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对等关税7月或重启!亚马逊多类中国商品已涨价

阿飞@AMZ123 2025/07/03 17:03
阿飞@AMZ123 2025/07/03 17:03

邦小白快读

对等关税政策冲击跨境商品价格:7月关税重启将带来连锁反应

1.涨价现状:亚马逊中国商品价格中位数上涨2.6%,家具类(+3.5%)、电子类(+3.1%)领涨,GreenPan平底锅价格翻倍至31.99美元

2.深层影响:34%消费者因担忧涨价推迟消费,66%用户海外商品涨幅超10%将转购本土品牌

3.未来预判:特朗普宣称不推迟7月9日恢复加税,跨境卖家面临订单量(-10%)与涨价双重压力

跨境消费趋势转折信号显现

1.本土替代机遇:66%消费者承诺海外商品涨幅超10%转购美国品牌,建议优化本土供应链布局

2.产品设计启示:办公/电子/家居三大类受关税影响最显著,需规避铝制品(+50%关税)、钢制品受限的原材料使用

3.价格策略调整:参考Hamilton Beach电水壶(+46%)提价路径,研究阶梯定价平衡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

风险防范与应对策略全集

1.政策预警:7月9日对等关税或重启,涉及打印机、碎纸机、炊具等类目需提前申报清关

2.成本转嫁方法:第三方卖家可采用阶梯式涨价(如电子产品3.1%中位涨幅),配合会员专享价缓冲冲击

3.订单维稳方案:针对办公用品(-13%)、运动用品(-12%)等下滑类目,可转向食品杂货类(持平)做品类补充

4.物流优化:关注铝制品、钢材运输成本飙升,建议分散至墨西哥等近岸采购中心

原材料管控与生产转移建议

1.原料预警:铝制品50%关税、钢材限制政策直接影响厨房电器/家具生产成本,需建立替代材料预案

2.近岸制造机会:美国消费者转向本土品牌意愿增强,可考虑墨西哥哥伦比亚设厂规避关税

3.产品改进方向:DVD/CD等录像媒体类价格显著波动,建议减少该类低附加值产品产能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洞察

1.供应链金融需求:62%第三方卖家因低毛利模式难承压,需开发库存质押等周转资金产品

2.物流系统升级:钢材/铝制品运输成本骤增,可推出多式联运方案降低30%跨境运费

3.数据服务机遇:开发价格动态监控系统,帮助卖家实时跟踪家电(+3.1%)、家具(+3.5%)品类竞争价格带

平台运营策略优化指南

1.招商调整:重点引进食品杂货类等抗周期品类,规避办公用品等下滑13%的高风险类目

2.流量倾斜机制:对采用FBA仓配的电子产品卖家给予搜索加权,缓解第三方卖家(占62%)流失压力

3.合规管理:建立关税税率实时更新系统,预警打印机(+3.1%)等敏感商品清关风险

跨境贸易政策影响模型构建要素

1.价格传导机制:验证2.6%商品涨幅与1%核心通胀率的传导系数差异

2.消费决策模型:34%消费者延迟消费、28%提前采购的行为可构建跨期选择理论框架

3.政策建议方向:提出关税波动缓冲基金方案,帮助第三方卖家缓解量价夹击困境

4.商业模式创新:研究Coupang私享会披露的冷启动指南,提炼多平台分销抗风险模型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全球贸易局势再度紧绷,跨境电商市场进入高压状态。

随着“对等关税”暂缓期步入倒计时,平台产品价格波动成了行业最关注的动向。

AMZ123获悉,数据分析公司DataWeave为路透社提供的独家研究显示,2025年1月至6月中旬,亚马逊平台上销售给美国消费者的1407种标注“中国制造”的商品中,价格中位数整体上涨了2.6%,明显高于同期美国核心商品通胀率(1%)。

涨价趋势自5月起开始加速,并在6月进一步扩大。从品类结构来看,涨价主要集中在办公及学习用品、电子产品(如打印机、碎纸机)、录像媒体(CD、DVD)以及家庭用品(如家具、炊具等)等核心类目。

其中,家具类商品中位数价格上涨3.5%,电子产品上涨3.1%,为涨幅最为明显的两大类。部分商品价格涨幅尤为突出,例如Hamilton Beach电水壶从49.99美元上涨至73.21美元,GreenPan平底锅价格更是翻倍至31.99美元。

AMZ123认为,这一轮终端涨价,背后既有政策推动的成本外溢,也暴露出电商平台在成本传导链条中的弱抗压能力。

Coupang最新政策&补贴红利,冷启动指南&大卖超车秘籍,7.11深圳·龙岗|Coupang实战运营私享会

一方面,关税施压正在推动上游成本持续走高。尽管5月中旬中美在日内瓦会谈中达成协议,短期内同步暂停了部分商品的24%关税,加征节奏一度放缓,但此后美方仍在6月单方面推进新一轮关税措施:6月4日,美国对铝制品加征50%关税;6月23日,又对部分钢铁产品实施额外限制。

这些关键原材料的税负上调,直接抬高了厨房电器、家具、电子类产品等商品的生产和运输成本。终端零售价的上涨,正是这部分压力逐步向消费侧传导的结果。

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渠道本身对成本变化更为敏感。AMZ123了解到,此次涨价不仅涉及亚马逊自营商品,第三方卖家所售商品同样受到显著影响。而这部分卖家在平台整体销量中占比高达62%,是当前价格波动的核心传导环节。

而第三方卖家普遍采用低毛利、高周转的运营模式,面对成本上升往往难以消化,只能直接将压力转嫁至售价。因此,尽管亚马逊方面强调整体价格“保持平稳”,多个细分类目中仍已出现明显提价。

终端售价的阶段性上涨,也对消费者购买决策和平台订单表现带来实质性影响。

一方面,消费者购买决策趋于谨慎。

随着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升温,消费者对跨境商品的购买意愿出现松动。根据AlixPartners发布的“家庭配送调查”,34%的受访者表示因担忧价格上涨而推迟下单,另有28%选择提前购买以规避潜在的成本上升。

与此同时,价格敏感型用户明显增多。66%的消费者称,一旦海外商品涨幅超过10%,将优先转向本土品牌;还有20%明确表示未来将“只选美国产品”。

另一方面,平台订单表现整体下滑。

受此影响,电商平台的订单数据也呈现出明显疲态。AlixPartners指出,美国电商行业正经历自2012年以来最严重的一轮整体性放缓。

在电子产品、办公用品、家具、大型家电、化妆品等多个核心品类中,在线订单同比普遍下滑超过10%。其中,办公用品下降13%,运动用品下滑12%,大型家电与化妆品类目也录得约10%的跌幅,仅食品杂货维持持平。

从品类对比来看,订单跌幅最显著的产品,与上文所提及的涨价最明显的类目高度重合,这表明价成本传导对终端需求形成了明显抑制。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化也迅速传导至卖家端。面对流量承压与成本走高的双重夹击,跨境卖家普遍陷入“两难”局面:涨价可能进一步损失转化,不涨则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

而新的政策变量也正在逼近。AMZ123获悉,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总统福利

特朗普公开表示,暂无计划推迟7月9日恢复加征关税的时间点。他还表示“会给多国发信”通知将提高税率。

关税暂缓期即将结束,外部不确定性再度上升,叠加需求端疲弱,跨境卖家短期内恐难以摆脱“量价夹缝”的现实困局。

注:文/阿飞@AMZ123,文章来源:AMZ123跨境电商(公众号ID:amz123net),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AMZ123跨境电商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