。
另一位亚马逊卖家同样告诉「增长工场」,为应对上涨的关税,4月份已经上调商品价格,由于主要以小额包裹为主,因此目前中美贸易谈判内容对他们影响有限。
对于大部分主做Temu的中小商家来说,更重要的是T86 清关模式(800 美元以下免税政策)能否恢复。过去,Shein、Temu等平台受益于该贸易条款,无需缴纳任何税款即可寄送数百万个包裹。但5月2日,美国宣布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 T86 清关模式,Temu因此下架了美国全托管商品,不再从工厂直接发货到消费者,业务由当地卖家承接。
对于依赖美区全托管的商家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这部分商家已经在寻找出路,一位Temu商家告诉「增长工场」,目前已经在全力发展美区半托管,而全托管重心转移到欧洲。但这并不容易,转为半托管意味着要布局海外仓,增加仓储费等成本,进入其他新市场则必然要经过一段调整期和适应期,需要重新设计产品以适应当地市场风格。
但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中,并未提及该政策是否恢复,一些商家对该政策能否恢复持悲观态度,认为“这本来就是漏洞,只是现在补上了而已”。目前,白宫官网则明确表示,800美元以下的小额包裹关税将由120%降至54%。虽然有所降低,但54%的关税也意味着商家需要通过涨价来抵消这部分成本,对于这部分跨境商家来说,尽管关税战熄火,但跨境电商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未来:
依然是寻找替代市场+品牌化
关税阴影下,寻找替代市场是跨境电商平台和商家的必由之路。
Temu与Shein早已开始加速发展全球更多市场。据SimilarWeb 数据显示,Temu 每月访问量接近 7 亿次,其中只有四分之一来自美国。Temu在欧洲、东南亚、拉美、非洲等市场快速渗透,以波兰为例,其2025年3月月度活跃用户量飙升至1810万,超越本土龙头电商平台Allegro,成为波兰访问量最高的购物平台。Shein也是在全球快速扩张。
此前,为应对关税压力,Temu和Shein削减了在美国的广告支出,均加大了在其他市场的投入。Sensor Tower数据显示,今年4月,Shein在法国和英国市场的数字广告支出环比增长35%,Temu在两国增幅分别达40%和20%。
近期,Temu 更是呼吁中国卖家关注其他市场。Temu5月份在广州举办了商贸会,此次活动包括三个会议,分别针对中东、亚洲和拉丁美洲,并举办了一场时装秀,重点展示其中一些地区的风格。同时,Temu向卖家发出信息: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多元化正意味着多元市场。
品牌化则是另一条出路。对于有实力的大卖来说,为应对关税成本不得不提高售价,但美国消费者能否为此买单还需划一个问号。因此,这些商家必然要经过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战略转型,以差异化产品逐渐构建品牌力,让美国消费者愿意为溢价买单。
无论90天后最终关税是多少,曾经依靠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向美国市场出售低价商品的时代已经终结,跨境电商行业正面临关键转型,要么开拓新兴市场寻找增量空间,要么通过品牌升级实现价值溢价。跨境商家也将经历重新洗牌,打价格战的商家或许会被淘汰,真正具备产品创新力、品牌影响力的商家,才能笑到最后。
注:文/相青,文章来源:增长工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增长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