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125%关税暴击 中国卖家出路在哪儿?

晓鹏 2025/04/11 13:53

关税,是近期跨境出海企业最关心的话题。

10%、20%、54%、104%,美国对华关税步步走高。美东时间2025年4月9日,特朗普突然又宣布将中国商品关税提升至125%,同时宣布对寻求谈判的超75个国家和地区暂停加征对等关税。

104%和125%几乎没什么区别,但针对性关税的出台,意味着在90天内,如果其他国家和地区愿意放弃一些其他利益,还有机会从百分之三四十的关税降低至10%,也已经有一些国家在寻求谈判,或者选择接受,而中国的卖家、出海企业,必须放弃幻想,重新制定美区市场策略以及风险分散路径。

实力卖家:涨价

对于产品出海的卖家来说,关税将直接造成成本的上升,再加上,“自5月2日起,中国输美 800 美元以下包裹需缴纳30%或每件25美元关税,6月进一步上调至每件50美元”带来的物流成本及清关成本,跨境卖家尤其是跨境电商卖家压力巨大。

利润更加丰厚的卖家可以选择让出适度的利润空间,但涨价也难以避免。

涨价意味着竞争力减弱,也有在美国市场份额缩小的风险,美国市场贡献65%收入的巨星科技表示,这一轮加征关税预计将对美国带来终端价格的上升,以及销量的下降。

涨价只适合在细分市场的品牌力与产品力显著领先的品牌,或者是产品本身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比如说,泡泡玛特的部分IP,比如不可替代的中间品,如消费电子,苹果产业链企业立讯精密称:“按照常规贸易规则,所有硬件制造厂商都不会承担关税、物流、仓储等成本。

中国企业用廉价人力成本制造廉价商品卖给高消费美国的旧模式正在崩塌,同样也不符合产业转型需求,企业放弃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转向提供更高附加值的设计品牌运营环节,提升产业链的地位,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工厂型卖家:

转口贸易依然有机会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目前还是有很多利润相对微薄、产品和技术含量相对低的工厂型出海企业。对他们来说,“不涨价则无利可图,涨价则可能被替代”的两难挑战更加明显,产能转移或许是更优的策略。

2018年那一轮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就催生了一波产业链向低关税区的转移,如东南亚、墨西哥,转口贸易成为规避美国关税的主流方式。

原本特朗普对全世界加征关税,让转口贸易变得不可持续,但最新的政策相当于又放开了这个口子。

以越南为例,一方面,越南是75个国家之一,出口美国关税只增加了10%,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越南建厂的成本还相对低廉,有研报指出,建厂较为集中的中心区及东南沿海地区人均工资仅300-400美元/月,东南亚国家在人力成本端具备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先不论制造业回流美国的难度,就算如特朗普所愿回流美国,制造成本也会非常高。即便有高额关税与海运的影响,东南亚制造的成本依然远低于美国。

家居行业上市公司致欧科技表示,将以整体涨价应对短期内成本冲击,并以东南亚和中国构建双供应中心。

也有一些小卖家的对策是游走在灰色地带,如灰色清关完税后交接,这样固然有风险,但相较于大件货品来说,小件货品不容易被盯上,相当于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减少了,有风险也值得冒。

10%的关税对于制造业回流美国,只有象征性的意义。如果特朗普铁了心要制造业回流,那么必定会在接下来的90天里,以“关税大棒”威胁这75个国家,分化这些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以“二级关税”的方式让中国商品失去竞争力、减少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

不可否认,这仍然是风险所在。但风险有多大也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1、民意。

中国商品涨价会加重美国的通胀,让民众不满情绪提升,不利于特朗普的中期选举。执意推行高关税政策对美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我们也看到了,股、债、汇三杀,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就是信用,特朗普翻云覆雨般的政策就是对美元国际货币体系信用的消耗。

对其他国家和地区暂缓征收关税,也很有可能是特朗普迫于这些压力做的决定。

2、其他国家的配合度。

以越南为例,由于对美出口是越南经济十分重要的构成,所以越南采取了主动降低对美关税以寻求豁免的态度,银河证券的研报认为,妥协是越南短期的最优解,但由于越南在经济上依赖中国原材料和中间品,所以可能会在个别行业对中国施压,但会尽量避免挑战中国核心利益。

而对美依赖度较小的国家,对美妥协只会招致进一步的压榨。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美国优先”“逆全球化”“针对中国”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所以从长期来看,出海企业不能够再依赖美国单一市场,而应该把鸡蛋分开放。

注:文/晓鹏,文章来源:增长工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增长工场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