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供应链)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 ",蔚来创始人李斌近日无奈地发布了这么一段话,在此之前,蔚来已经官宣停产。
然而蔚来的情况只是众多车企困境的缩影,上海因疫情封控后,处于 " 震中 " 的特斯拉、上汽大众和智己汽车等多家车企接连减产或是停产,其他地区也有车企被迫延长交付周期。
这一方面是因为员工的居家隔离导致车企工厂无法正常运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上海及周边城市供应链企业生产暂停、或是零部件无法运送后,车辆无法制造。
正如李斌所说," 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 "。
车企焦虑不能完成按时生产和交付时,很多人才突然意识到,上海的标签不仅有金融中心、精致小资,在正处于风口上的汽车行业,上海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甚至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
01
震感有多强?
截至目前,受上海疫情影响的主机厂主要有蔚来、特斯拉和上汽大众。
蔚来于4 月9 日官宣停产,李斌坦言,3月中旬有些零部件就已经断供了,生产靠着一些库存才勉强支持到上周(清明节前)。
与蔚来不同,特斯拉和上汽大众的生产完全扎根在上海,因此情况更严重。
3月中旬,特斯拉工厂就曾停产两天,不到半个月,有媒体报道称,特斯拉计划于3 月28日停产4 天,此后又多次推迟复工日期,直到4 月14日,特斯拉官方依旧未通告恢复生产的日期。
按照日均逾2000辆的产能计算,特斯拉的产量至今已损失近3 万辆。
上汽大众安亭工厂也曾在3 月两度停产,4月 1日再度停产后仍未传出复产的消息。
就整个汽车行业而言,几家整车车企的停产影响不算大,真正带来危机的是驻扎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上千家供应链企业集体减产或停产、以及零部件配送的不顺畅,这将直接影响到众多车企的生产和交付。
" 因为上海的疫情导致零部件无法配送,小鹏P7部分版本的交付时间延长到15-16周,很多车企都推迟交付了。" 小鹏汽车的销售人员对ZAKER新闻表示,小鹏的生产工厂位于广东肇庆和河南郑州。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对媒体直言,目前来看,上海等地疫情影响的仅是江浙个别企业,如果继续延续的话,可能会对全国汽车行业带来更多不确定的影响,我们认为可能会带来15%-20% 的产量损失。足见上海封控后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之大。
02
上海大众和特斯拉,两次进阶
上海汽车工业一百年前便已走在前沿,多年来见证了汽车制造从手工敲打走向合资并购,到今天的自主研发和零部件供应国产化。
同时,上海汽车产业的主角也从最初的上海汽车装配厂到凤凰牌,再到上海汽车制造厂和上海牌,逐渐规模化和自主化。
但整体而言,与国外车企的技术水平仍相隔着一条鸿沟。
因此尽管50年代就能生产红旗,60年代可以生产上海牌轿车,中国在80年代改革开放后依旧决定引进国外的车企和技术,在上海引进装配线、建立合资企业的项目也被提上日程。
彼时国外车企中,丰田、通用、大众均是潜在合作对象,曾进行多次协商和沟通。直到1984年,诚意满满的德国大众成功入选,与上汽集团的前身上海汽车拖拉机联营公司正式签署了合资合同。1985年 3月," 上海大众 " 正式成立。
上海大众的诞生,打开了中国汽车发展的国际化之路,也让国内的汽车人们看到了中外技术的差距。据媒体报道,制造首批大众桑塔纳时,本来计划在两天内完成组装下线,结果因技术太过落后,最终用时长达一周。
与上海大众同时期开始生产的,还有广州标致、天津大发,但上海大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领先位置,且此后不断扩大产品和品牌矩阵,成为合资品牌中的常青树,这与上海坚持让大众的生产本土化有很大关系。
生产本土化后,可以吸引国外汽车供应链企业的入驻,反哺本地的车企和下游供应链,从而建成产业集群,增强上海的不可替代性。据媒体报道,1993年时,上汽大众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80%,远高于其他合资车企。
在新能源车时代,上海上演了同样的戏码。
2019年引入特斯拉时,上海给出了很多好处,如土地、快速审批和低息贷款等等,同时也开出了几个条件,包括税收、投资金额,还有一条就是 " 必须实现供应链国产化 "。
据悉,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国产化率如今已经超过90%。
除了引进车企,上海在提高影响力、增加汽车文化氛围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例如在2004年建成国内第二条F1赛道,此后举办了F1、MotorGp等多个世界赛事,成为赛车文化中心。
另外,上海还积极承办国际车展。1985年,上海举办第一次国际车展,规模虽不大,但开创了中国汽车展览业的先河,之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拿出A 级阵容和首发车型参展,将上海车展作为营销和宣传的重要窗口。
诸如此类的措施大幅提高了上海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地位,为更多车企和供应链企业入驻奠定了基础。
2009年以前,国内汽车的发展中心以北方为主,产量最高的是北京或吉林,而在2010年,因汽车下乡和政策补贴政策,全国汽车的产销量都在暴涨,上海的涨幅尤为突出,产量达到169万辆,跃居第一。
03
供应链大本营
上汽集团和特斯拉,基本可以代表上海汽车产业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两个时代。
伴随这两个主角国产化和扩大产能的,是更多产业链企业的进驻。比如跟随上汽大众进入中国的博世、吉凯恩,科世达和科尔本施密特。
引入特斯拉并要求国产化后,上海及江浙地区的电池、芯片、车身内外饰等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数量也出现大增。此前有媒体统计,仅在2020年,就有超过10家 " 特斯拉系 " 供应商入驻上海临港片区。
2019年底,特斯拉的零部件国产化率仅为30%,产业链中只有先导智能、旭升、联创电子等少数行业龙头企业。
一年后国产化率翻倍,供应企业不仅有宁德时代、福耀玻璃等巨头,还有长盈精密、信维通信等传统消费电子产业链巨头的跨界入场。
据悉,仅江浙沪地区的企业就占据了特斯拉国内供应商数量的逾50%,虹吸效应可见一斑。
目前,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集聚在嘉定安亭、浦东金桥与浦东临港。
既有类似博世、采埃孚、安波福的国际巨头工厂,也有宁德时代、均胜电子、地平线等本土供应企业,涉及仪表、轮胎、座椅等多个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商。
据机构统计,上海及周边地区规模较大的供应商数量达到上千家,如果算上小微企业,则超过2 万家,已然成为新能源供应链的大本营。
因此此次上海疫情爆发后,蔚来、特斯拉直接停产,其他不少新能源车企的交付也出现延迟。
结语
283.3万、73.7万辆。
这是上海市2021年汽车的产量和销量数据,产量占据全国总量的近11%,销量则远远高于北京、广州等其他城市,处于领头羊位置。
而上海对汽车行业的重要性,不止在于拥有上汽集团、特斯拉两大行业产销巨头,亦或是需求较大的消费市场,更在于始于上个世纪的供应链搭建,这推动了国内汽车品牌的技术进步,同时带动了国产零部件企业的崛起。
当然,这也帮助上海的影响力跟随电池、激光雷达、变速箱等一个个零部件的运送路径触及到中国其他地区,掌握着汽车行业的部分命脉。
大约在两年前,也就是新能源车企们销量大跨步增长的时候,市场上便开始讨论有关 " 新能源之都花落谁家 " 的问题,合肥、武汉、广州、上海等城市均是夺冠热门,然而至今仍没有较为统一的答案。
此次疫情封控导致特斯拉、蔚来们停产或交付延迟,显示了上海争夺这一称号的实力,但下一次,换个方式证明自己或许会更好。
注:文/鲍星娃,文章来源:Zaker,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Z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