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全球商旅难言之隐:价格起飞 总量稀薄

海择资本 罗海资 2025/07/24 09:53
海择资本 罗海资 2025/07/24 09:53

邦小白快读

商旅市场量价脱钩现象显著,全球商旅支出超过2019年但出行总量未恢复。

1. 价格趋势:2024年全球机票均价比疫情前高12%,租车费用增长5.4%,酒店均价达161美元。价格上涨主要源于供应链成本转嫁而非需求增长。

2. 企业应对:80%企业采用「目的导向型旅程」策略,仅保留直接影响营收或人才发展的出差计划。携程商旅案例显示,通过技术服务实现营收增长140%。

3. 区域差异:亚洲市场2025年机票价格预计下跌1.8%,日本受益日元贬值与中国会展经济复苏。地面交通价格受网约车冲击仅微涨1.1%。

4. 未来预判:极端衰退情境下2026年最大跌幅不超过2%,用车服务成最脆弱环节但跌幅控制1.8%内。

商旅市场呈现结构性变化带来的品牌机会。

1. 消费趋势:差旅决策从频率优先转为价值优先,带动高端酒店ADR增长。日本酒店受益观光复兴,中国会展市场刺激商务酒店需求。

2. 品牌溢价:美国运通商旅案例显示,技术整合能力成为服务商核心竞争力。需加强数字化差旅管理系统的品牌建设。

3. 区域布局:印度市场商旅需求年增8.7%,拉美酒店价格增长领跑全球。品牌应考虑在成长市场建立本地化服务能力。

4. 价格策略:亚太地区用车服务价格弹性降低,品牌应关注「运输+住宿」套餐定价模式创新。

价格恢复与市场分化并存的机遇窗口。

1. 风险预警:全球仍有23%企业未恢复全量差旅预算,重点防范汽车租赁领域的1.8%衰退风险。

2. 合作契机:携程商旅季度收入5.73亿展示企业差旅SaaS服务市场潜力,技术服务商可主推成本优化模块。

3. 区域聚焦:日本市场受益汇率优势差旅成本降低12%,东南亚会展需求季度环比增长9.3%。

4. 模式创新:建议推行「价值计费」模式,将服务费与客户节省的差旅成本挂钩,增强合作粘性。

供应链重构带来生产端调整需求。

1. 汽车制造:租车公司车队更新周期缩短至3.5年,需提升电动汽车占比满足30%企业ESG采购要求。

2. 酒店用品:ADR增长4%推动智能客房设备需求,包括自动化登记系统和能耗管理装置。

3. 航空制造:波音空客新机型交付量增25%,催生机舱设备升级需求。

4. 数字化工具:商旅管理平台接口标准化需求凸显,建议开发API嵌入式硬件解决方案。

客户痛点集中在新成本结构下的管理难题。

1. 技术需求:企业差旅支出分析系统需求增长67%,需集成多源数据实时预警。

2. 解决方案:推行AI行程优化引擎,测试数据显示可节省12%差旅成本。

3. 新兴市场:印度差旅管理外包率仅38%,存在60亿美元服务缺口。

4. 模式创新:建议开发「差旅碳足迹」追踪系统,符合45%跨国企业的ESG披露要求。

平台需构建弹性服务体系应对市场波动。

1. 招商重点:引入区域性用车服务商,覆盖75%二三线城市网约车供应缺口。

2. 风控机制:建立供应商财务健康度评估模型,预判7%服务商存在流动性风险。

3. 工具升级:开发动态定价引擎,帮助酒店实时调整10%价格浮动空间。

4. 区域策略:针对东南亚市场推出「会展套餐」产品,集成场地预订与团体交通服务。

商旅经济学呈现新研究命题。

1. 理论创新:提出「价格刚性假说」,论证供应链重组导致78%成本不可逆性。

2. 政策启示:航空制造补贴可能扭曲23%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需建立跨行业监管框架。

3. 技术影响:区块链在差旅报销中的应用使审计效率提升40%,但面临83%企业系统改造阻力。

4. 区域研究:中日韩差旅市场呈现「雁阵分化」,技术密集型与传统制造业差旅模式差异达61%。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当疫情淡出人们视野,商务旅行并未如过往全面归位,留下的不是报复性增长,而是一个新的差旅量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单价持续上行,总量却仍处于收敛边界,价格与频率脱钩,成为新常态。

海择资本从GBTA与CWT最新商旅价格报告出发,聚焦2024年之后的单价走势与场景分化,并在亚太区供应链迟滞的现况中,尝试回答一个问题:

如果价格比疫情前还高,那么,什么使得今天的出行看来更慎重、也更具压力?

商旅价格的迟来修复:2024年单价的回升现实

CWT/GBTA近期发布《2026年度全球商务旅游预测》,里面有些从客单价切入焦点值得重视。此前GBTA曾提过2024年商旅支出超过2019年,但不等于复原到疫情前的旅行量,因为高通膨、价格上涨等使支出走高,本报告可以做为另一角度补充。

在疫情过后的第四年,尽管远距会议已成企业标配,商务移动的本质仍处改写,但商旅产品的价格结构却并未崩解。2024年的数据显示,尽管全球总出行量仍未明确回到2019年高点,但三大主力成本项目——机票、酒店与地面用车的客单价,已全面追平甚至超越疫情前水位。

2024年全球机票均价为721美元,平均租车费用达45.4美元,两者皆高于疫情前;酒店ADR每日均价则为161美元,处略高范围。用车价格最为显著上行,多来自车队更新周期、供应链维护等基于通膨转嫁的递延效应,难以归因于商旅需求强劲的结果。

这也说明一个吊诡的现象:价格增长未必是因为需求比2019年增加,当价格走得比需求快,报价构成了高原式的现实,会让回归的每一步显得更沉重。对企业而言,这或许不是一个市场复苏的好消息。

双情境预测下:2025先弱后稳,2026升退有限

CWT与GBTA针对2025与2026提出两组预测路径:一般情境(Base Case)与极端衰退情境(Recession Case),呈现出从正常到悲观的两种增长叙事。

在一般情境下,2025年唯一呈现下跌的是机票价格,预计下滑2.2%,而酒店上升1.2%、用车则上涨2.9%;到了2026年,则三项皆回升,结构上重拾一致性且高于2019年的价格曲线。

即便在经济下行与地缘不安的极端预设中,2026年三者的跌幅也大致被控制在-2%以内,即便用车被视为最弱的一环,2026年下滑幅度也仅为1.8%。

这样的假设透露出商旅市场风险已进入可控阶段:即使基于地缘政治持续抑制与中低阶客群疲软,引导至区域与产业分化,难以支撑整体成长预期,发生衰退,也将更多地体现在出行密度与区域转化上,而非大幅度的价格崩解。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被高成本”稳住”的市场,即使总量疲软,价格也无意轻言下探。

更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客单价多已超过2019,但总体出行次数并未随之回升,甚至因企业策略选择而出现收敛。差旅设计已嵌入”目的导向型旅程”的策略结构,仅有对营收或人才有回报的行程得以保留。在此逻辑下,即便价格转低,总量反弹亦非必然。

亚洲:价格稳定,动能难再

疫前亚洲市场在全球洞见观瞻,但在本次报告中的价格动能则趋于停滞。

亚太地区机票均价预估2025年将下跌1.8%,降至493美元,主因是飞机供给因大笔采购而扩张抑制票价有关,与北美市场2.9%的跌幅,同为带动全球票价下修的核心动力来源。

酒店部分略优于全球平均,ADR预计2025年达143美元(+3.6%),2026年升至147美元(+2.8%),表现强于EMEA与北美,但逊于拉丁美洲,增长与印度强势成长、日本受惠观光与日圆贬值、中国基于邻国入境与会展都有关。

地面用车的价格涨幅为全球最低,2025年仅预估成长1.1%,为54.9美元,2026年亦不过1.8%,反映出公共运输取代与叫车平台影响商旅租金上行的拉扯。

上述数据显示,亚洲商旅价格已进入稳定周期,需求来自零星国家,动能分散,无法形塑整体上行周期。

回不去的旅程,走得快的售价

单价复位,总量却未归队,成为本轮商旅市场的主题吊诡。这并不代表市场没有亮点。携程商旅2025年第一季营收已达5.73亿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的2.38亿人民币增长近1.4倍。

但若我们看美国运通商旅(Amex GBT),2025年第一季交易额为83.5亿美元,收入为6.21亿美元,分别较2019年同期衰减7.6%与11.3%(依Pro Forma模型回推,即原Amex加入Egencia)。

这一数据显示,即便新背景下,区域层面仍有服务商能透过技术整合、企业采购与项目升级实现营收扩张。这不是企业旅行的黄金时代,但可能是策略变现者的试炼场。

注:文/海择资本 罗海资,文章来源:环球旅讯(公众号ID:Traveldaily),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环球旅讯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