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梦龙在华增资16亿全控和路雪 联合利华冰淇淋业务分拆推迟

代紫庭 2025/10/24 08:30
代紫庭 2025/10/24 08:30

邦小白快读

梦龙从联合利华分拆的最新进展,涉及业务独立和资本市场变动。

1. 增资消息:梦龙投资注册资本由15.42亿增至31.6亿元,增资金额超16亿,用于全资控制中国业务主体和路雪。

2. 分拆推迟:因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无法处理上市注册,原定三地上市计划推迟至待定时间,但联合利华承诺年内完成分拆。

3. 分拆原因:冰淇淋业务季节性明显、冷链成本高、与集团协同有限,导致利润偏低,独立后可更灵活发展。

4. 中国市场战略:梦龙聚焦高端化与本土化创新,推出首款甜筒“醇巧筒”定价34.9元/盒,并通过盒马等渠道销售。

5. 竞争分析:中国市场上本土品牌如伊利蒙牛有渠道优势,梦龙凭借国际口碑和独特口味面临供应链和渠道下沉挑战。

梦龙的品牌营销策略和消费趋势,突显冰淇淋业务的转型方向。

1. 品牌营销与渠道建设:梦龙在中国推出高端甜筒产品,邀请代言人王嘉尔推广,并利用盒马、7-Eleven等渠道扩大覆盖,应对下沉市场机会缺失。

2. 品牌定价与价格竞争:新甜筒定价34.9元/盒体现高端定位,但面临本土品牌如钟薛高的创新营销竞争压力,价格策略需平衡提价(2024年提价2.1%)和销量增长。

3. 产品研发与消费趋势:针对年轻消费者追求新鲜感的需求,强调本土化口味创新(如推出差异化口味产品),但创新节奏缓慢成为短板,消费趋势显示量价互斥问题(2023年提价8.8%后销量下降6.0%)。

政策影响和市场机会,为卖家提供增长与合作启示。

1. 政策解读与事件应对:美国SEC政策导致上市推迟,卖家需关注国际市场规则变动;梦龙独立后的新管理团队组建,提供合作机遇(如亚洲区总经理罗慧芬的本地化战略)。

2. 增长市场与消费需求变化:中国市场被定位为重要增长点,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和本土化倾斜,梦龙推出新甜筒响应;但需求变化显示年轻消费者偏好创新产品,卖家可学习新兴品牌如钟薛高模式。

3. 机会提示与最新商业模式:梦龙业务独立带来灵活合作可能,如渠道下沉机会;分拆模式(如独立公司追求增长)提供可学习框架,但风险提示包括供应链响应慢和竞争加剧。

产品生产需求与数字化推进,揭示制造端的商业机会。

1. 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梦龙控制中国多个工厂(通过和路雪主体),生产高端冰淇淋如新甜筒产品,设计需求强调差异化口味以吸引消费者;生产挑战包括冷链成本高和响应速度慢。

2. 商业机会:本地化创新带来市场缺口,如中国高端产品开发机会,工厂可切入供应链改进(加速响应)以提升竞争力;数字化转型启示通过独立运营降低决策链条成本。

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痛点解决方案,助力服务提供者优化方案。

1. 行业发展趋势:冰淇淋业务分拆加速成为主流(联合利华案例),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全球领导者(21%)向高端化转型;中国市场本土化趋势凸显服务创新空间。

2. 新技术与客户痛点:客户痛点包括季节性运营困难、冷链管理成本高和产品创新滞后;解决方案需基于供应链响应提升,如数字化优化资产配置以降低成本和加快上市速度(梦龙独立后的启示)。

平台需求和运营管理启示,针对渠道与风险控制。

1. 商业对平台的需求:渠道平台如盒马需要高端产品输入,梦龙的新品上市(如醇巧筒)展示了平台招商机会;平台需求包括下沉市场覆盖和快速响应,但梦龙策略迟缓(缺乏中低价位选项)。

2. 平台最新做法与风向规避:梦龙利用零售平台进入渠道,提供运营管理案例(如上市计划同步);风险规避需关注政策变动(如SEC延误),以及竞争风向(本地品牌渠道优势下的风控)。

产业新动向和商业模式分析,为研究提供政策与启示。

1. 产业新动向:全球业务分拆成为潮流(联合利华剥离冰淇淋),政策法规启示如SEC延误显示国际市场规则影响;新问题为盈利水平偏低(2024年收入83亿欧元占集团13.7%但利润低),引致独立增长探索。

2. 商业模式启示:分拆模式(成立独立公司)提升运营灵活性和资产配置效率,但挑战包括供应链响应和竞争应对(中国市场本土品牌优势);政策建议需平衡品牌控制和财务回报,如联合利华保留少数权益的战略关联。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梦龙“单飞”似乎又向前一步。

10月20日,一则注册资本增加消息引人关注。天眼查显示,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15.42亿元增至31.6亿元,增资金额超16亿元人民币,增幅约105%。

据小食代今日从业内获悉,此次增资旨在为梦龙从联合利华手中收购中国冰淇淋业务运营主体提供资金。

这也意味着,全球最大冰淇淋企业梦龙冰淇淋公司(The Magnum Ice Cream Company)距正式“单飞”又近一步。

天眼查信息显示,和路雪(中国)有限公司近期完成股权变更,原股东联合利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及梦龙冰淇淋荷兰控股3号有限公司退出,由梦龙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和路雪中国成立于1993年,长期为联合利华冰淇淋在华运营主体,掌控多个生产工厂与销售子公司。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此次增资并非意味着联合利华完全退出。联合利华更可能通过间接持股或保留少数权益的方式维持战略关联,既释放管理权以提升效率,又保留财务回报与品牌控制力。

而对于梦龙而言,江瀚进一步认为,通过设立独立法人实体并大幅注资,梦龙可更灵活地进行税务筹划、资产配置与并购重组,降低跨国母公司的决策链条成本,提高响应速度。

与此同时,据环球市场播报,联合利华于10月21日表示,受美国政府关门影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目前无法处理梦龙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所需的注册声明,导致原定于11月中旬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纽约三地同步上市的计划被迫推迟。

联合利华进一步声称,分拆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进展顺利,公司仍致力于在今年完成分拆过程。

梦龙“单飞”还要将时间拉回到2024年,该年3月联合利华宣布将公司冰淇淋业务拆分,成立“梦龙冰淇淋公司”,旗下包括梦龙、和路雪、可爱多、Ben&Jerry's等品牌。

对于拆分原因,联合利华新任首席执行官费尔南多·费尔南德斯 (Fernando Fernandez)曾公开表示,由于运营模式特殊、季节性明显、冷链成本高,与集团其他业务协同有限,近年来利润率持续偏低,剥离后公司将会更专注于美容个护、家庭清洁等高利润板块,而冰淇淋业务可以更灵活追求独立增长。

根据联合利华2024财年的财报数据,其冰淇淋业务(包括梦龙、和路雪、可爱多、Ben&Jerry’s等品牌)实现了8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30亿元)的销售收入,占集团总营收的13.7%。尽管冰淇淋业务通过小幅提价维持了增长,但其盈利水平仍然低于集团其他业务,拖累了整体利润率。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联合利华冰淇淋板块提价了2.1%,但销量仅增长了1.6%;而2023年虽提价了8.8%,却导致销量下降6.0%,成为集团各板块中销量降幅最大的业务。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联合利华在全球冰淇淋市场上仍然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据路透社报道,联合利华在全球冰淇淋市场长期居首,近年来市场份额约为21%,第二大竞争者为雀巢旗下的冰淇淋制造商Froneri,其市场份额仅占11%。

业务拆分近在眼前,在全球重组的同时,中国市场也是梦龙独立后的重要增长市场。目前,梦龙冰淇淋公司管理团队已组建完成,前联合利华高管彼得·特库尔夫(Peter ter Kulve)出任CEO,罗慧芬担任亚洲区总经理,后者曾任联合利华亚洲区冰淇淋事业部总经理。

罗慧芬此前在资本市场日表示,中国战略将聚焦“高端化与本土化创新”,通过差异化口味和更强供应链响应“成为高端产品的颠覆者”。在中国梦龙今年也推出了首款甜筒产品“醇巧筒”,定价34.9元/盒(3支装),登陆盒马、7-Eleven等渠道,并邀请代言人王嘉尔助阵推广。

与伊利、蒙牛等本土品牌相比,联合利华冰淇淋在华战略被指“迟缓”。有业内人士向蓝鲸新闻记者表示,一方面,其产品线偏重高端,缺乏中低价位选项,错失了下沉市场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口味创新节奏缓慢,难以满足年轻消费者追求新鲜感的需求。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专家袁帅向蓝鲸记者表示,本土市场竞争激烈,伊利、蒙牛等本土品牌有深厚市场基础和渠道优势,钟薛高等新兴品牌以创新营销和产品吸引年轻消费者。梦龙的竞争壁垒在于其品牌知名度高,在国际市场有良好口碑,产品品质有保障,且拥有独特的口味和产品线。

随着梦龙完成资本整合与业务独立,其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化路径能否突破本土品牌的包围,仍取决于供应链响应、产品创新与渠道下沉的实际落地情况。独立,或许只是梦龙中国出发的第一步。

注:文/代紫庭,文章来源:蓝鲸新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蓝鲸新闻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