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千禧一代的优点你get到了吗!

黄若 2018/01/08 10:39

“千禧一代”(1984-1995年出生),他们差不多与电脑同时诞生,在互联网的陪伴下长大,娴熟地使用高科技产品来延伸自己的力量。他们一出生就遇上了改革、遇上了市场经济,一长大就明白了国际化,一交流就用上了互联网,他们比任何时代的人都更明白自己的需求与力量。

我父辈的年代,谋生的工具是田间的锄头,延续了2000年。

我的年代,大部分人谋生的工具是一支钢笔,延续了200年。

我儿子的年代,他们的谋生工具变成了键盘,延续了20年。

这三个代表意义的工具,折射出不同年代的价值观,以如今人类爆发式发展趋势来看的话,曾经我们那么尊崇的“以老为尊”还是那么牢不可破吗?

今天聊一个我自己很感兴趣的社会化话题——“以老为尊”,我想这个话题由我这个年龄的人来聊聊还是比较合适的。

虽然经常被大家贴上“电商人士”、“零售人士”、“互联网人士”、“投资人士”、“创业人士”这类的标签,如果是我自己给自己贴标签的话,可能在大家意料之外。

一路走来我常说,自己是很幸运的人,这个幸运也是我这代人的幸运,我们经历了人类从古至今的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农耕时代,第二个时代工业化时代,第三个时代,信息化时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征。像我小时候经历的农耕时代,那时没自来水、没电灯。所以,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家里挑水,这些水是家里的生活用水。没电的日子里,大家就是点蜡烛或是煤油灯。

工业化时代最典型的就是厂房、汽车等等,那时人们结婚流行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手表。

进入九十年代后,也就慢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就是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的互联网时代。

在时代的更迭变化中,中国自两千年以来人们都习惯于“以老为尊”,因为老者代表经验、代表智慧。在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的知识来源于经验,而经验来源于积累,这些经验可以给年轻的后生留下宝贵的财富,所以,像村里的老者、社区里的老人总是受到尊重,他们有很多经验可以给与年轻人指导。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以老为尊”是否还有效呢?我们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不是改变了呢?从以前的经验获取知识,变成从信息获取知识了呢?

想想,锄头存在2000年,钢笔存在200年,键盘20年,下一个技术革命可能只要三五年就能改变人类的生活了。也许“以老为尊”会变成“以‘新’为尊”了。

当然,这个“以‘新’为尊”里的“新”不是以年龄来划分的,“新”是一种突破,是新的创意,新的IDEA,新的思维,还有新的做事方法。

在由互联网、知识经济和流行文化编织的全新世界面前,老年人的经验和思想显得愚钝不堪,主流的意识形态和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教育苍白无力,年轻人不再费心抗议旧有的观念或体制,甚至不再试图向老一辈解释自己的理想蓝图,而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娱自乐、游刃有余。事实上,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和信息反哺的时代。

像现在的VR系统,就是新的思维产物;滴滴打车,就是以新的做事方法解决老的出行问题。

在“新”面前,人人平等。没有包袱、没有阻碍的年轻人在“新”的面前更有优势,今天的google、facebook是年轻人创造发明的,当年的李时珍、牛顿在他们的年代也是“新”人。

比较有意思的是,东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对于“新”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

像是美国人善于发明新的东西,日本人善于将这件东西做的很有效率,而中国人更善于把新的东西做的非常廉价。

由此看来,西方的“新”更多的表现在发明、探险上,他们更擅长于发明新的技术、新的设计或是进行探险活动;而东方的“新”更多的体现在对新产品的应用方面,东方人快速的适应性,快速应用能力是很强的。

此为亿邦专栏作者文章,如要转载请签订内容转载协议,联系ru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