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ChatGPT上线电商 威胁不了TikTok卖家

TT123跨境电商 2025/10/11 10:55
TT123跨境电商 2025/10/11 10:55

邦小白快读

ChatGPT上线电商功能的核心干货。

1.即时结账功能:ChatGPT接入Etsy和Shopify,用户输入需求(如预算100美元内的乔迁礼物),AI推荐产品并预览图、价格、理由,支持一键支付和订单查询。

2.优势:自然排名机制,基于可用性、价格等免费推荐产品,提供情绪价值简化决策;交易闭环减少比价环节,为用户节省时间。

3.缺点:价格信息不完全准确(如忽略优惠券和免邮条件),决策效率低需多次修改提示;不适合大型商品(如冰箱质保需求)。

4.实操要点:首发在Etsy和Shopify,更适合垂直细分需求;卖家需优化关键词和产品竞争力以获得AI推荐。

5.其他AI应用:Amazon的Rufus比价,TikTok Shop的AI直播导购和个性化推荐,帮助用户边看边买。

品牌在AI电商环境中的曝光和用户行为观察干货。

1.品牌营销机会:ChatGPT的自然排名机制优先考虑产品价格和质量,为品牌提供免费曝光;结合情绪价值植入消费冲动,提升品牌认可度。

2.用户行为变化:用户注意力转向聊天式购物,简化决策;消费者转移多平台比价习惯,转向AI一键决策,影响品牌定价策略。

3.产品研发启示:垂直细分产品(如手工陶瓷)更契合AI推荐逻辑;品牌需优化设计和用户情绪价值,以适应需求。

4.消费趋势:AI成为购物决策入口,可能分散传统平台流量;品牌应关注平台(如TikTok)个性化种草占比35%的数据。

5.品牌渠道建设:ChatGPT作为新渠道,与Shopify等合作;品牌可利用免费曝光资源降低广告成本。

ChatGPT电商功能带来的机会、风险和政策启示干货。

1.免费曝光资源:ChatGPT采用自然排名,卖家商品在中间环节免费获取曝光;交易费用仅在成交时收取,退货退还,降低风险。

2.机会提示:AI推荐更偏向垂直和细分产品,卖家开发长尾商品将获得更多机会;优化关键词和标题可提高被AI推荐概率。

3.风险提示:价格信息不准可能误导用户;决策效率低下,用户可能返回平台比价;对大型商品支持不足,影响销售转化。

4.正面影响:简化购物链路,提升用户体验;结合内容创作(如TikTok AI工具),算法推荐被“用户投出来”的产品。

5.应对措施:发展内容创意吸引用户关注;优化供应链和产品竞争力,增强AI推荐机会;关注TikTok Shop的边看边买习惯深化策略。

6.最新商业模式:聊天式购物挑战传统流量模式;卖家可学习平台内嵌AI(如TikTok直播导购)加强互动。

生产设计和电商启示相关干货。

1.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ChatGPT推荐机制偏好垂直细分商品(如手工陶瓷),工厂需聚焦高精度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AI决策。

2.商业机会:长尾和细分产品在AI问答场景中更具优势;ChatGPT免费曝光机制为工厂提供低成本营销渠道。

3.推进数字化启示:AI电商简化供应链环节,强调产品直接推荐;工厂可优化生产流程对接平台(如Shopify),获取即时需求反馈。

4.机会扩展:ChatGPT首发在Etsy和Shopify,工厂可针对这些平台开发小资产品;结合用户情绪价值,提升设计吸引力。

行业趋势和解决方案相关干货。

1.新技术应用:ChatGPT推出即时结账和自然排名技术;TikTok Shop的AI直播导购实时分析用户评论,提供数据对比。

2.行业发展趋势:AI整合电商成为新趋势(如Amazon Rufus比价);平台内嵌AI辅助模式(手动+自动)占主导,ChatGPT可能颠覆广告逻辑。

3.客户痛点:价格敏感用户需求多平台比价,但ChatGPT价格计算不完整;大型商品权益(如延长质保)未纳入推荐,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4.解决方案:服务商可借鉴TikTok的智慧价格比对、虚拟试穿功能;针对痛点开发更全面的AI工具,优化用户购物体验。

平台策略和管理干货。

1.平台最新做法:ChatGPT接入Etsy和Shopify,实现结账闭环和自然排名机制;TikTok Shop采用AI直播导购和个性化推荐,占比35%购物量。

2.运营管理:ChatGPT作为入口仅收取少量成交费,处理交易由双方自行;平台需优化粘性(如TikTok的魔性内容)应对注意力分散。

3.招商和风向规避:优先推荐垂直产品,平台可吸收更多独立卖家;风险在用户比价习惯转移,需规避价格不准问题。

4.平台竞争:粘性较量中,TikTok的边看边买习惯更易留住用户;平台可内嵌AI工具(如降价提醒)提升用户体验。

产业动向和政策启示干货。

1.产业新动向:AI可能颠覆电商流量模型(如ChatGPT的聊天式决策),但未必完全成功;平台+内嵌AI(手动+自动)模式更优。

2.新问题:推荐机制在价格计算和商品捆绑权益中存在不足;用户决策效率比传统表格低,影响AI普及。

3.商业模式启示:ChatGPT提供免费曝光但交易闭环依赖平台合作;垂直细分产品未来机会更大,结合硬核产品策略。

4.政策法规建议:平台需考虑AI推荐公平性(避免钞能力影响曝光);启示在优化算法透明度,以应对用户比价需求。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李小龙兼职夜场DJ,霍金轮椅滑板大翻车……国庆期间,由Open AI旗下视频和音频生成模型Sora2掀起的《名人版秽土转生》爽剧,让全球网友陷入一场玩梗狂欢,也开启了本年度又一“ChatGPT时刻”。

时间轴往前拉,ChatGPT本尊上线的电商功能,或许才是真正权力游戏的开始。

01

ChatGPT实现电商交易闭环

TT123获悉,9月29日,ChatGPT正式推出“即时结账”(Instant Checkout)功能,并宣布率先接入Etsy与Shopify两大电商平台。

OpenAI同步为这项功能进行了演示:用户在对话框中输入为乔迁朋友送礼、餐具、手工制作、陶瓷,白棕配色,预算100美元内的需求及使用场景后,ChatGPT将从购物平台抓取符合以上条件的产品,一并输出预览图、价格、推荐理由or贴心提示。

接入由Stripe一同构建的协议框架后,ChatGPT的支付方式涵盖信用卡、Apple Pay等,Plus和Pro用户还可一键调用预存信息加速结账,并能在ChatGPT内直接查询订单(以上所指仅限美区)。

至此,ChatGPT跑通了电商的最后一环,这是继4月上线电商功能后,ChatGPT向电商生态和功能整合迈出的一大步。

ChatGPT的横空出世,开启了全民AI时代。最新调研显示,约3500万美国人(占16岁以上人口的14%)每天使用ChatGPT、Gemini等工具的日均使用时长约为0.5-2小时,韩国上班族平均每周使用生成式AI时长约5-7小时。

AI“霸屏”的背后,是牛马与生产力的较劲,更是用户注意力的转移,ChatGPT也不再满足于赚会员的钱,而是将手伸向了新领域,电商。

常言道,人一生最大的角色就是消费者,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是前所未有的丰裕,但在信息的汪洋中分辨与筛选,很难不劳心费力。基于此,ChatGPT给出了“聊着天把消费决策难题解决了”的方案。

在ChatGPT给出的模型里,用户只需输入购买需求,AI能一键提纯海量信息,直接回答用户“哪个最好?”“为什么值得买?”,并分点论述推荐理由,简化购物决策。

而要数最令人心动的点,还得是ChatGPT的推荐机制。

ChatGPT表示,其商品露出采用综合可用性、价格、质量、是否为制造商及是否支持即时结账等因素得出的纯相关性自然排名。换句话说就是这位AI只有为用户严选坚决不恰饭的浩然,绝无恰饭的二心。

此外ChatGPT调教出的一张好嘴,还能插空提供情绪价值,让用户忽视其“嘘寒问暖”间植入的消费冲动,只当是科学理智地把钱花了。而ChatGPT完成支付闭环后,用户无需像以往一样,在a处听取建议,在bcd之间比价, 最后在e处下单,一个APP即浓缩了从发现到消费的全链路。

与此同时,这一机制从理论上杜绝了优质卖家被钞能力选手烧广告挤掉曝光位的可能。交易中,ChatGPT仅作为入口,交易双方自行处理交易问题,Open AI仅在成交时收取少量费用,退货则退还该费用,也就是说,即便没成交,卖家商品在中间环节也能变相得到曝光资源,关键还免费!总而言之,这顿操作,属于是把ChatGPT用户和与之合作的平台卖家都哄得服服帖帖。

新功能一出,ChatGPT将颠覆现有的流量玩法,改写广告投放的逻辑的声音不绝于耳。可以看出全球用户达8亿的ChatGPT,正试图成为所有购物决策的总入口。

然而,媒体同行口中将攻入亚马逊腹地、分走TikTok Shop一杯羹的ChatGPT,是不是真的恐怖如斯至此?

02

用ChatGPT消费,真的省心吗?

先说结论,AI将颠覆电商,但未必是ChatGPT。

抛开其是否能一碗水端平的宣导,TT123认为,ChatGPT给出的聊天式购物模型就目前来看不具备大面积铺开的可能性。

众所周知,目前很多消费者属于价格敏感型,横向多平台比价,纵向对比历史价格,对于如今的消费者来说都是家常便饭。而ChatGPT虽然可以快速抓取价格、卖点等迅速生成购买建议,但在罗列比如价格时,优惠券叠加、满足某消费金额时可免邮、品牌/店铺会员专属价格等权益是否为其纳入考虑,因为ChatGPT暂时仅支持单件购买,这个答案目前大概率是否定的。

那么这也意味着,虽然ChatGPT可能足够全面,且客观公正,但至少价格这条,并不完全准确。

其次,在购买比如冰箱这类大型家电时,不少消费者需要延长质保期、加码只退不换权益等,而这些权益可能与商品本身捆绑(比如质保时间比竞品多出一倍),可能需额外付费,而前者对比后者的前端价格往往会更高,在AI的判断逻辑中处于不利地位。

同时AI罗列购入理由时只会写简单几条,所以更可能的情况是,用户兜兜转转在ChatGPT修改N遍提示词,获取信息的效率却远没有阅读单个产品详情页里的一张表格来得高。

这也难怪ChatGPT首发选择了相对小资的Etsy和Shopify(代表了广大独立站卖家),毕竟这些用户大多不差钱,且对于需求足够垂直和细分,减少了AI的决策失误。

在互联网上,也不乏对于ChatGPT电商功能的质疑声。

03

该怎么用AI?

部分人不看好ChatGPT搞电商不代表不看好AI。

事实上,从国内到国外,电商平台内嵌AI工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亚马逊有Rufus,能根据用户购买记录进行推荐,还能列出过往90天价格,主动帮用户比价,网易云版的“年度总结”也能分分钟生成给你(类似购买xxx多少次),这是背靠海量SKU和足够长久的服务给到用户专属情绪价值。

TikTok Shop的两板斧则是直播和短视频,其AI直播导购能实时分析观众提问、评论,及时为消费者解答产品疑问。例如在电子产品直播中,消费者询问某款手机续航能力,AI导购迅速调出数据并详细说明,还能对比其他竞品手机续航情况。同时,AI会根据观众实时反馈,建议主播重点展示商品特定功能,增强互动性,促使消费者下单。

在短视频领域,TikTok Shop的商品推荐会根据用户历史的点赞和视频互动情况,筛选出适合其的风格,以及符合其过往消费区间的产品。此外智慧价格比对、降价提醒、虚拟试穿、AI辅助搜索等主流电商平台的标配,TikTok Shop早已备齐。值得一提的是,AI主导的个性化种草占美国消费者在TikTok购物总量的35%。

如果把用户在平台主动检索商品看成手动挡,ChatGPT提供的思路则是自动挡,目前来看,平台+内嵌AI辅助购物的手动+自动模式,在用户体验感上还是更胜一筹。

说到底,这是一场平台粘性的较量,TikTok几度险被封禁自带“腥风血雨”体质,平台上又充斥着魔性能整活的创作者,话题度和用户粘性都不缺。而用户“边看边买”的习惯仍待进一步深入。

对于TikTok卖家而言,往后应着重发展内容创作,无论是外部的ChatGPT,还是TikTok Shop自带的AI工具,优先推荐的都会是用户“用手”投出来的产品,唯有当内容被用户看见并认可,产品才能被算法“看见”并推荐,卖家才有资格在这场注意力争夺战中赢得关键席位。

此外,卖家往垂直、细分方向开发出来的产品,会更加契合“AI问答购物场景”,更细分、长尾的产品未来将迎来更多的机会。

04

写在最后

如若ChatGPT接入的电商平台越来越多,追求新体验的用户注意力自然会从电商平台中分散出去。对于卖家而言, 围绕AI的推荐逻辑优化关键词、标题等任务需提上日程,同步优化供应链打磨产品让产品更具竞争力,以获得AI“保送”更是关键点。唯有将“智能运营”与“硬核产品”结合好,卖家方能在AI掀起的电商新纪元中生存下来,更脱颖而出。

注:文/TT123跨境电商,文章来源:TT123跨境电商,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TT123跨境电商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