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一个冰冷的事实:99%的AI公司活不过A轮

景行 2025/08/12 10:59
景行 2025/08/12 10:59

邦小白快读

全文速览
EN

文章重点分析了阿里整合飞猪与淘宝带来的酒旅行业机会和风险。

1.关键事件:淘宝App首页新增“飞猪”入口,并打通会员体系,淘宝黑钻会员享飞猪F5权益,提供31家酒旅品牌权益。

2.行业现状:2025年上半年酒店业供大于求,门店数34.87万家,客房1764万间超峰值;暑期酒店RevPAR跌8-25%,商家被迫降价求生。

3.实操机会:飞猪接入淘宝获得四五亿DAU流量,商家可获取额外曝光,推动单量自然增长;头部分商家可瞄准淘宝5000多万88VIP用户扩大运营。

4.风险提示:酒旅属低频高客单价消费,专家建议避免冲动竞争,坚持产品创新和精细化运营的长期策略。

文章聚焦飞猪与淘宝整合对酒旅品牌商的营销和渠道启示。

1.品牌渠道建设:飞猪跻身淘宝核心流量区,成为一级入口,与闪购并列;88VIP会员直通飞猪权益,高价值用户导流机会显著。

2.品牌定价压力:2025年酒店业利润骤降92.9%,商家需降价应对“卷”局,如五星酒店摆摊卖餐食求生,定价策略须灵活调整。

3.消费趋势观察:旅游消费增速亮眼,2025年上半年出游人次32.85亿,花费3.15万亿元增15.2%;新兴玩法如“特种兵旅游”兴起,用户对“冤枉钱”更敏感。

4.用户行为影响:阿里“大消费平台”整合外卖、电商、酒旅,京东案例显示外卖用户40%交叉购物,品牌可借高频低客单业务联动营销。

文章解读阿里策略变动给酒旅卖家带来市场机会和应对指南。

1.政策动向:阿里6月升级为“大消费平台”,饿了么、飞猪加入中国电商事业群;集团CEO吴泳铭强调统一作战,整合业务目标。

2.增长机会:飞猪接入淘宝新增巨大曝光量,单量将自然增长;中长期头部分商家可深耕88VIP用户群,作为订单生产引擎。

3.消费需求变化:商家流量饥渴明显,供大于求下降价成趋势;存量争夺时代需创新运营,如飞猪OTP平台定位“还权于商家”提供差异价值。

4.风险与提示:酒旅低频高客单价特性易引发补贴战,平台如美团京东虎视眈眈;北京二外李彬教授建议抓住流量机会但避免过热,坚持长期精细化运营。

文章间接揭示酒旅供给端需求和相关商业机会。

1.产品设计需求:酒旅供大于求下商家亟需“卖出去”,降价承压但确保收入,工厂可针对性提供成本优化产品以支持商家。

2.商业机会:淘宝飞猪整合新增流量带动订单增长,酒店业如出现供应链需求(如餐饮或特色服务),工厂可合作抢占风口。

3.数字化启示:阿里推进电商平台整合,促进行业数字化;工厂可借鉴轻运营模式(如飞猪OTP逻辑),减少中间环节直接触达终端用户。

文章剖析酒旅行业痛点和平台整合解决方案。

1.行业趋势:阿里向“大消费平台”升级,飞猪接入淘宝首页,电商巨头如京东美团加入竞争。

2.客户痛点:酒旅商家流量饥渴明显,RevPAR跌幅高达25%,供大于求造成利润骤降,急需低成本曝光方案。

3.解决方案:淘宝提供四五亿DAU新入口直接引流;飞猪OTP模式强调平台属性,服务商可设计轻量运营工具助商家获客和营销。

4.价值倡导:推动正向流量-单量螺旋增长,但需配合李彬教授的长期差异化策略避免恶性竞争。

文章阐述平台新举措和运营管理风向。

1.对平台需求:酒旅商家渴求流量支持,现有供给过剩问题需平台高效导流。

2.最新做法:淘宝App顶部署入“飞猪”入口,会员体系打通(如淘宝黑钻享飞猪F5);阿里中国电商群统一作战整合资源。

3.运营管理:飞猪定位OTP平台“还权于商家”,商家可自主营销;中长期聚焦5000多万88VIP用户群作为增长引擎。

4.风向规避:酒旅低频特性易引发补贴持久战,李彬教授建议平台引导商家坚定产品创新;阿里京东等须避免过激竞争。

文章呈现产业动向和政策建议。

1.产业新动向:阿里战略升级“大消费平台”,飞猪与淘宝整合凸显酒旅重要性;旅游消费2025上半年增长15.2%,规模3.15万亿元。

2.新问题:酒店业供大于求(门店数超峰值)、暑期RevPAR跌25%,激烈竞争和“卷”局成常态,行业风险加剧。

3.政策启示:专家如北京二外李彬教授指出旅游需“具身式体验”,建议长期产品创新;避免补贴战,遵循正向流量-单量螺旋模式。

4.商业模式:OTP平台逻辑(如飞猪)vs OTA模式,在存量竞争中借电商平台流量快速扩张;阿里京东探索全消费场景高频低频业务互导策略。

返回默认

声明:快读内容全程由AI生成,请注意甄别信息。如您发现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run@ebrun.com 。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据多家媒体爆料,8月6日淘宝在App首页顶部上线“飞猪”入口,与“闪购”“国补”等标签栏并列。

当天还有两条消息值得关注。淘宝上线全新的大会员体系,其中淘宝大会员可直通飞猪会员、获得飞猪会员对应的旅行权益,其中淘宝黑钻直通飞猪F5、享受31家酒旅大牌金卡及以上权益,噱头十足。

点进“飞猪”入口看页面详情,机酒等各类供给均已接入,五脏俱全;新鲜的淘宝大会员身份和对应的飞猪会员身份也赫然在列。

一边是跻身淘宝核心流量区,一边是占位高价值用户导流通道。种种迹象表明,阿里低调升格酒旅业务。

今年6月,阿里宣布从电商平台向“大消费平台”升级的战略,饿了么、飞猪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阿里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未来将更多从用户角度出发优化整合业务模式和组织形态,同时饿了么、飞猪继续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短短2个月,一系列变化已以雷霆手段完成。疑问随之而来,闪购大战之外,酒旅有什么搞头?

至少从面上看,酒旅的日子不算太好过。2025年,酒旅商家普遍感觉到比前两年更卷了。以酒店为例,几天前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指标中,住宿业1613家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而利润总额仅为5980万元,降幅高达92.9%。

原本被期许为近几年最旺季的暑期,也因为高温、暴雨等等,迎头被泼了一盆冷水。摩根士丹利数据显示,暑期第一周全国酒店RevPAR同比跌8%,浙江区域跌幅更是达到15-25%。《财联社》报道则称,暑期以来有酒店RevPAR直接降了两三成。

这种情况跟酒店业的供大于求有关。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5中国酒店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酒店业门店数量达34.87万家,客房数1764万间,两个指标都超过了2018至2019年中国酒店业规模峰值。与之相对的则是“特种兵旅游”、自驾等新兴玩法的崛起。消费者眼里要慎重花的“冤枉钱”越来越多。五星级酒店为扛住经营压力出门摆摊卖餐食的故事,也成了今年的行业头条。

所以,对酒店来说,当务之急是“卖出去”,即便是价格承压,咬咬牙也要降。毕竟有收入才有活下去的资本,能卖就比空房强。

商家的流量饥渴显而易见。从这个视角来看飞猪与淘宝的变化,逻辑就清晰了,时间也应景了。

飞猪在四五亿DAU的淘宝占位首页一级入口,意味着酒旅商家将额外新增巨大的曝光量。即便是相较于OTA自己的App,消费者在淘宝App订酒店订机票的心智还不那么强,但因为流量的总量放在那里,单量的增长是自然而然的事。这是短期利益。

从中长期来看,头部的酒旅商家的运营机会比以前更大,进入存量争夺的时代,无论是获客还是做营销,淘宝的用户,特别是那5000多万88VIP,是个巨大的订单生产机器。

飞猪多年来的定位是OTP,强调平台属性,还权于商家,跟OTA不一样。这个逻辑很阿里,在打通淘宝的过程中也很顺当。此前几年,飞猪有“做重“的迹象,宣布调整组织,拥抱重服务、重履约的旅游行业模式,但很多品类的平台逻辑面对航向变化也却没有动摇,如今来看这算盘还真被打对了。

流量多单量就多;单量涨起来,商家就愿意投资源。在线旅游的这个逻辑二十年来都没有变过,在「市象」看来,这个正向螺旋带来的长期价值被讨论得很少,但更值得关注。

飞猪在供应链上的积累相较携程、美团等比较薄弱,假如按部就班一城一池地补课,那必须做时间的朋友,拿出10年以上的耐性和资金去厮杀。但如今飞猪跟淘宝兄弟间关门一商量,找准时机从流量上给供给侧来场及时雨,有点抄近路的意思。

这个剧本看起来跟十多年前有点像,但仔细一想,内外部条件还是有差别。移动时代的红利没了,战争会比以前更残酷,但飞猪比以前更明白旅游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已经有自己的供应链了。

接下来几年(不是几个月),酒旅行业估计有戏看了。

当然,跳出飞猪的视角,站在阿里的视角来看,又是另一个故事。

酒旅是大消费不可缺的一环。吃、住、行、游、购、娱,跟旅行相关的消费占比不小。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在大家都握紧钱袋子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规模和增速可谓是亮眼。

对阿里来说,将外卖、酒旅逐步纳入到以“大消费平台“的大圈里,是用户全消费场景下必然的增长逻辑,即高频低客单价的外卖,给中频中客单价的实物电商,以及低频高客单价的酒旅服务,互相导流,丰富彼此的用户价值。

京东也想从这个逻辑里分一杯羹。刘强东曾表示,京东外卖消费者中有40%的人会交叉去京东主站购买其他商品,“我们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

当然,也有人会犯嘀咕。飞猪进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后连续抬咖,这事儿就真这么好吗?在「市象」看来,还真不好说。

很多人觉得,有淘宝闪购珠玉在前,美团、京东虎视眈眈,酒旅行业岂不是要来一场三国杀?

但如前文所说,酒旅是低频、高客单价的消费,而且存量竞争更激烈。一些经历过携程和去哪儿网大战的人士猜测,经历了五六月份的公关战,在酒旅业务上,各个平台都会更谨慎。因为这个行业存在独有的发展规律,补贴战也要打成持久战才有效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李彬就认为,与外卖、百货等快消产品不同,旅游商品需要“具身式体验”,在消费频次、消费弹性上有其自身规律,酒旅商家面对这一新来的巨大流量,应当抓住机会,坚定产品创新和精细化运营的长期策略,为消费者带来差异化价值。翻译过来就是——不要被热闹冲昏了头脑,长期主义的发展才是正道。

这似乎说明牌桌上的玩家们已经对当下的情景有了预判。

客观来说,这是好事儿,至少目前是。

注:文/景行,文章来源:市象,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市象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