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10家乳企争夺《长安的荔枝》广告位 谁赢了?谁翻车?

沥金 2025/06/19 09:50
沥金 2025/06/19 09:50

邦小白快读

植入密度高但效果参差,各品牌如何巧用热点?

1. 《长安的荔枝》因IP强、演员阵容佳、平台推流量大,成品牌必争广告位。10家乳企植入导致观众注意力分散,但品牌仍抢投,因暑期档爆款稀缺。

2. 认养一头牛推出荔枝味酸奶和冰淇淋,首日销量破10万瓶;每日鲜语结合剧情打造“追鲜使”人设,直播间还原古风场景获高关注;瑞幸开发荔枝饮品及“千荔马”周边,蹭热度成功。

3. 打工人情绪成营销核心,李善德职场困境引发共鸣,品牌借机切入男性消费市场。

如何借IP实现品效合一?

1. 认养一头牛以“有机奶源”+“荔枝时令”双线作战,定制三条广告片,用剧情悬念传递品牌特色,新产品精准覆盖IP粉与传统客群。

2. 每日鲜语拆解“保鲜”技术,通过雷佳音角色穿越古今对比保鲜方式,在抖音直播间打造沉浸式营销场景。

3. 瑞幸结合古今荔枝保鲜法设计产品,推出剧情联动周边,将单一口味升级为文化体验。美团、京东、盒马借剧集热词实现搜索量增长128-270%。

爆款剧集的短期红利与长期链路

1. 风险提示:头部内容稀缺导致扎堆投放,需评估观众审美疲劳风险。

2. 机会提示:时令+IP组合拳有效,认养一头牛荔枝酸奶首日10万销量证明需求爆发力。

3. 合作模式:乳企与剧集从简单植入转向深度内容共创(如每日鲜语追鲜使支线剧情),生鲜平台可通过“荔枝盲盒”等文旅套餐延伸消费场景。

冷链技术与口味创新的生产机遇

1. 冷链物流厂商借剧中古代保鲜痛点,突显现代技术优势,茂名荔枝盲盒需配套冷链解决方案。

2. 乳品生产线改造需求:认养一头牛同期推荔枝酸奶与冰淇淋,涉及口味调配、生产线柔性调整。

3. 原材料拓展:荔枝木熏烤牛排等剧情衍生品,刺激特色食材加工需求。盒马荔枝销量环比涨128%印证生产端需备货弹性。

内容IP驱动的全链条服务方案

1. 客户痛点:同质化投放导致效果稀释,需差异化策略(如瑞幸古今保鲜对比的创意脚本)。

2. 解决方案:从植入升级为场景共建,如抖音直播间古风实景搭建、文旅套餐设计。

3. 技术趋势:情绪标签数据分析(打工人共鸣点挖掘)、冷链物流溯源系统搭建。

内容消费一体化运营策略

1. 腾讯视频通过剧集宣推实现广告招商密度新高,验证S级内容商业价值。

2. 抖音直播互动新范式:每日鲜语还原剧情增强停留时长,日均观看量超50万。

3. 京东/盒马借势营销方法论:搜索热词绑定促销活动(如京东“点外卖送荔枝”),盒马飙升榜运营带动区域生鲜上行。

IP与产业链闭环的新模式

1. 产业动向:剧集明确茂名荔枝产地,推动内容曝光-产品创新-产地升级闭环,如荔枝盲盒文旅套餐。

2. 商业模式重构:品牌从内容租客变为合伙人(如瑞幸深度参与剧本保鲜梗设计)。

3. 政策启示:建议地方政府联合内容平台打造地域IP,配套冷链基建补贴政策。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长安的荔枝》上映一周多,同类型的品牌排着队送钱。

不完全统计,三十多个品牌合作,光乳企就有10家。观众开头还在喝认养一头牛,过一会儿换成了安慕希,中场休息吃宫酪,结束再来一瓶每日鲜语,一集看完,奶喝饱了,品牌没记住。

这种植入密度,这些品牌不怕观众注意力被分流、投放效果不好吗?

同类型品牌做投放,往往都会选好各自的主场,耐克从来不和阿迪达斯打擂台,不是怕竞争不过,而是不想自己的预算白花。

为啥到了《长安的荔枝》这里,这些经验统统失效了?是品牌们集体决策失误,还是钱多烧得慌?

比起担心分流

挤上车更重要

这种现象本质不是品牌爱扎堆,是内容荒年的饥民抢粮。

开年好几部高期待值的剧集扑街,再有钱的品牌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预算该花在什么地方。

恰好《长安的荔枝》具备S级爆款剧集的全部要素,首先是IP,马亲王出品必是精品,其次是演员阵容,雷佳音+岳云鹏的组合,国民度和话题度兼备,外加腾讯视频的全力宣推。

要是再不上车,就只能吃尾气了。扎堆投放又何妨,挤挤更健康。

今夏顶流,舍《荔枝》其谁。《长安的荔枝》一播出,带着社媒整个关键词热度快速上涨。美团数据显示从5月第一周开始,“荔枝” 搜索量同比增长270%。

京东甚至发起“点外卖送荔枝”活动,盒马APP最近荔枝销售环比增长了128%,位列盒马App水果飙升榜的第一名。

除了确信剧集本身能爆,品牌们投放《长安的荔枝》还有一个特别的理由:它精准戳中了当代打工人的情绪,撬动了全新的人群标签。

剧中主人公李善德兢兢业业,却被关系户们坑得七荤八素;他买不起长安的房子,也让人感叹当今的房价,更别说在各路大神中间周旋,李善德这个古代牛马,让当代的打工人们感同身受。

忙忙碌碌,挣不下几个钱,更别说钱还没给自己花,简直一个新时代男默女泪的故事。

过去“女人>孩子>狗>男人”的公式一直为消费界通用,花钱的人嗓门最大,赚钱的毫无存在感。不管男女,明明最辛苦的是社畜,钱是他们挣,却没给他们花。

所以,别说是自然堂的小紫瓶,还是瑞幸的“荔枝冰萃”,又或者是每日鲜语让雷佳音化身“追鲜使”演穿越剧…表面是广告扎堆,实则是情绪期货的抢筹大战。

当一颗荔枝被炒成“打工人精神货币”,谁还管分流?

今夏荔枝季

爆款制造机

这部剧主题自带“荔枝”关键词,虽然说“吃喝玩乐用行游”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植入场景,但食饮赛道显然受益最大。

一是借荔枝“鲜”给品牌上价值,二是直接开发荔枝口味本身。

“时令特色”是近两年食饮赛道新品的最有效的开品方向,《长安的荔枝》播出恰逢夏天和荔枝上市两个关键节点,极其利好食饮新品上市,对乳企尤其如此。

认养一头牛选择两头都占了。品牌一共定制了三条创意广告片,一条联动剧中演员周美君,以“地里还能种牛奶?”的趣味悬念,植入“有机牛奶,黑土种出来”这一理念,传递品牌有机奶源特色。

另外两条则借用“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通过“贵妃问荔枝”的情景剧带出荔枝味的冰淇淋和酸奶两款新单品。

两款新品极受欢迎,刚上市就引发了抢购热潮,荔枝酸奶首发当天就卖出超过10万瓶,冰激凌全渠道出货超过30万支。

这种策略帮助品牌极大拓展了消费人群,不仅触达了原著的IP粉和剧粉,还满足了消费者对时令特色产品的需求,与原有精致宝妈群体形成互补。

同样是乳企的每日鲜语,则拆解了“保鲜”这个要素,用在了自己的广告片里。

在剧中,李善德是运送鲜荔枝的“荔枝使”;在剧外,雷佳音是“神鲜奶”追鲜使,与观众一起探索现代版的锁鲜技术。让荔枝使扮演“追鲜使”,仿佛是剧情的另一条支线,巧妙引出每日鲜语的产品优势。

最绝的是在抖音直播间,每日鲜语还原了剧情设定,从着装到背景,吸引了大量人群围观。

最会玩儿梗的大概是瑞幸,除了长安的荔枝冻冻和长安的荔枝冰萃两款新品,还配套了多款周边上线。

特别是“千荔马”的小挂件,除了被网友戏称“立马离职”,造型也和爱马仕的小挂件极为相似,在蹭热度的边缘反复试探。

品牌还围绕剧情联动营销,剧情的主线是主角李善德在古代条件下给荔枝保鲜,瑞幸则把现代荔枝保鲜法和古代保鲜任务挂钩,制造了跨越时空的幽默对话,这种古今碰撞特别能引发共鸣。

一笔商业合作,被瑞幸开发出了极限的价值,这种创造力大概也让其他同行嫉妒到眼红。

从某种意义上,荔枝口味创新已从单一风味升级为“技术+文化+场景”的系统工程。

当消费者为一口荔枝味道付费时,购买的不仅是一抹甜味,更是对“驿马追鲜”历史浪漫的沉浸体验——这正是《长安的荔枝》为食饮赛道赋予的深层价值。

内容IP+消费品牌

提升的不只是ROI

品牌虽然扎堆投,但头部爆款的实力值得。

这些品牌瞄准的,除了“荔枝”这个短期的流量密码,更有可能是看到了这场营销狂欢背后的长期价值。

原著的荔枝只说了岭南,但剧集明确为今天的茂名,当剧集IP与地域物产深度耦合,“内容曝光—产品创新—产业链升级”的闭环直接被打通了。

无论是食饮赛道的口味创新,又或者是生鲜品类的保鲜提升,还是文旅赛道的体验经济,只要找准情绪锚点,把自己的赛道特质和IP绑定,就能收获高度确定的增长。

当茂名借剧集热度将荔枝盲盒装入文旅套餐,当荔枝木熏烤牛排从剧情走向高端餐厅菜单,能看到的不只是品牌投放ROI的提升,更是消费品与内容IP从“租客”变为“合伙人”的关系重构。

当镜头扫过岭南荔枝林时,提前布局冷链物流的厂商、研发荔枝冰淇淋的乳企,或许早已在场景深处埋好消费链路的种子。

下一次,爆剧埋下的种子会有谁?

注:文/沥金,文章来源:沥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沥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