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两周关闭37家门店 永辉、大润发、莎莎国际持续调整

尹莹 2025/07/01 10:09
尹莹 2025/07/01 10:09

邦小白快读

重点信息:两周内20个品牌关闭至少37家门店,多因素促成闭店潮。

1.超市百货是闭店重灾区,永辉、大润发等品牌共关9家;莎莎国际退出内地,连续亏损6年累计达3亿港元;餐饮及ZARA HOME门店也在收缩。

2.闭店主因包括经营策略调整、租约到期及业绩下滑,其中策略调整占比最高。

实操干货:实体店可通过三路径应对危机:

1.及时止损,如莎莎关店止损后转战线上;

2.优化布局,如ZARA保留高线城市核心商圈门店;

3.差异化运营,头部超市通过自有品牌建设增强壁垒

消费趋势变迁加速业态迭代:

1.百货渠道势微,伊藤华洋堂、百盛等传统百货闭店反映场景消费需求锐减;

2.家居业态退潮,ZARA HOME中国门店从30家缩至10余家,体现家居消费向线上迁移。

品牌启示录:

1.跨国品牌需重构产品矩阵,如莎莎国际将资源集中于美妆核心品类;

2.定价策略应匹配渠道特性,ZARA在华保留高定价商品适配一线市场。

用户行为观察:线下体验式消费仍具潜力,盒马X会员店等新业态通过会员制维持竞争力

政策窗口期提示:

1.二三线城市商业体进入洗牌期,梅州卜蜂莲花闭店释放低效物业转租机会;

2.商业条款谈判筹码变化,长沙ZARA HOME闭店反映开发商需调整租金策略。

风险防控要点:

1.关注跨品牌关联风险,Inditex集团旗下ZARA与HOME同步收缩;

2.供应链稳定性存疑,多家超市闭店或引发区域供货商账期调整。

转型机遇点:

1.线上代运营需求激增,莎莎国际战略转向提供电商服务合作契机;

2.尾货处理市场规模扩大,ZARA等快时尚关店衍生库存分销新需求

生产调整指南:

1.订单分散化趋势显现,多地闭店倒逼工厂建立多城市柔性供应体系;

2.产品包装需模块化设计,适应线上线下多渠道发货需求。

商业合作契机:

1.跨境电商订单红利,莎莎国际线上转型带来跨境美妆代工机遇;

2.定制化产能需求提升,盒马等商超自有品牌建设催生ODM合作。

智能化升级路径:

1.部署ERP系统对接多平台库存,应对渠道切换的订单波动;

2.引入视觉检测设备提高品控,满足高端百货撤退后品质升级需求

数字化转型服务空间:

1.智慧门店系统需求凸显,可开发集坪效分析、租约管理功能的SaaS工具;

2.私域流量运营方案走俏,帮助闭店品牌实现客户资产线上迁移。

新技术应用场景:

1.AI选址模型优化价值,通过商业体人流预测规避闭店风险;

2.数字孪生技术助力,为调整门店布局提供虚拟仿真方案。

痛点解决方案:

1.开发关店流程标准化系统,涵盖员工安置、设备处置等模块;

2.构建跨品牌数据分析平台,帮助客户预判行业收缩趋势

招商策略调整方向:

1.定向吸纳闭店品牌线上业务,提供流量扶持政策承接莎莎国际等转型需求;

2.完善全渠道服务模块,针对ZARA等品牌增设线下自提点对接功能。

运营管理优化点:

1.建立品牌健康度预警体系,监控销售额、坪效等闭店先兆指标;

2.调整类目权重分配,提升家居百货等收缩品类的佣金返点力度。

风控机制升级:

1.设立履约保证金制度,防范大规模闭店导致的商户违约;

2.开发商铺转租撮合系统,优化闭店后商业资源再配置效率

产业动向观察:

1.实体零售呈梯度撤退特征,二三线城市先于一线出现闭店潮;

2.外资品牌本土化能力分化,莎莎国际退出而Inditex坚守体现战略差异。

商业模式研究:

1.会员店模式有效性验证,盒马X会员店在关店潮中保持稳定;

2.自有品牌抗风险价值显现,永辉等超市借此巩固壁垒。

政策建议方向:

1.建立商业体空置率预警机制,预防系统性风险;

2.出台线上线下公平竞争法规,防止渠道过度倾斜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6月第三、四周,共20个品牌关闭了至少37家门店。

从行业看,有9家超市、百货闭店。分别为永辉超市、卜蜂莲花、大润发、盒马X会员店、伊藤华洋堂、宏昌百货、百盛。

其中,关闭的卜蜂莲花位于梅州锦发商业广场,于2013年开业,运营时长12年,此次闭店是基于经营策略调整。

莎莎国际在中国内地将关闭18家门店,这意味着其将退出内地市场。生意不好,或许是其闭店的原因之一。24/25年度报告显示,集团营业额下跌9.7%至3941.7百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6.1亿元),中国内地业务亏损4495万港元,已至少连续6年亏损,六年间累积亏损达3亿港元。

为迎合市场变化,莎莎国际自上一财季开始陆续关停中国内地市场所有店铺,集中资源发展中国内地线上业务。

此外,还有8家餐饮门店闭店,其中有5家餐饮门店、2家茶饮门店、1家咖啡门店。关闭的茶饮店分别为裕莲茶楼与不够冰屋,两者均为连锁品牌,关闭的谨竹咖啡则为独立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半个月有2家ZARA HOME门店关闭,分别是杭州来福士中心店和长沙国金店。

据了解,ZARA HOME成立于2003年,隶属于西班牙Inditex集团,自2011年进入中国以来,巅峰时期,在全国18个城市开设了30家门店。

但近年来,品牌在中国持续遇冷,除杭州、长沙外,其在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门店也陆续关闭,目前在中国的门店已缩减至10余家,且基本集中在一线城市。

Zara品牌本身也在持续闭店。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过去一年,Zara在华门店减少了81家。2025年1月,Zara关闭了位于深圳、长沙、贵阳的4家门店。

业绩下滑或成调整的重要原因。Inditex集团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同比增长1.5%至82.7亿欧元,净利润增长0.8%至13亿欧元,但均低于分析师预期,导致股价单日暴跌超6%。

总体来看,最近半个月实体门店关闭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经营策略调整、租约到期以及经营不善等情况。

其中,经营策略调整是较为常见的原因,这可能与市场环境变化、品牌自身发展需求以及行业竞争等因素相关,促使企业对门店布局和经营方向进行重新评估和优化。

注:文/尹莹,文章来源:壹览商业(公众号ID:yilanshangye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壹览商业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