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身份是自己给的。你拿这句话当梗,主理人把它当真!
在北京,我没机会亲眼得见。但在网上,主理人已经红的不能再红,三联对他们的描述是,“上海主理人,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复制人。他们都有一双五彩斑斓的袜子,衣服是从意大利某个慈善商店淘来的二手,跟你聊了几分钟后,就要突然开始用英文训自己的狗。”
而我上海的朋友又给我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主理人:
规矩多到仿佛服从性测试。拍照,那是绝不允许;窗边空位,只接受熟客预约;上个厕所,不对外开放;往咖啡里加糖,天啊,你是要毁了我从埃塞背回来的耶加雪啡吗!
讲故事一绝,顶级包装大师。咖啡兑点糖浆,等于主理人特调,78;这个布包,侗族织锦技法,创新元宝图案,主打“东方自然美学”,坚持手工制作,限量款,1299。
精神状态超前,自信,绝对自信!卖煎饼果子,无麸质可丽饼古早brunch主理人;买烤红薯,慢烤焦糖化窑烧工艺主理人;什么,服务员,出去,我们这只服务朋友,不服务上帝。
边听上海朋友的讲述,我边连连点头,并在小本本上认真记下:边界感清晰,汇报王者,绝不内耗。
不对啊,这是主理人吗,这不纯纯打工人人设天花板吗?!
你好,我是这个工位的主理人
主理人的自信,正好对症治疗职场人的内耗,就比如立规矩。
脉脉上有一类问题经久不衰:同事总让我去取咖啡,我该去吗?明明是同级,却总给我安排活,我该怎么办?
这类职场人往往具有类似的特点:性格内向随和,无法拒绝别人的要求,格外看重他人评价。
于是常常被一些人当软柿子拿捏。自己明明不想做,却又要捏着鼻子做,一边骂自己懦弱,一边好的好的。
问题出在哪里?边界不清晰,反击不坚决。
最好在一开始就明确自己不愿妥协的界限,将它们视为你永远不会做或永远不会接受为合理的事情,一旦触达就要立即“反击”,不然别有用心的人反复试探。
你看主理人老师们,说不让动摆件就是不能动,动了就出去;说只有会员才能用厕所,散客就是进不去。
顾客觉得这些规则离谱,但你不知道这些规矩给他们省了多少事。主理人定这些离谱规则的时候都没有心理压力,咱们确立正常的职场边界时就更不应该有。
然后,在反击时,保持坚决和冷漠。
这并非恶毒,而是自我保护。遇到懂得感恩的同事算幸运,但有的人,你退一步,他恨不得进十步。有了第一次“顺便”,就有第二次“举手之劳”,第三次“帮帮忙嘛”……界限一旦模糊,烦恼就自动续费了。
余华在《活着》里写道:“当我们凶狠对待这个世界时,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每当你想退缩时,就想想主理人老师们是怎么做的。此时,你就是这个工位的主理人,规矩就该你定。有些事情,不行就是不行;有些事情,想做,就得按照我的规矩来。
自信,从大大方方夸自己开始。
你说主理人老师讲故事,主理人老师说你有故事讲不出来。
云贵川bistro上菜时,主理人会特地说明:每道菜,都是摸到深山老林里,找到当地阿婆,早挑水晚砍柴,阿婆把他当亲孙子才传给了他,又结合自己的各种颜色带子的西厨经验,创意融合而来。同时,食材和香料都是当天从云贵川地区新鲜空运过来的,根据食材确定当天菜单。
此时,你吃到的还是菜吗?那是贵州百万大山里泥土和露水的芬芳,是少数民族千百年来跟自然磨合而来的味道。菜还没进嘴,五星好评就要定了。
这一套,你要是再汇报的时候用上,那一定是绝杀。
有的时候,不是职场人做的不够好,而是吹说的不够好。
有的时候,也不是说的不够好,而是传统教育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贬义,只有别人夸才是真的夸。
但时代变了,现在的职场上,别人哪里会夸你,就得左脚踩右脚把自己捧上去。
做出点成绩,别自己藏着,端上去给领导品尝一下。品尝之前,先把背后熬的夜,流的汗,加的班,撕的逼,都给领导念叨念叨,把作用、意义、价值、潜力和未来的美好前景都给领导描绘描绘。
这一套,妙就妙在,做出实打实成绩的,你就是名副其实的主理人。没做出成绩的,也有可能获得领导的五星好评,成为“主理人”。
那些把麻布当中古vintage的主理人敢张嘴就来,那些明明啥都不行的同事敢张嘴就来,咱干实事的职场人为啥就不能夸夸自己呢?
自信点,从大大方方夸自己开始。
被群嘲的并非“主理人”
主理人被群嘲,那我跟他们学“立规矩”和“吹牛皮”,会不会也被群嘲啊?
不会,因为被群嘲的并非“主理人”,而是纯靠吹的主理人。
真拿出了顶级咖啡的咖啡师,我巴不得他给我讲讲背后的故事,我好出去跟朋友们吹。
干巴巴的数据固然可以成为晋升和涨薪的依据,但如何其中还有动人的故事润滑,职场路就会更加顺畅。
三联评价主理人的时候说:上海主理人,其实是精神状态最顶配的一群人。
“因为他们做什么都格外自信。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时,最好的治愈方式,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主理人,重新富养自己一遍。自己就是这个工位的主理人,遇到什么不懂的事,都先装懂再说。”
拒绝内耗,尝试像个“主理人”一样上班。一旦这顶级打工人人设跟你绑定了,嘿,您猜怎么着?
自己爽了,效率高了,好像上班这事儿都没那么“刑”了。
注:文/脉脉编辑部,文章来源:脉脉,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脉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