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11月23日~24日,在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商务厅支持、亿邦动力网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网上零售年会上,Booz & Co(Shanghai) 负责人Adam XU做了题为《赢在欧洲》的主题演讲,分享了欧洲电子商务的特点、价值评估,以及怎样赢得欧洲市场。
以下是Booz & Co(Shanghai) 负责人Adam XU演讲全文:
Adam XU: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来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欧美电商市场,我叫做许竞(音)是博斯管理公司的总监,常驻上海,主要关注数码互联网消费行业,我们是一家全球的管理咨询公司,我们是在芝加哥1913年建立,到现在有将近98年的历史,我们是一家全球公司,58个办公室,300多员工分布在各地,我们在国内有上海、北京、香港分公司。
作为全球管理公司我们擅长做什么呢?很多时候是帮助一些财富500强来中国开拓中国市场,这是我们90年代的一些情况,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强调往外走,所以今天这个课题我们是给中国人介绍欧美市场是怎么样的?
我们在1990年进入中国进行国企改革,真正建立办公室迅速发展是2002年,到现在有10年的历史。我们主要是做战略管理咨询,现在互联网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作为一个管理咨询公司,对互联网也是重要的领域,我们把互联网分为数码和数字,我们帮助电子商务公司J&J或者戴尔这样的公司。我们也服务电信公司,制定他们的移动电子商务的策略。当然,更重要的是付款环节,我们在在数码付款和万事通这样的全球企业也做过这样的项目。我们一直在数码的课题方面都是最前沿的,我们研究包括消费者未来消费的研究,还会经常登出一些文章。
中国电商市场和欧洲市场的差异
国内的电商很火,国外的市场不是这样,如果大家看到增长率会发现,和我们去年130%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外的电商整体市场是非常分散的,他们的市场份额前十名占的非常小,而且有趣的现象是零售商、品牌商,一些传统企业在互联网的份额是比较高的。国外的市场更侧重长尾市场而不是价格。另外,网购人群是有差距的,国内是80后90后,而国外使用互联网是更加主流的人群,这样就会产生消费人群与国内的不同。另外,大家说中国不是一个中国,欧洲不是一个欧洲,这是一样的,欧洲消费人群更加复杂。
看一下数据,这个是历史背景,中国是从1999年阿里巴巴开始建立,主要是以B2C、C2C开始,然后京东,07年B2C火了起来,如果看一下欧美市场,他们的发展历史早很多。如果没有记错亚马逊是94年,EBAY、易趣是95年,初期都是一个探索期,但是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所有传统的企业包括沃尔玛和品牌商都进入了B2C的电商。所以,大概比一比,国外B2C电商市场比中国提早和五到十年,所以他们的发展比我们更加的成熟。当然中国人抄的很快,但是发展程度至少差了五到十年。
下面看一下这个市场发展速度和成熟程度,纵向大家看到是市场的成长程度,可以看到中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去年是2400亿零售交易额(B2C)。欧美市场,美国去年大概是10%左右,1.2万亿。欧洲市场发展更快一些,比较快的是法国接近20%,然后是德国和英国,这三个国家是欧洲市场里面最大的电商市场。坦率地说这个增长率同传统企业相比是非常快的,但是和我们中国的超速发展来说又好像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另外一个是人均消费,欧美的人均消费是中国四倍以上,所以,一般的市场发展趋势是从左上角往右下角发展,按照现在趋势来看,再到三五年中国电商交易额会超过美国,所以中国电商的机会和潜力是非常大的。同时,很重要的是,欧美市场和中国市场来说它是一个日益成熟的市场和渠道。
一般我们还会看市场结构,看看B2C电商里面,谁在玩这个市场。左边这个图片是咱们中国,前十位电商企业占了70%的比例,而且都是纯粹的互联网企业像京东、天猫。而欧美市场,跟中国完全不同,美国前十名占31%,最大的是亚马逊。往后看,很奇怪全部是传统的零售企业,第二名是卖文具的斯泰博,网上零售商的数量是2家,零售连锁店是4家,品牌商的数量是2家,其他的数量是2家,而跟中国很不同。
欧洲也是一样的,它更加分散,第一名是亚马逊,第二名是奥托集团,所以可以看出,它的业态聚集度非常高,有非常好的基础。国外电商发展起来之后,传统企业运用他们的物流和网络已经迅速进入了互联网领域,而且在网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市场环境挺不一样,国内的电商在玩草莽市场,而国外是传统和现代互联网交往的市场,所以传统零售品牌的市场非常强劲,他们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品牌,在网上销售中做的很好。这个是另外一个研究所指出的市场的差异,除了零售传统企业市场度非常高之外,他们的物流成本比国内偏高,在中国这样超大城市的环境里,集中送货的物流成本B2C更低。
所以,在国内电商可以说我们有物流成本优势,我们的价格很低。而在国外,更多的不以价格为主导,虽然价格很重要,但是他们会通过提供更多的选择来方便的服务客户。大家在网上卖的都是上百上前的SKU,都是通过找小众产品打市场。而在国外,他们的产品比国内更加集中。
所以说老外看中国都认为是一个折扣市场,价格很低,而西方电商市场,我们可以说它更偏向于长尾市场。
下面我们聊一下消费人群,相比网上购买的渗透率而言,在欧美市场可能更高,达到7到8成,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国内网上购买行为的培育很多是淘宝培养起来的,都是80后、90后,他们购买能力上不是很高,但是购买的习惯却非常好。所以中国互联网购买行为是自己的文化现象,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节日。而国外互联网购买行为更主流,我们会问他们,在网上购买的消费人群同线下实店里购买人群一样吗?他们说是的,基本上差不多,互联网只是有了不一样的服务方式服务他们。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后面还会谈到国外的消费者对品牌更加忠诚,购买力更加高,更加保守,都是有原因的,因为年轻的消费者更愿意尝试,价格更敏感,而主流的消费者对品牌更看重。
这个是对于什么可以驱动他到达电商网站的一个原因研究,我想指出这几点是一致的:
第一、品牌的重要性,在美国寻找特定品牌是占第一位的。德国在第三位,而中国还要排在后面。
第二、结合消费者的忠诚行为,在国外是产品忠诚,而在国内是渠道忠诚。经济发展二三十年你对一个产品有忠诚度很难,因为产品的丰富度实在太高。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样建立对品牌的理解,是通过渠道忠诚度来实现的。天猫是一个网上商城,它比所有的品牌网站流量要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看到的这个PPT讲的是欧洲市场配送体系也不同,从两个国家来看,德国对于特定时间送到的要求性并不高,但是这一点在英国却特别重要。所以在欧洲市场,因为它有27个国家,它们有各自的文化和语言,所以具体偏好都不同。
欧美市场发展不是像中国这样飞速发展,而是进入到10%到20%的稳定发展期,网上的竞争非常激烈,如下做主流市场竞争的不仅是亚马逊,还有品牌商和零售商,他们在国外品牌基础和物流基础非常的好,所以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不一样的。当然,消费群体也不同,国外的消费群体是消费的主流人群。另外欧洲不是一个欧洲,所以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去了解消费行为,包括配送和网站。
下面在众多的趋势里面提三个最近的趋势,从门户到社区再到现在有三个是重要的趋势:
一个是社交网络,要看怎么样利用它;第二国外更精细,要靠数据挖掘来提升订单额,提升忠诚度;第三个国外更加强调用户的竞争度。昨天和一个同事聊天的时候,现在做生意更多的是注重产品好卖,怎么样更快的送到客户的手里,这是我们竞争的关注点,所以我们不断找产品,在国外做电商,客户的思维是,怎么样把更多更好的东西卖给这个客户,怎么样保留住这个客户,所以他们的观点是从消费者这个角度来思考的。
这是一个美国的例子,对于未来五年B2C电子商务的估计,传统电商在未来可能会保持10%的发展,而移动的电子商务发展非常快将达到60%,而社交电子商务也会飞速发展。转换成流量的方法很多,比如说在国外有比较流行的送花的1—800—flowers,是在网上定花的网站,他们始终在尝试脸谱这样的社交网络来开店,他们现在可以通过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会想能不能五个人一起买一个礼物给朋友,所以他们利用社交网络中的契机点来联系到网上购买。
这个是行为定位,就是基于用户的各种数据,这包括了第一次上网留下的一些浏览的方式IP地址,如果使用用户名登陆的话,你用户下所有的记录,包括在搜寻引擎上的喜欢什么,交流什么的信息,全部会进入到一个算法,通过这个算法,他会定制你所看到的页面,推荐与你更相关的产品,使你买更好更贵更多的产品,这样可以补充每一个订单的金额。所谓的大数据、数据分析很火,也有很多概念,在国外竞争中也不断的应用。这也是一个例子,很重要的是把用户群根据我是否知道他,或者曾经在我这里登陆过,进行分类,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网络实现方法。
第三是关于用户忠诚度,我们公司做了一个三到四年的跟踪,从右边收入减去获取和保留客户的成本再减去流失客户,看看客户生命周期得出的结果是,保留一个用户比获取一个新用户更重要,所以我们要留住客户。之前我们也做过调查,怎么样留住客户,前几位的原因是客户体验,而且是一致的客户体验,你的产品要满足客户预期,同时配送也很重要,除此之外才是促销。所以中国人做产品想做到便宜很容易,但是做好也容易,但是要一直做好就不容易,这是我们值得努力的地方。
最后我们谈一谈怎么样在欧美市场取得成功,有人说现在今天我的生意已经做的很好了,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解全局观,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欧美的数据,数据显示20%到30%是跨境,而剩下的3/4是境内电商。那么1/4境外购买英国有3%到5%在亚洲购买,德国和法国也差不多是这个数据,所以我们要做的跨境市场是我们的一个小众市场。为了吸引主流网购客户,需要采取新的竞争方式,尤其是网页内容。
如果想要做大欧美市场,核心点是要提升能力,怎么提升?这个是博斯公司想的一个框架,首先大家上网买东西要什么,然后通过消费者调查总结出这两块,一个是简单,大家可以看到国外网站非常简单,包括使用起来很简便,非常值得信任,包括一些个性化的产品,这个是他们网站的体验。另外,要有门户化的概念,比如说社交群体、社区的应用,所以总结为这两种客户体验的要素。再看我们电商要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要追求流量,追求转化成的订单,然后是客户的生命价值,然后把它细化到一些核心的指标。我们把不同的网络要素包括了使用便捷到市场及应用商店,横向是流量、货币化和生命周期,我们分别找国外哪些是做的好的,再结合一些经验,总结出了这样一个电子商务的能力框架其中包含5个模块,在每个模块里面提升每个环节的能力。比如说针对市场的细分,很多的客户会拿大量的数据把客户细分,针对客户细分寻找规律和他们的偏好,定制他们产品的建议,做成一个数据化的模块。还有一个是系统化KPI的跟踪,如果使用这样一个能力框架跟踪,无论是转化率还是订单都可以取得显著的提高。
总结起来说,就是我们在欧美市场做电商要更加精细化。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