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软件交付的本质:无关是否“外包” 只看“交付物”是“半成品”还是“价值包”?

戴珂 2025/10/01 08:30
戴珂 2025/10/01 08:30

邦小白快读

文章核心揭示软件交付本质在于交付物内容而非执行方式,外包问题实为误解。

1. 交付差异分野于半成品与价值包:半成品只提供运行工具却不解决价值落地,价值包则聚焦业务价值兑现,确保客户成果入口。

2. 实操干货参考SaaS Adoption逻辑,强调交付后持续价值实现,避免甩锅式交付;如用友外包争议显示,责任在甲方和厂商定义标准。

3. 风险应对:优先设定价值目标,而非纠结团队来源,以防项目烂尾。

软件交付理念蕴含品牌营销和用户行为启示。

1. 类似交付,品牌需构建价值闭环而非空壳产品,以贴合消费趋势追求解决方案。

2. 客户行为观察显示,用户偏好“价值包”式互动,提升品牌黏性;文章观点强调,责任方应确保成果转移。

3. 产品研发启示:将工具转化为价值服务,规避半成品风险,强化渠道建设稳定性。

交付争议带来政策解读和市场机会。

1. 政策误解如外包归咎错误需澄清,实际责任在主设定方。

2. 增长市场源于价值包交付模式,可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合作机会;风险提示半成品交付导致脱节,应学SaaS Adoption定义TTV标准。

3. 事件应对措施包括将交付视为服务起点,寻找合作方式如设置价值目标合作伙伴。

交付原则提供产品生产和数字化化启示。

1. 类似软件产品设计,工厂应避免半成品产出,确保价值兑现契合市场。

2. 推进数字化的商业机会在工具转型为价值包,如SaaS Adoption逻辑;启示通过持续服务增强客户关系。

3. 风险提示:若忽视价值落地,可能导致质量问题,应参考方向设定模式。

行业趋势指向价值导向交付和技术应用。

1. 新技术如SaaS Adoption作为解决方案,解决客户痛点(如交付差因缺乏闭环)。

2. 服务创新机会在帮助客户实现价值转移;痛点应对包括定义责任目标。

3. 趋势聚焦外包仅为执行,本质转向持续服务逻辑,避免风险如业务脱节。

平台需求核心是交付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

1. 对平台的需求包括引导价值包交付标准,避免执行方输出半成品。

2. 平台的最新做法可参考Adoption逻辑,设置招商标准如责任方明确价值目标;运营管理侧重服务延续。

3. 风险规避需预防外包责任转嫁,确保机会在吸引优质伙伴合作。

交付讨论揭示产业新动向和政策启示。

1. 新问题包括外包责任混淆与价值定义缺失;SaaS Adoption作为新型商业模式案例。

2. 政策法规启示:需推动价值导向标准,以Adoption为范本,促进成果转移。

3. 代表人物戴珂观点强调交付本质为价值完整转移;研究者可深入分析此产业动向影响法规建议。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当用友宣称“80%的交付外包”时,引起整个软件行业关于交付的争议。

不过在我看来,80%的交付外包,对于目前的用友来说,非但不是个问题,还可能是个最为合适的交付策略。

而需要搞清楚的,是下面三个逻辑:

01

错把“执行方”当病根:外包不是交付差的原罪

这件事之所以引发争议,是因为自古以来,软件交付的外包,常被当作交付质量差的“背锅侠”——项目烂尾、业务脱节等问题,似乎都能归咎于“交给了外包团队”。

但是,剥开表象可见,软件交付的核心矛盾从来不是“谁来交付”,而是“交付了什么”——是只扔出一套能运行的代码、一份冰冷的合同验收单?还是交出一套贴合业务、快速兑现价值、实现客户成果的持续解决方案?

所以,外包只是交付的“执行方式”,其核心作用是按标准完成开发、部署等落地工作。而交付的方向、标准与价值目标,始终由甲方与软件厂商决定。换言之,真正定义交付质量的,是交付物背后的价值闭环逻辑。

现实中,即便是非外包的自研项目,若缺乏清晰的交付定义,同样会陷入“甩锅式交付”的泥潭。因此,将交付问题归咎于外包,本质是混淆了“责任主体”与“执行角色”。

在交付方面,软件厂商真应该学习SaaS的Adoption(采用)逻辑。因为Adoption过程,恰恰为所有软件交付(无论自研还是外包)提供了“交付价值”的最优范本。

事实上,SaaS的Adoption确实存在着与软件交付外包相反的结论。比如,在多数专业领域,partner的交付水平,要比原厂好得不是一点半点。

02

交付的核心分野:“半成品交付”与“价值包交付”

软件交付的本质差距,在于交付物是否形成“价值闭环”与客户的“价值获得”。

无论是自研还是外包,若只交付“可运行的工具”而不解决“价值落地”问题,就是典型的“半成品交付”。反之,以“业务价值兑现”为核心的“价值包交付”,才是真正合格的交付逻辑——这正是SaaS的Adoption逻辑所倡导的核心:交付不是终点,让客户持续实现价值才是目标。

如果说Adoption成功只有一个硬标准的话,那一定是TTV的呈现,即客户看到了想要的成果,哪怕它们还不太完备。

这对于客户来说,是“吃了哑巴亏”认栽,还是进入了业务成果的入口,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03

交付的底色,是目标责任而非“出身”

软件交付的好坏,从来不是“外包”或“自研”的选择题,而是“以什么为交付核心”的价值观考题。

实际上,SaaS的Adoption逻辑早已给出答案:交付的本质是“价值的完整转移”,而非“工具的简单移交”。

那些把“外包”当遮羞布的交付乱象,本质是责任方放弃了对“价值落地”的追求,只愿交付“最省事的半成品”,拿钱走人。

而真正的合格交付,无论执行方是谁,都始终以SaaS Adoption为范本,把“工具”变成“价值包”,把“交付”变成“服务的起点”。

毕竟,企业要的从来不是一套“能运行的代码”,而是能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业务伙伴”。

注:文/戴珂,文章来源:tobesaa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tobesaas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