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一图看透:SaaS公司怎样从“不计代价”的增长 到“盈利性”增长?

戴珂 2025/05/02 08:30

我们已经看到,整个SaaS行业的增长在放缓,表现为平均增长率在逐年下降。这直接导致SaaS公司估值的收入倍数(EV/Revenue)的降低,从而使SaaS公司的平均估值也在走低,几乎回到2018年的水平。

这是不是意味着整个行业的估值在降低呢?可能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好公司”获得了更高的估值。因此这只能说明,“优等生”与“普通生”已经逐渐拉大了距离。

既然用“收入倍数”不能对“好公司”做出合理的评估,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使用与盈利有关的指标,定义新的“倍数”。一个较为合适的财务指标是EBITDA,它代表在考虑利息、税项、折旧和摊销等非营业费用之前的利润。

因此就有了所谓的EBITDA倍数(EV/EBITDA)指标。

估值倍数的变化,说明那种不计代价的增长时代已经过去,而盈利性增长成为SaaS公司价值衡量的新标准。

虽然明确了增长的原则,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因为你既不能通过省钱(削减成本)来获得更好的估值,更不能通过烧钱来获得更高的估值。

那么,从“不计代价”的增长,到盈利性的增长,靠打鸡血和人海战术显然无法奏效。而是需要厘清和构建盈利性增长的驱动逻辑

SaaS公司要实现盈利性增长,本质上仍离不开“降本增效”这一基本策略。只是这里所指的降本,体现在提高成本管理绩效上,而增效则体现为提高GTM效率。这个驱动逻辑,可以用一个5层的金字塔结构表示。

我们采用自底向上的顺序,来解释盈利性增长驱动逻辑是如何起作用的。

金字塔的底层(L1),代表了一组较细颗粒度的基础非财务指标,涵盖了产品研发、营销、销售、客户成功和运营管理等各个业务领域。

第二层(L2),定义了SaaS行业相关的财务指标。L1和L2共同构成SaaS行业的基准指标(benchmark)。

第三层(L3),代表了公司实际的运营绩效,表现为几个结果指标。通过与行业水平的比较,从而发现运营绩效的差距所在。

第四层(L4),反映了增长与利润的平衡关系,其实就是所谓的40规则的具体应用。即收入增长率+EBITDA利润率>40%。

金字塔顶层(L5),通过指标的联合作用,以40规则决定了健康增长公司的价值创造能力。

盈利性增长驱动金字塔模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你公司的指标,放到一个行业基准指标框架下进行测量,而不是对单一指标的比较。

盈利性增长的改善,必须是沿着金字塔自底向上的方向,而不是像一些增长专家所鼓吹的那样,可以直接改变上层指标,比如提高收入增长率。

本质上,SaaS就是一个指标驱动的数字化生意。而通过使用SaaS基准指标,你可以制定出准确的运营优化策略,比如该调薪的调薪、该优化的优化。

通过对指标的调控,就可以更好地提高成本管理绩效和GTM的效率,最终实现盈利性增长。

注:文/戴珂,文章来源:tobesaa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tobesaas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