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亚马逊向美国站卖家投下一则重磅消息:自2026年1月1日起,亚马逊将全面终止FBA的备货准备(Prep)和商品贴标(Labeling)服务。这项政策适用于所有通过FBA发货的库存,包括直接发往FBA的商品,以及通过亚马逊入仓分销网络(AWD)、亚马逊全球物流(AGL)、亚马逊跨境承运伙伴方案(SEND)等渠道入库的货物。
一时之间,卖家们议论纷纷,一部分卖家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作为一个没有自己仓库的第三方卖家,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另一部分卖家则表示让子弹飞一会,“我猜,亚马逊只是想看看大家对此的反应。”
01
FBA货件的预处理
和商品贴标服务
亚马逊在官方通知中解释,最初推出备货贴标服务是为了“保护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但近年来,大多数卖家已具备自主处理能力——数据显示,目前绝大部分卖家通过自有团队、制造合作伙伴或第三方服务商完成包装工作。
随着卖家包装能力的提升,亚马逊认为继续提供这些服务已影响其运营中心效率,取消服务可让其更专注于提升配送速度与效率。早在2025年4月,亚马逊平台已停止针对尖锐物品的可选付费预处理服务。
此次政策调整覆盖范围极广:
(1)所有发往美国FBA仓库的库存;
(2)涵盖AWD、AGL、SEND等物流渠道入库的商品。
为了帮助卖家降低政策冲击,亚马逊也给出了三条路径:
自主操作:参照亚马逊官网的包装指南(Prepare your products for FBA shipping)自行处理;
第三方服务商:使用亚马逊认证的备货服务商(平台提供名单);
SIPP模式优化:采用“Ships in Product Packaging for FBA”,通过产品原厂包装降低预处理需求,同时获得FBA运费折扣。
另外,对于在明年1月1日之前创建的货件,亚马逊将继续提供预处理和商品贴标服务,即使库存在此日期之后送达。1月1日之后创建的货件,如果在送达时没有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和商品贴标,一旦商品残损或无法追踪,将无法获得赔偿。
总结来说,自2026年起,卖家需自行负责商品的备货准备和标签粘贴工作。若商品在新政生效后寄达亚马逊仓库时,未按要求完成预备和贴标,将面临直接被废弃且不予补偿的风险。
这无疑给卖家带来了额外的运营压力和潜在经济损失。
02
新规冲击:
中小卖家的生存困境
自2014年起,卖家可在创建入库计划时勾选Amazon Prep/Label Service,由亚马逊在仓内完成商品贴标 (FNSKU标签)、外箱贴标、预处理服务。
尽管亚马逊强调这是“效率优化”,但部分依赖该服务的卖家却陷入焦虑。一位在亚马逊论坛发声的卖家直言:“没有自己的仓库,全靠亚马逊的预处理服务,新政策会压垮我们!”。这类卖家通常规模较小,依赖亚马逊的一站式服务降低供应链复杂度。
眼下,这类卖家在亚马逊上运营的风险与成本正在增加。一方面2026年后送达的未合规商品若在物流中损坏或丢失,亚马逊不再提供任何补偿;另外一方面,第三方服务商费用普遍高于亚马逊原服务,例如贴标单件成本可能增加$0.1-$0.3;再者需在5个月内重建包装流程,对卖家们的人力成本是一种较大的挑战。
此次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亚马逊物流体系系统性重构的一环。近期多项政策形成组合拳:
包装尺寸放宽:2025年6月20日起,外箱最大长度从25英寸增至36英寸,方便家具、健身器材等大件商品整箱发货;
运费申报严控:实施“多退少补”机制,严查卖家申报的尺寸重量,误差频繁将导致账户受限;
Box-Level库存分发:免费服务优化货件分箱逻辑,让库存更快入仓并靠近买家。
变化共同指向一个目标:亚马逊不断提升全链路物流效率,将非核心服务外部化,而卖家需在合规如精确申报重量、成本如仓库等、效率如第三方预处理合作之间重新寻找平衡点。
距离政策正式实施还有一段时间,卖家应抓紧时间评估自身情况,制定应对方案,确保业务顺利过渡。同时,持续关注亚马逊后续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以适应平台变化。
注:文/Yola,文章来源:卖家之家(公众号ID:maijiazhiji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卖家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