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海外收入暴涨899% 布鲁可的新故事出现了

钟艺璇 2025/08/25 09:29
钟艺璇 2025/08/25 09:29

邦小白快读

布鲁可财报关键亮点和实用干货

1. 布鲁可2025年上半年实现显著财务改善,营收约13.38亿元,同比增长27.9%,期内利润由亏损转为盈利2.97亿元,经调整利润率达27.92%。

2. 国内产品策略成功,9块9价格带产品如变形金刚星辰版推出7个月售出4860万盒,贡献收入超2亿元,因价格低廉、组装简单和正版授权。

3. 海外业务成最大惊喜,海外收入达1.1亿元,同比增长899%,其中北美增长21倍、东南亚增长6.5倍,印尼和美国为前两大市场,靠低定价(3-16美元区间)和知名IP(如小黄人)策略。

核心业务调整风险与机会

1. IP多元化推进,上半年新增273个SKU占收入53.1%,降低奥特曼依赖(过去两年占比从63.5%降至49%),新增13个IP包括针对美国市场的授权IP。

2. 但面临毛利率下滑风险,研发开支同比增69.5%达1.29亿元,开模模具费用上升和新品推出致毛利率同比降4.5%。

3. 用户粘性加强,BFC创作大赛覆盖150城市,激发创造乐趣。

品牌战略调整与营销实效

1. 品牌营销焦点在IP合作,新增美国市场导向IP如小黄人、芝麻街、变形金刚和漫威,并在纽约玩具展首秀,贴合美国消费偏好;同时低价策略(9块9产品)吸引价格敏感人群。

2. 品牌渠道建设差异化,国内渠道90%以上为线下经销商体系,覆盖一二线及80%三线以下城市;海外线上线下占比3:7,美国以亚马逊为主,东南亚借成熟线下网络。

3. 产品研发强化多元性,新增273个SKU聚焦人群破圈,如拓展成人产品线(价格100-200元,占比增至14.8%)和低龄女性市场转向情景积木。

消费趋势与用户行为观察

1. 消费趋势显示性价比主导,中低价定位(3-16美元)在全球错位竞争乐高(20-200美元),国内9块9带产品因盲盒形式热销。

2. 用户行为转变,通过BFC大赛激发创造力,吸引家长参与;美国市场偏好收藏类IP(如变形金刚)与亚洲差异大。

3. 品牌定价风险,低价策略虽扩大覆盖,但可能导致品牌感弱化,消费者购买冲动更多源于热门IP而非自有品牌。

增长市场与需求变化

1. 海外市场机会巨大,营收同比增899%,北美(增长21倍)和东南亚(增长6.5倍)贡献核心,可借鉴泡泡玛特出海经验,聚焦美国IP策略。

2. 消费需求层级拓展,9块9价格带产品在国内成功(售4860万盒),提示低价盲盒形式潜力;成人市场收入占比升4.4%,显示用户年龄段扩展机会。

3. 事件应对措施,布鲁可降低奥特曼IP风险(占比从63.5%降至49%),新增IP矩阵分散依赖,同时通过创作大赛增强社区粘性。

风险与商业模式启发

1. 风险提示包括毛利率同比降4.5%,源于研发和开模费用增加;高度依赖授权IP出圈(自有IP贡献低),海外运营效率待提升;价格敏感需高速迭代SKU维护粘性。

2. 机会提示在渠道优化,海外线上线下占比3:7,美国线上为主;可学习最新模式如线下经销商体系合作超450名,覆盖广泛城市。

3. 政策解读无直接内容,但可参考国际趋势(如美国玩具销售榜单)调整产品定位。

生产设计与商业机遇

1. 产品生产需求明确,新增273个SKU带来开模模具费用上升,研发开支同比增长69.5%至1.29亿元,影响毛利率降4.5%,提示需优化成本控制。

2. 商业机会显著,海外收入暴涨899%(达1.1亿元),尤其北美和东南亚市场提供新需求;国内低价产品如9块9变形金刚热销(售4860万盒),可提升量产需求。

数字化与电商启示

1. 推进电商启示在海外,线上线下渠道占比3:7,美国以亚马逊为代表线上模式,显示需加强数字化布局;东南亚利用线下人口红利。

2. 设计需求关联IP策略,多元化新增13个IP(总数约50),针对不同市场(如美国小黄人),需定制开模和供应链。

行业发展趋势与服务焦点

1. 拼搭玩具行业增速高,布鲁可成全球第三公司,营收增27.9%,海外扩张为趋势,对比乐高和万代南梦宫。

2. 新技术无直接提及,但研发开支增69.5%显示对创新投入;新产品线如成人玩具拓展需求。

客户痛点与解决方案

1. 客户痛点包括IP依赖风险(自有IP占比低),授权IP变现压力大;渠道效率问题(海外运营需优化);用户粘性维护挑战(如对抗乐高社区)。

2. 解决方案体现为IP多元化策略(新增273个SKU),社区运营如BFC大赛覆盖150城市提升创造力;价格策略错位竞争乐高。

平台运营最新做法

1. 商业对平台需求强烈,布鲁可国内90%以上通过线下平台如经销商体系(合作超450名),覆盖所有一二线及80%三线以下城市;海外依赖亚马逊等线上平台。

2. 平台招商关键,持续推进,如线下集合店模式;运营管理焦点在渠道比例调整(海外线上线下3:7)。

风险规避与管理启示

1. 风险包括渠道效率挑战,海外运营需绑定授权IP出圈;平台招商风险如品牌感弱,消费者购买更多源于IP而非平台。

2. 风向规避无直接内容,但可参考毛利率降4.5%,提醒优化成本;用户粘性维护如创作大赛避免流失。

产业新动向与研究焦点

1. 海外扩张为新动向,营收同比增899%,覆盖印尼(东南亚高地)和美国(发达国家验证),验证全球化能力。

2. 商业模式创新,主打性价比(3-16美元)错位竞争乐高,授权IP战略(如奥特曼依赖降低)分析。

新问题与政策启示

1. 新问题显现IP持续变现风险,自有IP贡献低(仅英雄无限占16.5%),高度依赖授权IP;研发成本上升致毛利率降。

2. 政策法规建议无直接内容,但可启发玩具产业全球化策略(如IP授权合规);启示在渠道效率和社区运营(BFC大赛)提升品牌。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中国版乐高,又有了新故事。

全球第三、中国第一拼搭类玩具公司布鲁可发布了2025年中期财报。上半年,布鲁可营收约13.38亿元,同比增长27.9%;期内利润由去年同期亏损2.55亿元转为盈利2.97亿元。

从纸面上看,在连续亏损四年后,布鲁可终于扭亏为盈。但剔除优先股变动损失、股权激励费用计提外,早在2023年,布鲁可在经营层面便已实现盈利,其2023和2024上半年的经调整利润分别为0.73、2.92亿元,且2024上半年经调整利润率达到27.92%。

一个事实是,布鲁可上半年营收增速低于预期,对比过去两年同期营收增速56.1%、47.1%,今年放缓至27.9%。就国内市场变化而言,布鲁可今年继续加大对9块9价格带产品的发力,收效不错。去年11月开始,布鲁可开始售卖9块9的变形金刚星辰版,截止到报告期的7个月内,这个以盲盒形式出现的小玩具,因为价格低廉,组装简单,且正版授权,迅速卖出了4860万盒,贡献收入超过2亿元。

但本期财报最大的亮点之处,还在于海外业绩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布鲁可海外营收达到1.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899%,北美和亚洲(东南亚为主)地区贡献了核心增长。另外,布鲁可还在持续发力IP矩阵,上半年研发、开模以及新IP签约都有新变化,对于这家年轻公司来说,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化运作,IP都是决定能否将性价比故事持续讲下去的关键。

北美市场成最大惊喜

就在一年前,布鲁可海外收入还微乎其微。

2024年前,布鲁可海外收入占比长期维持在2%上下,直至2024年下半年,海外增速加快,但截止当年,仍只占总收入的2.9%。

2025年是布鲁可海外业务爆发的一年。今年上半年,海外营收突破1亿元,占据布鲁可总收入的8.3%。其中亚洲(主要东南亚)和北美占主要贡献,前者上半年营收达到5712万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6.5倍,后者营收则达到4281万元,增长相较去年同期高达21倍,增速惊人。

再具体拆分,根据财报,印度尼西亚和美国是布鲁可上半年海外收入最高的两个国家。

就像泡泡玛特、名创优品都将自己的出海首站放在泰国,华人聚集、地理接近的东南亚,是中国许多IP公司出海的第一站。至于印度尼西亚,作为东南亚最大、全球第四人口国家,成为布鲁可出海的高地并不稀奇。

但美国是个例外。

布鲁可向来以奥特曼IP见长,巅峰时期,奥特曼为这家公司带来的收入一度超越半壁江山。这个最早诞生于1966年的日本IP,38年后因为一部《迪迦奥特曼》才正式在中国彻底走红,直到今天,在一句“你相信光吗”背后,奥特曼已经成为一种跨越年龄、认知与阶层的社会现象。

只是相对于深受日本动漫产业所影响的亚洲人群,文化产业领先全球的美国则更青睐于以迪士尼为主的合家欢IP、变形金刚为代表的硬核收藏品类——国际市场调研机构Circana发布的2024年 1-4月美国玩具销售数据显示,美国玩具市场的消费主力集中在乐高、变形金刚、迪士尼IP联名款等传统强势品类,而奥特曼相关玩具并未出现在前十榜单中,这一结果与亚洲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回到布鲁可本身,上半年,这家公司新推出了273个SKU,其中就包括小黄人、芝麻街、变形金刚、漫威:无线传奇等美国知名IP,十分贴合美国消费人群喜好,布鲁可甚至将小黄人和芝麻街的新品首秀,搬到了世界三大玩具博览会之一的美国纽约玩具展上。

而在海外,布鲁可最大的竞争优势,依旧是其作为拼搭玩具品类本身的中低价定位。一个前提是,全球拼搭角色类玩具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较高,从份额上看,排在布鲁可之前的是万代南梦宫与乐高,但二者的主流价格带皆在20-200美元之间,主打性价比的布鲁可价格则在3-16美元区间。

只是和国内9成以上的线下渠道占比不同,有业内纪要显示,布鲁可海外渠道的线上线下占比为3:7,其中美国以亚马逊为代表的线上渠道为主,而东南亚则借助成熟的线下经销体系和人口红利,迅速铺开高性价比产品。

参照泡泡玛特IP出海空间,且布鲁可本身就依靠全球化IP变现,海外在未来或成为布鲁可核心的业务增量。某种程度上,尽管出海还偏早期,但以印尼和美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覆盖,也是布鲁可的一种出海能力验证。

不过,价格敏感人群就像一枚硬币,一面是实现错位竞争,另一面则需要高速迭代的SKU持续维护黏性。布鲁可的自有IP占比较低,更别说海外影响力,它难以像泡泡玛特那样,凭借自有IP横空造势与本土化运营,将故事的玩法和节奏掌握在自己手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绑定授权IP出圈,提升渠道效率,才是布鲁可出海的核心变量。

持续加大IP投入

今天的泡泡玛特或许是所有IP公司羡慕的对象,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它。2022年,从积木玩具正式转型拼搭类玩具后,高度依赖奥特曼IP,一直是围绕在布鲁可身上最大的争议。

成也奥特曼,又困于奥特曼,2024年开始,布鲁可一直在降低奥特曼IP占比。2023年,奥特曼IP贡献布鲁可总收入高达63.5%,2024年下滑至49%,最新的财报虽未披露具体数字,但布鲁可披露,2025年上半年,前四大IP产品合计占比83.1%,对比2024年同期,仅前三大IP产品的收入贡献合计占比就达到了92.3%。

分散风险、扩大自有IP一直是布鲁可最渴望做的事。但参照乐高的故事就明白,受限于漫长的供应链条和开模成本,拼搭类玩具市场上游壁垒极高,开发新品试错成本非常大。且乐高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品牌属性,除去拥有最具影响力、赚钱能力的IP外,直营模式为主的渠道也是重要原因。但布鲁可目前主要走线下经销体系,铺设集合店,品牌感较弱,消费者的购买冲动更多源于热门IP现有影响力,自有IP的关注度较低。

截止2024年中,布鲁可旗下仅拥有两个自有IP——百变布鲁可和英雄无限,前者作为积木产品贡献极小,只占总收入0.9%,后者目前是布鲁可收入第四大IP,但贡献收入与授权IP相差较远,仅有16.5%。

如今的布鲁可面临缺乏新IP的风险,除去以奥特曼、变形金刚、假面骑士为代表的三大经典老牌授权IP外,它还迟迟未交出有说服力的强势IP。

但无论难度多大,包括自有IP在内的矩阵多元化是必经之路,布鲁可自然明白这一点。最新财报披露,仅仅2025年上半年,布鲁可就新增了13个IP,截止2024年其IP总数约为50个。另外,布鲁可也增加了自研IP开支,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2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7600万元增长69.5%。

在IP基础上,布鲁可今年上半年新增273个SKU,占据同期总收入53.1%,目的之一在于持续做人群破圈。

一直以来,布鲁可的核心人群都是6-16岁消费者,以深爱奥特曼的“小孩哥”尤甚。但布鲁可并没有放弃在“成人”和“低龄女性”市场上发力。2024年,布鲁可拓展了面向成人资深玩家的产品线,产品价格在100元至200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布鲁可16岁以上年龄段的产品收入占比从去年同期的10.4%增长至14.8%。至于14岁以下女性市场,此前叶罗丽、宝可梦IP销售情况一般,布鲁可在今年或将从人形积木转向发力情景积木。

由于研发成本上升、新SKU带来的开模模具费用上升,加之9块9价格带产品的推出,布鲁可毛利率相对去年同期下滑4.5%。

另外,财报中特别提及了用户体验这一点。

和泡泡玛特有所不同,如果说潮玩IP的黏性来自于观赏性和收藏性,那么拼搭类玩具的核心则在于创造性。这也是多年来乐高一直在发力社区运营、用户共创,甚至不惜重金做主题展览/公园渗透人群的原因——将“创造”的心智最大化。

所以,拼搭玩具的IP运营远不止合作那么简单,如何激发用户的想象力和可玩性,会是考验布鲁可品牌和用户黏性的重要一环。布鲁可在财报中提到,2025年布鲁可BFC创作大赛仍是未来重点的方向之一,该场比赛会覆盖国内150个城市。在社交平台上,甚至有家长往返上百公里,带着孩子前往线下BFC大赛,原因很简单,只要家长群体认为这类比赛有助于激发创造乐趣,就不乏热情。

2014诞生后,此后8年,布鲁可一直都是个积木赛道玩家,直到2022年的关键转型,它才开始正式发力拼搭类玩具,此后一路高歌,高营收高毛利的生意让布鲁可成功在港股敲钟上市。

对比万代南梦宫和乐高,布鲁可的经历算是异军突起,拿下核心IP授权后,它成功避开在小颗粒积木上已成霸主的乐高,转身做大颗粒积木,从而有机会做性价比赛道,并且依靠庞大的经销商体系快速进攻线下渠道,短短几年内迅速成为全球第三大拼搭玩具公司。截止到去年年中,布鲁可已经和超过450名经销商合作,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以及超过80%的三线及以下城市。

年轻的布鲁可有自己的新路可走,但老玩家的玩法仍然是王道,无论下一个增长点在哪,今天围绕布鲁可最核心的命题,依旧是IP的持续变现能力,这才是兑现它所有故事的核心。

注:文/钟艺璇,文章来源:36氪,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36氪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