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笑嘻嘻,酒店哭唧唧。”
最近,酒店业有很多呼声,认为OTA赚疯了,吸血太狠,大多数酒店沦为惨兮兮的“打工仔”。
高歌猛进的OTA平台,与惨淡的酒店业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业内人士提到,作为第三方渠道,OTA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链接用户和酒店之间的桥梁,可以给酒店引流,需要酒店站台背书,酒店与OTA之间属于合作关系。
“但现实很骨感,酒店行业由于市场格局分散,面对强大的OTA平台,毫无意议价能力,只能任其宰割。”在市场中,不少酒店对OTA越涨越高的佣金,怨声载道。
不少酒店希望来一波天降正义,管管OTA,让大家活下去。
但这种事情,有没有先例?答案是肯定的。
譬如,今年7月,西班牙竞争监管机构(CNMC),对全球OTA巨头Booking.com,开出有史以来的最“贵”罚单(约4.13亿欧元),理由就是:
当局认为该平台滥用市场主导地位,损害了当地酒店业的利益和发展。
那么,上述这种案例会在中国重现吗?就现阶段来看,可能不大。
首先,有关部门对平台的惩戒窗口期,或许已经过去了。
2021年,阿里被罚了180多亿,理由也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在疫情期间,国内一些区域性的餐饮饭店协会,曾尝试过制造舆论压力,与OTA重新谈判佣金比例。
彼时,是迫使平台改写游戏规则的黄金节点,如今希望可能就不大了。
原因很简单,要解决行业内部矛盾,其实主要靠增长,而不是再分配,除非在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增长实在没有希望了。
其次,从平台扮演的角色来看,目前,他们承担着引领消费的责任,譬如有关部门借助OTA平台分发很多文旅消费券,以此撬动消费市场,刺激消费增长。
因此,在现阶段,OTA或许会被敲打,但不会伤筋动骨,而指望推翻OTA的政策,酒店商家集体吃个大户,不太可能实现。
另一方面,市场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酒店投资者提到,酒店之所以现在这么卷,有这么多新开的酒店,不是平台导致,而是房地产不景气,上游大量的房子过剩,闲置的物业闯进酒店市场。
事实上,从历史角度看,酒店属于周期性特别强的行业,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主要影响周期的,是宏观经济和供需结构。
这有迹可循。
从1997年到2004年,以及2005年到2012年,受供需两端波动的共同影响,美国大致经历了两轮完整周期。
其中,回看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美国酒店市场需求,遭遇重大打击,酒店数量增长随后也陷入了谷底,直到2011年低点后重新回升。
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针对酒店业周期,国金证券分析师已经总结出四个阶段,其发展轨迹主要为:
从市场需求萎靡开始,酒店入住率先下滑,商家被迫降价保入住率,内卷开始;
接着,新增酒店数量下降,大家纷纷逃出市场;
随后,经济复苏,新增酒店又随着市场需求大幅上涨,迎来新一轮繁荣。
而这种周期,在中国酒店近20年来也是反复上演。
从2006年第三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以及2010年第四季度到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酒店业都经历了萧条到繁荣的阶段。
其中,金融危机、遏制三公消费、中美贸易战等等,都深刻影响过酒店市场的兴衰。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1到2015年,我国曾经有过连续19个季度,酒店行业RevPAR增速为负的情况。
最终,伴随宏观经济面边际改善,供需格局扭转,OCC同比转正,带动RevPAR快速回正,在2017年第二季度后,供给恢复增长,行业进入量价齐升的繁荣阶段。
显然,当下很多酒店商家经历的痛苦,只是历史的重现。
坦白说,酒店行业就是诞生在一轮一轮的白骨之上,并在白骨中又开出了鲜花。
现实诚然很残酷,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接受游戏规则之下,或许只有熬下去、挺过来,才是唯一的解法。
注:文/谢常青,文章来源:环球旅讯(公众号ID:Traveldaily),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环球旅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