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侯毅下注的宠物鲜食 真有市场吗?

沥金 2025/02/25 14:25

“派特鲜生”开业,宠物鲜食赛道火了。

创始人侯毅,正在给这个新品牌注入“盒马基因”:把人对生鲜饮食的要求,移植到宠物口粮上。

消费者在门店内看着三文鱼被分切装盒的过程,和在盒马观看帝王蟹被现场烹饪的感受如出一辙:通过“眼见为实”建立信任,进而为溢价买单。

唯一的不同点在于,在派特鲜生,是宠物吃着、主人看着。

生鲜宠物粮的前景,国外已经有品牌打了样。被称为北美宠物鲜粮第一股的Freshpet,在2024年实现了首次净盈利,全年总营收近10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27.2%。

国内目前做冷鲜宠物粮基本还是一片空白,以猫粮为例,线上以抖音电商为主,尽管规模还很小,但800%以上的赛道增速却在领跑。

主打线下的派特鲜生,占据了一个微妙的生态位,2025年要开一百家门店的信心说不定就来源于此。

宠物鲜食为什么这么受关注?它卖的到底是更好的宠物粮,还是精心设计的情感抚慰仪式?

宠物鲜食

治愈喂养焦虑

城市养宠的人们,永远会焦虑怎么能对毛孩子们更好一点,生鲜由此进入了养宠人群的视野。

很多人都尝试过自制猫饭/狗饭,但三分钟热度过去,这些字面意义上厨艺欠奉、养活自己都难的年轻人们,发现给猫狗做饭是难上加难:麻烦、费力,且毛孩子不爱吃。

比起要掌握20余种食材配比,再面对高达20%的宠物挑食率,还是买现成的更方便。

但在线下宠物店购买,依旧不省心。生鲜食物容易变质,对冷链要求很高,但凡商家责任心差一点,分分钟就搞出事情。2024年,上海某社区宠物店就曾因储存不当引发集体腹泻事件。

搜搜小红书,会发现宠物主们有的是怨气。

谁能解决宠物主们时间不足和学习成本的两难,谁就能把握一片新的市场。

专业品牌下场,恰好能解决上面几个问题。

中央厨房统一处理、配送,还有HPP等灭菌保鲜技术应用,比小作坊的生产条件要更好;供应链方面,大品牌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能拿到更好的货源和价格;同时,专业品牌在营养配比上有更强的知识储备,有应对各种宠物需求的经验。

不只是派特鲜生,识鲜生、源齿、法思纳等品牌也已经陆续下场,这片蓝海赛道的抢夺才刚刚开始。

低价爆品引流

高毛利产品增收

宠物鲜食要赚钱,如何解决生鲜的高损耗率,与宠物粮消费的低频次之间的矛盾是前提。

从价格来看,派特鲜生的成本控制十分有效,通过与大量代工厂的战略合作,把鲜食定价压至24.9元/500g,较传统鲜食均价低了大概30%。

另一方面,鲜食需要全程冷链,相关成本(包括运输和损耗)可能会占到20%甚至更多,所以通常生鲜零售走的是高频模式,宠物食品则恰好相反——根据统计,月均消费不足2次才是常态,处理不好,这个问题会恶性循环。

派特鲜生的策略是,用低价爆品引流+高毛利服务增收形成组合拳。

引流爆品,指的是门店推出的9.9元/10个的狗狗肉包、9.9元/2.5公斤猫砂,这些商品价格足够低廉,足够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派特鲜生是性价比标杆”的认知。

而现制鲜食区的自选称重、营养搭配建议,又同时让消费者认可派特鲜生能够支持“科学喂养”的品牌标签。

采购鲜食的消费者,多多少少在门店的气氛烘托下,不买点别的什么,反过来也是一样。这种交叉补贴的策略,能有效提升门店客流,足够帮助品牌建立一套盈利的模型。

某种程度上,这套打法与盒马早期用帝王蟹吸引客流、靠预制菜赚钱的套路如出一辙,只不过角色逆转了。

不过这种方式依旧很难。按品牌开100家店的计划,店均200平米,日均1.5万元的营业额估算,百店的营收约为5.5亿,租金与人力成本不会少于2亿。

能不能真正跑通,还需要时间检验。

宠物粮只是手段

人宠关系是核心

如果抛开无趣的数字计算,会发现派特鲜生在做一种很新的生意:

卖宠物粮只是手段,核心是用零售重构人宠关系。

从首家门店的布局就能看出来,鲜食制作区与社交互动区结合,本质是将宠物消费从功能性采购升级为情感性体验。

更深层的用户洞察藏在渠道策略里:30分钟送达的即时配送,足够打动“懒且焦虑”的年轻白领——他们既不愿费心研究食谱,又需要用新鲜食材缓解养宠愧疚感。

从这个角度看,品牌的百店计划,未尝不是对新零售的深刻理解:线下店不是成本中心,而是流量入口与体验实验室。

门店内设置的鲜食制作透明厨房,本质是持续教育市场的“活广告”——消费者亲眼见证新鲜食品被切分和制作的过程,比任何营销话术都更具说服力。

这种打情感牌的策略国外也有先例。狗粮届的爱马仕,美国宠物鲜食品牌The Farmer's Dog,号称要帮助宠主“弥补喂养愧疚感”,用健康问卷收集宠物信息,再用算法生成定制食谱,年营收突破3亿美元。

焦虑无处安放

全放宠物身上

宠物鲜食赛道,来源于三种能力的杂交:

它既需要生鲜电商的供应链把控力,又要具备奢侈品的情感营销力,还需快消品的高频触达力。

侯毅的胜负手或许不在供应链能力、研发技术或者流量,而在对人性痛点的持续解构。“科学喂养”的外衣下,露出的是都市人无处安放的情感焦虑,而“即时配送”的承诺,反映出的是现代生活的时间贫困。

派特鲜生如果能将这些时代情绪转化为持续的商业动能,或许真能改写宠物经济的游戏规则——毕竟,在这个孤独泛滥的时代,人们愿意为情感寄托支付的溢价,永远超出理性计算。

只是不知道那些在门店选购鲜食的年轻人,究竟是找到了治愈愧疚的良药,还是陷入了更深层的消费主义囚笼。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宠物鲜食赛道是走向星辰大海,还是沦为另一个泡沫破碎的试验场。

注:文/沥金,文章来源:沥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沥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