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滴滴进化 程维蓄力

七月 2020/12/03 14:29

01

滴滴进化

程维并不是天之骄子。

1983年,程维出生于江西上饶铅山县河口镇的普通家庭,程维小时候,并不是什么天赋过人的神童,上的大学也很普通,21岁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

毕业以后,程维与大部分人一样,按部就班的进入社会工作,一边求职一边摸索,挨了不少社会的毒打。

毕业第一年,程维就换了六七份工作。有保险、有销售,但程维都不满意,也不甘于做没有发展的工作。

直到2005年,程维误打误撞加入阿里做销售,不同于以往的自我盲目摸索,大厂丰富的资源让程维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找对了方向,从此,一干就是六年。

2011年,有了一定经验,升至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的程维决定创业,创办滴滴的想法,也是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当时在阿里工作,经常需要杭州北京两边跑,因为打不到车而误机。

对于一个上班族来说,打不到车显然是痛点。与阿里出来创业的上司王刚探讨一番以后,程维开始决定创业方向,那就是网约车,起名为滴滴。

第一,日常出行打车难,这是很多人的痛点;

第二,国外有对标,英国打车应用Hailo刚刚拿到融资,未来可值得借鉴;

第三,智能互联网到来,一切都能与手机关联,人们越来越适应用手机搞定一切的生活。

这三点说到底,就是便利。也始终是大众对出行方式的需求,直到现在依然不过时。

2015年,滴滴面对国外一个强大的对手,Uber,2015年7月,估值超过400亿美金的巨无霸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来势汹汹,给出了两个选择,“要么接受Uber占股40%的投资,要么被Uber打败。”

但Uber再强势,终究还是没能敌过滴滴,最终程维赢了,2016年8月,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卡兰尼克后来更是不吝夸赞:程维很特别。

不仅是原有业务与市场蛋糕扩大,还把对手变成欣赏者,可见程维的不一般。

除此之外,滴滴的不少骨干,比如柳青、百度产品经理张博、钛牛科技的李锦飞等人,也一样被程维收入麾下,与小米的雷军、华为的任正非一样,程维善于聚合人才为我所用。

滴滴在最困难时,也是优秀的精英团队给了滴滴更多的希望,据说朱啸虎在等待两年后选择投资处于起步困难阶段的滴滴,理由就是程维领导的滴滴有着最好的团队匹配度。

与此同时,在2015年,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大并购浪潮来袭,滴滴快的合并,美团点评合并,2016年合并Uber中国后,滴滴在中国网约车市场的份额超过90%,张一鸣在次年推出抖音,于是,一个与BAT相对应的词开始流传——TMD。

滴滴与美团、字节跳动三家合称TMD,在当时被视为中国互联网格局重要的颠覆者。

巅峰时期,滴滴在TMD中估值最高,而TMD三位创始人,又数程维最年轻,但程维依然有着很重的危机感,在自己办公室的墙上,挂上了一副字——“日拱一卒”。

程维一直不曾懈怠。

滴滴打车App刚做出来时,程维特意跑去请教王兴,得到“很垃圾”的反馈后改善了产品体验,王兴是程维很佩服的人,想必这样的建议也一定打击到了程维。

难听点说,如果还未上市套现,创始人很多时候都要面对金钱与事业随时消失的恐惧感。

程维曾说,滴滴随时都可能死掉,活下来是小概率,是幸运。

所以,程维在滴滴上付出的心血也是可见一斑。

产品反馈更要突出,滴滴给司机的介绍,也很能抓住关键点,“用嘀嘀省时省力更省油”的条幅,加上“用这个一个月可以多挣几百块”的简短介绍,还有“司机上厕所的时候别发宣传单,要等他出来的时候再给”时机的细节,都让地推效率得到提升。

程维拜访北京的189家出租车公司。因为没有相关文件,100多家都拒绝了滴滴。很多出租车公司第一句就问,“你们有没有交通委的文件?”滴滴的员工到处碰壁。

处处失败之后,程维鼓励员工,“再坚持一下,跑完全部189家公司,没有哪一家愿意跟我们合作,我们就认了、放弃!”直到后来,昌平一家只有70辆车的出租车公司答应试着合作一下。

一家签下来以后,开始有更多家接受了滴滴,此后,滴滴顺利签下北京的出租车公司,深圳那边同样如此,滴滴的出租业务开始迈向快车道。

拿下出租车资源以后,精进产品就成了紧要之事。做To C,一个优势是产品的质量可以自己亲身体验,把自己当作消费者。

比如滴滴的CTO张博,每到周五下午就会自己花300块钱不停地打车,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观察司机怎么收到订单广播、怎么抢单、路线是不是最佳的。

每家公司都有初心,尤其是在业务刚起步阶段,创始人都希望给用户提供最优质、最不一般的服务,滴滴也是一样,靠着解决大众痛点的服务与快速的执行力,滴滴赢得了漂亮的开头。

02

熬过去了就是胜利

王兴曾经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过:

“一位德国思想家曾经说过,作家可以分三类——流星、行星、恒星。书是如此,在这个时代更加如此,自媒体、公众号、公司,多数像是流星,非常绚烂,但一颗流星烧完就烧完了;行星可以长久存在,但它不会自己发光;恒星会发光,同时它和流星的发光方式不一样,流星是燃烧掉了,恒星是靠核聚变,所以恒星必须够大。我们在努力成为恒星。”

滴滴明显就是如此,熬过去了,就是胜利,熬不过去,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甚至要面对前面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的风险。

这其实是对创业者的人性考验,程维说过,“滴滴的容错率很低,一个错误就可能前功尽弃。”

创业者在前几年,就是蒙着眼睛攀岩的过程,任何一个不经意、被忽视的错误,都有可能是灾难的预兆。

时间拉近,2018年以来,是滴滴过得极为坎坷的阶段:

2018年5月,一名21岁的空姐,几天前乘坐滴滴顺风车时,在途中身中数刀遇害。顺风车司机不见踪影。

8月,朱某某到永嘉县上塘派出所报案,称其朋友赵某某13时许从乐清乘坐一辆顺风车出发来永嘉上塘,但是期间赵某某电话关机失联且未到永嘉,最后经警方查证赵某某在顺风车遇害。

仅2018一年,滴滴卷入连续多起女性安全事故,最激烈的时候,只要一提到滴滴,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负面情绪。过去两年停滞不前,几乎要掉出TMD阵营。估值也备受打击,2018年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的估值停止增长,IPO更是遥遥无期。

此外,滴滴内部也出现了不少隐患:

比如司机的不满。加入滴滴运营的多是私家车,从滴滴的数据报告来看,摔车门、乘客行李剐蹭车身、车内卫生成为司机不满的集中爆发点。车辆磨损、长期驾车带来的腰酸颈椎病也成为司机的职业忧虑。司机不满意,用户也不满意,司机和车辆质量的参差不齐,很多乘客叫到满意的网约车的概率堪比玄学,一些司机对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的关怀甚少。

最难的还是监管问题,单纯的一刀切不符合城市出行发展需要,但对司乘安全和城市交通系统秩序的硬性需求,迫使滴滴必须要拿出可靠的解决方案。

在2019年2月,程维正式宣布滴滴进入“冬天”,关停并转非主业,All in安全。2019年,滴滴网约车安全投入超过20亿元,各业务安全人员规模超过2500人;2020年进一步投入30亿元用于安全和科研保障。

为了保证安全,滴滴一方面横向严格筛查司机背景,完善平台规则和机制,包括引入类似国家法制体系的设计。建立了确立规则、执行规则、规则宣教、抽检规则等一整套体系,持续根据反馈不断完善系统。

顺风车业务在经历整改重新上线前,滴滴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由于到场媒体太多,甚至撤掉桌椅,程维、柳青和一众高管,态度诚恳,在媒体面前站了2个小时,一字一句回答了所有的问题。

其实,在滴滴陷入舆论危机的时候,也是有支持滴滴的声音。安全问题困扰着滴滴,但也有社会各环节的原因,大众对于滴滴的态度,也没有过于激进的讨伐。

但不得不说,这个有着5.5亿注册用户的产品,已然成为国民刚需,也就不可避免会背负更多的社会责任。

程维早在2015年提出“既要赢得市场,也必须开始修炼内功”的口号,但直到现实悲剧发生,滴滴才开始尽全力重视安全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滴滴一度引起民愤的原因。

03

滴滴求变

农耕时代的内卷化社会,是一个残酷的“马尔萨斯陷阱”,任何想法、欲望、观念、技术,都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进化。

但来到如今的互联网,技术迭代的速度直接提高几倍,不敢想象的事情也在以倍速发展,这背后也是城市出行、用户日常效率的进化。

从2016年开始,共享出行的概念开始普及,如同一个凶猛的野兽快速增长,共享出行也在突飞猛进的发生迭代。

滴滴的危机感始终不会消失。

如果是过去的对手是uber、快的等,如今成长成为网约车巨头的滴滴,对手只剩下自己。

2020年3月25日,滴滴发布全员信,定下未来三年“0188”的战略目标,即每天服务超过一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2020年,也是滴滴成立的第八年,程维在会上表示,滴滴八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做出了微小的贡献。产业链上下带动一千八百万个就业机会,30万女性网约车司机,为1.5万名退役军人提供工作。

今年年初疫情,滴滴也做了不少事,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后,滴滴就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医护保障车队”,一个月内累计完成了超过20万单医护人员运输保障任务。

虽然滴滴还在奋力追赶,“0188战略”也许能将滴滴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许滴滴迟到的IPO终会到来,从估值来看,滴滴已不再是当年那个领先的滴滴,昔日的TMD阵营里,美团和字节跳动已经大幅领先。

市场始终是流动的,滴滴在解决了安全问题以后,更多的问题又开始涌现。

用程维自己的话讲:“滴滴和前几年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安全意识更强的,我们是坚持体验第一的,我们的组织是淬炼过的,无数煎熬痛苦锤炼了我们,这是滴滴最宝贵的财富。”

今年的滴滴更是拼了。

3月份,滴滴火速上线“花小猪”,通过低价社交拉新的方式打入下沉市场;6月27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9月份,宣布旗下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并投入1亿元补贴预算,此外,还陆续在两轮车、跑腿、货运等领域出击。

今年4月,滴滴悄悄派出一支急行军进驻四川成都,5月团队正式成立,6月15日橙心优选小程序上线运营,滴滴内部大批技术和运营业务骨干以“活水”的方式加入橙心优选。

11月3日,程维在内部会上表态,滴滴对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全力拿下市场第一名,从永争第一保持狼性这点来看,程维依然是那个熟悉的程维。

滴滴依然在路上,野心更是从交互平台上升到了造车维度,11月16日,滴滴正式发布了与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的定制网约车D1。值得关注的是,D1是全球首款针对共享出行需求设计的车型。

根据滴滴出行副总裁杨峻的说法, “这是一款专为共享而生的新物种,实现了线下交通工具与线上运营平台的结合。”

相比私家车,D1的优势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出行工具,也更符合滴滴的初心,然而企业宣传再到位,D1的实际效果如何,投票权依然在观众的手上,互联网造车能不能成为主流,有没有大规模普及的那一天,也需要时间的验证。

回顾滴滴的上半程,是伴随着对手的虎视眈眈、监管的大锤,一路下来走的艰难而坚定。

而滴滴的下半场,一切只有更残酷,对手不会变少,监管也只会更加严苛,滴滴也需要始终求变。程维造车也好,跨界团购也罢,用户的服务初心、产品的底线始终不能忘,毕竟有过去的历史在先,大众对滴滴这家企业的态度始终复杂,想要坚持在互联网第一梯队,程维必须更加努力才行。

注:文/七月,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文章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