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咨询我:SaaS在国内做不下去了,那么出海怎样?
依我看,中国SaaS最好的出海时间,应该是5~6年前,但门已经在3年前就关了。
现在才想起来出海,也只能是想想而已了。
这并不是胡乱地猜测,看实际数据。
看出什么了吗?
实际上,在2022年,只有30%的购买金额是new logo的,也就是全新客户的销售;而70%的金额是续订。
而到了2023年,全新客户销售额已经下降了37%,即从30%下降到19%;而续订金额占比,上升到81%。
我在以前文章中多次提醒过:一个正经SaaS企业的收入构成,新客户销售收入不会超过20%,而80%以上的收入,均来自续约的留存收入。
遗憾的是,在销售为王的时代,这个提醒被当作了一个笑话。
现在,海外SaaS的购买趋势,为新销售留下的空间,一共还不到20%。换言之,SaaS业务收入的20/80规律,你想不信都不行。
回到出海的问题。
要新进入一个市场,并且活下来,无非是两个条件:要么你发现了一个别人没注意到的领域;要么你对SaaS生意有独特的经营方法。
如果啥都不行,那么SaaS出海的结果,大概率是无功而返。
首先,发现海外市场新机会,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可能性不大。
海外企服市场经过了十多年的细耕和深耕,几乎所有领域都被无限细分。
比如HR领域,已经被细分为无数个细分业务,而每个狭窄的领域,都有很多家SaaS公司投入其中。
所以,在这样一个高度卷的竞争环境下,要想找到一个切入点,无异于大海捞针。
其次,有没有可能,中国SaaS企业依靠自己的技术经营能力,在海外SaaS市场站稳脚跟?
这恐怕就更难了。
不同于其它行业,SaaS的有效经营,主要取决于两个能力:获客能力和留存能力。通俗讲,就是“能打”和“会留”。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SaaS公司,“能打”或许还行;说到“会留”,不客气地说,没几个能入流的。
实际上,即使是SaaS销售,国内做销售和海外做AE,也相去甚远。而留存能力和客户成功就更不必说了。
国内的新手,出海更是小白。
国内的SaaS出海,有点像另外一个版本的“西部淘金热”。
但所不同的是:80%以上探明的矿藏,都已经归属于大大小小的矿主。
归根结底,SaaS业务无论在哪里做,本质上都是个LTV的生意。
如果没客户,这个生意自然也就没法做了。
如果非要我给个结论,还是那句话:搞明白SaaS的基本生意逻辑,先把国内市场做好,也就足够了。
等到国内也盛不下了,再想出海的事也来得及。
注:文/戴珂,文章来源:tobesaa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tobe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