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原子重塑完成A轮融资 全球首款智能12喷嘴3D打印机有望重构消费级市场

龚作仁 2025/09/29 16:33
龚作仁 2025/09/29 16:33

邦小白快读

原子重塑推出全球首款智能12喷嘴3D打印机,旨在彻底解决消费级市场的痛点。

1. 产品创新采用轮盘式喷嘴库设计,支持最高36色和12种材料,精准打印中大幅减少材料浪费,提升用户体验。

2. 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8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规模突破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中国供应商占比94%,利用本土优势加速发展。

3. 公司背景强大:团队由机器人工程和3D打印专家组成,60%为研发人员;总裁刘斌领导融资后,将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全球化扩张。

4. 实操建议:优先关注2025年四季度产品发布,新产品通过AI简化人机交互和调试流程,降低了大众使用门槛。

原子重塑的案例为品牌营销和产品研发提供重要启示,突显消费趋势和技术融合的价值。

1. 产品研发聚焦差异化:轮盘式喷嘴库设计解决用户“材料选择少”和“换料浪费多”痛点,提升品牌竞争力;技术实现工业级方案微型化,构建竞争壁垒。

2. 消费趋势强劲:个性化需求驱动增长,尤其在“Z世代”中IP经济兴起,用户亲手创造物件成为新热点;FDM打印机性能优化加速市场普及。

3. 品牌渠道和定价策略:公司利用供应链整合控制成本,叠加专业海外本土化运营,以“设备+耗材+内容”生态强化渠道建设;竞争动态显示拓竹等跟进多头打印技术,提示价格竞争焦点。

4. 用户行为观察:内容生态运营简化交互,推动产品走向大众化,品牌可借鉴多元化布局模式。

消费级3D打印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原子重塑提供可扩展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机会。

1. 增长市场和消费需求变化:预计2028年全球规模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个性化表达需求强,如安克创新众筹突破4676万美元,显示Z世代用户基数大幅提升。

2. 事件应对和机会提示:新产品2025年四季度发布,解决材料浪费痛点;加速线上线下全球布局,提示销售商可抢占早期市场;竞争动向如拓竹发布相似方案,印证多头打印成核心焦点。

3. 可学习点:公司双引擎战略通过AI融合简化人机交互,降低售后维护困难;生态化模式“设备+耗材+内容”实现增长飞轮,提示合作方式可模仿。

4. 风险提示:技术实现复杂度高,需关注供应链整合;正面影响包括潜在销售扩容机会。

原子重塑的产品设计与供应链整合为工厂生产提供数字化启示和商业机遇。

1. 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轮盘式喷嘴库灵感源自工业CNC机床“刀库”,要求软硬件高精度协同;方案优化运动控制,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可应用于类似设备开发。

2. 商业机会:消费级市场爆发式增长,预计2028年71亿美元规模;中国厂商如拓竹崛起,提示需求增加,工厂可探索FDM技术优化和材料多样化合作。

3. 推进数字化启示:公司复用AI和机器人技术解决工程平衡问题;通过核心资源复用与全链路管控降低成本,启示工厂采用规模化集采和批量交付能力提升效率。

4. 供应链整合:电机、传感器等元件采购优势提示协同机会;电商渠道加速落地示例值得参考。

3D打印行业的技术演进和解决方案为服务商指明发展方向。

1. 行业发展趋势:消费级市场迎爆发期,中国供应商占比94%;光固化、UV打印等细分领域增长,如安克创新众筹创纪录,推动边界拓宽。

2. 新技术焦点:原子重塑全球首款12喷嘴系统实现多色多材精准打印;AI与3D打印融合优化算法,提升实时识别和自动校准效率。

3. 客户痛点解决:针对人机交互复杂和调试繁琐,公司软件生态和硬件升级简化流程;客户痛点如材料浪费被轮盘设计根除,提供通用方案。

4. 技术路径:高难度系统开发提示服务商需强化运动控制;竞争案例拓竹方案可参考。

原子重塑的产品发布和渠道布局揭示平台运营的关键需求和做法。

1. 商业对平台的需求:用户追求便捷化和本土化体验,公司AI简化交互降低门槛;需求包括高效运维支持,以应对增长痛点。

2. 平台最新做法:公司2025年四季度产品发布后加速线上线下全球布局;精准渠道和专业海外运营示例招商策略;供应链整合优化品质管理,提示平台可引入类似管控。

3. 平台招商机会:新产品作为差异化卖点吸引用户;合作方式通过“设备+耗材+内容”生态强化模型生态,为平台拓展留出空间。

4. 风向规避:市场竞争如拓竹动向显示多头打印趋势;风险提示技术复杂可能导致交付延误。

原子重塑的案例突显产业新动向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政策研究提供基础。

1. 产业新动向:消费级3D打印迎来黄金窗口期,全球市场预计2028年71亿美元;中国主导94%供应商份额;技术创新加速,如多头打印成竞争焦点。

2. 新问题挑战:技术实现需软硬件高度协同;商业模式涉及生态整合;市场竞争动态如拓竹跟进显示潜在标准化需求。

3. 商业模式启示:公司“设备+耗材+内容”三角飞轮推动生态规模化;政策法规方面提示需鼓励本土产业链创新;可衍生政策建议支持供应链优化。

4. 案例分析:总裁刘斌经验融合机器人技术;市场演变反映用户行为转变如个性化需求增长。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近日,深圳市原子重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子重塑”)宣布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君科丹木和基石资本。本轮资金将重点投入产品研发与全球化市场拓展,为其冲击消费级3D打印赛道注入强劲动力。

原子重塑正式成立于2025年1月,旗下3D打印机产品主要聚焦C端消费级市场,团队由一群泛机器人工程背景人才和3D打印老将组成,具备深厚的产品研发功底和从0 到1 规模化量产的实战经验。目前,团队研发人员占比已超60%,为技术创新与产品迭代筑牢了人才根基。

早在两年前,原子重塑即开始搭建核心团队,着手布局消费级3D打印赛道。总裁刘斌,曾担任某品牌割草机器人研发总监,主导从0到1的团队搭建,仅用半年便推动核心产品成功上市,首年即创下超4 亿元的营收佳绩。凭借出色的前瞻性,他开创性将激光雷达方案引入割草机器人赛道,不但凭借突破性的技术方案成就新品牌的弯道超车,激光雷达也逐渐成为庭院机器人当前主流技术;正是在深耕智能硬件赛道的过程中,总裁刘斌敏锐地捕捉到3D打印赛道在技术迭代加速期的潜力,把目光投向“个人制造”的新机会。

新一轮技术与用户迭代,消费级3D打印 “黄金窗口期” 已至

消费级3D打印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窗口期。KBV Research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28年全球消费级3D打印机市场规模将突破7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其中,中国在全球消费级3D打印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供应商占比达94%,为本土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土壤。

近年来,以拓竹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强势崛起,依托完善的消费电子产业链与精细化的用户内容运营,中国厂商正逐步掌握全球消费级3D打印市场的话语权。FDM(熔融沉积成型)打印机的性能实现跨越式提升,打印速度、材料适配性等关键指标显著优化,彻底告别了 “数日打印一件结构件” 的低效时代,用户基数随之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消费级制造的赛道边界持续拓宽。除FDM技术外,光固化打印、激光雕刻、UV打印等细分领域同样呈现蓬勃生机:2025年 4月,安克创新首款消费级3D纹理UV打印机eufyMake E1海外众筹斩获4676万美元(约合3.3亿人民币),刷新平台全品类纪录;XTOOL深耕激光雕刻赛道,多款产品实现海外爆单,营收突破数十亿。

随着厂商多元化布局的推进,消费级制造已不再是科技极客与 “农场主” 群体的专属,正逐步成为普通用户的个性化选择。尤其在IP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Z世代” 对个性化表达的需求日益强烈,亲手创造带有自我印记的物件,其价值早已超越实用本身。这种需求升级,正为3D打印技术开辟更具想象力的商业空间。

全球首款智能12喷嘴方案,刷新 “多色多材” 打印体验新高度

原子重塑延续了总裁刘斌一贯的 “不保守” 基因,以FDM打印机为切入点,将突破点锁定在 “材料与色彩的极致运用” 上,拿出了一套极具差异化的产品方案。

其即将推出的首款产品,核心创新在于首创轮盘式喷嘴库设计,实现了最高36色、12种材料的精准打印。这一方案大幅提升换色切换效率,从根源上减少了耗材损耗,力求解决长期困扰用户的 “材料选择少”“换料浪费多” 两大核心痛点。

看似简单的 “多喷嘴集成”,背后是一场极致的工程平衡术,需在设备体积、生产成本、喷嘴数量、功能拓展性四大维度中找到最优解。其设计灵感源自CNC机床的 “刀库” 理念,将工业级的复杂方案微型化落地于桌面设备,对软硬件协同、运动控制与工程实现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这种高难度的系统级技术开发,天然构筑起深厚的竞争壁垒。

目前,市面上尚无厂商尝试类似方案。相较于Prusa、Snapmaker等企业采用的 “直接更换挤出机(喷头)” 模式,原子重塑的轮盘式喷嘴库架构在材料与色彩兼容性上优势显著,也为市场留下了更大想象空间。值得关注的是,在原子重塑公布产品原型后,拓竹紧随发布Vortek自动热端切换方案,以 “换热端” 的路径实现多色多材打印 ,这一行业动向,印证了多头打印将成为消费级3D打印的核心竞争焦点。

除了打印机主机硬件的全面焕新,原子重塑还将在料盒、送料系统、切片软件、内容生态等关键模块做升级。更多细节将在产品正式发布时揭晓。

借力成熟生态红利,以差异化后发优势抢占市场

自创立之初,原子重塑便确立 “产品形态创新” 与 “商业模式革新” 双引擎战略,通过AI与 3D打印技术的深度融合,精准破解传统3D打印 “人机交互复杂、调试流程繁琐、售后维护困难” 等行业痛点,致力于降低使用门槛,推动内容生态走向规模化普及。

原子重塑的优势在于对成熟生态技术的高效复用。依托 “AI+ 机器人” 领域的技术沉淀,公司在高速电机驱动、智能算法优化、精密运动控制、低噪运行设计等关键环节展现出领先实力 —— 不仅有效攻克了高速打印中的精准控制与实时识别难题,更实现了成品质量、自动校准精度与故障检测效率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原子重塑通过自主研发软硬件核心系统,将生态赋能转化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的深度整合,更是其实现 “成本与品质双优” 的关键。借助完善的产业体系,原子重塑通过核心资源复用与全链路深度管控,构建起显著优势:在电机、传感器、芯片等核心元器件采购中,凭借规模化集采能力降低成本;相较于普通初创企业,更具备成熟的品控管理体系与稳定的批量交付能力。叠加精准的渠道布局与专业的海外本土化运营,原子重塑的产品商业化落地进程正持续加速。

面向市场,原子重塑首款产品将满足广泛用户的个性化表达需求。正如总裁刘斌所言:“个人制造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我们计划通过打造‘设备 + 耗材 + 内容’的三角增长飞轮,推动生态规模化发展。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搭建用户社区与模型生态,让用户与创作者实现更紧密的协同共创。”

首批产品成功试产落地,加速全球化布局

目前,原子重塑已经完成了首批产品的试产,并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正式发布产品,后续逐步加速完成线上线下全球化布局。

如果能带动3D打印从极客制造工具真正走向大众市场,原子重塑有机会凭借自身优势实现弯道超车。毕竟,3D打印不仅具备的可玩性,还有无限的内容潜力,背后是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注:文/龚作仁,文章来源:Laborer,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Laborer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