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29日消息,山西统计信息网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运城市经济运行情况。
以下为数据公告原文:
一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形势,运城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他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五抓一优一促”为工作主抓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迎难而上、危中寻机,推动全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取得重大进展,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比1-2月份明显改善,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态势:工业下滑得到遏制、投资增速由负转正,消费降幅明显收窄,物价就业保持稳定,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一、一产增势平稳,二三产业呈现下降
受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市宏观监测的主要经济指标虽然基本呈现微增或负增长的状态,但与1-2月份相比降幅收窄、呈现回升势头,主要指标增速大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17.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2.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1.4亿元,下降2.6%;第三产业增加值180.4亿元,下降2.5%。三次产业比例为8.0:35.1:56.9。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一产拉动GDP增长0.14个百分点,二产下拉GDP增速0.87个百分点,三产下拉GDP增速1.49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基本平稳,畜牧业呈现下滑
一季度,全市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春耕备耕进展顺利,小麦整体长势良好,但受疫情影响畜牧业呈现下滑。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0.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22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3.7亿元,增长62.4%;牧业产值20.5亿元,下降6.9%;渔业产值0.7亿元,下降1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3.7亿元,增长3%。
(二)工业降幅得到遏制,当月生产明显恢复
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工作生产短期受阻,进入3月,全市上下加快推进复工复产进度,工业生产明显改善,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上年同期持平。529家规上工业企业中,101家新增企业贡献突出,增加值同比增长106.3%,共上拉全市规上工业2.9个百分点。3月当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比上月回升14.5个百分点。
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由负转正。一季度,全市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6%;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比1-2月份回升5.4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2.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1.9%。3月当月,采矿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6%和9.4%,分别比上月回升11.8和15.5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钢铁行业主导地位稳固。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1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40%,比1-2月份提高16.5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1.3%,上拉规上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主导地位显著。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制造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势良好,分别增长4.9%、63.2%和32.9%,共上拉规上工业1.3个百分点。3月当月,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增速较上月大幅提升,共上拉工业当月增速6.5个百分点。
从产品产量看:半数产品实现增长。一季度,全市重点监测的28种工业产品中,有13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6.4%,比1-2月份提高7.1个百分点。其中,发电量、中成药、生铁、钢铁、粗钢、镁合金、饲料和原煤产量呈两位数增长,增幅在10.2—23.6%之间。
(三)服务业呈现下滑,批零、金融业增势平稳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明显,服务业增加值呈现下滑,下拉GDP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和2.9%,共上拉GDP增速0.5个百分点。1-2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1%。其中,交通物流下滑明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下降12.5%,占规上服务业比重39.7%。
二、投资实现小幅增长,消费市场降幅收窄
(一) 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长,制造业投资增势凸显
为扎实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把项目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委市政府领导亲历亲为包联项目、高位推动,克服疫情期间项目施工受阻的困境,精准服务,集中手续办理、集中项目开工,严格落实“五个一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由负转正。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2.9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由负转正,比1-2月份回升8.3个百分点。其中,项目建设投资74.9亿元,同比增长5.1%。本季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产业投资“两快一低”,一、二产显现回暖之势。一、二产投资分别完成10.8亿元和4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4.7%和17.5%,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三产投资36.3亿元,同比下降25.4%。农业分行业投资全面增长,农、畜投资上拉较大。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投资12亿元,同比增长124.7%。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幅均在60%以上,特别是农业、畜牧业投资上拉较大,分别上拉投资3.6个、2.0个百分点。凸显工业主导之势,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工业投资45.8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制造业投资28.5亿元,增长28.8%,快于1-2月份40.1个百分点,上拉投资6.9个百分点,其中炼焦业(增长223.7%)、汽车制造业(228.5%)、黑色金属冶炼(增长29.5%)、金属制品制造(增长228.2%)等主导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房地产投资下降较大,下拉投资明显。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8亿元,同比下降14.3%,下拉全部投资3.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实现增长,新动能投资降幅收窄。一季度民间投资完成69.4亿元,同比增长9.6%,比1-2月增长15.3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4.6%。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4.2%,降幅比1-2月收窄34.6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分别下降12.6%和15.2%。部分社会领域增势良好,教育投资增长73.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1.8%。
(二)消费回暖迹象明显,限上降幅大幅收窄
受新冠疫情影响,虽然全市市场销售同比仍呈负增长,但复工复产情况较好,复工率基本达到99%,消费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1-3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9亿元,同比下降16.8%。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51.7亿元,同比下降14.9%,降幅比1-2月份收窄21.7个百分点。3月当月,居民受前期疫情影响压抑的消费潜力有所释放,限上消费零售额呈现高速增长之势,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3.5倍。
从经营所在地看,城镇、乡村消费下降明显。1-3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4.3亿元,同比下降1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6亿元,同比下降17.1%。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受疫情影响比商品零售更显著。1-3月份,全市餐饮收入同比下降25.2%,降幅高于商品零售9.2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七成商品零售额呈现下降。全市限额以上单位22个商品大类中15种商品零售额呈下降态势,下降面近七成,比1-2月份收窄超两成。其中,粮油食品、日用品类同比分别增长17.4%、15.6%,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24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59.6%。
旅游市场冲击明显,收入大幅下滑。旅游业受疫情影响严重,前期景区关闭停止营业,开放后受限制客流等影响,导致旅游发展大幅下滑。1-3月份,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8万人次,同比下降76.8%。实现旅游总收入29.9亿元,下降72.7%。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8.7万美元,下降77.8%;国内旅游收入29.9亿元,下降72.6%。
三、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部分新兴动能逆势增长
去降补持续显效。3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82.4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下降36.4%。2月末,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资产负债率为68.8%,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短板领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一季度,全市财政在民生领域支出92.4亿元,同比增长31.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3%。其中:卫生健康支出25.1亿元,增长2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8亿元,增长12.6%;节能环保支出2.7亿元,增长116.5%。
新动能表现积极。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快于规上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4.7%,增速比1-2月份回升56.8个百分点。网络销售高速发展,限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9.3%,增速比1-2月份提升45.6个百分点。新兴服务业增势良好,1-2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占规上服务业比重为37.8%。
四、财政收入呈现下降,减税降费持续增效
财政收入呈现下降。受疫情和减税降费双重影响,财政收入降幅较大,但序时进度完成良好,在全省排位靠前。1-3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4.3亿元,同比下降2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6亿元,同比下降15.6%,完成了25.3%的序时进度,增速排名全省第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6.1亿元,同比下降2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1.4%。
减税降费持续加码。根据税务部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共减免各项税收费用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2亿元。其中,支持金融资本市场减免税费1.9亿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减免2.1亿元,节能环保减免0.5亿元,改善民生减免1.6亿元,支持三农减免1亿元,医疗卫生减免0.5亿元。
五、物价、就业保持稳定,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1-3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9%,比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3.6%,衣着上涨8.4%,居住下降0.8%,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7%,交通通信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3%,医疗保健上涨13.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1%。食品烟酒中,畜肉价格上涨86.6%,鲜菜价格上涨17.1%,鲜果价格下降12.2%。3月当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环比下降1%。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一季度,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4%,比上年同期下降0.97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保持平稳。截至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637.8亿元,比年初增加153.8亿元,增长6.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01亿元,比年初增加125.5亿元,增长6.7%。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59.7亿元,比年初增加90亿元,增长7.1%。
总体看,一季度全市上下共克时艰,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保卫战中“双战双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疫情在国外蔓延势头迅猛,对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构成了新的挑战。下阶段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咬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全力保就业、兜底保民生,要在稳住经济基本盘中积极进取,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此外,山西省日前还公布了以下关键数据:
一季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恢复,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加快回升。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91.7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第一产业14.3亿元,同比下降2.4%,第二产业128.4亿元,同比下降9.0%,第三产业148.9亿元,同比下降10.9%。
(一)经济总体回温,主要指标呈现明显回升态势
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1-2月均呈现明显回升态势。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回升5.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8.3%,降幅收窄15.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8.5%,降幅收窄6.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13.4%,降幅收窄21.0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总体平稳,春耕备耕顺利推进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下降2.3%。全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供应充分,春耕顺利推进。菜篮子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保持平稳,全市设施蔬菜收获面积和蔬菜产量分别同比下降0.7%和1.2%,蔬菜价格略涨,带动农业产值同比增长0.7%。受疫情影响,生猪等主要畜牧品种出栏减少,畜牧业产值同比下降5.2%。
(三)工业生产下降,能源工业和基础供应保持稳定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3%。除装备制造、化工、医药等产业外,其他主导产业均较1-2月明显回升。煤炭、电力等传统工业撑起稳增长四梁八柱,分别增长1.1%、3.3%。民生产品生产供应保持稳定,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3%,热力与燃气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0%。重点工业产品产能逐步恢复,原煤、洗煤产量分别较1-2月回升21.0个和15.3个百分点;光伏电池、日用玻璃制品、化肥产量分别增长6.6%、5.4%和0.8%。
(四)服务业生产下滑,重点领域服务力度突出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出现下降,尤其餐饮、居民服务、旅游、线下娱乐等聚集性、接触式服务行业受冲击较大。疫情期间,交通在要素保障方面发挥先导性作用,截至3月底,城市交通全面恢复运营,物流快递企业全部复工复产。邮政快递业稳定增长,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1.2%。金融业保持增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9%和11.0%,保费收入增长11.7%,带动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新兴服务业开启发展新机遇,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5%,电信业务总量增长41.8%。
(五)投资保持稳定,高技术产业投资进度加快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5亿元,同比增长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8.1%,其中,煤炭、冶金、机械、电力行业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3%。实体投资进度加快,建安投资同比增长4.3%,较1-2月回升25.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新能源发电投资分别增长48.6%、127.6%。
(六)市场销售下降,必需消费和网络消费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0亿元,同比下降20.1%。为保障民生供应,必需品消费稳定,限额以上粮油食品和中西药品零售分别增长24.1%和7.6%。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等持续渗透,推动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通讯器材零售分别增长19.9%、35.8%,限额以上智能手机、照相器材等电子产品零售分别增长34.5%和186.6%。家具家装、汽车石油等大件消费较1-2月有所回升,其中,汽车消费较1-2月回升11.4个百分点。网络消费保持增长,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长15.0%,主要电商平台交易额增长58.6%。
(七)对外贸易下降,进口保持增长
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3.8亿元,同比下降17.7%,其中,出口3.3亿元,同比下降22.4%,受疫情和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碳素、玻璃器皿、玛钢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下滑,水果、线材、医用胶囊出口保持增长;进口0.5亿元,同比增长37.8%,金属矿砂、塑料颗粒等产品进口均保持较快增长。
(八)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创新创业活力保持良好
减税降费深入推进,全市共减免税费10.3亿元,其中减税9.6亿元,减费0.7亿元。
财政保民生作用进一步凸显,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2.3亿元,涉及民生支出91.0亿元,同比增长10.7%,占总支出的88.9%。积极支持疫情防控,一季度全市共下达疫情防控资金1.95亿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撑。
创新生态持续好转,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242 户,其中,企业新增 1614户;新增2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九)物价有所上涨,食品价格涨幅放缓
一季度,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8%,非食品价格上涨1.3%。从3月看,疫情对食品供应链的短期冲击开始减弱,食品价格涨幅放缓,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若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核心通胀总体稳定。
(十)收入就业基本稳定,贫困劳动力实现全部就业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92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2元,同比增长0.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4元,同比下降0.9%。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0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6%,较1-2月下降0.02个百分点。通过“七个一批”具体举措,全市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全部就业。全市企业减免各类社保费5.8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参保人数2217人,新增待遇领取人数2238人。
总的来看,疫情虽然对全市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我市生产领域加快恢复,消费不断回温,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持续向好。下一阶段,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六稳”“六保”工作为抓手,提升经济内生动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
一季度,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2%,增速比1-2月加快22.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加快70.6个百分点,占工业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32.8%,上升9.8个百分点。在装备制造业九大行业中呈现五增四降的运行态势。
一、复工复产较早的七个行业投资高速增长或降幅收窄
一季度,在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金属制品与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等五个行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7.5%、75.3%、34.5%、89.5%、227.5%,增速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62.4个、40.2个、65.0个、70.2个、194.2个百分点。计算机与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1.7%、42.2%,降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收窄61.1个、23.7个百分点。
二、因疫情影响复工复产较晚的两个行业投资同比下降
一季度,在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中,铁路和船舶及航空航天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两个行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58.9%、80.8%。降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扩大0.5个、46.6个百分点。
-------------------------------------------------
2020年以来,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集中力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两大重点任务,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全力抓好农业稳产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季度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稳定运行。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其中,农业实现产值48.1亿元,增长1.2%;林业实现产值21.4亿元,增长2.4%;牧业实现产值150.2亿元,增长1.9%;渔业实现产值1.0亿元,增长2.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实现产值10.6亿元,增长2.5%。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4.9%,成为拉动一季度全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
二、夏粮生产与春耕备耕情况
为了确保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全省各地积极采取措施,筹备农资货源,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推广农技便民服务,扎实推进冬小麦春管和春耕备耕工作,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形势开局良好。
(一)全省冬小麦面积继续减少,苗情总体较好
2020年全省冬小麦播种面积为803.4万亩,比上年下降2.0%(2019年比2018年下降2.4%)。当前,全省冬小麦从南到北陆续进入返青期,麦区去冬今春降雨量比历年同期总体偏多,气温较常年偏高,适宜冬小麦播种、越冬、返青,苗情总体较好,为夏粮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小麦主产区运城市,2020年冬小麦播种面积395.4万亩(占全省面积的53.5%),下降1.9%。其中水地272.5万亩,旱地122.9万亩。去年秋播前后,全市降水较多,底墒充足,保证了冬小麦安全越冬;今年以来,全市降水较多(截止3月底,全市平均降水量达41.8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28.4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28.2毫米),土壤墒情适宜,对冬小麦生长极为有利。目前,全市冬小麦苗情已由冬前的3:3:4转化为当前的4:4:2,苗情总体向好。
小麦主产区临汾市,2020年冬小麦播种面积265.8万亩(占全省面积的36.0%),比上年下降7.3%。2019年12月-2020年2月底,全市平均气温高于历年同期和上年同期,全市平均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增加1.2倍,比上年同期增加1.8倍。总体来看冬小麦越冬期气候条件较好,土壤墒情较为适宜。目前全市冬小麦处于拔节孕穗期,一二三类苗比例为4:4:2,处于近几年较好水平,小麦个体发育较好,群体结构合理,苗情比较稳定。
(二)农资货足价稳,春耕春播有序推进。全省春耕春播从南到北主要集中于每年3月—5月,农资购买旺季在清明节前后。面对今年疫情的不利影响,全省各地早谋划、早准备,多地农资经销商已积极与厂家签订供销合同,广开采购渠道,做好肥料、种子、农药、地膜等物资储备工作,各地农资储备、调运、配送基本能够满足春耕需求,农资价格总体平稳。目前,运城市春耕农资供应充足,完全能够满足春季农业生产需求,其中化肥供应量为15万吨,农药供应量为8000吨,农膜供应量为760吨,种子供应量为8300吨,各类农资进村入户率已达80%以上。临汾市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春雷行动”,保障农资有序供应。目前,40%复合肥零售价2250元/吨,增长9.7%;草铵膦零售价18900元/吨,同比每吨增加400元,增长2.2%;先玉335种子零售价68元/袋(4400粒),与上年持平。从各地农资价格看,总体上现阶段化肥价格有涨有跌,玉米种子价格小幅上涨,主要蔬菜种子价格持平,农膜价格基本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对全省53各县的2930户农户种植意向调查,2020年全省预计农作物种植面积4698亩,比上年略增。其中主要作物玉米、谷子、大豆、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0.4%、0.9%、4.7%和1.3%。
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全省2020年计划春播面积3927万亩,截至4月19日,全省春播面积142万亩,春播进度快于往年,其中运城、临汾春播进度已过三成,全省春耕春播从南到北有序推进。
三、畜牧业生产情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全省各地严格交通管控,畜禽上下游产品运输、销售等环节一度受阻,短期出现生产资料进场难、畜禽产品上市难、大型企业用工难等一系列问题,养殖场户生产秩序被打乱,养殖成本增加,效益下滑。但是,经过全省各级畜牧部门及养殖场户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全省畜牧业生产实现稳定发展。据山西调查总队统计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生猪存栏474.7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9.2%,其中能繁母猪56.1万头,增长20.2%;生猪出栏205.5万头,下降3.0%。全省牛存栏107.6万头,增长6.4%;牛出栏11.9万头,增长5.5%。全省羊存栏883.9万只,增长4.8%;羊出栏165.4万只,下降2.9%。全省家禽存栏12464.5万只,增长22.5%;家禽出栏3552.6万只,增长24.6%。全省猪牛羊禽四肉产量24.5万吨,下降0.6%;牛奶产量25.5万吨,增长19.5%;禽蛋产量21.1万吨,增长4.2%。
四、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情况
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受猪肉价格翘尾因素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继续上涨,一季度全省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7.5%。
(一)农业产品生产价格回落,同比下降3.4%。其中,水果生产价格同比下降23.7%;玉米和豆类生产价格同比分别下降7.3%、3.9%;蔬菜价格同比上涨25.0%,薯类生产价格同比上涨44.4%;谷子和小麦生产价格与上年持平。
(二)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上涨,同比上涨69.5%。其中:活猪同比上涨177.8%、活牛同比上涨13.3%、活羊同比上涨9.1%、活鸡同比上涨7.2%、生奶同比上涨3.6%;鸡蛋同比下降7.3%。
猪肉价格上涨是拉动今年一季度畜牧业生产价格走高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整个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动力。
(三)渔业产品生产价格稳中略降。一季度渔业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降1.1%。
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极端天气多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今年“倒春寒”、阶段性干旱、区域性极端天气发生几率较高,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流行风险高,特别是草地贪夜蛾重发态势明显。去冬今春,全省麦区温度整体偏高,土壤墒情较好,客观上有利于麦田各种病原孢子越冬,加之个别麦田没有进行冬前化学除草和病虫防治,增加了冬小麦春季病虫害发生风险和春季杂草防控难度。随着气温回升,虫害发生密度有可能继续增加,若不及时防治,将对小麦正常生长构成威胁。
(二)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畜牧业生产遭遇短期困难。疫情初期畜禽饲料一度供应不畅,屠宰场、活禽交易市场暂时性关闭,导致仔猪、肉鸡补栏不及时,将对后期的出栏造成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禽肉、禽蛋等畜产品价格下跌和产品积压,造成养殖业遭遇短期困难。
(三)受疫情影响,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延迟,重点项目开工率低。全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相关企业到2月下旬才陆续开工复产,较往年推迟半个月以上。至今部分企业仍未完全恢复产能(复产复工比例与农产品加工业情况趋同)。据农业部门调查显示,全省218个十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中,原计划在一季度开工138个项目,截至目前有92个项目因疫情原因尚未开工。
(四)农业雇工较为困难,农业生产面临劳动力短缺问题。由于传统种植业收益少、见效慢、不确定因素多,加之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推进,农村中大量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就业,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从事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劳动力。当下受疫情影响,各地农业帮工人员需求缺口大,劳动力供应相对紧张,部分农事活动推进困难。现阶段雇工较为困难,雇工工资短期内上涨,雇工日工资由去年的100元上涨到200元左右,比正常时期增加一倍。
六、对策建议
(一)按照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一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多渠道开展服务指导,发挥专家指导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包村技术人员的作用;三是加强农资供应和监管,确保农资市场有效供给,保障农民买到放心农资;四是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做好防旱防冻防病虫工作;五是做好防灾减灾。针对今年春季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天气和草地贪夜蛾危害更重的趋势,组织专家及早制定预案,并及时指导农民提前做好灾前预防。
(二)加大畜牧业生产扶持力度,加快生猪产能恢复。一是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其流动资金贷款,重点给予肉鸡和乳制品加工企业贷款;二是加快规模化养殖和生猪屠宰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加紧筑牢非洲猪瘟等动物疫情防线,扎实搞好春季动物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强产地检疫,规范屠宰检疫,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加强牲畜调运监管,严格监督检查,重点加强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特别是活禽、活畜市场、交易等环节(场所)的动物防疫监管,确保上市动物产品安全。
(三)加快重点农业企业复产复工,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是继续对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采取“一周一调度”机制,加强数据分析,实行“清单管理、动态管理、标准管理”,及时掌握企业复产和项目复工情况,解决复产复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落实分区分级疫情防控要求,紧盯各产业在建和拟开工重点项目,倒排工期时限,梯次压茬推进,全面推进项目开复工。三是开展联村、联企、联农户,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服务农村防疫、服务春季生产、服务产业扶贫活动,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干部包联制度,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
(四)着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面提升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难题。加快以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骨干、农业产业扶贫对象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提升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同时,合理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托管、土地流转、代耕代种,扩大规模化种植、规模化养殖,通过规模种养提高生产水平。大力鼓励和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积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本文来源:本文摘编自公开信息,由亿邦开发的自动化写作机器人Ebrun Go整理输出,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错漏欢迎联系run@ebrun.com 沟通处理,如转载,请注明源头,并自负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