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
给用户发的打折短信,转化率差到让你怀疑人生?
私域群里吼破嗓子搞优惠,结果除了自己,压根没人说话?
说白了就是,为什么你觉得给的好处都“仁至义尽”了,用户却越来越“没感觉”了?
最后盘算下来,公司要么是增收不增利,白忙活一场;要么更惨,收入利润一起往下掉。
这些问题不是瞎编,都是上周案例会,我跟老板们聊出来的共同烦恼。
听到这些,我没急着给答案,而是先问了他们两个怪现象:
第一,胖东来,卖的东西可不算便宜,但人家上半年就把全年70%的业绩给干完了。
第二,泡泡玛特,一个不能吃不能喝的玩具,上半年收入超过去年全年130亿。就连王宁都说,破300亿很轻松。
这简直是拉仇恨。不过这也怪了,天天都喊消费降级,大家捂着口袋不花钱,凭什么这两家还能玩命增长?是他们运气好,还是咱们没看懂?
我抛出来,大家都有点懵。
今天的文章,我就把那天现场给他们的答案,也分享给你。
第一点,你得明白,你的对手早不是同行了,是这个“时代”
咱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为啥用户对你“无感”了?
我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和你用户,可能已经活在了两个不同的“时代”。(事实上大部分卷价格的企业都是这样了)
你还在琢磨怎么用产品的“功能”,去满足他们“吃饱穿暖”的生存问题。可人家呢,早就在追求“情感”上的满足,追求一种“精神生活”了。
这不是我感觉的,是数据告诉我的。
2024年,我们国家现在人均GDP差不多1.2万美金。这个数,你知道相当于啥时候吗?相当于1980年的日本,1978年的美国。
人家那段商业历史早就告诉我们了,一个社会发展到了这个份上,“吃饱穿暖”这事儿就算基本搞定了。接下来,大家花钱的方向,必然会转向“让自己爽、让自己开心”这种精神上的需求。
整个消费的大趋势,不是降级,而是大分化。以前从买便宜的、基础的东西,转向买有品质的、能带来精神满足的东西。
你看,胖东来、泡泡玛特,他们做的事,不就是正好迎合了这个趋势吗?
所以,你首先得把脑思维转过来:你真正的对手,不是你隔壁那个同行,而是这个已经变了的“时代”。
从这个角度,你再回头琢磨琢磨,你的产品和服务,到底该怎么改?
第二点,你卖的不是“产品功能”,是帮用户完成“任务”
想明白了时代变了,那咱就得琢磨,用户的需求到底哪儿不一样了?
你得换个脑子想问题:你不是在卖一个东西,你是在帮用户更好地完成他的一个“任务”。
泡泡玛特的王宁有句话,说的特别到位。他说,消费者花钱就为了两件事:满足感和存在感。
这话算是把今天消费的根给挖出来了。(尤其是情绪价值消费)
当用户的“任务”,已经从“买到东西就行(生存)”,变成了“买得爽、有面子(生活)”的时候,你还光想着给他一个“能用”的东西,他当然不搭理你了。
今天的生意增长,不能再靠咱过去那套老经验、老感觉了,得讲科学,讲系统。
我知道,这点对很多老板来说特别难。为什么呢?因为过去你太成功了,以前的打法路径依赖太强,让你很难掉头。
现在那些火得一塌糊涂的品牌,老板绝对都是把现在的消费者给研究透了的。
就说杭州大厦,它为什么转型能成功?
说白了,就是它想明白了现在用户要什么?把自己从一个“卖东西的地方”,变成了“又能逛又能玩”的地方;从过去那种“人、货、场”的老一套,玩成了“给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你体验感爆棚、服务还好到不行”的新模式。
它所有的改造,都是奔着这个“有钱人”用户需求去的。
我把这背后的道理一讲完,老板们就恍然大悟了。
上海来的王总说,之前听我那个《7天私域能力训练课》,好多地方没想通,今天一下全明白了。
金华过来的陈总说,我本来是奔着听私域来的,结果今天听到的东西,比私域值钱100倍。
所以啊,这2小时的案例会,老板们都觉得太值了。不是我讲的多好,是我把窗户纸捅破了,做老板,就得自己先从大的地方看明白方向,才能在小的地方把事儿做对。
但是,看懂了,就一定能做到吗?
懂了上面这些,你可能已经把90%的同行甩在身后了。
不过,还有个最要命的问题:老板“看懂了”,和团队能“做到”,中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就像谁都知道要“以用户为中心”,但这东西怎么落地?光喊口号,用户没感觉,还觉得你虚伪;做得太猛,成本上去了,钱没多赚,把自己给玩死了。
所以,你怎么知道:
你的公司,到底该怎么升级商业模式?
你的产品服务,到底该怎么调整?
甚至,你手下这帮人,这个团队组织,该怎么变才能跟上时代?
这事儿不能拍脑袋,我用的是一套完整的打法,叫“用户资产增长飞轮”四步法(DSTA)。
简单说,就是从搞明白用户到底要什么开始,一步步帮你设计战略,定好打法,最后让你用户的复购率、客单价、转介绍全都提上来,让你公司的增长能一直转下去。
注:文/晏涛,文章来源:晏涛营销笔记,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晏涛营销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