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胖东来的内容,现在已经有了很多资料。学习胖东来,正成为许多零售企业的基本方略,实际上,学胖东来有两大范畴,一是体制机制,再就是经营技术。
更关键的,应该是体制机制。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分配体制,包括薪资标准、考核方式及激励政策。对组织来说,利益分配好了,企业也就正常了。我们常说企业文化、亚文化效用,底层都是分配机制影响的。
就像经济与文化的互驯一样,这是一个暗要素。
我们都想像胖东来一样,给员工高收入,然后员工哇哇叫,但那是胖东来20多年长成的正循环,我们今天的学习,其实是想要这个循环效应,第一需要一个思想起点,第二需要时间沉淀。
学习胖东来是种战略选择
增量时代,企业的任何策略可能都有效,而到缩量时代,企业就必须有全新的生态思考。跟人一样,在不同生命阶段,需要不同的生存策略,需要依照外部环境及资源状况的变化,做出不同的使命选择,本质是活好。
制图:联商网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从长的时间轴上评估反省一下,可以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策略。
显然,今天企业快不起来,也很难快速的大起来,激烈的竞争更会让企业策略快速失效,常规的创新ROI可能也低,只有静静心心的,踏踏实实的,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把每一个循环做好,放弃投机取巧,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对身边的人和事好一些。
而这,可能就是眼下的大时代。
不管是学别人还是在做自己,我的市场,我的企业,我的团队,处在什么阶段,该选择什么样的策略,都是终极一问。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1-6月期间,便利店、专业店、超市的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8%、4.5%、2.2%,考虑渠道、考虑市场,这样的增幅对行业来说压力很大,此外是长期预期不乐观。所以,在终极一问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个长期回答。
大多数人容易产生路径依赖,今天是真的需要弃之重构,如果企业不知道方向,那就向标杆学习。
比如以下:
(1)以商品力为极致的企业群,如山姆、Costco开市客、ALDI奥乐齐,还有折扣店体系;
(2)以综合信誉为极致价值的企业群,如胖东来、信誉楼等;
(3)以平台生态和时代科技为核心的企业群,如京东、阿里、拼多多等;
(4)以位置和实体网络为价值体的企业群,如美宜佳便利店、零食很忙等;
(5)以供应链资源能力为价值体的企业群,如乐尔乐、蜀海供应链等;
(6)以管理体系效率输出为价值的企业群,如罗森、7-11等。
可能我们列举的企业有幸存者偏差,但他们今天的相对优势是值得肯定的,穿越周期,这些企业本身的战略选择也决定了企业的生态位,同样也定义价值度。
越少有、越极致,意味着价值越高,也意味着更大的未来性。而企业选择学习对象,事实上就选择了一种价值系,选择了一种新概率。
那什么是有“未来性”的?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曾有被广泛引用的一个说法: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
贝索斯认为商业是最为普通的三件事情:第一,无限选择,第二,最低价格,第三,快速配送;而我们想说,还有那些最具普世性的价值观和生态性的利益共享。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零售业有很多曾经风光无两的品牌,但我们发现,最后只有真正对员工好、对供应商好、对顾客好、对社会好的,经营踏实的企业,才能够真正穿越周期,否则,便只有一时风骚。比如家乐福,曾经是许多中国超市的标杆,其通道费用模式引发了一个时代的零供关系讨论,而今天我们马后炮来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那么今天,我们还有哪些因素,即是今天的成功要素,也可能是明天的失败根源呢?低价战略?极致效率?封闭系统?
如果知道,战略选择时可以就做排除项。
我们应当看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凡是不能平衡的,都有可能是未来撕裂的口子,比如压榨、不公平、不信任、不灵活、不协调、不顺畅等等。
种下美好的种子,未来大概率会美美与共,而埋下冲突的基因,未来也必定会发酵,事情总会演化,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零售业,这都是一项铁律,优秀企业,一定是企业基因生长出的格局优势。
所以,追求长久的未来,企业必定需要从思维起点上,就树立伟大的导向,然后严格的按照这些准则进行实践;所以今天,企业“做大”面临挑战,而选择“做好”,就是生存策略。
所以,从这些尺度上讲,学胖东来学道,这是一种战略选择,它决定起点,也决定终局。
当然,企业也可以选择其他、选择短期,容忍结局就行。
学不学得会是学习者的责任
选择之后,经营还有个演变的进程。我们也看了一些学胖东来的企业,经营表现参差不齐,所以舆论始终有一些声音。
首先,我们想说,学不学得会,责任都应该是学习者的。
这个世界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A的思想装进B的脑子里;还有一件是把B的钱,装进A的口袋。
舆论有一种观念,说胖东来被捧为神,早晚要走下神坛,似乎所有的责任都是胖东来的,这也很奇怪,有人仰望灯塔,但不能到达彼岸,为什么要怪灯塔呢?
行业内掀起学习胖东来的热潮,一方面是胖东来本身的大爱和无私,这种帮扶,不应该被绑架,被苛求,而值得去保护;另一方面,大多数零售企业选择学习胖东来,都是自愿的,没有谁是被绑架的;第三,很多学习者积重难返,改变需要时间;所以,学不学得会,最后都是企业自己的问题,都应该是做自己。
而这,也是胖东来一直倡导的,要学习胖东来的理念和逻辑,而不是具象的胖东来。
于东来说,“胖东来其实很简单,理解了就很容易学”,能不能理解,就会有很多的层次。
制图:联商网
我们承认认知会有一个成长和变化的过程,但与人一样,企业与企业间,“灵性”是有差别的。
其次,我们评判学的好与不好,有三个逻辑:
第一个是胖东来的高标准
如果以此为标杆,我们现在就可以明确的说,胖东来就学不会,因为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于东来,所以也只会有一个胖东来。
但从合理性的逻辑讲,我们不能用这样的尺度。就像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在《美好之路》一书中说的:一般的情况,体制改完了,过3到6个月,卖场有好的转变,工资也发了,员工相信了,员工的状态会慢慢改变,但不要期望员工的能力马上提升,要慢慢引导,要求越高越得不偿失;过6到12个月,商品、环境、卖场会有明显的改变,顾客也更加认可;过1至3年,企业在当地老百姓中的信任度和口碑达到相对优秀;过3年,企业恢复健康发展,到时候切记不要骄傲,把品质做好。
真正的学习结果,应该以3年为期来评判,而今天,大部分零售企业才刚入学。
第二是成长逻辑
也即相对于过去,相对于的竞业竞品,有没有更好,有没有进步。
而当下的经济形势,也更需要我们用“稳”的心态来认知,即单店能恢复到盈利的状态。
很多人说胖东来团队撤了之后步步高、永辉就会回落,他们自己改的店,一定不行,所以胖东来不行,不好,你就该保持高增长,就该所有店都一样,怎么可能呢?!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有进步和成长!
从我们了解的学习胖东来的企业现实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有双位数的增幅,即便是自主调改的企业。
而原因很简单,激励了员工、优化了商品,建立了相对优势,进步是自然的;未来加上标准和机制体制,进步也一定会有。
第三是概率逻辑
当前,零售业面临很多问题,也有很多方向,但不同的解法成功的概率不同,至少从眼前的表现看,企业选择学习胖东来,是选择了一种概率更大的解法。
不同的逻辑,我们会看到不同的未来。
熵增还是熵减
很多人会关心一个问题,胖东来帮扶团队撤走以后、企业度过初学重视期以后、员工经过1月加薪兴奋期以后,未来会怎样?
我们只能说,不管何种起点,企业的熵增都是存在的,核心在于企业的体制机制的熵余量,绝对完美的企业是不存在的。
过去,有一种认知是时间可以换空间,先做大,然后再做强;而今天的现实已经告诉所有人,时间和空间很难互转,一家企业因快速发展而服务不好,说等到一定时间我再来梳理服务,一旦被打上标签,用户不可能再给你时间重建心智,今天,大量跑路、爆雷、倒闭的品牌,无不是时空论的拥趸,是定要上市的执念也好,是与风投对赌的无奈也好,重新美好,都有惨重的代价。
大量传统零售企业积重难返,也是一样的逻辑。一旦发展失速,过去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欲望大于能力,尤其表现在企业现金流管理上,不少知名零售企业,都困在这一杠杆上。
而胖东来,一直选择的是冷静的、健康的、有序的发展,一直选择做强而不是做大,用文化理念和体制实现熵减。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认同胖东来的安全和健康理念,开始关掉差店,开始减少开店或不开店,开始专注内力,打造美好商业系统。
只是不发展,也有要平衡的问题。
不管是个人、家庭、还是企业,扩张、延续、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在维持的状态下,人们依然会有欲望,所以,要么进入停滞,积累病态,要么就夯实内心,积累质量。
显然,企业会有一种阈值和动能影响存在。
我们理解,胖东来选择的不是以开店获得发展,而是通过体制机制实现企业价值升级,对员工来说:
(1)安全保障圈:虽然不开店,但员工能感受到,我们的企业经营质量是优秀的,单店生意是好的,所以,心里有安全感。
(2)舒适圈:员工在岗工作,能够感受到轻松、尊重、松弛和愉悦,压力水平是正向的、适度的,文化氛围是良性的。
(3)效率圈:由于撬动了员工意愿,在经营中的长期坚持,品牌积累了口碑,企业内部各种经济效率和效益指标,在行业中健康且领先,并保持稳定。
然后,员工愿意干,安全、舒适、效率,一切呈现出一种正循环状态。
相反的状态是,因为不发展,企业内部缺乏活力,优秀人才缺乏上升空间,内部容易过多强调压力文化,氛围紧张,内卷严重,员工出现“踢猫效应”,大部分员工的状态形成合成谬误,企业和效率越来越差……
学习胖东来的大多数企业,初期的分享用的都是存量利润或者财务资源,如果后续不能产生转化,不能循环向上,企业一定是痛苦的。
而学习体制机制,不是去消灭问题,而是要突破熵增到熵减的阈值。
所以,理解胖东来好,更加重要的是理解于东来的本意:我们的进步不是数据的进步,而是幸福的成长;自由·爱,生命在于释放而非修行;团队尊重、信任、认可、鼓励和帮助等等,
这些思想和文化得以知行合一,溶解在团队成员的骨髓中,组织有正能量。
分配体制的三个方面
所以,精神传道是一方面,科学分配及分配后的机制,需要学习者真知、真行,并要一个有灵性的创造。
胖东来是90%的利润分给了员工,于东来也倡导,企业50%的利润分给股东,50%的利润分给团队。这点,对许多老板来说是最难的。
对这些企业家来说,以当前的现实,最起码要权衡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标准的问题
于东来曾经发出过一份零售行业企业标准,提到了超市零售企业从健康、优秀到卓越三个层级的标准。
制图:联商网
按照上述标准粗略预估,若人均增加1000元,企业销售如果不增长,人事费率预估要增长1-2个百分点;而达成优秀及卓越状态,销售增幅也必须在30%以上。
像有些企业,好多年没有给员工加工资,如今选择调薪,员工感觉只是补偿而已,激励性可能相对不足。
此外还有休假,配套还有个岗位人员配置的问题,对部分企业来说,人员收入要增加、休息要增加,必然员工配置要增加,而企业老板们,往往会纠结这些支出和平衡。
所以,企业要实现员工收入增加与业绩提升的正向循环,还有后续经营逻辑一并导入,学习,就是要学透。否则,必然会带来很大的财务压力。
二是激励分配的问题
在企业的分配体制上,增量提成与比例分享是两个逻辑:
(1)业绩增量提成
这可以视为一种激励手段,是最安全和保险的方式,也是大部分企业爱用的手段,人力资源部设计这个方案时,一定会算的很精明。
这种方式,在市场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有效果,而今天的增量缺失,所以再采取这种措施,团队要么拿不到钱,要么走极端,再加上这种收入必然缺乏稳定性,所以有时也容易会让团队做短期决策,激励失效。
(2)比例分享
这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模式,企业在方案设计时,需要把各种成本考虑进去,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分配原则,甚至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像胖东来帮扶的有些企业,即使缺少利润分享空间,企业同样可以通过剔除折旧摊销及补贴的方式给予资源支持,一旦分享,员工就有广泛的参与感;同时,在保障基础收入的前提下,员工能够接受收入的动态性。
只是分享的比例和空间有待权衡,少了起不到激励作用,大了又涉及商业模式的问题,还是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
三是波动性问题
这与收入的比较优势有关,比较优势越大,员工对收入的波动容忍度就越高。
许多公司会有这样的经历,刚开始拟定一项激励政策时,员工理解相对简单,所以全力冲刺,能够获得较多提成;但到后面,老板要继续索求增量,于是觉得给员工发多了,或措施漏洞多,便会制定各种限制措施,从而更大程度上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很多企业一年会多次调整考核激励政策,管理团队失信,到最后员工失望了,不冲了。
在《美好之路》一书中,于东来说,把思想打开,懂得爱自己、活自己,懂得做企业应该是因为喜欢和热爱,规划好分配比例,让下属和基层门店都知道利益分配,多赚多分、少赚少分、赔钱关门,这样自己没有精神负担,保持轻松快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
显然,思想理念、企业文化、商品经营等,都会一体化的影响分配机制,其中还有大量的内容需要创造,与供应商、与社会的利益分享,同样要共享思维。
但所有困难,其实都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美好是公理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学习胖东来,商业的美好,已经开始列队成型。
对很多企业来说,胖东来今天的道法仍是外力,是真学习还是伪学习,仍有很大的层次差。
有的企业说,学习胖东来,抄就行了,这种想法危险;可以先模仿不走样,但核心还是要悟出本质,这比抄更加重要。有的企业说,收入分配我不学,这同样危险;我们需要评估,哪些是胖东来逻辑循环中的核心自洽要素,如果“是”而企业不学,未来就会留有裂口。
而有的企业,改了就想有效果,就急;也有的在策略、技术和方法上遇到瓶颈。
从听说、知道、理解、悟道,好的学习是要精进的,真的学习,应该是当成一种信仰。
对此,联商东来总裁班已经开始了种子企业的对齐计划,从思想、安全、员工、商品、门店及其他方面,确定了158项的对齐任务;此外,秉承“真心、真学、真知、真行”的宗旨,面向联商网会员企业打造的学习平台《美好之路》读书班也正式启动,将进一步助力学习落地。
从大的方向上讲,缩量时代,做好,比便宜、比丰富都重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个“好企业”“好店”的公理,是企业保障员工优势收入的最大源泉。
社会本身是现实的,在现实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美好,才不枉这个时代给予的机会。
注:文/沈追,文章来源:联商网(公众号ID:linkshop2012),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