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一家139年的公司破产了

王满华 2025/08/23 08:30
王满华 2025/08/23 08:30

邦小白快读

百年罐头品牌地扪食品破产事件揭示了传统企业如何因不适应时代变化而失败的实操干货。

1.重点事件:地扪食品拥有139年历史,2024年主动申请破产保护,债务超10亿美元,计划通过法院资产出售重组以寻求转型机会。

2.失败原因:消费需求从便捷导向转向健康零添加,地扪的高盐、高糖、高脂肪产品不符合趋势,健康产品线仅占营收不足5%,转型尝试如低糖有机产品效果不彰。

3.外部压力:2025年进口钢铁关税提高至50%导致成本激增,竞争加剧如Oatly等新兴健康品牌抢占市场,裁员关厂(如关闭华盛顿州工厂)仍无法扭转1.19亿美元亏损。

4.借鉴案例:美国破产潮(如猫头鹰餐厅、Forever 21)数据显示2025年7月申请量创5年新高,主因经营策略滞后未调整。

关键教训:企业需永不停歇地自我颠覆以适应消费趋势,坚守旧模式将引发财务危机。

地扪食品的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因固守旧形象未能适应健康趋势,提供品牌定价和产品研发的深度启示。

1.品牌营销历史:曾利用二战和婴儿潮红利推广“免洗免切、开罐即食”理念,1950年代标语“打开地扪,享受现代生活”成功捕捉便捷需求,在专卖店和超市专柜覆盖全美。

2.消费趋势变化:用户行为转向零添加和健康食品,地扪高糖罐头沦为反面典型,代表如新兴品牌Oatly、KIND SNACKS抢占市场份额。

3.产品研发问题:尝试健康产品(如低糖水果)但转型迟缓,品牌认知固化导致新品难被接受,未能匹配需求变化。

4.品牌定价压力:关税提升成本后被迫价格调整,需求进一步下滑,CEO朗斯特里特承认挑战加剧价格竞争风险。

可学习点:品牌需实时监测消费动向并灵活调整产品线,避免形象固化以应对用户行为代际变化。

地扪事件的政策影响和消费需求变化提供风险提示和增长机会,指导卖家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和探索新商业模式。

1.政策解读:2025年进口钢铁关税提高至50%直接抬高包装成本,CEO朗斯特里特指出需求下滑不可避免,提示需规避类似政策风险。

2.消费需求机会:健康零添加趋势兴起带来增长市场,新兴品牌如Oatly成功抓住机会,传统卖家可转向类似合作方式或推出新产品线。

3.事件应对措施:地扪尝试裁员和关闭工厂(如托佩尼什工厂)但无效,建议优先主动转型而非削减规模,如投资创新研发。

4.风险提示与可学习点:美国破产潮数据显示2025年单月申请量新高,Forever 21等案例显示风险在滞后战略,正面启示为需及时调整商业模式以抓住消费变化。

合作扶持:从地扪失败中汲取,卖家可寻求新兴健康品牌合作避免类似结局。

地扪破产事件凸显产品生产设计需契合健康需求,提供商业机会和推进数字化启示以优化运营。

1.产品设计需求:针对消费趋势,工厂应开发低糖、低盐配方满足零添加诉求,地扪高糖产品导致失败显示精准适配的必要性。

2.商业机会:健康食品市场存在增长潜力但需精准切入如有机罐头,Oatly等品牌成功提供模型,工厂可扩展此类产品线抓住新兴需求。

3.推进数字化启示:地扪工厂关闭显示成本控制问题,暗示工厂需通过电商化或技术优化减低成本,如数字化生产流程减轻关税影响。

教训:固守传统设计致产能过剩,工厂需动态调整以捕捉时代机遇。

行业发展趋势向健康化转移揭示客户痛点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可借新技术和趋势帮助企业转型。

1.行业发展趋势:消费偏好从便捷转向健康零添加,新兴品牌崛起挤压传统企业市场份额,数据如Oatly成功案例显示潮流加速。

2.客户痛点:地扪的品牌固化和反应迟钝成主要问题,如健康产品收入低且转型不顺,代表企业痛点在于无法及时适配市场和创新不足。

3.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初期罐头技术曾成功保存水果,但未升级导致落后,服务商可提供咨询工具帮助企业推进创新研发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应对竞争。

服务方向:从案例中提炼风险规避策略,助力客户永续变革。

商业对平台的需求问题和风险规避启示,平台商需主动招商与管理以适应消费趋势变化。

1.商业需求问题:企业如地扪未有效利用平台应对成本压力,关税和竞争导致销售下滑,显示平台需提供解决方案如电商渠道减轻风险。

2.平台最新做法:文章中未明确提及平台,但趋势变化提示平台商可加大招商健康新品牌(如Oatly)并优化运营管理规避滞后问题。

3.风向规避:美国破产潮数据显示2025年高峰,平台应监控风险如政策影响,通过招商新兴企业避免平台衰退。

管理启示:帮助卖家主动适应消费行为变化以维持平台活力。

产业新动向如破产潮揭示新问题与政策启示,商业模式需不断革新以维持竞争力。

1.产业新动向:2025年7月美国企业破产申请量创五年新高,地扪、Forever 21等案例表明传统品牌衰败趋势加剧,问题在滞后战略无法适应市场和消费者行为变化。

2.新问题与政策法规:关税政策(钢铁税50%)放大企业成本压力,启示需法规建议如进口成本管理,朗斯特里特言论提供政策影响分析。

3.商业模式启示:地扪从战时成功到失败显示商业模型需永续自我颠覆,数据如健康产品收入不足5%强调灵活性关键。

研究方向:分析企业适应性的政策支持与创新模式。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消费赛道正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港股消费板块不断走强,新消费股屡创新高,就连一级市场VC投资人的热情都有被唤醒的趋势;而热闹的另一面,传统消费品牌的寒冬仍未过去,不时有百年连锁品牌传来破产、倒闭的消息。

就在前不久,美国老牌罐头食品公司Del Monte Foods(下称“地扪食品”或“地扪”)主动向法院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市场消息称,该公司计划通过法院监督的资产出售程序,寻找一个能带领其走出困境的买家,以实现重组转型。

地扪食品的故事始于1886年,至今有139年历史,其标志性的菠萝罐头曾经是美国人餐桌上的“固定C位”。不过随着消费需求的代际变化,当“零添加”、“健康”等理念成为时下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曾经备受青睐的罐头产品却因为高盐、高糖、高脂肪逐渐沦为“反面典型”。

过去几年,这家百年罐头品牌也在试图通过缩小公司体量、转型等方式尝试自救,不过在转型不顺与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还是最终走向破产。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品牌却湮没在了时代里。

始于十九世纪的“活化石”品牌

地扪食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在那个时代,新鲜水果蔬菜的保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一群加州农民敏锐地捕捉到了背后的商机,决定通过创新的罐头加工技术,满足新兴城市人口对便捷食品的需求,于是创立了地扪食品。

这正是这家罐头巨头的由来。他们的第一个产品是菠萝罐头,当时菠萝主要产自夏威夷,运输到美国大陆的成本极高,且新鲜度难以保证。地扪的菠萝罐头不仅保留了水果的鲜美,还大大延长了保质期,因此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地扪食品的首个发展高峰出现在二战时期。战火纷飞的年代,开盖即食的罐头成为比钞票更珍贵的“硬通货”。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二战期间,美军士兵的口粮中必备地扪罐头,甚至在诺曼底登陆时,士兵们也啃着地扪的豆子冲锋。

而真正奠定其行业霸主地位的,还是战后“婴儿潮”带来的时代机遇。二战结束后,大批军人返回美国,掀起了第一波“婴儿潮”,当时美国经济腾飞,双职工家庭激增催生了"便捷至上”的饮食革命。地扪当时主推"免洗免切、开罐即食"理念,将罐头食品包装为“现代生活方式的图腾”,完美契合了快节奏家庭的需求。

即使到现在,地扪官网首页仍然挂着1950年代的标语:"打开地扪,享受现代生活"。

到20世纪中期,地扪食品在美国各地已经建立了数千家专卖店和超市专柜,其产品几乎覆盖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巅峰时期的年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这一时期,公司旗下的多个品牌也迅速崛起——Del Monte罐头、College Inn浓汤、Joyba茶饮等品牌迅速铺上市场。

据当时的市场调研数据,地扪食品在美国罐头市场的份额一度超过40%,稳居行业第一。

成也时代,败也时代

回看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中期,地扪食品的发展几乎是踩中了每一个时代红利。不过进入1990年代,随着健康意识的普及,消费者对食品成分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对于“零添加、低糖盐”食品的需求急剧增加。

这使得地扪食品的核心优势瞬间坍塌——其产品以高盐、高糖、高脂肪为特点,这与当时流行的健康趋势显然背道而驰,因此,罐头食品也沦为健康潮流的“反面教材”。

面对市场的变化,地扪食品并非没有尝试过应对。比如公司曾试图通过推出低糖水果、有机罐头等产品来适应新的消费趋势。但由于品牌形象的固化和市场反应迟缓,效果并不理想。消费者对地扪食品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传统罐头食品上,难以接受其新的产品理念。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地扪健康产品线的收入占营收的比例不足5%。

与此同时,外部市场竞争也在加剧。Oatly、KIND SNACKS等主打“有机”“零添加”的新兴健康品牌的出现,不仅在产品创新上更具优势,还在市场营销上投入了大量资源,进一步挤压了地扪食品的生存空间。

事实上,过去两年,地扪食品也试图通过裁员、缩小公司体量的方式削减开支——2024年2月,地扪关闭了位于华盛顿州托佩尼什的两家罐头工厂;几乎同一时间,公司又关闭了威斯康星州马尔克桑的工厂,裁员90人。

遗憾的是,这一举措并未有效扭转其财务困境。地扪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4月28日,公司销售额为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亿元),同期净亏损为1.19亿美元。

近期的关税政策对于地扪更是雪上加霜。今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把进口钢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这直接抬高了其用以封装产品的金属罐成本。

“我们将设法应对这些挑战,但价格调整带来的需求下滑将不可避免。”地扪首席执行官格雷格·朗斯特里特在分析师电话会上表示。

内忧外患之下,这个已经拥有139年历史的罐头王国最终走上了破产重组之路。

根据法院文件,此次破产申请主要涉及地扪食品的美国业务,而该子公司目前的债务总额已超过10亿美元。另据路透社报道,地扪已从现有债权人那里获得了9.125亿美元融资,用于维持破产程序期间的运营。

面对这一历史性时刻,格雷格·朗斯特里特依然保持乐观。在他看来,这是地扪食品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一步。“经过全面评估所有可行选项后,我们认为由法院监督的资产出售程序,是加速公司转型、重塑更强大且可持续发展的地扪食品的最有效途径。”

如果掌舵人这一预期能够实现,则意味着:这个罐头王国的故事,尚未迎来终章。

美国企业破产申请量创5年内新高

地扪食品的由盛至衰并非孤例,当下,属于美国消费品牌的寒冬仍在继续。

早在今年3月,经营了42年的美国明星餐厅——猫头鹰餐厅就被曝正与债权人合作,计划通过破产法庭重组业务。随后5月,成立于1962年的美国连锁药房及个护品牌Rite Aid在两年内第二次申请破产保护,其鼎盛时期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遍布美国各地。

今年7月,成立41年的美国快时尚巨头Forever 21也宣布正式启动破产程序。巅峰时,该品牌也曾在全球开了超过800家门店,创下年收入超40亿美元的成绩。

数据则更为直观。标普全球市场情报数据显示,2025年7月,美国大型上市公司和私营公司的破产申请量从6月的66家增至71家,为2020年7月以来的单月最高。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的破产申请总量达446家,是2010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值。

当外界总结上述企业走向颓势的原因时,更多指向其经营策略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从地扪食品到猫头鹰餐厅,从Rite Aid到Forever 21,这些曾经的行业巨头在面对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转变时,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成为“时代的眼泪”。

地扪食品们的故事也揭示,企业穿越周期的秘密,从不是对旧王座的坚守,而是在时代浪潮中,永不停歇地自我颠覆。

注:文/王满华,文章来源:投中网(公众号ID:China-Ventur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投中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