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创业者愿意将自己“虚弱”的一面示人,甚至将处于调整期的品牌,“冷静”撕开肌理,展开来看。
当我们走进轩妈创始人韦福献在杭州的办公室,他最先坦露的是发展困境、自身的迷惘和局限性。他身上有焦虑,但也有兴奋。谈及过往及转折,他掏出手机找出一张Boss直聘截图页面展示给我们看。这不是一个求职对话框,而是一个“差评”。
几年前,高速发展的轩妈融资之后,开始探索线下货架渠道,寻找新的生意增量。于是,上架了90天长保的蛋黄酥,与此前短保的蛋黄酥口味有些差异。有位用户直接在Boss直聘上找到韦福献,称作为南宁人,从小吃到大,一直很信任,但长保产品让“轩妈变味了”,他觉得很“失望”。
这个差评,直接让韦福献决定,砍掉当时持续贡献利润的线下长保业务。这张图片被他保存下来,时时警醒。
2007年,韦福献和夫人来到杭州旅行,看着这座城市一半是城市楼宇,一半是湖光山色,就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有机会一定要到杭州生活。如今,他已经如愿以偿。2022年,他将公司搬来了杭州。前几个月,他接来家人在杭州定居。轩妈办公室靠近西溪湿地,放眼望去,全是绿意,这是充满生命力的颜色。
“作为一家互联网食品公司,如果在杭州都做不好电商这件事,我觉得我跳钱塘江算了。”韦福献身上有着广西人的幽默和豁达。
第一次创业,无疑是“成功”的。十年前,他与夫人在广西创立了蛋黄酥品牌“轩妈”,每年卖出1亿枚,快速占据品类第一的市场心智。但当品牌跨过年营收5亿元的门槛,增长速度却慢了下来。
“你必须承认,蛋黄酥没有‘奥利奥’的命。”
韦福献轻松地吐出这个结论,直接否定了他早年的商业判断,没有沮丧,反倒有些坦然。他曾判断蛋黄酥可以长成数十亿规模的品类,但经过十年实践,他发现已经快触到单一品类的天花板了。“这是一个预期的问题。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预期。”
在中国烘焙市场,蛋黄酥并非一个全新品类。传统饼房中,它常以“配角”姿态出现,很少有人愿意在它的品质和口感上花功夫。但轩妈蛋黄酥却以“72小时新鲜短保”“动物奶油替代猪油”等差异化标签,硬生生将一个小众单品做到年销5亿的规模,成为细分赛道龙头。
“消费者吃蛋黄酥的频率远低于面包、咖啡,它更像月饼的替代品,天然受限于节令场景。”韦福献坦言,即便轩妈占据品类心智,年服务用户仅为300万,且大多是集中于一线城市的中产女性。
现在,42岁的韦福献正开启他的“第二次”创业。
这是一个关于细分赛道成长边界的问题。经历过新消费浪潮汹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品牌创始人正在面对这个问题。轩妈的案例和韦福献的思考颇具参考意义。
或许是金融投资出身的经历,韦福献在关键时刻的抉择更偏理性和果断。譬如为了重新出发,韦福献自掏腰包,花了2个多亿回购了投资人的股权,其中包括4000多万元利息。“或许是因为经历过期货爆仓,我对于止损这件事是很坦然的。”他解释,“就像打牌,我要重新掌握节奏”。
BOSS直聘“差评事件”,让韦福献意识到策略合理性,深入思考资本加持的利与弊。“我可能不是很在意赚多少钱,更在意一件事的对与错。与谁同行很重要。”
之后,韦福献砍掉了与品牌调性相悖的线下长保生意。那则“差评”时刻警醒着他,做决策时不能忘了回归用户的初心。这也间接促成了回购动作。“我判断该平仓的时候,就推倒一切,重新来过。”
重得掌控感的韦福献,制定了出发的新方向。“蛋黄酥虽然没有‘奥利奥’的命,但中国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费列罗’?”
奥利奥和费列罗都是国际巨头旗下颇为成功的食品品牌,是无数人记忆中的经典,年营收超过数百亿元。奥利奥累计卖出了5000亿块饼干,创造了全球夹心饼干销量之最;费列罗则作为全球第二大巧克力制造商,凭借金箔包装和高端定位,成为婚庆、礼赠场景的常见选择。
在韦福献看来,这两个品牌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只是一个日常休闲场景下的食品品牌,后者则在此基础上多出了情感和氛围,更偏向一个“享受型”的生活方式品牌。
“所有产品都会老化,但品类可以重生。”他举了一个例子,“蛋黄酥比月饼好吃,又比月饼便宜。光是月饼一年的营收就超过200亿,哪怕切1%下来,就是2个多亿。”
有了清晰的对标,轩妈的2.0转型正在开启。这场转型的核心是将过去十年对标蛋黄酥的“产品品牌”升级为围绕“新鲜酥点为主”的“品类品牌”。《天下网商》与韦福献深入沟通,总结了这场变革的四大关键。
1、升级品牌“新鲜酥点”定位,结合场景创新产品。
以大单品蛋黄酥为基本盘,轩妈朝着2.0转型战略进行产品创新,向市场传递“轩妈=新鲜酥点”的全新定位。例如端午节的“粽子酥”,圣诞节的“苹果酥”,春茶季的抹茶酥,以及其他新中式酥点等。这些酥点产品弱化了蛋黄元素,赋予情感价值,既延续“新鲜短保”的供应链优势,又拓宽了消费场景,来抵抗消费者遗忘。
2、数字化管理供应链,严格发货标准,实现差异化竞争。
结合数字化能力完成供需的在线实时匹配,通过模型预测和系统计划来优化库存管理,目标“零库存”,以减少因预测不准导致的货损率,目前货损率控制在2%-3%以内。得益于这套供应链管理体系,轩妈制定了“72小时发货”的企业标准,夯实“新鲜”标签,与其他长保产品及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
3、守住线上主阵地,重构销售渠道,再次探索线下市场。
作为互联网食品品牌,轩妈的线上渠道销售占总销售额的75%,其中天猫占六成。线下销售以节庆礼盒为主,特别是在中秋期间,蛋黄酥作为月饼的替代品,业绩表现良好。轩妈曾以“长保”货盘探索线下货架渠道,但发现有损品牌调性而主动叫停。韦福献介绍,未来的轩妈应该出现在高端商场或自己开精品店,像费列罗一样成为礼赠选择。
4、提升组织迭代,从产品驱动到用户驱动。
韦福献称,“过去十年,轩妈的聚光灯在产品;未来十年,聚光灯必须在用户。”接下来,轩妈将从产品驱动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引进新合伙人,补足品牌及营销能力,寻找品牌更多新的可能。“轩妈要学会如何与消费者沟通,我要学会和合伙人相处。”
十年间,这家从广西走出的品牌经历了从品类聚焦到战略回调、从资本热捧到回购退出的跌宕历程,它的创业逻辑与商业抉择,折射出烘焙行业乃至新消费赛道的典型困境。
“我们必须要通过品牌、通过营销把整个公司所有东西给串起来。”采访末,韦福献聊到了他的创业启蒙书《2小时品牌素养》,其中“聚焦”和“all in”两个词让他印象深刻,引领了他过去十年的创业方向,建立起了“轩妈=蛋黄酥”的品类心智。
当新的十年开启,对轩妈来说,这个规则已不合时宜,他需要也正在亲手打破这个公式。他提到了两个更轻松的词,分别是“开放”“玩起来”。跳出品类限制,重新寻找生态位的轩妈,正在走向无数种可能。
以下为《天下网商》和轩妈创始人韦福献的对话,经编辑整理:
用炒股思维创业,在边缘赛道押注“错位竞争”
《天下网商》:期货投资的经历给你后来创业带来哪些影响?
韦福献:期货教会我两件事:一是必须与众不同,你想在这个市场上赚钱,一定要和大部分人不一样;二是必须顺应长期趋势。市场上短期的趋势无法预测,但十年的趋势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说得出来。
所以第一件事,我看好烘焙这个品类。第二,2015年我看到蛋黄酥规模化生产的机会。它有两个迭代机会,一是标准化生产,可以把蛋黄打碎了后用机器大规模生产;二是原料迭代,用动物奶油替代传统油脂,实现口味的升级。这种“差异化+趋势”的组合,就像期货市场里押注高确定性机会。
《天下网商》:为什么选择做蛋黄酥这个小众品类?
韦福献:其实我们在做蛋黄酥的时候,市面上也有蛋黄酥在卖了。那时候蛋黄酥可能只是面包房的一个小品类,因为面包房最重要的产品肯定是面包和蛋糕,蛋黄酥的位置比较边缘,没有太多人关注。又回到我刚才说的期货思维“与众不同”,我想如果我去做面包,我的优势肯定不容易出来,但如果我去做蛋黄酥,我的优势就很容易出来。
第一,传统饼房不会用顶级原料做边缘品类,那我可以用最好的材料来做蛋黄酥,那是不是差异性就出来了?第二,通过数字化可以聚合全国订单,实现规模化生产。规模化了之后,理论上我是不是可以买到全世界最好的油,甚至是用最便宜的价格买?理论上就可以用原来1/2到3/4的价格,给大家最好的蛋黄酥。
所有的细分品类都是由互联网造就的。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我是偏远地区某个镇上的消费者,我如果要买蛋黄酥,第一个选择去面包店买,那它肯定不是最好的蛋黄酥;第二个选择我去超市货架上买,它是工业长保的产品,口感不佳。但你发现今天可以通过网络,买到和一线城市一样、用动物奶油做的蛋黄酥,那这件事是不是有价值了?
《天下网商》:你在十年前做这件事的时候,认知就已经这么高了?
韦福献:我可以给你看一张图,10年前的创业笔记,我当时就立了我们的使命,“以品牌为核心,通过数字化提升从烤炉到舌尖美味的食品公司”。
《天下网商》:最开始就只做了蛋黄酥,还是从其他品类中“跑”出来的?
韦福献:早期我在淘宝上开了一家食品店,专门卖东南亚特产,比如鲜花饼、榴莲饼等。但到了2016年左右,我就把其他所有业务都砍掉了。当时蛋黄酥是自己工厂做的,店里其他产品都是批发。
我认为,第一,“下大注才能大赢”。如果我们一直左手进右手出,那无法建立竞争壁垒。第二,“人不可能同时抓两只兔子”。我觉得我们要盈利,就要定一个清晰的目标。那时候我们目标很清晰,就希望“轩妈蛋黄酥”五个字连在一起,轩妈=蛋黄酥。如果确定了策略,又何必去留恋其他东西呢?所以我花了几百万买了一个工厂专门做蛋黄酥。
做了这个决定后,当时轩妈还问我,蛋黄酥占我们营收20%,别的产品占80%,你把所有钱都来做这个工厂,到底是对还是错?
《天下网商》:如果你当时没有做这个决定,现在就只是众多特产专卖店中的一个。
韦福献:对。
《天下网商》:那你后来是一有钱就去投工厂?现在轩妈有多少个工厂?
韦福献:在南宁有两个,在嘉兴有一个,三个工厂加起来有三万多个平方,全是自己的工厂。
变革供应链,用数字化实现“零库存”短保模式
《天下网商》:这么多年蛋黄酥的工艺在不断升级,口感有哪些升级方向?
韦福献:第一,还是好材料带来好味道。第二就是符合中国人的口味。我理解中国人的口味是“吃软不吃硬”。这不仅是中国人的处事态度,也是口味标准。你琢磨一下,在中国市场真正好卖的产品是不是都是软的?
《天下网商》:如何用“短保”建立竞争壁垒?
韦福献:工厂直连消费者,72小时新鲜短保是工业品牌做不到的。传统长保产品需要添加防腐剂,而我们敢承诺生产时间,用户不用纠结“是否新鲜”。
工业品牌开机就要产10万件,必须拉长保质期;饼房现做但SKU多,成本高。我们在中间地带:比工业品更好吃,比饼房更便宜,规模化后原料采购成本更低。山姆蛋黄酥价格是我们一半,但用户愿意为“新鲜”支付溢价。
《天下网商》:如何做到72小时新鲜承诺?
韦福献:需求在线化,供应链全链路数字化。系统根据销售预测实时排产,库存周转率控制在3%以内。比如根据历史数据,周一销量比周二高15%,系统自动调整生产计划。消费者下单后,快递揽件时间和生产时间不超过72小时,超时就补发一盒。
《天下网商》:现在你的竞争对手有这样做吗?
韦福献:没有,目前还没看到。
《天下网商》:如何应对预测偏差导致的货损?
韦福献:超期产品直接报废,货损率控制在2%-3%。比如端午节备货粽子酥,系统根据往年数据和市场热度动态调整产量,数字化中台让供应链像期货交易一样敏捷。
花2亿元回购全部股份,“止损”是创始人的必修课
《天下网商》:融资后为何选择回购股权“壮士断腕”?
韦福献:资本要求扩张和增长,但2021年,我们推出90天保质期的“线下专供款”后,经销商窜货到拼多多,用户骂“轩妈变味了”。消费者是因为产品好吃,“短保新鲜”选择轩妈,但如果我们选择长保,就和其他长保产品一样了。你还是穿着“轩妈”这件衣服,但是内核不是了。当时还有人在Boss直聘上给我发消息,说他作为南宁人支持本土品牌,从高中开始吃轩妈,现在这个样子很“心痛”。所以当时就砍掉了线下业务,因为我们要回归初心,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我们要做通过数字化提升从烤炉到舌尖的美味食品公司,不能因为营业额去违背初心。增长若要以稀释用户价值为代价,我宁可放弃。就像期货爆仓后必须平仓,止损是本能。回购全部股权花了2个亿买回了主动权,消费者心智比规模更重要。
《天下网商》:这是不是有点极端了,一般来说都倾向于管理投资人的预期,很少见到有创始人把股份全买回来的。你如何处理与资本的冲突?
韦福献:我可能不是很在意赚多少钱,更在意一件事的对与错。首先第一点我们都是按协议来,信用是前提;第二我认为如果我们对于接下来轩妈要走的路,大家的观点是不一样的,那还不如由我来做这件事。与谁同行很重要。因为经历了快速增长面对阻力甚至下降过程中,不同投资人的态度。你会发现,他并不是把这个投资当成股权投资,而是当成债券投资。他甚至不在意这个生意的本质是什么,更在意这个投资的安全性。
《天下网商》:所以你干脆好聚好散,自己为这个事买单。这样一进一出,你多花了多少钱?
韦福献:多花了四千多万的利息。
《天下网商》:这一笔是你的学费。这堂课有点“贵”。你希望轩妈带给消费者的心智是什么?
韦福献:我认为在货架上出售和D2C直营的蛋黄酥是两个心智。货架上的蛋黄酥,消费者把它当成是一个零食,和饼干差不多,或者说是蛋黄酥口味的饼干。D2C买到的蛋黄酥,会把它当成是糕点。所以虽然都是蛋黄酥,但其实会形成两种认知,对品牌的心智会模糊。饼干解决的是果腹,糕点就不止是果腹,还有一种“愉悦感”。糕点是比饼干的心智高的,我希望是糕点。
线上“新物种”攻入线下,要选择最合适的姿势
《天下网商》:对一个食品品牌来说,线下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可体验的场景,但轩妈的品类相对来说单一。那你对线下这事怎么规划?
韦福献:轩妈应该用专柜或门店的形式销售,而不是通过货架。我们意识到一件事,线下不是说不能做,而是线下也得做直营,也要做零售,因为这样品牌才是立体的。
《天下网商》:你怎么看内容电商?
韦福献:理论上我们做D2C定制化产品,在抖音上做工厂直播是合适的,但你会发现我们天猫的营收远远高于抖音。因为我们没有这个基因。你看聊了这么久,我都没有去聊流量,没有聊外部的变化。
《天下网商》:作为占比最大渠道,如何看待天猫平台?
韦福献:轩妈第一波红利是微信社交电商,之后一直押注天猫。目前天猫是抖音营收规模的3倍。天猫是品牌驱动。如果我是这个品类第一品牌,那理论上肯定是天猫上第一品牌。
“蛋黄酥没有奥利奥的命”,创业十年开启2.0转型
《天下网商》:轩妈为何要开启2.0转型?
韦福献:还是要对一件事情有预期。我们最开始做的时候以为蛋黄酥是个至少数十亿的赛道,但是我们很努力地实践下来,发现这个赛道的天花板就只有这么高。大概从前两年开始,增长变缓慢了。必须承认,细分品类有个边界问题。你要接受“蛋黄酥没有奥利奥的命”。
《天下网商》:目前在做的2.0转型具体是做什么?未来的增长主要靠什么?
韦福献:蛋黄酥在消费者心智中有点模糊,我们不能再用蛋黄酥来定义轩妈,所以我们重新定义轩妈。
过去我们用产品定义,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轩妈要成为“新鲜酥点”的领导品牌。这个春季,我们做了龙井酥。今年端午我们做了一款“粽子酥”,里面已经没有蛋黄了。夏天可以做夏季限定,还可以做地域限定,通过产品创新来创造更多用户价值。去年圣诞节我们做了一款“苹果酥”就卖得不错,很多用户在小红书上晒,大家都说太逼真了,舍不得切开。
所以这其中最难的是打破消费者的固有认知。过去这家公司的聚光灯下供的是产品,但今天要做的改变是把聚光灯对准消费者。我们要真正思考消费者想要什么,而不是像以前一样“供”着蛋黄酥,这是很大的改变。
轩妈要做成东方“费列罗”,烘焙终局是找到生态位
《天下网商》:山姆也卖蛋黄酥,有没有考虑创立一个渠道品牌,去触达更多消费者,占据更多市场?
韦福献:那我就会问一个问题,凭什么是你?那个市场你能看得见,别人也能看得见。就算我能做得比他稍微好吃一点,但这时候消费者最在意的价值是价格。那个生意是靠渠道驱动的,渠道驱动的背后就是价格驱动。那个生意我不擅长,我不知道怎么赢。当我内心不知道怎么赢的时候,就真的赢不了。
《天下网商》:你怎么看待目前的行业竞争,以及轩妈未来如何定位?
韦福献:从两个维度来看。第一,所有的产品都有生命周期,消费者永远喜新厌旧,没有见过哪个餐厅不换菜单,轩妈卖蛋黄酥已经10年了,我们必须承认这件事的周期有限。
第二,就是品类的生命周期,尽管蛋黄酥的生命周期有限,但是作为酥点这个品类来说就还在增长。因为蛋黄酥比月饼好吃、又比月饼便宜,而中国人在过节的时候又喜欢送糕点。光是月饼就有两三百亿市场,这里切一点下来就很多了。所以必须明确,我们过去想把蛋黄酥做成“奥利奥”走不通,但我们可以把轩妈变成像“费列罗”一样的品牌,这件事情才有意义。就像西方的巧克力,又可以自己吃,又可以送人,它是具有礼赠属性的,有情绪价值的。
《天下网商》:为了实现从围绕产品到围绕消费者为中心的变化,公司层面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韦福献:我们必须要通过品牌、通过营销把整个公司所有东西给串起来。那这个组织需要改变的是什么呢?我认为第一件事情,最重要一件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变得更开放。所以我们需要有新的合伙人,学习新的能力,包括如何和消费者沟通。我要学会如何和合伙人沟通。
注:文/章航英,文章来源:天下网商(公众号ID:txws_txw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天下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