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花3年时间研发出“防胀气”奶瓶 Babycare冲刺红海市场

田雨 2023/07/01 14:43

【亿邦原创】7月1日消息,CBME即中国孕婴童展期间,母婴品牌Babycare发布了年度重磅新品——歪头仿母乳Pro系列防胀气玻璃奶瓶(以下简称“0泡瓶”)。

据悉,Babycare从2016年就开始入局奶瓶赛道,并在2021年创新推出13°歪头奶嘴设计的歪头仿母乳奶瓶,还原母乳喂养过程。

而其实,“防胀气”和“仿母乳”一样,也是当下奶瓶市场中尚未真正解决的痛点问题。新生婴儿在使用奶瓶时还容易吸入过多空气,引起胀气,但此前,由于奶瓶多采用奶嘴上进气孔的常规结构,很难做到喂奶不冒泡。

“这一次我们做出了不一样的行业痛点解决方案。”Babycare首席品牌官Iris如是说。日前,Babycare发布了奶瓶新品“0泡瓶”,融合了“仿母乳”和“防胀气”两大功能,也是其深耕奶瓶赛道多年推出的重磅新品。

乍一看,奶瓶似乎并不是一个好的机会市场。

品类方面,与奶粉、纸尿裤这样的母婴快消品相比,奶瓶的消费频次并不高;与母婴行业中的童装、洗护用品相比,奶瓶的使用周期并不长。竞争方面,国内奶瓶市场正由日系品牌贝亲、喜多,美系品牌布朗博士以及英系品牌新安怡、贝儿欣等垄断。奶瓶产品的形态十年来基本没有过大变,整个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

可在这样的情境下,Babycare却不惜成本地进入了这个市场。

Babycare为什么选择发力奶瓶这样一个红海市场?如何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屡屡逆势攀登,Babycare的底气在哪里?亿邦动力与Babycare首席品牌官Iris进行了一次深入沟通,找到了答案。

01

找到用户真正的痛点 把红海变蓝海

“需求大于赛道”,秉持着这样的理念,Babycare从婴儿背带起家,切入母婴市场。从连续8年拿到线上销售额第一的婴儿背带,再到此前的爆款水杯,母婴耐用品一直以来都是Babycare的优势领域。

奶瓶,不仅是母婴耐用品中的刚性需求产品,更是育儿生活中的强心智产品。按1秒吮吸一次计算,一个瓶喂婴儿在头三个月吮吸奶嘴次数约达432000次,喝奶时间总和约120个小时,一个合适的奶瓶对婴儿的喂养生活至关重要。对于专注母婴用品的Babycare而言,奶瓶是建设“一站式全品类母婴品牌”专业度路上绕不开的品类。

“它会是我们耐用品里皇冠上的明珠”。Babycare团队解释道,从怀孕开始,父母就会在奶瓶上做功课,当用户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对品牌的专业度和研发实力产生信任,这种信任就会覆盖到后续喂养生活的很多品类。

在Babycare看来,奶瓶的研发是一场长期技术攻坚战。奶瓶结构简单,但“更需要细微之处见真章”,一个奶瓶背后是品牌对于材料科学、婴幼儿生理特点、工业结构等问题的理解和解答,是对品牌综合实力的检验。

“硬奶嘴”“一吸就瘪”“呛奶”“吸奶费力”,每一个问题背后所指向的都是奶嘴的产品细节。软硬程度、口感、开孔大小等,都影响着新生婴儿是否爱用奶瓶喝奶,但目前市面上的奶嘴问题并没有被解决。用户痛点的存在,意味着生意的可能性和空间。

而除了奶嘴,一款好的奶瓶,所要解决的喂养痛点也不只表面结构那样简单。对于百天内的新生婴儿来说,“肠胀气”是最高频的问题之一,尤其在婴儿出生之后的第二个月。所谓“一月睡二月闹”,“闹”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新生婴儿肠胀气导致的。

Babycare“0泡瓶”的研发总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对此深有体会。因为第二个孩子早产出生,体质不好,喝奶很容易呛,动不动肠胀气,遭了很多罪。究其根源,孩子在喝奶过程中吸入过多空气是导致肠胀气的核心原因之一,但偌大的市场上,他却找不到一款合适的奶瓶。“要做出一款自己孩子用着好的产品”,他怀着作为父亲的朴素愿望,和Babycare喂养用品研发团队一起,研发了防胀气奶瓶。

02

花3年时间专研新材料 改变传统奶瓶气孔结构

要做好一款奶瓶,得从“头”开始。

以奶瓶最上端的奶嘴为例,行业里的产品大多聚焦于用柔软性来“仿母乳”,却忽略了真实皮肤的“韧度”,即奶嘴硅胶的回弹性和抗拉扯性。

Babycare研发团队发现,婴儿吮吸母亲乳房后,回弹曲线其实相对平缓,但市面上多数奶嘴都是骤然回弹,这就导致了亲喂(母亲自己喂养)与瓶喂(奶瓶喂养)的口感相差甚远。在行业中,很难找到关于奶嘴“回弹曲线”的检测和标准,“更别说现成的工艺与配方了”,Babycare方面表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Babycare深入到奶嘴的原材料端,找到全球领先的有机硅制造企业德国瓦克。市面上没有一款材料可以平衡奶嘴的“柔”与“韧”,双方便决定从0到1,共同研发一款新的硅胶材料。

经过三年多研发、数百次试验,并不断细调原料配比、制作工艺,Babycare将德国瓦克的工程师“逼到了极限”。最终研发出的硅胶配方,可以高度拟合母亲乳房肌肤的“柔”与“韧”。但在奶瓶研发这场长期技术攻坚战中,这只是一次小的胜利,如何“防胀气”才是Babycare面临的更大挑战。

Babycare在与行业专家交流时,很多专家笑称:“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首先解决大气压问题。”言下之意是,用常规的方式几乎不可能。

既然如此,那不如换一种思路。Babycare摒弃了行业里用奶嘴底部进气孔实现内外气压平衡的常规做法,从奶瓶的底部下功夫,以底部环形进气(气体优先从底部进入瓶内)的创新结构设计,调整内外气压的平衡。

同时,13°歪头奶嘴设计,也为奶瓶的“防胀气”提供了第二重保障。13°,Babycare将其称之为母乳亲喂的黄金角度,更贴合新生婴儿口腔内的“哺乳窝”。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新生婴儿因为奶液在口腔中冲撞而吸入空气的几率。


不仅如此,这个角度也是最适合母亲瓶喂的舒适状态,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妈妈手”(医学上称之为腱鞘炎,多发于新手妈妈,因为长时间抱娃,或抱娃姿势不当,导致手腕部的肌腱与腱鞘不断摩擦、劳损,发生炎症)的问题。据悉,这是Babycare深入150个产妇家庭,观察真实哺乳场景并建立自己的人体数据库,经过5000多次反复测算,才找到的“黄金13°”。

在模拟新生婴儿吮吸奶液的实验中,亿邦看到,Babycare歪头防胀气奶瓶中的奶液没有产生气泡,而其他品牌的奶瓶却恰恰相反。

03

再次逆势攀登,Babycare凭什么?

进军竞争激烈的奶瓶市场并不是Babycare的第一次“逆势”攀登。

早在2018年,Babycare就曾进军巨头环绕的纸尿裤领域。五年时间过去,Babycare在刚刚过去的618大促中,稳坐天猫婴童尿裤行业第一的位置。据尼尔森数据,截至6月,Babycare纸尿裤线下的市场份额已进入前三,打破了国际品牌在线下渠道的垄断地位。

有人担心,在看起来技术门槛并不高的母婴行业,创新很容易被抄袭、被山寨。但Babycare似乎并不担心这一点,“创新并不是某一个产品,更是一套支撑持续产出创新的研发机制、组织、供应链”。

“供应链能力是Babycare所建立起来的重要壁垒。”据透露,加上刚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的比利时索尔维,迄今为止,Babycare已经和来自美德等5个国家、共9家国际原材料巨头达成战略合作,覆盖纤维、粘合剂、光源产品、特种材料等多个领域,此外还与德国瓦克等10家国际巨头企业达成了深度合作。

在战略签约现场,索尔维材料事业部生活解决方案业务大中华区销售总监李舒表示,和Babycare的此次战略合作是“双向奔赴”。共研、共创,实现创新,是Babycare在与供应链巨头企业合作时一以贯之的准则。只有这样,“最前沿的材料才能以最新鲜的方式到达Babycare研发人员的解决方案库中。”

为此,Babycare从不局限于母婴行业,而是积极去其他行业寻找解决方案。对于供应链端的国际巨头而言,与Babycare合作可以共享到来自市场一线的需求洞察,了解用户语言,从而实现与技术语言的打通。通过合作,开发出具有市场前瞻性的定制产品或改良升级,实现双方共赢。

“我们跟供应链和原材料商有着深度的战略合作,这种高度的链接和共研共创使得我们在基础研究和材料科学领域能够先人一步,从源头进行创新。”在Babycare看来,创新越大,市场溢价越高,壁垒也就越深。未来,Babycare会持续拓展在供应链端的布局,深化与国际巨头的合作。

除了布局供应链,对于产品品质的把控也是Babycare的核心能力。

母婴行业非常看重信任。据介绍,Babycare内部有VOC(Voice of Customer,即收集用户反馈)机制。即使一款产品卖得很好,但如果有持续的用户吐槽和负面反馈,就会被下架。Babycare会基于用户的反馈,持续地迭代改进产品。

日前,Babycare在北京开出了线下第100家品牌门店。在Babycare方看来,供应链研发的能力、对产品品质把控、用户思维迭代产品、全域渠道的建设能力,都是Babycare逆势攀登的底气,缺一不可。而企业文化、仓储物流建设等基础能力,也从底层决定了Babycare能够承担更大的生意底盘。

尽管去年国内新生儿人口跌破了1000万,生育率不断下降,但Babycare对未来母婴市场的发展充满信心:“从绝对值来说,母婴市场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存量市场,同时消费升级也是一个确定性答案。我们还有大量增长的空间。”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