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年轻人“躺平”过五一:宅家睡觉 寺庙看书 公园晒太阳

张宁洢 2025/05/07 14:12
张宁洢 2025/05/07 14:12

邦小白快读

年轻人“躺平式度假”呈现三种典型模式

1.深度休眠模式:连续5天补觉、追剧、按摩,拒绝社交绑架

2.静心学习模式:利用寺庙/书店/洗浴中心等非传统场景完成学习

3.低耗社交模式:公园野餐晒太阳、免费CityWalk、错峰海边发呆

实操建议包含四大场景

1.居家场景:大扫除+垃圾食品+短剧构成治愈闭环

2.城市探索:檀香诵经环境读书、街角牛肉面馆偶遇等小确幸

3.错峰技巧:节后低价订房避开溢价,专注观察自然细节变化

4.消费降级:用0元公园晒太阳替代数千元三亚行程

三大消费趋势洞察

1.反精致主义盛行:年轻人开始用野餐垫替代酒店下午茶,用街边面馆替代网红餐厅

2.情绪价值重构:檀香诵经环境、公园20分钟效应等非标场景成新卖点

3.在地化消费崛起:寺庙图书馆、社区洗浴中心等本土场景受追捧

产品研发启示

1.开发适合独处场景的「寺庙读书套餐」,含茶具、线香、静心书单

2.设计公园野炊装备轻量化组合,重点突出便携性与防晒功能

3.打造错峰旅行保险产品,保障自由职业者灵活出行需求

四大市场机会点

1.寺庙经济:图书馆、茶室等宗教场所衍生消费场景待开发

2.城市微度假:公园野餐垫、便携冷餐包等周边产品需求激增

3.错峰服务:节后民宿特惠+工作托管套餐组合

4.静修空间:24小时书店、洗浴中心学习区等混合业态

运营策略建议

1.主推「公园20分钟」主题商品,搭配野餐垫+遮阳伞+驱蚊套装

2.与寺庙合作推出「禅修学习卡」,含图书馆席位+素斋套餐

3.开发自由职业者错峰旅行定制服务,包含工作托管、灵活退改服务

三类生产需求变化

1.便携式装备:可折叠野餐垫、微型茶具套装订单量可能增长

2.抗疲劳产品:适合长期卧床的护腰垫、按摩仪器需求显现

3.场景融合设备:带充电口的公园长椅、寺庙阅读灯等跨界产品

生产建议

1.开发寺庙场景专用静音书桌,兼顾传统美学与现代功能

2.改造洗浴中心休息区,增加带台灯的独立学习隔间

3.生产公园场景多功能野炊箱,集成垃圾收纳与防潮功能

三大客户痛点解决方案

1.静心需求:提供寺庙图书馆预约系统,保证学习位供应

2.错峰管理:开发自由职业者行程规划SAAS工具

3.城市疗愈:设计公园疗愈课程,包含正念冥想、自然观察等

技术应用方向

1.搭建寺庙场景O2O平台,整合图书馆、茶室、素斋预订

2.开发公园人流热力图,实时推荐安静休憩点位

3.创建错峰旅行数据库,预测最佳出行时间与价格曲线

三大运营策略调整

1.内容板块增设「城市躺平指南」专题,收录寺庙学习攻略等

2.商户招募侧重洗浴中心、社区咖啡店等非标休闲场所

3.推出「反卷旅行」标签,认证真正能实现放松的商户

风控要点

1.建立寺庙商业合作准入机制,避免宗教场所过度商业化

2.完善公园野餐安全提示系统,防范火灾等风险

3.制定错峰旅行服务标准,防止节后民宿服务质量滑坡

产业变革三大动向

1.空间功能重构:宗教场所衍生出学习功能,洗浴中心转型复合空间

2.时间价值重估:自由职业者创造错峰消费新经济形态

3.消费伦理转变:从「占有式旅游」转向「存在式体验」

政策建议

1.推动城市「静心空间」认证体系,规范寺庙图书馆等新型公共服务

2.研究制定错峰经济促进条例,保障自由职业者权益

3.建立公园疗愈效果评估标准,指导城市绿地功能优化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这个“五一”假期,当社交媒体还在被各种“特种兵旅行”攻略刷屏时,一些年轻人却选择彻底按下暂停键,将“躺平哲学”贯彻到底。他们不再为抢不到的高价机票焦虑,不再忍受景区的人山人海,而是选择用最朴素的姿态,完成一场对身心的深度养护。

“五一”小长假,有人实实在在地在上躺足5天,把缺的觉一次性补回来;有人在寺庙里安静地读完一本搁置已久的书;还有人发现,原来在城市的公园里发呆晒太阳,竟比跨省跨国旅行更能恢复能量。

对长期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自嘲“当代牛马”的年轻人来说,“躺平式度假”更像是一场自我救赎。他们主动剥离了无意义的社交打卡,拒绝被所谓的“假期必做清单”绑架,转而将“我舒服”作为唯一评判标准。不跟着别人的节奏走,只倾听身体最真实的声音:累了就睡,闷了就出门走走,想独处就关掉社交软件。

当外界的喧嚣被屏蔽,那些被忽视的细微感受反而清晰起来。

厌倦了特种兵旅游,我在家睡了5天

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我早已习惯了“常态化加班”的工作节奏。每到小长假,总会陷入一种报复性出游的怪圈——仿佛要把平日当“牛马”的憋屈,通过高强度的旅行全部发泄出来。去年“五一”,我和朋友在重庆上演了一场堪称“自虐”的四天三夜旅行:

第一天,在解放碑、洪崖洞等人挤人的景点间疲于奔命,单日爬楼50层;第二天,在武隆天坑徒步5公里,晚上小腿抽筋到睡不着;第三天,被导航坑着多走了3公里冤枉路;最后一天,拖着散架的身体,在防空洞里边吃火锅边算着回程时间。更悲催的是,这场耗尽体力的旅行结束后,我直接病倒了,却还要强撑着投入工作,那种疲惫感比加班还让人绝望。

今年“五一”前,我突然想通了:假期为什么非要过得像打仗一样?我果断推掉了所有邀约,在放假前一晚给家里来了个大扫除,然后心满意足地钻进被窝。

接下来的日子,我过上了真正的“躺平生活”:每天自然醒来就到中午了,点好各种喜欢的“垃圾食品外卖,抛掉脑子追追最近大火的重生短剧,看累了就继续睡,就一个字——爽。说来好笑,这几天里唯一的运动就是去楼下做了次全身按摩,我居然因为睡太多把腰给睡疼了。

这种无所事事的假期,放在以前我肯定会觉得是种浪费。但这次,当我躺在床上看着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听着楼下小孩的嬉闹声,突然意识到,原来休息不是要做什么,而是可以不做什么。现在的我,不再需要靠“特种兵旅行”来证明假期的价值,反而在真正的放松中,找到了最原始的快乐。

明天就要复工了,这次我难得没有焦虑和害怕,能用更平和的心情面对第二天的工作了。

不想回家被父母唠叨,我在寺庙图书馆和洗浴中心过五一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在东北上大学,老家在山东。以前每到假期,我都会迫不及待地赶回家。放假前一天下午没课的话,我甚至会提前一天就走。虽然从东北到山东的旅途很折腾,但我总觉得回家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说实话,每次回家都让我很矛盾。原本期待能在家里放松休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父母总是有说不完的唠叨,特别是关于毕业后去向的问题。我想去大城市闯一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但他们坚持认为只有考公务员或者回老家开店才是正经出路。每次聊到这个话题,家里就会不欢而散。

最让我困扰的是作息问题。在学校熬夜赶作业是常事,好不容易放假想睡个懒觉,爸妈却总在早上八九点就把我叫醒吃早饭,还不停地数落我太懒。上个假期结束前,我和我爸大吵一架,最后我拉着行李箱摔门而出。

这个“五一”假期前,我决定不再重蹈覆辙。经历了几个月的繁重学业后,我实在不想再为抢票回家而焦虑,也不想面对那些无休止的争执。我决定留在学校,不管是学习还是放松,都比折腾回家要轻松得多。

正好我还有个读书笔记作业没完成,想趁着假期好好读读书。可惜学校图书馆“五一”期间闭馆,我只好寻找其他适合学习的地方。有同学推荐了一个公园,但我周末提前去考察时发现那里游客太多,环境太嘈杂。

后来我发现学校附近有座寺庙,里面设有图书馆,环境特别安静。5月1日当天,我睡到自然醒,下午就去了寺庙。那里檀香袅袅,诵经声阵阵,我一边看书一边喝茶,感觉整个人都平静下来了。

5月2日,我去了一家书店。下午在那里看书,晚上看了场电影,结束后和朋友找了家小店吃水煮鱼,价格实惠味道也不错。5月3日和4日学校图书馆开放了,我连着两个下午都在那里看书学习。3日晚上,和朋友逛超市买了些水果零食,4号晚上则去了洗浴中心,舒舒服服地泡了个澡,顺便把作业完成了。

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又睡到中午,下午继续去洗浴中心放松,吃吃水果,晚上和朋友约了顿饭。这5天过得出乎意料的快,虽然没去什么景点游玩,但感觉特别充实惬意。

不用为抢票发愁,不用听父母唠叨,就这样安安静静地过几天属于自己的日子,反而让我找到了真正的放松。这或许不算是躺平,更像是一次逃离喧嚣、专注自己的假期。

花钱去景点看人,不如在免费的公园晒太阳

我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原本计划今年“五一”去三亚度假,光是做攻略就花了整整3天。查机票、比酒店、算开销,发现最便宜的往返机票也要2000多,稍微像样点的酒店一晚一两千,加上吃喝玩乐,预算直接超标。算来算去,突然觉得没必要为了几天假期花掉一个月生活费,于是果断放弃了这个念头。

后来看到网上说“公园20分钟效应”特别治愈——只要在公园待上20分钟,就能明显缓解压力。我和几个朋友一合计,决定这个假期哪儿也不去,就找个公园晒太阳。5月1日那天,我们睡到自然醒,慢悠悠地买了野餐垫、水果和零食,在正午阳光最好的时候来到公园。那天天气特别好,我们躺在草坪上聊天、发呆、看云,直到看完日落。有个朋友突然说:“我感觉幸福得要哭了”。原来什么都不做,只是晒晒太阳,就能让人这么快乐。

第二天我们继续这个晒太阳计划,带着三明治和饮料,在树荫下聊八卦、谈人生。傍晚一起去吃了顿简单的晚饭,各自回家时都觉得神清气爽,晚上睡得特别香。

5月3日那天,我们决定换种玩法,来一场时下流行的CityWalk。从北京五道营胡同逛到国子监街,打卡了几家文艺小店,在红墙绿瓦间拍了不少照片。虽然挺有意思,但假期人实在太多,走着走着又陷入了“人挤人”的疲惫感。于是我们约定,第二天一定要找个清静的地方。

5月4日那天,有朋友推荐了她家附近的一条小河,两岸开满了海棠花。我们沿着河边慢慢走,闻着花香,偶尔停下来拍照。走累了就随便找家咖啡店坐坐,意外发现街角有家牛肉面馆飘出诱人的香味。我们临时改变计划,每人点了一大碗面——比起网红餐厅,这种随遇而安的小店反而更让人惊喜。晚上找了家安静的小酒馆,听着民谣喝点小酒。最后一天就在家休息,完美结束了这个“五一”假期。

回想起来,这大概是我过得最轻松的一个小长假。没有赶行程的压力,没有花钱的心疼,有的只是和朋友在一起的惬意时光。

错峰去海边发呆,我们换个地方“躺平”

我和男朋友都是自由职业者,不用坐班,工作内容基本都可以在家完成。“五一”假期前,看到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抢票、订房的焦虑,想到历年景区人挤人的盛况,我俩一致觉得,这种热闹还是留给别人去凑吧,安排一次错峰旅行是更好的选择。

经过这几年的各种尝试,我们早就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与其说是旅行,不如说是换个地方生活几天。找一个临海的地方,订一间舒适的房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次还是选择了熟悉的阿那亚。过了“五一”,不用当“大冤种”订溢价近十倍的民宿,海滩上抢位置的人肯定也少多了。

“五一”假期这几天,我们反而在家专心处理工作。把接下来一周的事情都提前安排好,确保出门后不会被工作打扰,要想让之后的度假更轻松自在,只能“先苦后甜”一下了。

作为自由职业者,我们的日常都在家里度过。工作室就是卧室,餐桌就是会议桌。时间久了,总觉得需要完全跳出这个环境,拉开物理距离,才能真正放松下来。

我们规划的阿那亚之行很简单。早上睡到自然醒,慢悠悠地吃个早餐。下午可能在海边咖啡馆看会儿书,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做,就躺在沙滩上看云卷云舒。晚上找家喜欢的餐厅,尝尝当季的海鲜。这种节奏,跟所谓的特种兵旅行完全是两个极端。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太浪费旅行机会,但我们觉得,度假的意义不在于打卡多少景点,而在于找回生活的节奏。在陌生的地方,用熟悉的心情去感受,往往能有新的发现。就像在阿那亚住得多了,我们开始注意到不同季节海水的颜色变化,不同时段沙滩上的人群更替,彼此的感情也能有进一步加深。

这种躺平式度假或许不符合主流对旅行的定义,但对我们来说,这才是真正充电的方式。每次回来后,不仅身心得到了放松,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注:文/张宁洢,文章来源:Tech星球(公众号ID:tech618),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Tech星球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