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春节 预制菜企业的狂欢节?

响马 2025/02/07 10:56

凌晨一点多,网友“叶普兰德”仍然睡不着觉,在电商平台“逛”预制菜店铺,“逛着逛着,已经想好过年吃什么了”。

从她发布的图片看,预制菜店铺给她推荐了干锅牛杂、粉丝鱿鱼、酸辣鸡杂、青椒猪肚、蟹黄干捞粉等菜品。

不只是这位网友,「新消费101」搜索微博、抖音、小红书、B站等多个平台,发现不少网友打算购买预制菜过年。

对于陷入行业“寒冬”的预制菜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反过来说,预制菜企业或许比网友们更期盼过年,他们无不希望即将到来的蛇年春节能成为预制菜的“狂欢节”,从而给自己“取暖”,有信心、有能力面对新的一年。

然而,现实会如其所愿吗?

这一年,难上加难

在《山丘》这首歌里,李宗盛唱道:“我俩各自一端,望着大河弯弯,终于敢放胆,嘻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就预制菜企业而言,2024年的“难”,恐怕无法“嬉皮笑脸面对”。

别的暂且不说,营收的表现就让人笑不出来。以“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1亿元、0.6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50%和36.83%。

作为国内给餐饮企业提供定制化、标准化预制半成品的企业,千味央厨虽然得到百胜中国、海底捞、华莱士以及九毛九等知名品牌的加持,前三季度,其归母净利润也只有0.82亿元,同比下降13.49%,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08%。

同样,主营水产预制菜的国联水产前三季度亏损0.79亿元,主营鸡肉料理食品的春雪食品同期净利润下滑88.64%至0.02亿元。

而在速冻领域,有“速冻一哥”之称的安井食品接受调研时表示,2024年预制菜表现“较良好”,但整体看,它的战绩同样不好看。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安井食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4%至110.77亿元,归母净利润10.47亿元,同比下降6.65%,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减少36.76%,难掩颓势。

预制菜企业之所以表现欠佳,一个关键原因是预制菜的消费者“好感指数”不升反降。

2024年央视3·15晚会,“糟头肉”梅菜扣肉事件将预制菜推到风口浪尖,负面影响迅速扩散开来。彼时,涉及的头部主播小杨哥、东方甄选等向消费者道歉,且做出退款和赔偿。

紧接着,在预制菜遭遇“全民围剿”的背景下,3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预制菜的范围,比如规定预制菜不包括主食类食品,并明确要求预制菜不得含防腐剂,着力规范预制菜市场。

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称得上预制菜的某种“痼疾”。

近日,在“食品产业新型工业化论坛暨2024预制食品(预制菜)产业基地生态大会”上,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黄新望直言,食品领域的主要问题包括原材料质量安全、农药兽药残留、添加剂超范围超量使用,以及冷链、储存、营养健康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其实在预制食品产业也同样存在。

预制菜的另一种“痼疾”是,大批消费者认为预制菜难吃。和现炒现烹不同,预制菜不新鲜、没锅气,有的消费者觉得难吃,也是“有理有据”。

面对这一消费态势,一些餐饮品牌闻风而动,比如,有的品牌声明不再使用预制菜,更有15家餐厅成立“反预制菜联盟”,抱团出击。

上述内外部因素叠加,2024年,预制菜企业难上加难,近在眼前的蛇年春节行情成了“仅存的希望”。

春节何以成为例外

平时不大受欢迎的预制菜,到了春节期间,却能成为“例外”,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其实,这是近两年已经被市场验证过的“事实”。

以2024年春节为例,艾媒咨询研判,2024年“年菜”市场规模将达到1708.1亿元,同比增长32%。

另据“魔镜洞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月主流电商平台预制菜销售额突破1亿元,环比上涨120.5%。

垂类自媒体“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访相关的生产及零售企业也发现,预制菜在春节期间的销售普遍有所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企业增长超过200%”。

能出现这样的行情,「新消费101」认为,主要是契合了以下几种需求:

首先,是节省时间的需求。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约有六成的消费者认为传统烹饪方式耗费时间太长、太麻烦。正因如此,有45.4%的消费者购买预制菜的主要原因是“节省烹饪时间”。

从这个角度看春节消费场景,聚餐人数多,需要制作的菜品也多,耗费的时间也会更长,“节省烹饪时间”的需求更强烈。

对于这一需求,投资过预制菜生产线的微博大V“Amy小北京”直指,过年过节可以上一道预制大菜,“比如我推荐过佛跳墙,我真没时间做,太繁琐了,我每年都买一次预制版”。

这番话也引出了第二大需求,即省时省力之外,预制菜能满足消费者对操作难度大、工艺较复杂的“大菜”、“硬菜”的需求。

比如佛跳墙、羊蝎子、梅菜扣肉、花胶鸡等,在春节期间,迅速端上几道“大菜”、“硬菜”,占据餐桌C位的同时,也会吸引亲友下箸一尝为快。

2024年1月,聚焦报道“预制菜走上年夜饭的餐桌”时,新京报梳理称,在年夜饭的制作上,33%的受访者会选择自己做+搭配预制菜助攻,21%的受访者选择预制菜套餐,而这两类受访者买入预制菜,自然少不了“大菜”、“硬菜”。

第三大需求,为送礼需求,春节期间,送礼堪称“刚需中的刚需”。

艾媒咨询注意到,消费者不只是自己吃预制菜,还会购买预制菜礼盒送礼。“2024年中国新春礼盒消费者行为洞察报告”显示,1400多人的消费者样本中,约有14.50%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预制菜新春礼盒。

而且,这些预制菜礼盒往往包装喜庆,配上“好运连连”、“年年有余”、“迎春接福”等文案,高度契合送礼需求。

春节期间消费端的这些需求,预制菜企业都渴望能接住,尤其是2024年营收表现不佳,接住这波需求的渴望显得越发强烈。

为此,有企业将推出“金蛇迎春”系列礼盒,其中,不只有年夜饭礼盒,还有肉制品、酱卤、烤肉等礼盒,以满足不同场景、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与此同时,诸多企业则对往年产品进行了升级,比如,全聚德将发布新款“盛世牡丹”手工片制烤鸭礼盒。

对于预制菜企业上述行动,媒体用“摩拳擦掌”来形容,他们的目的是想“占领”蛇年春节餐桌。至于战果如何,就看消费者买不买账了。

加速渗透农村市场

消费者买账,除了上述需求,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国家层面和行业协会的推动下,预制菜慢慢走向规范和成熟。

从国家层面来说,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正组织研制预制菜质量国家标准;2024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针对预制菜等开展监督。

从行业协会层面来说,中国烹饪协会牵头制定了多项预制菜团体标准,包括《预制菜》、《轻食营养配餐设计指南》、《工业化标准化中式高汤》和《工业化标准化中式浓汤》。

标准和监督不断落地,将使预制菜更加安全。在前述产业会议上,黄新望也提出:“我们要看到,相对于传统食品产业,预制食品产业最大优势就是预制菜生产过程中的规模化、标准化,这其实从根本上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

另一个原因是,在生产、堂食、外卖等不同场景下,预制菜都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比如,有媒体曝出,某知名连锁餐厅7个预制菜的成本不到1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凭借价格优势,预制菜不仅受到B端餐饮企业青睐,使预制菜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在C端,同样得到某种程度的接受。

背后原因显而易见,即在近些年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都倾向于追求性价比,预制菜的价格优势使其成为消费者的选择之一。

这种情况并非国内独有,野村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日本经济下行期的黄金赛道中,就包括速冻食品和其他预制菜肴。

这一影响也不局限于城市,而是在农村市场加速渗透。

2024年春节,媒体走访一些乡村发现,预制菜正全面渗透进乡村的各种商业业态,包括乡村大集、小商店和批发商等,“小到馒头、豆腐、面条,大到酱牛肉、酸汤鱼,都可以买到对应的预制菜”。

一位卖预制牛肉的摊主坦承:“这种(预制牛肉)不养人,但人们都图便宜,我就过年卖一阵儿。买好吃的还是买便宜的,大家自选。”

不过,不要以为预制菜加速下沉、渗透,只有预制菜企业在行动,其实,阿里、京东、拼多多、美团等互联网大厂均是“隐秘的重要推手”。

2025年春节,「新消费101」觉得,追求性价比的需求及节省时间、上“大菜”、“硬菜”,送礼的需求预计仍会延续。

换言之,要想春节成为预制菜的“狂欢节”,可能不太现实,但是,预制菜企业抓住部分消费需求,由此生出一种“暖意”,确定性还是比较高的。

注:文/响马,文章来源:新消费101,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新消费101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