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与Uber,是当今全球科技与服务领域中规模相当、影响深远的两家互联网公司。虽然它们分别来自美国和中国,但其产品型态、收入规模到市值量级,都足以媲美彼此。
如果两者产生市场竞争,从商战角度,将其视为中美新型代理人战争的一部分,或许也不算夸张。这场梦幻对决会出现吗?如果出现,又将以什么型态,在哪个地域出现?
01
业务对撞
最可能发生在本地生活服务
根据Uber的投资者报告,其潜在市场产值(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约为12万亿至16万亿美元,该产值反映了以网约车为主(全球潜在市场约5万亿至10万亿美元)三项事业(另有配送与货运)的全球市场。
而根据美团在IPO时所估算,中国生活服务行业在2023年的潜在市场产值超过4.5万亿美元(33万亿人民币),其中在线产值超过1.1万亿美金(8万亿人民币);当时预估在线总产值50%来自于食品消费,30%来自酒旅服务。
Uber与美团都构筑了超级APP生态系统。双方的核心差异是,Uber虽拥有网约车与外卖双主线事业,但网约车事业更为核心,将基于算法的共享用车模型,按照使用的频次、价格、场景三条线延伸成生态系统;至于外卖服务,在将配送延伸到生活杂货后,近期才开始初步尝试与到店服务结合。
美团自“千团大战”崛起,但成为千亿美金量级公司,主要还是从外卖主线事业延伸到“核心本地商业”,涵盖从餐饮外卖、到店餐饮、食品零售、酒旅预订等数十种从高频到长尾的产品/服务。特别餐饮的部分,既往供应链上游延伸,也不断裂变出对外卖和到店服务的补充(比如“秒提”),并以小象超市与美团优选增加品类广度。
不过,美团在网约车领域不如Uber成功,网约车品牌“滴滴出行”、用车整合平台“高德”,在中国市场影响力都高于美团。
因此,如果美团和Uber发生激烈业务对撞,不会在出行领域,最可能在以外卖为主线的本地生活服务,特别是在国际市场。
02
按需响应
服务公司的顶流规模
那么,作为当前全球顶流的按需服务(on-demand)类公司,核心运营指标能到达什么量级?比较2024Q3季报可以发现,双方都已证明所涉入的商业需求足够高频、盈利空间足够大,在境外也仍有足够的复制圈地机会。
Uber在Q3的收入达112亿美元,增速仍有20%,单季净利超过26亿美元;美团同期收入约128亿美元(936亿人民币),增速仍有22%,单季期内溢利超18亿美元(129亿人民币)。
从使用频次更能证明其影响力。Uber在Q3的订单数为28.7亿单,除以月支付活跃用户数1.6亿,每活跃用户单月约使用5.9次;美团同期订单数70.8亿单,虽然未公告月支付活跃数据,但依Q1公告年活跃用户5亿推断,同口径数据应优于Uber。
03
先国际化还是先城市下沉?
拥有如此高的消费频次与收入增速,投资人求着它们国际化也不意外,毕竟时间就是金钱,各国得到资本挹注的copycat不少。不过,双方不同的策略引导出迥异的国际化时程:美团选择先深化中国的城市下沉市场,因此国际化布局更晚;Uber则选择先行国际化,在2024Q3才开始关注城市行政核心区以外的郊区与二、三线城市,认为在饱和前还能额外再增长150%-240%的产值。
具体来说,Uber在2009年由Travis Kalanick和Garrett Camp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创立后,于2011年首次进行国际化,进入美国以外的市场,第一个国际市场选择巴黎(法国),迄今美国以外收入约占总收入的60%。与美国旅游公司的国际化相比,Uber的国际化步伐更快,比如与Airbnb相比,Airbnb有75%的收入来自美加澳法英5大核心客源市场,说来有趣,除法国外,恰恰是地缘政治上的五眼联盟地域;而Uber除了这五大市场,在拉美也很有影响力,在巴西的人口渗透率接近20%,在墨西哥则超过10%。
美团由王兴在2010年创立,如果不计入对印尼Go-Jek和对印度Swiggy的转投资,国际化应视2024Q3以Keeta品牌投入利雅得(沙特)为首次出海。考虑到中国市场足堪挖掘,美团国际化的时间较晚可以理解,因为,即便我们用广义的地域定义(涵盖北非),来计算中东在网约车和外卖领域的潜在市场,总产值仅百亿美元量级,也不到中国的1%。
相较来看,中国旅游公司的国际化,一般先东亚再泛亚,亦即先从邻近中国的日韩泰开始做起,携程与同程都不例外。美团的国际化相对较为特殊,在香港之后直接跳级中东。
东南亚与中东的差异在于,中东的人数较少,但客单价较高,更有可能快速盈利;但缺点也很明显,如果将东南亚与中东各国按GDP排序,2023年东南亚榜首印尼接近1.4万亿美元,排名第六的马来西亚已达4,000亿美元;但中东落差明显,土耳其与沙特虽都破有万亿美元的GDP,但排名第五(埃及)之后已不足4,000亿美元,而且与什叶派及逊尼派国家交好,恐怕也不容易做(排名第三)以色列的生意,真正能经营的国家数/人口数大概率都不如东南亚。
04
旅游布局增添碰撞可能性
虽然两者的本业都不是旅游,但显然双方都很容易触及旅游场景,因为ROI迟早会算起来合理,值得加力投入。
Uber曾在多个地域试点与旅游相关服务,比如火车票、船运、接送机和礼宾服务,目前大致可从”代驾”与”自驾”理解其布局。代驾部分自网约车本业添加适合旅游场景的功能,让乘客了解目的地城市的平均叫车等待时间和乘车费用,并能基于航班信息获取机场接送建议时间;自驾部分则与共享用车公司Turo合作,细节我们在环球旅讯与海择观点都谈过。
至于美团,就我们所理解,此前并没有系统性的本地生活角度运营酒旅产品,导致看来更像是价格敏感版的携程。2024年起,美团外卖与美团酒旅开始有较深入的交叉营销,低星酒店与生活服务有更多融合。有趣的是,Airbnb也在2024Q3说明会更多的将本地生活产品融入旅游场景,可以说所见略同。
值得注意的是,Uber和美团双方在旅游的布局都没有想象中快,影响力也没有想象中大,我们认为部分是因为本地生活的频次红利太丰厚,本业的ROI既然仍高,何必多做投入?另一方面,确实也没找到更好的本地服务/异地旅游间的融合方式。近期本地服务”旅游化”开始被重视,具体作法值得观察。
05
首战将在中东
如果双方在国际市场发生”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业务碰撞,最可能发生在国际的哪个地域?
我们从国际化先行的Uber切入。Uber在投资人报告提及六个高成长的潜在市场,分别是西班牙、德国、意大利、阿根廷、日本、韩国,除去美团当前还不太可能直接覆盖的欧洲与南美,剩下日本和韩国。不过,日韩Uber的市场份额较小,面临当地强大竞争对手Kakao与JapanTaxi的挑战,其中Kakao在韩国网约车市场的占有率甚至超过90%,并不具备两强对撞的土壤,我们还是分得清Uber投资者报告中的幻想与真实。
Uber与美团在各自的扩展路径上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这使得梦幻对决更加难以实现。不过,若把被收购的子公司也涵盖在内,中东将是双方最早掀起战火之处。
Uber本身虽然在中东影响力不大,但Uber在2019年以31亿美金收购的Careem,则是当地的强大玩家。Careem与Uber很像,都从网约车应用,成为集用车、送餐(Careem NOW)、支付(Careem Pay)、配送于一身的超级APP。迄2023年,共覆盖中东、北非和南亚3个地区、14个国家共100多个城市。2022年收入超过3.5亿美元;截至2023年,用户总数超过4,800万。
确实如同王兴所说,中东不是空白市场与绿地市场(We understand that it's not an empty market, it's not a greenfield market)。美团已在沙特挑战了Careem,未来还可能在中东其他城市正式对战Uber。
好吧,这不是代理人战争,而是代理人跟代理人之代理人的战争,听起来有点绕口,但也会让投资人有点兴奋,不是吗?
注:文/罗海资,文章来源:环球旅讯(公众号ID:Traveldaily),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环球旅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