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中美关税战 让一批海外华人发财了

Chester 2025/09/12 08:30
Chester 2025/09/12 08:30

邦小白快读

家庭海外仓为海外华人提供低门槛发财机会。

1. 关税战导致半托管模式流行,海外仓需求增加,中小卖家转向成本低的家庭仓,如利用车库或储物间提供仓储、一件代发服务。

2. 实操步骤:从日单几单起步,通过社交媒体获客,应对订单波动;例子如Lulu从改造车库到租仓库转型专业运营,满仓后升级公司化。

3. 优势包括灵活性和低成本,适合产品测试;但需快速行动,风口短暂。

风险与挑战需警惕。

1. 合规问题高:家庭仓业主或配合虚假单据(如水单),引法律风险如罚款或逮捕。

2. 竞争激烈:价格战下新入局者难吸引客户,行业淘汰率预计达30%。

3. 实用建议:选择物流便利地点,避免住宅开设仓储的法规风险;转型专业仓以应对平台收紧标准。

关税政策引发消费趋势和渠道建设变化。

1. 用户行为波动:抢购热潮退却后订单下降;例子如Temu广告减少导致的平台流量下滑,影响卖家业绩。

2. 消费趋势受政策驱动:免税政策取消后需求激增,关税波动带来销售不稳定;需观察消费者对低价的追逐和热点消退行为。

3. 渠道建设启示:家庭仓作为新分销点,品牌商可用于产品测试和市场扩展;例子如中小卖家通过家庭仓降低库存压力,摊薄关税成本。

品牌定价竞争加剧。

1. 政策影响价格结构:高仓储费用和关税逼迫卖家寻找替代,家庭仓提供低成本支持;启示品牌需优化供应链。

2. 产品研发参考:利用灵活渠道适应变化,关注海外华人案例中的实操模式,避免手工操作混乱。

政策变化驱动市场机会与风险。

1. 政策解读:2025年关税战与小包免税取消,海关查验率提高,迫使卖家转向海外仓备货;Temu等平台下架直运商品。

2. 增长市场:海外仓需求同比增300%,家庭仓成中小卖家应急选择;合作方式如通过社交媒体直接联系业主。

事件应对措施需及时。

1. 风险提示:合规挑战高,配合虚假单据可能被罚款或货物扣押;订单波动大,如Temu卖家业绩下滑。

2. 机会提示:家庭仓低成本灵活,可减少囤货;学点如momo的24小时上架承诺,助摊薄关税成本。

最新商业模式与扶持。

1. 半托管模式崛起,推动家庭仓扩散;利用地理优势优化配送。

2. 可行动方案:转型专业仓以获取平台认证,享受尾程折扣,避免价格战风险。

海外仓提供供应链支持的新机遇。

1. 商业机会:工厂出海需便宜灵活供应链,家庭仓帮助测试产品和分销;例子如一件代发服务积累财富。

2. 产品生产需求启示:优化设计以适应中小卖家体积小、发货量有限的特点;关注关税政策下的成本压力。

推进数字化启示明显。

1. 手工操作问题突出:小型仓库包裹管理混乱,大促时漏单丢包;需投资仓库管理系统提高效率。

2. 机会与风险:需求激增但淘汰率高30%,避免不合规风险如虚假单据;借鉴Lulu转型案例升级电商能力。

行业趋势指向低成本和灵活化服务。

1. 发展趋势:半托管模式推动海外仓需求;关税政策导致家庭仓兴起,数据需求增300%。

2. 客户痛点:高仓储费用、合规风险如法律处罚、订单波动影响稳定性;例子如卖家寻求低风险替代方案。

解决方案聚焦精细服务。

1. 提供一对一支持:家庭仓优势在灵活和成本低,可解决一件代发痛点;例子如momo的24小时承诺优化履约。

2. 发展路径:借机升级专业仓,应对平台认证要求;警惕竞争淘汰,投资技术规避风险。

平台需调整策略应对政策收紧。

1. 平台最新做法:Temu下架商品、取消直运,转向与认证仓合作,流量倾斜并设尾程折扣。

2. 商业对平台需求和问题:卖家需要稳定物流支持;家庭仓灵活但合规风险高引担忧。

招商与运营管理挑战。

1. 平台招商启示:推动认证仓系统吸引卖家;数据如中小仓淘汰率30%凸显规模需求。

2. 风向规避:加强标准管理,规避虚假单据风险;优化运营,分散合规成本。

家庭仓现象揭示贸易政策的新动向。

1. 产业新动向:半托管模式崛起推高海外仓需求;政策如小包免税取消导致产业激增300%。

2. 新问题:合规挑战包括虚假单据风险、价格战及小型仓库高淘汰率;例子如家庭仓获客难。

政策法规与商业模式启示。

1. 政策建议:加强监管避免物流造假,启示关税战影响需规范操作。

2. 商业模式分析:机会窗口短,风口过去预示优势难维持;Yikun观点警示规模化解体趋势。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关税压力之下,中国跨境卖家利润骤减,但部分海外华人却意外地多了条发财路子。

2024年起,主要跨境平台推动商家转向半托管模式。然而,除了亚马逊和Shein之外,其他平台尚未建立自营海外仓,卖家需自行寻找第三方海外仓履约。高昂的仓储费用,让不少中小卖家对转型望而却步。

进入2025年,关税与小包免税政策收紧,商家被迫寻找替代方案。不少海外华人从中看到了商机。

他们利用家里的车库、仓库甚至储物间,为中小卖家们提供仓储、一件代发、亚马逊换标服务。这类“家庭海外仓”通常比传统第三方仓库更便宜、灵活,尤其适合商品体积较小、发货量有限的中小卖家。部分商家也将其作为产品测试的过渡渠道。

低成本、低门槛和持续增长的需求,推动“家庭海外仓”扩散。不少海外华人将其作为副业,有人甚至积累起可观财富。

家庭仓第一桶金怎么赚的?

半托管模式的崛起推高了海外仓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海外仓平均租赁价格同比上涨35%。相比之下,家庭仓业主几乎没有租金压力,收费更低,受中小卖家青睐。

Lulu,一位居住在美国东部的华人,今年1月开始在家经营家庭海外仓。她把两个车库改造成仓储空间。最初,她每天只有几单订单,还需要亲自跑邮局投递。

“我来(美国)一年了,买啥都是Made in China,才想着做这个业务,”她说。中国跨境电商在美国的扩张让她看到了机会。

单量的变化,也让Lulu的家庭仓见证了今年中国卖家在美国市场的起伏:

今年4月,特朗普重启关税战后,她接到的订单反而增加。随着出货量攀升,UPS和FedEx的快递员开始上门揽件。

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取消,加之关税波动,迫使跨境电商平台调整策略。4月,Temu下架了美区的全托管商品,一个月后又取消了中国商品直运美国的业务。不少卖家被迫转向海外仓备货。家庭仓因灵活且成本更低,成为中小卖家的应急选择。部分卖家甚至通过社交媒体搜索或发帖,直接找到美国的家庭仓业主。

6月中旬,Lulu的家庭仓第一次满仓。但半个月后,一位大客户——一位Temu卖家——业绩出现下滑。随着Temu在美国减少广告投放,平台日活用户和流量下降,加之消费者的抢购热潮消退,不少卖家的订单开始波动。

8月底,美国正式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同时提高了海关查验率。面对更严格的监管,越来越多卖家下定决心转型。Lulu的业务量随之上升,货物堆满了家门口、车库、地下室甚至房间。为了迎接下半年电商旺季,她租下一处约2000平方英尺(约185平方米)的小型仓库,并正式注册公司,从家庭仓转向正式的商业海外仓运营。

在美国的海外仓服务商Yikun认为,地缘关系和贸易政策的变化,推动了家庭仓业务的兴起。

“当年海外品牌打进中国市场时,政策友好,销售商大多是跨国巨头,大型的供应链服务商就能够满足需求。但是中国工厂出海面临的情况截然不同,政策环境恶劣,销售形式以一件代发为主,必须有足够便宜与灵活的供应链作为支撑。”

不少家庭仓正是凭借一件代发赚到第一桶金,并借机升级为专业海外仓。精细、灵活甚至可以一对一服务,这种“小而美”的优势是不少大型海外仓所不具备的。

家庭仓的机会窗口很短

和Lulu一样,不少家庭仓业主也尝试通过社交媒体获客,但并不容易。Yikun说,如今跨境电商“卷到离谱”,“随便一问就有几百人抢单”。在他看来,不打价格战就很难吸引客户。

一些业主则选择以服务胜出。居住在田纳西州孟菲斯的华人momo,就利用了地理优势。孟菲斯是FedEx总部所在地,跨境货物抵达后通常当天就能送到她家。

除了位置便利,她还对卖家承诺:24小时内上架,出面单后24小时内上网,并提供前两个月的免仓储服务。关税战后,她还针对Etsy和独立站卖家提供更灵活的履约方式——卖家只需将订单信息发送给她,她先用美国邮政的扫描系统录入,等待卖家收到更多订单后,再集中拼成大包裹寄送,最后再由momo贴上境内面单分发。这样一来,卖家不仅能减少囤货压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摊薄关税成本。

但地理位置如此便利的家庭仓并不多见,而卖家在选择海外仓时首要考虑的就是物流的便利性,还要考虑当地法规是否允许住宅开设仓储或经商。否则货物也有被扣留的风险,这也是Lulu转型专业海外仓的原因。

骑鲸出海观察到,家庭仓业主还面临合规挑战。不少卖家会要求仓库配合出具“水单”或“科技单”——即虚假物流单据,用于欺骗导消费者或规避平台监管。大部分正规海外仓拒绝此类行为,不少跨境卖家因此盯上了无需注册公司经营的家庭仓。

然而,此举法律风险极高。一旦让当地监管部门或联邦调查局发现物流造价行为,家庭仓业主不但面临高额罚款、货物扣押的风险,在邮局投递时甚至有可能被当场逮捕。

与此同时,平台也在收紧标准。今年Temu已与多家第三方仓库合作,并将流量倾斜至这些“认证仓”。这些仓库的卖家还能享受尾程折扣,而家庭仓尽管收费低廉,却由于无法提供尾程折扣,配送成本成倍上升。

因此,momo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试图联系Temu相关负责人,希望自家仓库能成为Temu官方认证仓。她的帖子下,一些家庭仓业主也留言表示“同问”。

未能顺利转型的新入局者正面临更大压力。数据显示,随着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取消,2025年美国海外仓需求同比激增300%。在需求推动下,不少企业上半年持续扩建或新建仓库,预计下半年将有更多仓库投入使用,行业将随之出现新一轮价格战。预计中小型仓库的淘汰率将达到30%。

有业内人士告诉骑鲸出海,许多包括家庭仓在内的小型仓库仍是手工操作,没有任何仓库管理系统,包裹管理混乱。尤其在大促期间,漏单丢包的情况也非常严重。

与半托管模式崛起类似,家庭仓也是贸易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产物。但随着监管趋严,平台势必通过规模化来分摊合规成本,家庭仓的优势恐难长期维持。

“任何机会,只要能在社交媒体上搜到,则说明风口即将过去;能在首页刷到,则说明风口已经过去了。”Yikun说。

注:文/Chester,文章来源:骑鲸出海,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骑鲸出海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