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 在“清洁家电”的其中一个赛道里,中国跑出了全球化高端品牌——扫地机器人。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更多同类赛道创业者们希望,试图再造国际品牌。天然的全球化属性加上疫情带来的室内清洁需求,手持洗地机赛道火了。
有从业者透露,洗地机是各大电商平台去年增长最快的类目。奥维云网显示,2021年洗地机市场规模已达到53亿,同比增长307%,2022年还会继续高增长。据预测,2022年赛道内品牌数量会增至百家,明年市场规模将会突破百亿。
然而,大量品牌的快速入局让洗地机这条新赛道同样出现“小家电”领域的通病——同质化。
简单来讲,洗地机们都是这样的:从手持吸尘器演变而来,只有向前时有清洁功能;由一个水箱和一个细杆组成,因为加入湿拖功能产品平均自重接近5kg,向前时机器要自带助力才能方便使用,但回拉仍有些笨重。
而在拥有基础的扫拖功能之上,品牌们开始在一系列创新功能里“卷”了起来:把水箱加大、升级滚刷覆盖软硬地面、内置滤网让垃圾干湿分离、支持蒸汽或电解水杀菌、操作面板升级为电子屏、热风烘干等。
但这些创新,相比于几乎已经成为标配的自清洁功能,似乎更容易追平。
“在这个行业里,模仿制作比较容易,创新突破会比较难。”追光创始人兼CEO万旭成如是说。
而就在上个月,追光推出了第一款全自研的洗地机——追光Zen,前后推拉都可以洗地,一体化机身隐藏了水箱。这个从功能体验和外观设计上,都明显区别于当下市场产品的新品,正是追光一年半以来潜心研发的结果。
清洁领域的人工智能品牌追光成立于2020年底。今年3月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腾讯投资、BAI资本、IDG、五源资本、头头是道、前海方舟、险峰等。目前,追光已分别在中国、美国均设立了运营中心,聚焦AI技术研发、清洁技术研发、生产智造、硬地板研测和用户研究,申请超50项全球专利。
据介绍,追光第一款产品Nano于2021年上市,6个月内便在双11跻身全渠道洗地机Top3,品牌全年销售额达约1.5亿元。
技术拐点期 最难的是“真正”的创新
“2020年下半年项目启动的时候,洗地机市场还只有添可和必胜,是全新的品类,蓝海市场。”万旭成回忆道。
在创立追光之前的几年工作中,万旭成的精力主要放在另一家服务商公司,从营销和供应链端服务品牌和自媒体,在见证了大量品牌崛起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品牌从0到1的经验和方法论,为如今做追光打下了的基础。
在入局智能清洁家电之前,万旭成带团队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最终才选定了这个“未来能形成品牌壁垒且具有全球化属性”的赛道。
“疫情常态化,用户对家庭清洁的需求不断上升,也催生了新的场景需求,需要新的工具解决。”万旭成看到,整个行业正处在“技术拐点”期,即从家电属性朝消费电子属性转化。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供应链、长周期、功能性主导,而后者更加先锋和个人化,由体验主导。
于是,追光在创立之初就想好了,要将清洁产品做到消费类电子的个性化体验,在软硬件上都能达到超前设计,“成为行业里中高端的,真正代表这个行业产品力的产品”。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追光一边用非全自研产品摸索市场需求和打法,一边默默研发出了如今的全自研产品追光Zen。
“把市面上16cm直径的产品做成了8cm,从结构工程上来看基本是一种极限挑战。”万旭成在介绍追光Zen的时候难掩兴奋。在他看来,这款从技术、外形到使用体验都“不一样了”的产品对整个行业,是一种“破坏式创新”。
外观方面,行业里大部分洗地机由一个圆柱和一个杆组合而成,相对“粗壮”。追光一体成型,外观上没有一个螺丝钉,隐藏水箱设计让产品更纤细,整体符合家电能更好的融入家庭环境的新潮流。
技术方面,行业里大部分洗地机还在延续吸尘器的解决方案,即往前推有功能但回拉不能清洁。追光实现了前后推拉双向清洁功能,既符合用户在拖地时的推拉习惯,也间接提升了单位时间的清洁效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追光Zen作为一个基础机身,它并不止是一个洗地机,可以更换不同插件覆盖更多全屋清洁场景。
“结果是体验上的升级,但其实背后是有关键技术突破的,比如双向清洁科技,将两台洗地机合二为一的结构工程突破,这几乎是极限设计。”万旭成坦言,新品牌只有完成关键技术突破这样才能构筑起门槛,但这也是最难的点。在追光约150人的团队中,产研供比例接近50%。
“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不一样,没办法在短期内抄袭,重新设计、开模、生产到进入市场,整个周期需要10个月的时间。”万旭成透露,追光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辅助产品创新的“工具箱”,让每一次创新都给自己留出足够错位竞争的机会。
“我们很明确,通过定义行业新的产品体验,和传统头部企业拉开差距。”他补充道。
往后看十年 手持工具一定会“多合一”
“很惊险,做不出来就完了。”万旭成透露,当初创立追光时,是创始团队自己拿了1000万出来开始做研发,后来投资人给了近1个亿,但研发这样一个产品的经费就要大几千万。“其实我们只有一发子弹,好在成功了,只是好的产品还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这个赛道里的好产品是什么样的?站在C端用户视角,选择购买什么智能清洁家电,从产品的细分功能出发,可能会在吸尘器、洗地机、扫地机器人里犹豫;但从B端产品视角来看,清洁家电的分类很清晰,能解决的痛点也很明确。
万旭成把清洁电器分为两类:手持洗地机和扫地机器人,即对应有人和无人场景。而从场景出发,前者必须要能解决即时清洁、深度污渍和细节,属于极致清洁;后者要解决计划性需求、浅度生活污渍和浮灰,属于懒人清洁。所以,手持洗地机的发展重点是清洁能力,而扫地机器人的方向是自动化能力。
一个现实是,很多国内小家电品牌都在采用价格战策略。国内供应链的强大,既是新品牌入局的优势,也让很多品牌陷入了“懒人模式”,让所谓的创新总会掺入一些模仿的痕迹。这也是为什么,国货中很难长出“戴森”,甚至完全抢不到戴森的市场。
而从戴森的发展万旭成看到,市场是会给创新公司机会的。“戴森2016年开始做吹风机,5年来每款产品基本不降价,而且仍是消费者首选。这是一种打法,只要把一个产品做到极致,不需要每年都出新品,也不需要那么卷。”
“中国创业者很少在更有质量、更有设计感的区间里做产品,所以中国小家电几乎做不出中高端品牌。扫地机器人做出中高端还是因为前期是‘无人区’。”万旭成表示,中国供应链的优势可以利用,但只发挥供应链优势,最后就变成了内耗,因此追光希望可以做短期难一点,但长期轻松的事,“尽可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必刻意去挤压谁”。
万旭成认为,未来的手持产品,应该简化成一个超级手持产品,覆盖所有手持清洁场景。“我们会用一个产品加上多种插件,把全屋清洁干净。”
这背后的思考是,目前洗地机相当于将扫帚、拖把、吸尘器的功能做了三合一。但家庭清洁的场景不止地面,还有除螨仪、随手吸等等,追光要把这些合成一个超级单品。
“往后看10年,家庭清洁中很多都会被机器人代替,手持清洁的场景会越来越少,最终可能会变成一个中低频的使用产品,留一个产品跟机器人互补。但中间的这10年,还要经历一个从高频到低频的过程,多合一产品就是过渡期的解决方案。”万旭成如是说。
他预判,未来5年,手持工具和机器人还是会分别解决不同的需求,但可能在5年之后,技术的再次升级会让两者找到更好的共存方式。“我们现在正在探索一个机器人和手持工具能共用的系统解决方案。”
赛道竞争类似手机?创新不能是偶发
“清洁家电的渗透率还不到10%,洗地机的渗透率不到1%。”万旭成透露,整个洗地机市场去年的整体出货量只有200-300万台,加上天然具有一个单品走向全球的属性,洗地机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只是面对这样的市场机会,进入的竞争者也不会少。一面有大家电品牌用机海战术碾压式入局,一面有新品牌借助供应链优势快速进场。但赛道痛点也在这样的态势中逐渐显露了出来。
“行业里60分的产品很多,80、90分的产品很少。”万旭成指出,在这个市场里,大家最应该做的事情其实是不断优化产品,“这个赛道的用户需求非常清晰,产品优化出来需求自然就来了,不能靠没有优化到位的同质化产品去供给。”
所以,新品牌要用怎样的产品和怎样的策略,才能拥有一席之地?
万旭成的答案是持续创新加上极致单品。
他认为,创新是一种价值观。巨头可以用新品节奏或产出衡量业务发展,只要跟着行业出新品再配上营销实力即可。对于新品牌而言,模仿是很难实现突围的,做难而有风险的事情,破坏性创新才可能让新品牌有立足之地。
但创新并不简单,甚至很可能是偶发性的。
为了保证创新的可持续性,万旭成和团队在内部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可以持续挖掘市场潜在需求,创造具有“取代性”和推动品类升级的产品。比如Zen双向洗地机,当用户看到可以双向洗地的产品可能就不再考虑单向的了。
不过研发还只是一个方面,想做好创新必须真正形成内部文化,内部鼓励怎样的工作方式,用什么衡量工作结果,是否敢于承担风险,这些对于想要真正实现创新的企业同样重要。
万旭成表示,清洁家电不是寡头独占的市场,品牌们有机会在不同的定位里生存,所以新品牌在接下来的几年的创新旺盛期,有机会通过推出各种新体验产品冲击市场。
“清洁家电更像手机,一个产品可能可以卖数十亿。”他指出,传统小家电品牌几乎都是在品类下做很多小单品,但结果是每个产品都做不大,没法在产业链上实现效率的提升,但清洁家电在销量足够大的时候有机会把整个产业链“戳穿”。
“我们不想做传统家电品牌,虽然产品越大众,企业的营收可能越高,但战略和定位是一种选择,我们要做洗地机界苹果级的体验,做产品的定义者。”万旭成如是说。
“人的一生就70万个小时,如果我们服务1000万个家庭,每天就能节约1000万个小时,相当于创造了100多个生命。”万旭成希望,追光可以成为“百年的世界品牌”,真正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用户从清洁中解放双手,‘为全球每个家庭每天节省一小时家务时间’”。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