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杨立昆、朱啸虎不看好的赛道 正在海外悄悄赚钱

周鑫雨 2025/07/02 13:27
周鑫雨 2025/07/02 13:27

邦小白快读

视频生成模型赛道在海外成功实现盈利的三大要素

1.赛道选择:视频生成依赖审美多元性,不同技术风格满足多样需求(如可灵AI擅长美食内容)

2.市场策略:主攻欧美付费市场+成本优化(初创企业模型成本仅为Sora的1/10-1/6)

3.营销打法:通过TikTok/Youtube特效病毒传播(毒液、半猫等爆款带来亿级曝光)

核心机会与风险

1.当前格局未定,创业公司仍有突围机会(海螺AI访问量超OpenAI Sora)

2.入场红利消退,2024年3月后新玩家难获资源(需要资金+用户+技术三重积累)

视频内容营销的实战方法论

1.社交媒体特效营销:PixVerse的毒液特效在TikTok实现亿级曝光,验证爆款内容拉动增长

2.差异化品牌定位:通过数据训练形成独特风格(如可灵AI依托快手吃播资源建立美食内容壁垒)

3.全球化品牌路径:海螺AI在海外获得国内6倍用户量,证明跨境定价策略有效性(欧美市场付费意愿更强)

用户行为洞察

1.创作者需求从生产力工具转向流量获取(特效玩法带来内容传播激励)

2.消费者对技术缺陷容忍度高(视频生成赛道技术成熟度低于语言模型但商业变现更快)

出海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1.欧美市场ARR贡献显著(海螺AI海外收入达千万美金,国内因订阅抵制发展受限)

2.性价比生态位构建:国内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形成竞争力(相同视频生成成本仅为巨头1/10)

风险预警与策略建议

1.新入场窗口关闭:2024年3月后缺乏资源积累的玩家难存活

2.融资环境变化:视频模型融资额比语言模型少十倍,需加速自我造血

3.合作机会:与TikTok等视频平台建立特效内容合作(案例显示爆款特效带动用户增长)

数字内容生产的技术转化启示

1.视频生成技术工业化应用:特效内容规模化生产(毒液、捏捏等特效验证生产能力)

2.成本优化方法论:中国初创公司算力利用率提升方案(相同视频生成成本比Sora低90%)

3.硬件协同机会:Plaud等AI硬件与视频生成的内容生态联动可能性

生产数据资产建设

1.垂直领域数据沉淀价值(如快手吃播视频赋能可灵AI特色生成能力)

2.用户生成内容(UGC)反哺模型训练的正向循环建立

视频生成赛道的客户痛点解决方案

1.创作者流量焦虑:开发自带传播属性的AI特效工具(爆款特效日均百万级内容生产)

2.中小企业技术门槛:提供成本优化的API服务(实例显示成本可降至行业1/10)

3.全球化部署需求:海外数据中心建设与本地化内容运营支持

技术创新方向

1.多模态生成技术融合(文本到视频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2.物理引擎与AI视频合成技术(杨立昆指出的技术突破点)

视频平台运营新范式

1.创作者激励体系重构:通过AI特效工具提升内容生产效率(案例显示特效使用提升用户停留时长)

2.生态位竞争策略:构建性价比内容生产基础设施(海螺AI访问量超越Sora的实证)

3.风险管控:防止同质化内容泛滥的审核机制建设

平台商业化路径

1.订阅分成模式验证(海螺AI付费用户留存数据)

2.广告植入技术:AI生成视频中动态插入广告位的技术可行性

视频生成产业的范式变革

1.技术成熟度曲线:当前处于GPT-2到GPT-3过渡期,物理世界理解仍是瓶颈

2.产业格局演变:从大厂主导到创业公司逆袭(可灵AI收入超语言模型的转折意义)

3.资源马太效应:资金+数据+算力的三重壁垒形成机制

政策建议方向

1.算力基础设施共建提案(企业反映资源瓶颈问题)

2.跨境数据流动规制(出海企业依赖全球数据训练的法律风险)

3.创意版权保护机制(AI生成视频的版权归属问题)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2025年以来,广为流传的AI致富故事,大致存在于两个赛道:以Manus为代表的Agent,以Plaud为代表的AI硬件。

但在Agent和硬件这些性感的AI应用故事之外,一个已经冷却的旧赛道——视频生成模型,正带着国内一群AI公司起飞:

根据非凡数据的监测,2025年6月,快手的可灵AI,App&Web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已经达到了1亿美金。初创公司中,MiniMax的海螺AI、生数科技的Vidu,仅Web端的ARR也已经达到1000万美元左右。

多名知情人士对《智能涌现》透露,这几个产品的实际订阅收入还要更高。

甚至于,大语言模型还没打正的现金流,已经在视频生成赛道,率先实现了1。

非凡数据显示,旗下视频生成模型PixVerse的月流水,已经达到84万美金,根据官方说法,订阅收入已经能覆盖公司绝大部分成本费用,现金流接近为正。

在2025年智源大会上,字节跳动Seed图像和视频生成负责人黄伟林,给出了乐观的判断:头部视频生成产品的年化收入(ARR)预计今年达到1亿美元,明年可能增长到5到10亿美元。

但就在一年前,Sora类的视频生成模型,在国内还面临着“万人嫌”的局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视频大模型太贵,收益不确定,一般公司玩不起。

腾讯科技曾报道,曾任字节跳动视觉技术负责人的王长虎,在创立爱诗科技之初,遭到过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的劝退:“你还是回去上班吧,大模型在中国没有机会。”2024年9月,MiniMax在快手和字节的前后夹击中,发布视频生成模型海螺AI时,也一度被市场唱衰。

就连大厂玩家的代表,百度,也在2024年Q3总监会上给视频模型下了“不赚钱”的判断:“Sora这种视频生成的投入周期太长,10年、20年都可能拿不到业务收益。”Meta AI首席科学家杨立昆也从技术角度,批判了视频模型在理解物理世界上的局限性。

一名曾经放弃投资王长虎的投资人,给出一个代表彼时共识的判断:视频模型ROI短时间无法打正,以及初创公司会像语言模型赛道一样,被2-3家大厂淘汰。

的确,2024年,国内不少视频初创企业都走到了悬崖边上:融资不利,找不到PMF。比如,曾获得红点中国、蓝驰创投投资的AI视频初创公司鹿影科技,就在2024年12月被收购

然而,不到一年,爱诗科技的ARR,就让上述投资人就改变了看法。他告诉《智能涌现》,自己“肠子都悔青了”:“视频模型不赚钱,是投资人的集体误判。”

真金白银“打脸”舆论,这些中国AI视频企业的造富经验,总结起来,无外乎三个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赛道、市场,以及营销

先看赛道。

事实证明,即便视频生成技术比语言更为初期,消费者的包容性也更强。原因在于,视频生成领域,是一个由审美拉动需求的赛道。

“每家企业数据策略的不同,甚至不太成熟的技术以及训练数据的偏差,都会导致视频生成风格的不同。”一名投资人告诉我们,“视频创作又是一个审美多元的市场,每个视频模型都有自己的消费者。”

比如,不少用户发现,快手的可灵AI,非常擅长生成美食和吃播相关的镜头。这也被认为,与快手短视频中丰富的吃播视频资源有关。

至于市场——出海,已经是AI行业老生常谈的共识,尤其是用户付费能力更强、对新产品接受度更高的欧美市场。

比如MiniMax的海螺AI,因在国内上线订阅收费制度,受到了创作者的抵制,此前却在海外获得了国内六倍的用户量,以及千万美金的ARR。

不过,在海外市场本身的优势之外,国内视频模型在海外占据的“性价比”生态位也值得关注。

不少从业者认为,相对有限的资金和算力,倒逼国内AI视频初创公司花了不少工夫在成本优化上,这反倒让他们的出海具备了价格优势。

比如,在生成相同时长和分辨率的视频时,海螺AI和Vidu等来自初创公司的模型成本,仅Sora的1/10-1/6。

最后,再看营销。

可以发现,TikTok、Youtube等视频社交媒体,在AI视频公司的增长策略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爱诗科技一名员工曾对《智能涌现》表示,旗下视频模型PixVerse增长加快的重要节点,是2024年年底,毒液特效在TikTok、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的总曝光量,超过了亿次。一名投资人也提到,Pika的“捏捏”特效、海螺AI的“半猫”,都是带动增长的关键。

“对于现在的模型公司而言,刷技术榜单对增长的助益已经不够了。”上述投资人总结,“大家要积极找到,甚至创造可以规模化的需求。”

对于视频创作场景而言,创作者的需求,除了提升生产力,还有获得流量等激励,“AI视频公司创造的爆款玩法,其实满足了创作者获得激励的需求。”

一个利好创业者的消息是:根据a16z发布的排行榜,2025年1月,海螺AI(12名)的用户访问量,排名超过了OpenAI的Sora(23名),以及快手的可灵AI(20名)。

这意味着,视频生成赛道不像寡头垄断的语言模型,格局还未定,创业公司依然充满了机会。

王长虎曾告诉《智能涌现》,尽管发展迅速,大模当前视频生成赛道还处在GPT-2到GPT-3的阶段,这一阶段尚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突破,这会是初创公司的机会。

然而,在复制造血方法论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视频生成赛道的入场红利期,已经在逐渐消退。以及,现有的视频模型公司,留在牌桌上的压力将会递增。

2024年3月,王长虎在媒体访谈中就判断,此后再入局的创业公司很难有机会,理由是:“如果在第一阶段发展中没有拿到足够的资金,没有用户、团队、和技术的积累,接下来的竞赛不一定有足够资源留在牌桌上。”

一名AI投资人也侧面佐证了这一点。她对《智能涌现》表示,即便视频生成领域的格局还没定,但投资很难再匀给新入局的玩家,“除非有公司成为DeepSeek一样的黑马”。

同时她也指出:视频公司能拿到的融资数额,比语言模型少了一个数量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企的资源劣势就会凸显。”她总结,“可灵AI和即梦AI在技术上的持续迭代,是有优势的。”

这一残酷的现实,也迫使当前在牌桌上的AI视频创企玩家,加快自我造血的步伐。

注:文/周鑫雨,文章来源:智能涌现,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智能涌现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