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的浩瀚星海中,Visa以其隐秘而庞大的身躯,悄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商业组织之一。
它的交易额是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十倍,市场价值是通用电器的两倍多。
Visa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规模,更在于其几乎无形地构建着一个真正的隐形商业帝国。
这一切的缔造者,是一个在36岁依然是“被欺负的小绵羊”,也是被美国颇具影响力的《财富》杂志评为“过去25年间最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八大人物”之一的迪伊·霍克。
Visa的奠基人
霍克出生于1929年大萧条初期,成长于犹他州的贫困家庭。他做过多种艰苦的体力劳动工作,“Root, hog, or die”(挖掘、贪婪地吃或死)就是那个时代残酷的真相。
迪伊·霍克是一个对知识的无尽渴求者,他的童年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丰富的求生经验,让他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与敬畏。
尽管获得了大专学位,但霍克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学成才的。14岁时,他伪造年龄混进了一家罐头厂干起了倒污水的工作,又先后做过乳牛场伙计、搬运工、屠宰厂工人、农场农药喷洒工……
身边的亲人都说他太叛逆,很难成才。
这位自学成才的金融创新者,1951年在洛杉矶的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在这里,他过着任人驱使的生活,甚至被人指派到垃圾堆里搜寻漏失存单。
做着被人愚弄,没有意义的工作,霍克对这里权力集中化、官僚等级的“工业时代思维”厌恶透顶,在这里人被当成了齿轮被消耗着。
我们正处于“制度失败的全球流行病之中”,霍克对这种“庸才”插手的官僚主义深恶痛绝。
踌躇满志的霍克开始尝试他的新系统。果真,他的团队业绩上去了,没想到他却被解雇了。官僚系统并不像大自然能“适者生存”,当某些人作为权力掌控者,自然就造成了偏见。
被辞退的经历让霍克更厌恶权威,但状况很快变得更糟。
被解雇之前,霍克就开始频繁使用信用卡,不加控制的消费让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债务。他和妻子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他们根本没有储蓄偿还债务。霍克不得不打多份工。
他把信用卡剪得粉碎,发誓再也不这样做了。
一个稳定的、金融风险低的信贷系统的重要性,开始在他的脑海中萌芽。
1965年,霍克搬到西雅图,已是3个孩子父亲的他生活十分窘迫,他进入了国民商业银行做杂务工作。这份工作让他郁郁寡欢,甚至时刻想着逃离。幸亏,他留了下来……
1966年,他被老板选中来解决信用卡系统的一个大麻烦,霍克迎来了逆天改命的机遇,他开始从遍体鳞伤的小绵羊变成超级信用帝国的巨人。
“我至今还没有遇到过如此有力量的人。”“我们都会在思维方式上受到限制,但他不是。”这是同事对霍克的评价。
“过去25年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八大人物之一”,这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杂志对他的评价。
霍克如何完成了蜕变?
支付革命交响曲
1958年,美国银行揭开了信用卡时代的序幕。
1966年初,美国银行公布了信用卡的授权方案,信用卡业务开始爆发式增长。
但当时的信用卡上没有磁条,商户没有电子读卡设备,所有的结算过程需要依靠纸质支票,电话,打孔等原始的动作支撑。海量的用户让信用卡中心几乎无力承担,银行、商家、用户都苦不堪言。
更麻烦的是,在商家有折扣,汇率有变动等复杂情况的时候,一笔小小的信用消费会带来金额签发、结算、对账等巨大的麻烦。银行间的不正当竞争、信息延迟和一些规则的漏洞等,还会带来系统风险,欺诈行为开始蔓延……
1968年,信用卡的损失超过了千万美元。
霍克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成员之一。饱受十几年制度摧残的霍克,早对行政管理系统深恶痛绝。如同他曾经的构想,只有打破横在用户和商户之间的银行的权威,打破“以控制为中心”的秩序,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霍克提出建立一个由成员银行共同拥有的非股份制公司,将这些竞争关系的银行联合起来,共同编织一个前所未有的支付网络的“颠覆式梦想”。
说服200家有执照的银行和数千名工作人员加入这个组织绝非易事,何况他的提议遭到了全场的激烈反对。但作为一个辩论高手,霍克却百折不挠。
“信用卡不过是银行业的行话,它恰巧以卡片的形式出现,但其实它跟货币没有关系,传统银行的垄断和国家对货币的控制将被打破。”霍克的认知极富远见,“我们真正从事的是货币价值交换的业务”。
他演示着如今的系统在如何走向崩溃,并提出了自己新的设想——创造一个像大自然一样开放的、“混沌管理秩序”(Chaordic Organization)的自然系统。
霍克设想的组织非常透明,内部多个类似于董事会的机构在各自的功能领域,有不可改变的权威和自主权,但没有任何组织凌驾于其他权力机构之上。如同精心编织的交响乐队,确保了每个声音都被听到,但没有任何单一的声音能够主导整个乐章。
新系统里,组织是分散的、自治的,从而变得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这个网络里,只要符合规定,所有的人都可以加入进来,进一步扩大网络。
所有的会员、合作单位和终端客户均在共同规则下提供服务和被服务,最终成为全球统一的品牌和支付系统。它就像海洋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今天拥有互联网思维的我们看这个设计可能并不觉得新奇,但在五十多年前,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霍克绝对是一个思想超前的探索者。
1970年,霍克的电子授权系统运行了90天后,所有人都变得愿意加入。被推选为总裁的霍克,掀起了一场影响世界的大工程。
技术领先
霍克挽救了信用卡,把他们从一个严重损失的部门,变成了一个盈利的部门。
“世界上最重要的价值交换体系。”这是霍克曾经立下的雄心壮志,他如何做到这一切呢?
支撑这一切的,正是Visa的技术实力。
霍克坚信技术可以改变支付系统,他对电子支付系统的潜力有着清晰的愿景,这推动了Visa向电子价值交换系统的转型。
霍克建立了一套操作规程,也就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游戏规则。他规定了卡片设计标准和广告中使用标志的规则,还规定了如何完成各种成员之间的工作,以及成员违反规则会受到的惩罚。与商家签订的合同中必须执行的基本规定。
然后,他开始构建自己的技术基础设施。1973年,National BankAmericard Inc.(NBI)推出了首个电子授权系统,这标志着Visa电子授权系统的诞生。随后,该系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成为支撑Visa全球交易的关键技术。
数据成为Visa的血液,技术的神经系统确保了信息的快速、准确流动。它们为系统建立了一些规则,如同大自然的法则一样保证它的运行。
电子授权系统确保了电子授权实时处理,保障了支付的流畅。Visa搭建全球网络,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措施保护数据安全,实时分析交易降低欺诈风险,集成到POS终端简化支付流程,让卖家认可买家,买家认可卖家,超越语言、法律、货币、习俗或文化的全球化支付工具。
Visa不但通过赞助奥运赛事拓展影响力,还通过电视广告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它从最初20%的市场份额迅速超过美国运通和万事达,成为世界第一信用卡品牌。
1976年,Bank Americard正式更名为Visa,开启了其国际化征程。
1983年,Visa推出了全球ATM网络,使得持卡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全天候取现。服务一出,Visa的国际支付地位瞬间稳固。
1984年,就在Visa系统如日中天的时候,霍克将职业装放入衣柜,奔向偏远的荒地,驾驶着一辆履带式拖拉机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农夫生活,重回了他真正的大自然。
1994年,他重出江湖,开始就他的混序组织进行一系列的学术研讨。2022年7月16日,93岁的霍克在华盛顿州家中去世,享年93岁。
后霍克时代
沿着霍克清晰的系统思维和技术思路,霍克离开后,Visa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
1986年,Visa开发了支持21种货币的清分和结算系统,技术优势让它再一次突围。
2008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Visa推出了移动支付平台,全面开启了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布局。2014年,Visa Checkout业务,再次简化了在线支付流程,提升了消费体验。
虽然在全球拥有30多亿张信用卡,数万家银行,数千万家商业机构,十几亿个用户,但它始终保持着科技前沿。Visa的高级授权系统每秒处理交易超过6.5万笔,每年防止超过250亿美元的欺诈行为,展现了其数据驱动和技术实力。
这一切,都离不开霍克混沌有序的生态系统,还有技术公司的前沿定位,让它如大自然一样可以不断生长、持久进化。
当然Visa也并非高枕无忧,Apple Pay、Google Pay、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挑战,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发展都可能重塑支付行业的格局。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Visa开始探索加密货币支付解决方案,以适应数字货币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的Visa依然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变化,以保持其在全球支付领域的前沿地位。
注:文/金梅,文章来源:砺石商业评论(公众号ID:libusines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砺石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