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近日,豆包输内侧入法引发关注。测试版本为号0.1.8,妥妥的早期测试版,产品还在精雕细琢阶段。
在输入法的基础功能之余,豆包输入法使用了豆包同款语音识别,支持语音转文字输入,速度比打字快数倍;同时提供AI支持的键盘,即键盘输入和词语联想功能,目前仅支持9键和26键模式。
豆包输入法还承诺,不获取测试者日常使用的任何打字以及语音相关数据。
输入法的语音输入和豆包App语音输入等同,用过的都有体会,后端是语音识别模型(Seed-ASR)支持,识别速度快,智能加标点,相当于发消息、写笔记,直接说话转文字。
模型加持键盘输入,相当于把AI的长文本和预测能力加入输入法,解决概念、长难句等二次输入的问题,可以越用越懂你。
可以看出,在AI重塑流量入口的争夺战中,大厂不放过任何潜在流量。
输入法是数字世界的刚需,使用频率高、时长可观、用户基础大。同时,输入法还是洞察用户意图的金矿:用户输入的任何内容——无论是搜索关键词、聊天对话还是待办事项——都直接反映了实时兴趣、需求和场景。输入法可以基于这些信息提供搜索服务,成为更前置的搜索入口,或者智能推荐相关服务。
语音输入还天然契合了许多不擅长打字的老年用户的需求。
可以看出,字节在AI能力和用户人群上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并开始快速迭代。
目前的输入法市场呈现寡占型格局,百度有百度输入法。腾讯有搜狗输入法和微信输入法,华为有小艺输入法,讯飞有讯飞输入法。
各大厂商在过去两年都在全力推进“AI+输入法”的融合。例如,讯飞输入法深度整合星火大模型,打造“人机共创”的AI输入新生态;百度输入法则早在2023年就宣布向“AI创作工具”转型。
豆包输入法的难题在于,如何改变长期形成的使用习惯,并从现有巨头的生态壁垒中争夺用户。
这场以技术优势切入细分市场,占领关键生态位的奇袭,还在进行中。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