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罗马仕陷倒闭传闻 充电宝行业能挺住吗?

何欣欣 2025/07/04 13:30
何欣欣 2025/07/04 13:30

邦小白快读

行业核心问题与用户安全指引

1. 充电宝召回事件源自供应商在电芯隔膜材料的违规替换,安克和罗马仕已召回近60万台产品。

2. 民航局新规明确禁止携带无3C认证或召回产品,乘客需检查充电宝型号及认证标识。

3. 消费者应急措施包括认准认证编号、慎用召回型号,机场遇阻可联系品牌商退款或换新。

4. 正确处置风险充电宝:电量耗尽后盐水浸泡24小时再丢弃,需视频记录过程保证安全。

行业现状与未来影响

1. 当前充电宝价格战压缩成本,部分企业将电芯生产外判三层以上,加剧品质失控风险。

2. 市场现存虚标容量产品,专家提醒选购时警惕容量与体积明显不符的产品。

3. 行业转型方向强调重建质量安全体系,头部品牌转向宁德新能源等优质供应商。

品牌危机管理与供应链重构

1. 安克采取三步措施:终止问题供应商合作、转用宁德新能源电芯、提供防火保护袋补救。

2. 绿联/倍思快速调整供应链,公示供应商切换为力神/亿纬锂能以重建消费者信任。

3. 罗马仕品牌信任度受损案例警示:需建立比国标更严苛的极限场景安全测试体系。

消费趋势与产品策略

1. 天猫数据显示3C认证搜索量激增180%,反映安全已成消费决策核心要素。

2. 市场出现两极分化:高端产品强调材料可追溯性,低端产品受机场禁令冲击明显。

3. 产品设计新方向:主控板集成过充保护芯片,电芯封装技术引入汽车级隔热材料。

政策风险与市场机会

1. 民航局新规导致线下场景销量分化:机场/高铁周边店铺合规产品销量涨300%。

2. 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平台可查供应商资质,建议建立实时监控机制规避连带责任。

3. 招商策略调整:优先选择具备电芯直采能力的品牌,核查供应链不超过两级分包。

运营实操建议

1. 库存周转预警:罗马仕及安普瑞斯供应链相关产品建议7日内下架处理。

2. 卖场陈列新规:设置3C认证展示专区,配备电子屏滚动播放认证查询教程。

3. 售后增值服务:联合品牌商推出以旧换新活动,旧品由厂家集中安全回收。

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

1. 行业暴露制造漏洞:隔膜厚度管控需从±2微米提升至±0.5微米精度标准。

2. 代工模式教训:建议自建关键工序(如电芯封装)车间,外包工序安装联网监工系统。

3. 材料替换警示:建立来料批次DNA数据库,每批材料留存样本便于质量追溯。

设备升级方向

1. 引入X射线检测仪在线监测电芯叠片工艺,确保隔膜对齐度误差<0.1mm。

2. 环境模拟测试设备成刚需:85℃/95%湿度老化测试时长需从48小时延长至240小时。

3. 包装线增配激光镭雕机,实现每个电芯独立身份编码与云端数据绑定。

技术服务突破点

1. 开发供应链可视化系统:实时追踪电芯从矿砂到成品的全流程数据。

2. 推出认证代办服务:协助企业应对新规要求的现场抽样和年度两次飞行检查。

3. 安全检测设备租赁:提供便携式电池内阻测试仪,帮助渠道商快速筛查问题产品。

行业痛点解决方案

1. 物流堵点破解:研发符合UN38.3标准的防火运输箱,解决召回产品运输难题。

2. 建立行业黑名单共享平台:收录违规供应商信息,预警关联企业供应链风险。

3. 开发智能客服系统:接入3C认证数据库,实现消费者扫码即时验证产品合规性。

平台风控与规则调整

1. 紧急下架策略:对无法提供电芯供应商三级证明的商品做暂时性屏蔽处理。

2. 搜索算法优化:对展示结果增加3C认证标识醒目标注,排序加权合规商家。

3. 物流合作规范:要求合作快递企业配置UN38.3认证运输车辆承接充电宝类订单。

商家管理新规

1. 入驻资质升级:要求提供电芯供应商的ISO 26262汽车功能安全认证文件。

2. 建立熔断机制:单品投诉量达10例即触发自动下架并启动质量复查流程。

3. 推行质量保险: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产品责任险,保费与供应商层级挂钩。

产业政策研究建议

1. 认证体系优化:建议将针刺、跌落测试从抽检改为全检项目,并增加-40℃低温测试。

2. 监管机制创新:推行电池材料变更备案制,强制申报材料替换需重新检测。

3. 追溯系统建设:参考欧盟电池护照模式,要求每块电芯标注碳足迹和材料溯源信息。

学术研究方向

1. 多层分包监管模型:研究供应链环节数量与质量衰减系数的量化关系。

2. 成本安全平衡点:建立充电宝行业边际安全成本计算模型,推算合理价格区间。

3. 隔膜失效机理:开展不同材料组合在极端振动场景下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席卷电宝行业的风暴,还在引发连锁震荡。

据界面新闻7月3日报道,多名罗马仕员工表示,自7月1日起,罗马仕内部已陆续通知员工全面停工停产,员工工资只发放到6月。尽管当晚罗马仕回应称“公司没有倒闭”,但这场风波对其经营影响之深已不言自明。

这场行业危机,早已露出端倪。导火索可以追溯到今年3月罗马仕充电宝在航班上起火;6月中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产品;紧接着,6月中旬以来,罗马仕宣布因“电芯缺陷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过热燃烧”,召回三款型号充电宝,涉及49万台产品。随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信息显示,罗马仕多款快充移动电源的3C认证被“暂停”。

并非罗马仕一家公司中招。6月25日,另一头部品牌安克创新也宣布召回问题产品,矛头直指供应商的“电芯原材料未经批准变更”。据多家媒体报道及官方信息,安克涉事电芯供应商指向安普瑞斯。6月30日,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正对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电芯问题展开调查。

针对召回事件,安克表示已经与涉事供应商安普瑞斯终止合作,并全面采购ATL(宁德新能源)的电芯。安克副总裁熊康与自媒体“知危”7月4日对谈中指出,其实从去年年底,安克已经陆续发现部分产品热失控的情况,并陆续召回。

此次事件波及的不仅是厂商,机场、高铁系统也紧急响应。6月28日,民航局实施新规,全国机场日均拦截超千件无3C或属于召回范围的充电宝。7月1日,12306客服回应指出,高铁目前仅要求充电宝“标志清晰且额定能量≤100Wh”。消费者措手不及,“3C认证”充电宝搜索量激增180%……

从涉事品牌数量和持续时间看,这是国内移动电源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召回事件之一。更深层次看,事件折射出行业在“安全”与“成本”间的艰难博弈:长期价格内卷导致的成本极致压缩、多层代工模式下的品控失守风险以及现有3C认证体系的局限性,在此次风波中集中显现。

现在,整个行业正面临严峻拷问:厂商该如何重塑品控体系,赢回用户信任?

风暴中心的“安普瑞斯”

此次风暴的核心焦点,指向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

据科技自媒体差评6月24日消息,安克充电宝的召回事件起因于,安普瑞斯将两个批次的电芯外包给江西某代工厂生产。报道称,该外包工厂涉嫌违规替换了电池正负极间隔膜的原材料,这可能导致隔膜存在失效风险,一旦移动电源正负极因此直接接触,便可能触发热失控,进而引发起火或爆炸。

6月26日,安克创新相关负责人向媒体确认,供应商存在私自更换电芯材料的行为,该公司已经终止与安普瑞斯的全部合作,并于6月25日宣布与ATL(宁德新能源)达成电芯采购合作。

根据安克方面的描述,安克向电芯厂安普瑞斯采购电芯,而安普瑞斯又将部分生产(涉事的两批次)外包给其他代工厂,最终代工厂在生产环节中替换了原材料。

安普瑞斯是国内充电宝软包电池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据无锡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信息,截至2023年7月,其锂电池累计产量已突破1亿只。

除了安克,据电池交易网等公开信息显示,安普瑞斯曾是罗马仕、小米、绿联、倍思、电友等品牌的电芯供应商。

图源 / 电池交易网

6月28日,绿联、倍思均向九派新闻表示,在售充电宝均不再使用安普瑞斯电芯,已将电芯供应商转为力神、亿纬锂能等。

随后,监管重拳落下。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官网上,安普瑞斯的69项CCC认证中,20项状态为“撤销”,49项为“暂停”。涉及产品主要为“锂离子电池/电芯”。

据公司官网资料显示,安普瑞斯成立于2014年,由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与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资设立,总投资2亿元(美方技术持股55%,中方资本持股45%),主要从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的生产销售。

安克公告中提及的代工模式本身常见,在手机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多位锂电池供应链人士向「定焦One」表示,代工模式本身不必然导致质量下降,但委托方(品牌或上级供应商)对代工环节的品控管理负有首要责任。若监管不力,风险随之升高。

上游供应商透露,包括安克、罗马仕在内的许多品牌,普遍将生产环节(如电芯)生产外包,自身更侧重品牌运营、销售和售后。部分供应商为压缩成本,会进行多层分包。

江西某锂电池电芯厂销售经理陈杰对「定焦One」表示,“若转手层级过多(比如超过三层),产品质量一致性的管控难度将显著增加”。中间环节增多,不仅可能导致品控标准在传递中衰减,也增加了“二次代工”等非源头生产的风险。

为什么拿电芯隔膜“动刀”?

此次事件的根源直指电芯材料。

业内分析认为,表象背后,和充电宝行业惨烈的价格竞争有关,迫使供应链各环节在极限压缩成本中寻找空间,但这并不是企业降低品质的理由。

在深圳从事充电宝研发的赵宇坦言:“充电宝行业的成本压缩空间已极其有限,常以‘分’甚至‘厘’为单位计算。”

对于媒体报道中“安普瑞斯外包电芯,代工厂违规替换隔膜”的说法,安普瑞斯未作公开回应。不过,“为什么换的是隔膜?”,我们通过业内人士的分析试图找到原因。

充电宝主要由主板、电芯和外壳构成。综合业内人士的说法,以售价百元左右的充电宝为例,外壳成本可能低至约1元,主板成本也已被压缩至7-8元的低位。因此,电芯成为成本控制的重点。

深圳某锂电池厂市场销售徐彬表示,市面上常见电芯价格普遍在12-15元左右。

电芯核心材料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赵宇解释,电池容量是消费者的核心关注点,大厂对电芯容量要求极为严格。更换电解液或正负极材料会直接影响容量,因此成本压缩通常不会首选此处。

隔膜负责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作用关键。但从规避检测角度看,替换隔膜相对不易被发现。赵宇举例,假设一台企业称其电芯隔膜“耐温300度”,对应GB31241-2022标准,最高温度是130度,送审的样品只需达到130度即可。据他分析,理论上,存在选用实际性能仅略高于认证下限的隔膜以节省成本的空间。

赵宇同时指出,现行3C认证测试通常在标准恒温室进行,达标即可生产。但现实使用环境复杂多变(如剧烈震动、强冲击、高温高湿),认证测试难以完全模拟这些极端场景下的风险。

不过,从成本角度看,隔膜并非大头。真锂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隔膜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每平方米仅几元,平摊到单个充电宝上约几分钱。”单纯从隔膜节省成本,收益微乎其微。

在锂电池电芯材料中,正极成本占较高,通常达30%-40%,其余的负极、隔膜、电解液大约各占10-15%不等,还有铜箔、铝箔、壳体包装材料等辅材。

从性能趋势看,行业追求更薄的隔膜(薄隔膜可提升能量密度),价格反而更高。若为省钱更换更厚的隔膜,会挤占正负极材料空间,影响设计容量。因此,要在低价前提下维持“薄隔膜”和高容量,安全性可能受到挑战。

墨柯补充道,隔膜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合格率高,次品通常被回收处理,流入市场的可能性低。“有些供应商为了节约成本,优先从占大头且材料价格差异大的正极入手。”

无论问题具体出在哪一环,“抠成本”都是核心驱动力。而混乱的代工体系,又埋下了隐患。

行业“地震”还在继续

这场由电芯引发的“地震”,其冲击波已从企业蔓延至行业监管、消费者日常生活层面。

监管层面反应迅速。目前,安普瑞斯有超70款电池和电芯产品的3C认证均已被暂停或撤销。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显示,2025年4月至6月,绿联、倍思、品胜、小米均有部分型号的移动电源3C认证被暂停,原因包括“工厂监督检查不通过”、“严重不符合项(如产品一致性问题)”或未按期整改。

5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发布了更严格的移动电源和锂离子电池强制3C认证新规:飞行检查增至一年两次;取样方式由“企业自主送样”改为“指定实验室赴工厂现场随机抽样、封样”;并强调量产产品必须与认证样品严格一致。这旨在堵住过往认证中的漏洞。

然而,有供应商向媒体透露,仍有工厂能做“虚标容量”的充电宝,并暗示“等过了这阵子”。

消费者端受到了最直接的影响。

6月28日起,民航局新规明确,禁止携带无3C标识、3C标识不清或属于召回范围的充电宝。多地机场的严控,源于频发的旅客充电宝起火冒烟事件。据统计,今年已发生15起旅客携带充电宝起火事件。

就在机场新政实行“禁携令”第一天,冯婷因携带召回型号安克充电宝被拦。她表示,部分机场只看型号,并且机场内的快递点表明:“只要是安克和罗马仕的品牌都不允许寄运。”最后她只好把充电宝丢弃。

有些消费者为过安检,不得不临时购买新充电宝。

安克对于有乘机需求的消费者给出了变通方案:消费者保留好登机牌和产品照片,通过官方售后(输入“机场安检”)可退款或换新。

召回本身也困难重重。顺丰等多家快递公司将召回品牌充电宝列为“高风险电池类物品”拒收,众多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寻求解法。对此,罗马仕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户将充电宝电量耗尽,用盐水浸泡24小时后自行丢弃,拍摄视频报备客服可申请退款。过程繁琐且存在安全疑虑。

风暴中心的罗马仕,被曝自7月1日起全面停工停产,有员工对媒体表示,员工工资发放至6月,可见事件对其经营的巨大冲击。但官方回应称,“没有倒闭,感谢关心。定将努力解决所有朋友、用户及合作伙伴的一切问题。”

安克则终止与安普瑞斯合作,并主动进行召回。截至6月30日,安克称已发放超8万个防火保护袋,召回率约10%。相比之下,截至7月初,主流品牌中仅安克和罗马仕发起了正式召回。

当数百万台产品被召回,头部供应商安普瑞斯疑因违规替换材料等事件,迫使行业正视长期低价竞争对安全底线的忽视。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重建安全和信任。这样,充电宝才能回归其作为可靠便携能源的本质价值。

注:文/何欣欣,文章来源:定焦On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定焦One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