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18日,由创业邦主办,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市博览局、成都市投资促进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指导,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支持的2020 DEMO CHINA创新中国总决赛暨秋季峰会在成都举行,峰会聚焦"大健康、大消费、金融科技、企业服务、5G"五大赛道,分别设立专场DEMO SHOW和专业领域探讨,希望通过聚集创新力量,开启智慧经济新时代的内在逻辑。
2020创新在宁波金融科技总决赛DEMO会客室环节
在2020创新在宁波金融科技总决赛上,围绕"新基建浪潮下,解读金融科技新生态"这一话题,远毅资本合伙人陈强、深圳天使母基金副总经理刘湘宁、人保创新投总经理张可、五牛控股PE事业部董事总经理章国群、联创永宣管理合伙人、CFO朱一凡5位嘉宾进行了圆桌讨论。部分观点如下:
1. 联创永宣管理合伙人、CFO朱一凡: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的IPO一方面可能对二级市场是利好,反过来,可能推动一级市场投资热点更加聚焦,对于一级市场的创业投资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机会。中国金融科技将在2020年、2021年之后获得更多资本的关注,进入到投资的小高潮。
2. 远毅资本合伙人陈强:以前,保险科技公司上市挺难的,随着注册制的实施,保险科技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保险科技公司上市可能会逐步变得相对容易,也会给我们投资机构一个很好的退出机会。
3. 深圳天使母基金副总经理刘湘宁:金融新基建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数字化,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围绕着整个技术延伸的一些制度产品的创新。从产品来讲,母基金也是金融新基建的设施之一,未来将会扮演重要的角色。
4. 人保创新投总经理张可:保险公司应该围绕不同的险种提供"保险+科技+服务"的模式。因为生态的构建不光是就保险论保险,深层次的保险服务,无论是车险还是健康险都需要服务能力的构建,围绕着保险生态投资和保险业务的联动,这其中就有很多机会。
5. 五牛控股PE事业部董事总经理章国群:做智能风控最核心的就是数据,特别是金融机构如何保证数据的合规性非常重要。但消费贷公司又不是纯金融机构,如何拿到这些数据,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技术。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
主持人:在保险科技方面,各位能不能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谈一下有哪些数字化的改革?结合新基建的浪潮将会有哪些变化?
张可:先介绍一下我们之前的一些工作,在保险科技的应用上,特别是在围绕着保险的全流程,人保做了一系列的产品,甚至孵化了好几家公司。例如,与58集团、易车集团、solora一起孵化的爱保科技,已经获得了北京金融科技的大奖。
人保创新投总经理张可
与中信产业基金、圆通物流等孵化了邦邦汽服,去年交易额超快速增长。我们还帮助中之保与红杉资本、蔚来资本等联合孵化,就落户在咱们成都,并获得了宜信新金融产业基金领投的新一轮亿元融资。
人保创新投定位于CVC,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打造项目孵化加速功能,帮助有创意的初创企业融入到保险的生态当中,包括嵌入到我们的服务体系,引入他们的新思想、新产品和新科技。
刘湘宁:金融新基建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数字化,从广义来说,金融新基建还包括围绕着整个技术延伸的一些制度产品的创新。深圳最近在开展人民币数字化的试点,现在很多的技术必须要有前瞻性,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提前考虑和布局人民币数字化领域。比如,你现在研发的技术到时候是不是还需要,或者说你的技术需要一个怎样的进步,这都是我们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从整个产品方面,母基金也是金融新基建的设施之一,这几年新基建层出不穷,未来母基金还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主持人:母基金在看基金和看项目时,有什么样不同的逻辑?
刘湘宁:这是我们制度上的创新,基金是我们主要的投资部分,今年我们也在开始尝试不同的方式,更加灵活。一种是我们专注天使早期阶段,比子基金投资更早一些,我们可能在首轮就投入了。
深圳天使母基金副总经理刘湘宁
第二种是与子基金一起投资,我们叫做跟进投资,我们子基金投了一部分,我们自己也会跟一部分。为了引导和辅助早期项目,我们这部分相当于放大杠杆。
第三种是子基金已经投过的项目,我们会加速投资,在这些项目组合里优中选优,这三种都是直投的方式之一,通过把这几种方式配合起来,使得子基金在投之前和投之后都有布局,这种做法在国内只有我们在做。
主持人:您作为一个投资人,会更看重在哪些场景的应用?哪些场景未来会有更大的潜力?
朱一凡:在金融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凭借移动互联网技术,就能够把一些线上和线下的场景潜移默化的拉到整个金融科技大的环境中。例如,我们在上海投了一家物流仓配公司,刚开始主打云仓配的概念。最近两年发展下来,这家公司开始由传统的物流仓配公司转型为大数据的公司。
联创永宣管理合伙人、CFO朱一凡
首先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这家公司拥有全中国最核心的电商的物流数据,它本身是菜鸟网络的核心企业,也是拼多多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所以它集合了四通一达所有的电商物流数据。
最早,蚂蚁金服找到他们也是希望把他们的数据拉过来,一起去构建模型。在当时,蚂蚁金服的数据期望值并不是太高,无论是网商银行还是蚂蚁金服其风控模型主要是依托于交易数据,但模型跑完之后发现还是效果不太理想,这就是因为交易数据可以刷单造假。
因此,蚂蚁金服也考虑找一些辅助的数据,希望能够提升他的扩张率,但最后发现怎么给小微电商放贷,怎么控制坏账率,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快递数据。你可以在网上刷单,但是你到底有多少货是真实发出去的,有多少是退单的,这个物流数据是造不了假的,可以作为很好的纬度数据,接入金融机构或者作为小微企业的放贷的重要依据。
再往后,也出现了几个核心应用场景,例如,我们也正在与地方的房产交易中心进行合作。以往,你在出租或者出售房子时,房产交易中心并没有掌握核心数据。但现在通过物流数据的整合,交易中心就能够知道辖区内任何一套房子到底收了哪些快递、多少快递,这个人是否经常发生变化。如果一个房屋接收物流的数据每半年或一年发生变化,那么很有可能这个房子是在出租,并没有在交易中心报备。通过这种场景也是在慢慢切入到金融领域,从而实现比较成功的转型。
陈强:我们人民币一期基金主要投资医疗健康和金融科技,被投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方式赋能传统金融机构,属于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我举几个例子说明我们看重的一些场景应用。比如镁信健康,是一种支付创新模式,现在全国很多城市在推惠民保,镁信是主要的参与方,老百姓花上几十块钱就能买到100-200万的保险理财产品,万一得重病后端用特药来理赔,医保保基本,商保做补充,这种模式把医保、商保和个人支付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很好的支付创新模式,背后利用大数据进行保险产品设计、销售、理赔和健康管理。
我们投资的上海道客网络,是专注容器技术的企业级应用云计算公司。大数据首先需要存储,道客为浦发银行等提供云存储、云计算,也为保险公司提供服务,保险公司有大量的投保人数据和理赔数据。我们也投资了知因智慧,这家公司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后风控和精准营销,利用对公企业的数据,结合第三方数据,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的方式做贷后风险分析和精准营销。通过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看重的一些场景应用。
我们人民币二期基金会更加聚焦医疗健康和保险科技。我们看好健康险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健康险过去10年以平均每年30%多的速度在增长,国家规划未来5年健康险保费规模翻三倍,发展潜力巨大。我们会在产品设计、销售、理赔、健康管理和服务等环节寻找优秀的投资标的。
主持人:在PE项目方面对场景选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章国群:我们主要是做PE的,关注偏向成熟商业模式的企业相对较多。我们之前投了一家金融科技企业,他们是做消费贷的智能风控领域的。前两年,个人消费贷涨得特别快,像重庆就有很多大的消费贷公司,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也进入了该领域。
五牛控股PE事业部董事总经理章国群
我们投的这家企业是和京东绑定的,我们看上它就是因为整个团队在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数据方面的技术实力,做智能风控最核心的就是数据,特别是金融机构如何保证数据的合规性非常重要。但是消费贷公司又不是纯的金融机构,怎么能够拿到这些数据,怎么保证数据是真实有效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技术,这是我们当时投的一家印象比较深的金融科技企业。
主持人:今年有几家大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即将上市,比如蚂蚁金服、京东数科。未来是不是在资本市场上随着这些公司的上市会有一些变化,有一些竞争会不会在二级市场产生?也会不会带来创新的机会?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会不会产生马太效应呢?创业者应该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
刘湘宁:在大数据时代,我更加关注的是怎么把大家连接起来。我们投了一家关于联邦学习技术的公司。实际上,这些新兴的金融机构都有很多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因为隐私问题这些数据不能为其他人所用,利用联邦学习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不侵犯用户数据隐私的条件下,使得企业能够用最底层的数据进行人工智能的训练。在金融机构这种信息孤岛的状态下,通过联邦学习可以把信息孤岛连起来。这家公司也做了一些偏硬件的产品,可以出售给金融机构。
陈强:我们二期基金在金融科技方向会更多聚焦在保险科技。之前,保险科技公司上市挺难的,随着注册制的实施,保险科技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科创板或创业板上市,上市可能会变得相对容易,这也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退出机会。国家要求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商业保险正成为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创新支付方式,保险正在与多种业态相结合,比如健康险往往结合医疗健康服务,有很多创新和发展的机会。我们投资的好几家金融科技公司、医疗健康科技公司,目前券商已经介入,开始做上市的准备。行业内几家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即将上市,相信会对整个行业起推动的作用。
远毅资本合伙人陈强
张可:陈总说得特别对,以前传统保险科技公司想上市非常难,现在保险科技达到上市门槛有所降低。保险公司应该围绕不同的险种提供"保险+科技+服务"的模式。因为生态的构建不光是就保险论保险,深层次的保险服务,无论是车险还是健康险都需要服务能力的构建,围绕着保险生态投资和保险业务的联动,这其中就有很多机会,这就特别需要像陈总这样的资深投资人能够帮助我们一起寻找这样的机会,帮助企业与我们的产业进行联动的对接,我们把这种形式叫做联盟式的投资、赋能式的投资和协同式的投资。
我们的使命即有把内部独立的价值模块进行外化,更重要的使命是要把外部独立的价值模块嵌入到我们的生态,同时为这个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章国群:像蚂蚁金服、京东数科的IPO,对于整个金融科技来讲肯定是一个好事情。自2018年以来,整个金融科技行业的关键词就是"严监管",金融科技行业里包括蚂蚁集团等头部企业也感受到了一系列严监管措施带来的阵痛。此后,"去金融化、强调科技属性"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的首选。
行业头部公司,除了守住C端阵地以外,都纷纷开始大力布局B端业务,加强科技输出属性。蚂蚁金服、京东数科为代表的国内金融科技头部公司相继登陆资本市场,将对行业整体发展形成示范效应,也有助于开启整个行业生态。
尤其是国内注册制推出之后,IPO上市的速度提高了,这对于整个金融科技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当然,金融科技企业上市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肯定是能够解决的。比如原来大家买基金的渠道是不太多的,但现在你打开手机就能够买基金,虽然中间可能牵涉到合规性的问题,但这只是金融科技改革过程中的小插曲,我们还是比较看好注册制对于金融科技行业的推动作用。
朱一凡:一方面,可能对二级市场是利好,反过来,可能推动一级市场投资热点更加聚焦,对于一级市场的创业投资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机会。最近几年特别明显,各个行业细分领域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以前,在金融科技领域,大的资金会涌入到蚂蚁金服,随着科创板开板之后,蚂蚁金服对于上市的预期是加剧的,这就导致了初创公司反而获得不了资金的支持。大公司的上市也让金融科技成为了投资热点,更多的资金也会涌入到行业中。
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金融科技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金融应用场景。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落地,产生了一系列应用场景和海量大数据,带动了金融领域落地应用场景不断的成熟。在这三点要素推动下,中国金融科技将在2020年、2021年之后获得更多资本的关注,进入投资的小高潮。
主持人:刚才听了各位嘉宾的一番见解,创业者未来的机会还是很好的,第一要抱大腿,第二找准生态,第三在生态里找到自己的细分场景,把它扎实做下去,就能够实现长远的发展。
注:文/创业邦的创作者,公众号:创业邦,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网立场。
想要接收最新资讯,寻找商机,欢迎进群沟通。
文章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